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國學」為線牽兩岸 文化為媒促交流

2020-12-16 金臺資訊

平潭綜合實驗區,位於福建省東部,是大陸距離臺灣最近的地方。作為全國唯一的對臺綜合實驗區,平潭全力推動與臺灣深度融合發展,在兩岸經濟、文化、社會交流中先行先試,不斷擴大兩岸民眾的受益面和獲得感。

在文化交流方面,過去的一年裡,平潭以兩岸國學中心為抓手打造新時代兩岸心靈契合的「共同精神家園」,以南島語族文化研究為紐帶探索兩岸歷史文化淵源,以媽祖文化交流為橋梁促進兩岸民眾精神共鳴,不斷推動兩岸融合發展。

建設兩岸國學中心 打造共同精神家園

「兩岸文化在本質上應該是同根同源的,希望通過這次嵐島之旅,能夠探索更多國學文化,體驗國學魅力。」去年12月20日,在聆聽了平潭兩岸國學中心國學大講堂《臺灣文學的源頭與歷史》的專題講座後,臺灣學生陳鬱如是說。

自2018年4月成立以來,平潭兩岸國學中心以兩岸為特色、以國學為指引、以網際網路為基石,舉辦論壇、開設講堂、促進研學,在兩岸國學界和青年學子中的影響力不斷擴大。截至目前,#兩岸國學大講堂#微博話題閱讀量超8000萬,#兩岸國學#微博話題閱讀量超過1.6億,兩岸國學中心各項活動在網絡上的曝光量已經超過5億。

國學大講堂現場。平潭融媒體中心供圖

目前,兩岸國學大講堂已成為每月一期的常態化活動,已經連續舉辦18期,先後邀請了潘維廉、王頌、朱高正、劉笑敢、樓宇烈、安樂哲、陳來等名家作為主講嘉賓。講堂採用線上線下同時授課形式,全程網絡直播,每一期都吸引了超150萬網友在線觀看。

推動兩岸融合發展,兩岸青少年交流不可或缺。目前,兩岸國學中心正著力打造兩岸青少年研學基地,突出對臺特色和研學需求,精準針對兩岸青少年群體,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引領,以網際網路傳播為基石,吸引兩岸青少年互動交流,打造特色明顯、吸引力強勁的新型研學品牌。

兩岸青年在「兩岸國學營「中學習書法。平潭融媒體中心供圖

未來,兩岸國學中心將繼續推進兩岸國學文化交流,攜手兩岸國學名家、知名機構,匯聚兩岸國學力量,合力打造新時代兩岸心靈契合的「共同精神家園」。

挖掘南島語族文化 探索嵐台歷史淵源

2019年10月29日,海峽兩岸南島語族考古教學實習基地在平潭國際南島語族考古研究基地揭牌成立。成立儀式上,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顧玉才表示,海峽兩岸南島語族考古教學基地的成立尤其為臺灣海峽兩岸史前考古的調查發掘和研究工作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依託這個平臺,可以深入地梳理南島語族起源與擴散的歷史,對於全面認識海峽兩岸的文化淵源,推進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演進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依託殼丘頭文化遺址聚落群而建的平潭國際南島語族考古研究基地,已成為對臺交流的重要平臺。自2017年掛牌以來,該基地已累計接待臺灣地區各界參訪團超過100批次。

如今,南島語族文化已逐漸成為一張響亮的「平潭名片」,在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海峽兩岸南島語族考古教學實習基地、殼丘頭考古遺址公園、福建師範大學東南環境考古中心已正式掛牌。未來,南島語族文化研究將匯聚多方力量、讓歷史文物古蹟「活」起來,讓古老的南島語族文化在新時代綻放異彩,為推進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演進的研究作出貢獻。

搭建媽祖文化交流「橋梁」 促進民間精神共鳴

媽祖文化是海峽兩岸民間交流的橋梁和紐帶。與臺灣隔海相望的平潭,近年來,在弘揚媽祖文化、傳播兩岸文化情緣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9年3月,臺灣多個進香團乘坐「海峽號」抵達平潭,隨後前往莆田湄洲島媽祖祖廟謁祖進香。「對於我們團隊來說,乘坐『海峽號』來大陸,既便捷又划算,還很舒服。」臺灣鎮清宮媽祖進香團成員陳柏說。

當前,隨著「海峽號」和「麗娜輪」的常態化運營,平潭至臺灣航線逐漸成為兩岸人民往來的便捷通道。「海峽號」的快捷平穩,也讓平潭口岸成為臺胞進香團的首選中轉站。

2019年12月13日,平潭綜合實驗區媽祖文化交流協會正式成立,為兩岸媽祖信眾交流提供了一個平臺,目前擁有包括臺胞在內的會員370名。「通過媽祖文化交流,讓臺胞對兩岸的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有利於增進兩岸同胞情誼,促進兩岸民眾越走越近、越走越親。」平潭臺商協會會長吳政言說。

相關焦點

  • 臺創園:厚植兩岸青年創業沃土
    近年來,平潭厚植創新創業沃土,搭建了以澳前臺灣小鎮、臺灣創業園、北港文創村為載體的「兩岸三創」基地,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兩岸青年創客入駐,兩岸共同家園正在從「願景」步步變為「實景」。增強兩岸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和傳承,推動兩岸文化交流合作,是增進臺灣同胞對民族、對國家的認知和感情的重要途徑。
  • 臺灣遊泳愛好者許桂榮:以水為媒促交流 守衛生命顯擔當
    臺灣遊泳愛好者許桂榮:以水為媒促交流 守衛生命顯擔當 2020-10-19 15: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以云為媒」 兩岸青年激蕩創意
    來源:海外網除了如今網上交流,兩岸青年之前的交流就很頻繁。圖為臺灣少數民族姑娘赴河南鄭州參加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民族大聯歡,入場前向著鏡頭大方揮手。在福建福州主會場以及北京、武漢、崑山、廈門、平潭和臺北6個分會場,臺灣青年分享自己登陸發展的故事,大陸青年則分享新的機遇和利好政策,兩岸青年「以云為媒」熱烈交流,契合峰會「幸福·家園·夢想」的主題。
  • 文化築橋 平潭IP亮相海峽兩岸文博會
    ……不久前,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博會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圓滿落幕,作為文化創意的盛會,此次會展面積6.8萬平方米,設置文化旅遊、數娛影視、創意設計、工藝美術等4大專業板塊14個主題展區,可謂是百花齊放,文創花開。
  • 閩臺高校籃球賽在平潭舉行,15場兩岸籃球交流賽拉開帷幕!
    快跟小編來看看昨天究竟有哪些精彩戰況~4月26日-29日,來自福建和臺灣的8支籃球隊伍,將在福建師大平潭附中開展15場籃球交流賽。在第一天比賽中,平潭參賽隊伍「平潭綜合實驗區籃球隊」拿下首場比賽勝利。昨日上午9點,由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主辦、區社會事業局承辦的「2018首屆『海峽杯』閩臺高校籃球友誼菁英賽」在福建師大平潭附屬中學拉開帷幕。
  • 「與嵐共武」,海峽兩岸(平潭)跆拳道道館交流賽開賽……
    8月13日金井灣遊客服務中心內聚集了一群跆拳道萌娃他們在這裡打著跆拳道個人品勢動作模樣甭提多可愛原來現場正在舉行2019第一屆「與嵐共武」海峽兩岸(平潭)跆拳道道館交流賽>本次比賽由實驗區旅遊集團主辦平潭 旅遊文化發展公司承辦現場內容到底是怎樣呢?
  • 聚焦平潭丨第六屆海峽媒體峰會在平潭舉行 兩岸媒體大佬雲集
    李書磊指出,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關係到文化的傳承和延續,是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在這方面華文媒體應有自己的創造,為人類文化作出較大貢獻。他提議,兩岸媒體業界深入總結歷屆峰會的成果並抓好落實,建立長效的協調機制,讓峰會不僅促進交流而且促進合作,不僅「開花」而且「結果」,福建可以在兩岸媒體交流合作中成為穩固、便捷的平臺。  馬利指出,當前媒體業已步入「網際網路+」時代,一個行業面臨變革的時刻,也正是最能觸動反省和反思的時刻。
  • 回眸「十三五」丨兩岸應通盡通 嵐臺越走越親
    兩岸(平潭)農漁產品交易平臺技術部負責人遊曉明表示,銀行直聯兩岸電商平臺跨境人民幣服務突破了原有的「線上選購、線下付款」的瓶頸,完善對接交易支付功能。得益於平臺技術功能的不斷成熟與完善,今年1月至9月,臺灣農漁產品累計進出口貨值約5.55億元,同比增長55.44%。
  • 7月份至高雄客運航線 明年郵輪開通 平潭推建設第一家園36條措施
    618平潭高鐵新城土拍,歡迎關注,第一時間發布結果推進臺灣農漁產品交易中心建設。建設臺灣農漁產品交易市場,推動線上與線下、有形與無形市場聯動發展,打造臺灣農漁產品進口的主通道。實施「兩園」提升工程。建立兩岸企業家交流合作機制。加強與兩岸企業家峰會產業小組的對接聯繫。發揮嵐臺企業與企業家聯合會的橋梁作用,推進兩岸經貿合作。推動兩岸四通先行工程。加快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建設,推進京臺高速平潭段和京臺高鐵平潭站建設,預留臺海通道,為未來兩岸通高速高鐵做準備。
  • 聚兩岸青年 共話「陽明學」新意
    7月19日下午 第六期國學讀書會 在平潭臺灣創業園10號樓 兩岸國學書吧舉行 兩岸國學愛好者齊聚一堂 分享讀書心得
  • 「我是臺灣人,要把國學講給所有人聽」
    第二期「書香嵐島 流韻海峽」兩岸國學文化義工進修班(以下簡稱「進修班」)28日上午在平潭臺創園兩岸國學中心正式開課。進修班通過兩岸國學名家為文化志願者開展進修培訓,課程結束後,這些文化志願者將走進平潭各個學校、社區或者鄉村提供「傳幫帶」服務,義務開展國學公益講座,為兩岸國學文化傳播注入新鮮力量。 兩岸國學名家傾情授課 「我是臺灣人,我來大陸就是要好好講國學,把國學講給所有人聽。」臺籍教授杜保瑞說。
  • 情聚牡丹之都 共促兩岸文化交流 菏澤市海峽兩岸文化藝術交流協會...
    菏澤文旅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吳福華當選為菏澤市海峽兩岸文化藝術交流協會會長。  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耿振華表示,菏澤市海峽兩岸文化藝術交流協會由市委統戰部作為主管部門,以菏澤文旅集團為主體發起單位,會同市美術家協會、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市武術運動協會、菏澤一中等5家單位籌備成立,旨在宣揚中華民族崇德向善的優良傳統,推動菏澤市與臺港澳各領域之間不斷加強交流合作,讓更多臺港澳人民群眾了解菏澤。
  • 探訪臺胞祖地福建漳州:「根親」文化促兩岸民間交流
    中新社漳州7月12日電 題:探訪臺胞祖地福建漳州:「根親」文化促兩岸民間交流作者 張金川 葉秋雲「強烈的根親文化認同感,讓臺灣開漳聖王信眾尋根熱情高漲,兩岸宮廟間的交往不斷加深。」談及開漳聖王文化,福建省漳州市雲霄縣博物館館長湯毓賢如是表示。
  • 浙江仙居匯融兩岸精英 「線上+線下」共促鄉村振興
    2020臺商走進仙居暨仙臺兩地鄉村振興交流活動現場 仙居縣臺辦供圖中新網台州12月19日電(範宇斌 鮑佳凝)2020臺商走進仙居暨仙臺兩地鄉村振興交流活動18日至19日於浙江省台州市仙居縣舉行。來自仙居和臺灣兩地的鄉村振興領域專家學者以及企業界精英代表等一百多人,就兩地生活、文化、藝術融合交流、精緻農業發展等鄉村發展話題展開研討交流,匯聚兩岸各界智慧,共促鄉村振興。
  • 廣州紡織:黨建引領促發展,以線為媒遍開花
    通過立足紡織行業特色、培育黨建特色品牌,公司黨委「以線為媒」,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為抓手,嘗試將黨建和生產經營、企業文化、人才管理等充分融合,實踐並提煉出了「紅色紡織、三線歸一」的黨建品牌。  2019年,廣州紡織公司成為廣州輕工集團二級企業中營收和利潤雙達標單位,並在黨建考核和黨風廉政建設監督考核取得雙第一的好成績;組織拍攝的黨員教育片《堅定的信仰》榮獲第十屆全市黨員教育電視片觀摩交流活動優秀獎;公司各項文體活動大放異彩,在廣州輕工集團榮獲多個重要獎項,充分展示了黨建引領、以線為媒的力量。
  • 兩岸社團首次共同承辦!2019平潭綜合實驗區兩岸棒壘球新年邀請賽收官!
    25日,2019平潭綜合實驗區兩岸棒壘球新年邀請賽在平潭壘球館舉行,吸引了來自平潭、廈門、龍巖等地以及臺灣的12支棒壘球隊參賽。據悉,本次賽事實驗區首次嘗試以兩岸社團組織為共同承辦方。「賽事的舉辦為平潭棒壘球事業注入新的活力,進一步拓展兩岸體育交流與合作,增進兩岸棒壘球運動融合和發展。未來,實驗區還將以建設特色校為基礎,把平潭打造成全國棒壘球交流中心,提昇平潭國際旅遊島的影響力和美譽度。」
  • 蓉臺兩地社區「雲交流」 促兩岸社區文化融合發展
    圖為「雲交流」現場。海峽兩岸有著相同的文化根基與共同的民風民俗,在社區治理的文化背景、社會基礎、倫理觀念、生活方式等方面有很大相似性,決定了社區交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當日的「雲交流」現場,隨著遠程視頻設備的啟動,兩地社區民眾相互問候。
  • 臺學者:蔡武訪臺為兩岸文化交流創契機
    回顧12年前,大陸的科技部長朱麗蘭為參加「兩岸科技成果交流研討會」率多名科技部高級官員訪臺,還在綜合座談會上與當時臺灣「國科會主委」黃鎮臺對話,達成兩岸科技交流應建立常態性論壇及交流機制和溝通管道的共識。但第2年,「兩國論」即登場,其後民進黨主政,兩岸陷入緊張對峙之中,直到馬英九上臺。
  • 平潭已多次舉辦兩岸棒壘球賽事!
    平潭近年來已多次舉辦兩岸棒壘球賽事,並積極引進臺灣人才,推動兩岸民間交流不斷深入。(中國臺灣網 尹賽楠 攝)昨日,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劉結一在北京會見了出席第二屆海峽兩岸學生棒球聯賽開幕式的臺灣嘉賓和兩岸學生代表。劉結一充分肯定舉辦兩岸學生棒球聯賽的積極意義,稱讚兩岸學生投身棒球聯賽既是揮灑青春激情,也為兩岸同胞交流注入生機活力。希望越來越多的兩岸有識之士、志同道合之士關心和支持兩岸青少年交流,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 兩岸企業家線上線下再聚首
    人民日報記者 程龍 劉曉宇核心閱讀12月9日,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在廈門和臺北分別設立主會場,採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8個產業推進小組各自成果纍纍,走訪、調研、交流,為在陸臺商想辦法、解難題、復生產,真正憂臺商之憂、急臺商之急。」經常往返於兩岸,陳長江對一年多來兩岸經貿交流感慨頗多。「政策利好不斷,為兩岸融合發展加速!」在福建漳平臺創園創業的臺灣青年楊詠安同樣有感而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