平潭綜合實驗區,位於福建省東部,是大陸距離臺灣最近的地方。作為全國唯一的對臺綜合實驗區,平潭全力推動與臺灣深度融合發展,在兩岸經濟、文化、社會交流中先行先試,不斷擴大兩岸民眾的受益面和獲得感。
在文化交流方面,過去的一年裡,平潭以兩岸國學中心為抓手打造新時代兩岸心靈契合的「共同精神家園」,以南島語族文化研究為紐帶探索兩岸歷史文化淵源,以媽祖文化交流為橋梁促進兩岸民眾精神共鳴,不斷推動兩岸融合發展。
建設兩岸國學中心 打造共同精神家園
「兩岸文化在本質上應該是同根同源的,希望通過這次嵐島之旅,能夠探索更多國學文化,體驗國學魅力。」去年12月20日,在聆聽了平潭兩岸國學中心國學大講堂《臺灣文學的源頭與歷史》的專題講座後,臺灣學生陳鬱如是說。
自2018年4月成立以來,平潭兩岸國學中心以兩岸為特色、以國學為指引、以網際網路為基石,舉辦論壇、開設講堂、促進研學,在兩岸國學界和青年學子中的影響力不斷擴大。截至目前,#兩岸國學大講堂#微博話題閱讀量超8000萬,#兩岸國學#微博話題閱讀量超過1.6億,兩岸國學中心各項活動在網絡上的曝光量已經超過5億。
國學大講堂現場。平潭融媒體中心供圖
目前,兩岸國學大講堂已成為每月一期的常態化活動,已經連續舉辦18期,先後邀請了潘維廉、王頌、朱高正、劉笑敢、樓宇烈、安樂哲、陳來等名家作為主講嘉賓。講堂採用線上線下同時授課形式,全程網絡直播,每一期都吸引了超150萬網友在線觀看。
推動兩岸融合發展,兩岸青少年交流不可或缺。目前,兩岸國學中心正著力打造兩岸青少年研學基地,突出對臺特色和研學需求,精準針對兩岸青少年群體,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引領,以網際網路傳播為基石,吸引兩岸青少年互動交流,打造特色明顯、吸引力強勁的新型研學品牌。
兩岸青年在「兩岸國學營「中學習書法。平潭融媒體中心供圖
未來,兩岸國學中心將繼續推進兩岸國學文化交流,攜手兩岸國學名家、知名機構,匯聚兩岸國學力量,合力打造新時代兩岸心靈契合的「共同精神家園」。
挖掘南島語族文化 探索嵐台歷史淵源
2019年10月29日,海峽兩岸南島語族考古教學實習基地在平潭國際南島語族考古研究基地揭牌成立。成立儀式上,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顧玉才表示,海峽兩岸南島語族考古教學基地的成立尤其為臺灣海峽兩岸史前考古的調查發掘和研究工作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依託這個平臺,可以深入地梳理南島語族起源與擴散的歷史,對於全面認識海峽兩岸的文化淵源,推進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演進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依託殼丘頭文化遺址聚落群而建的平潭國際南島語族考古研究基地,已成為對臺交流的重要平臺。自2017年掛牌以來,該基地已累計接待臺灣地區各界參訪團超過100批次。
如今,南島語族文化已逐漸成為一張響亮的「平潭名片」,在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海峽兩岸南島語族考古教學實習基地、殼丘頭考古遺址公園、福建師範大學東南環境考古中心已正式掛牌。未來,南島語族文化研究將匯聚多方力量、讓歷史文物古蹟「活」起來,讓古老的南島語族文化在新時代綻放異彩,為推進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演進的研究作出貢獻。
搭建媽祖文化交流「橋梁」 促進民間精神共鳴
媽祖文化是海峽兩岸民間交流的橋梁和紐帶。與臺灣隔海相望的平潭,近年來,在弘揚媽祖文化、傳播兩岸文化情緣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9年3月,臺灣多個進香團乘坐「海峽號」抵達平潭,隨後前往莆田湄洲島媽祖祖廟謁祖進香。「對於我們團隊來說,乘坐『海峽號』來大陸,既便捷又划算,還很舒服。」臺灣鎮清宮媽祖進香團成員陳柏說。
當前,隨著「海峽號」和「麗娜輪」的常態化運營,平潭至臺灣航線逐漸成為兩岸人民往來的便捷通道。「海峽號」的快捷平穩,也讓平潭口岸成為臺胞進香團的首選中轉站。
2019年12月13日,平潭綜合實驗區媽祖文化交流協會正式成立,為兩岸媽祖信眾交流提供了一個平臺,目前擁有包括臺胞在內的會員370名。「通過媽祖文化交流,讓臺胞對兩岸的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有利於增進兩岸同胞情誼,促進兩岸民眾越走越近、越走越親。」平潭臺商協會會長吳政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