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十月,崑崙山腳下的皮山縣桑株鎮喀爾墩村,100畝集中連片規模種植的特色藥材種植示範園裡,一排排香青蘭盛開著深藍色蝴蝶花瓣,為喀爾墩村增添了絢麗色彩。置身其間猶如畫中,滿園瀰漫著一股股藥材的清香.
香青蘭
喀爾墩村,位於崑崙山腳下,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土地貧瘠、自然條件惡劣是這個小山村的真實寫照。作為深度貧困村,全村320戶人口,貧困戶就有141戶,貧困人口發生面廣,脫貧任務重難度大。
窮家難當,一直是制約農村發展的「瓶頸」。由於村「兩委」囊中羞澀,服務群眾有心無力,引領發展無從談起,自治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駐村工作隊同村「兩委」班子達成共識:破「繭」刻不容緩。
喀爾墩村
在入戶走訪中,工作隊發現,喀爾墩村2600畝土地都種植著小麥、玉米、杏子、核桃,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加之受氣候、自然災害以及市場因素等影響,傳統農業結構單一、設施薄弱、產值不高、後勁不足等缺點日益凸現。面對畝均收入微薄的農田,大部分青壯年都選擇了外出務工,土地由留守在家的婦女和老人來打理,種植的小麥、玉米等農作物,基本上屬於自產自用,沒有現金收入,因缺少青壯年勞力,在種植、收割的時候,還要花錢使用農機具,加上肥料、用水等費用支出,產出率較低。杏子、核桃等果樹種植分散,沒有規模,村民基本上屬於靠天吃飯,有些村民由於家中沒有勞動力甚至出現了耕地荒置的現象。
「如何幫助村民脫貧致富?如何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如何盤活土地?」在工作隊與村「兩委」聯席會上,大家緊緊圍繞這幾個關鍵詞,就如何通過一個平臺有效融合,實現經濟發展模式的創新深入討論著。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發展農村經濟,重點還是要做好土地這篇文章。通過實行土地經營權流轉,帶動村民打贏脫貧攻堅戰。」工作隊與村「兩委」通過討論協商,決定借力和田地區土地清理再分配等政策契機,積極探索「清理土地經營權流轉、由村集體統一管理經營、貧困戶出租和勞動受益、壯大村集體助力脫貧攻堅」 運作模式,讓「漸被冷落」的土地, 重新充滿希望與生機。
土地清理,對於貧困戶來講是政策上的福利。但有些清理回來的土地,撂荒已達2年,貧困戶種植需要一定的投入;有的土地貧瘠,貧困戶不願意要;還有的貧困戶由於缺勞力、缺技術,種植有難度。針對這些情況,駐村工作隊、村「兩委」和貧困戶進行座談商議,決定把這部分分給貧困戶的75畝土地流轉回村委會進行統一種植,每畝地一年流轉費用為300元,加上村集體的25畝土地,確定集中種植的「試驗田」共計100畝。為了保證土地收益,決定種植經濟效益較高的特色藥材香青蘭。
盛開的香青蘭
香青蘭,是傳統維吾爾醫藥材,屬一年生草本,適合在海拔2100米左右的略沙質土壤的山區種植,其草和種子均可入藥,對治療心肌缺血、冠心病等病症有著非常好的療效,經濟效益高、市場前景廣闊。
3月初,村黨支部與黨員、村民代表對集中種植的方案進行商議,大家一致表決同意,方案報鎮政府批准後開始實施。一邊和企業籤訂了香青蘭的收購合同,一邊尋找土地管理者。
「不行,我以前沒種過香青蘭,萬一管理不好,一年都白幹了。」「100畝地,到了澆水、除草、施肥期,萬一找不到人幫忙,就我們兩個人,肯定忙不過來。」
土地管理者不僅要有責任心還要有一定的種植經驗,工作隊員和村幹部用了1個多月的時間找村民來管理土地,很多人聽說種植100畝他們沒有接觸過的香青蘭時,都顧慮重重。
與村民籤訂承包合同
為打消管理者的顧慮,工作隊與村「兩委」班子討論研究後決定給管理者每月發1500元的工資,幹好了按照收益比例再分紅,這樣既能在家門口勞動,照顧家人,收入還比以前多很多。村委會同時承諾,在種植、拔草、收割這些需要大量勞力的時節,由村委會組織貧困戶參與勞動,發放勞動報酬。最終,以前在224團給老闆管理過紅棗地、有點管理經驗的貧困戶吾吉麥麥提·馬木提和家裡有拖拉機、有耕種土地技術的村民阿不力孜·買買提阿布拉,答應管理村裡這100畝土地。
「乙方必須按照甲方提出的方案進行田間管理,負責土地統一集中耕種、施肥、澆水、除草及日常管理工作;所需種子、肥料、水費等生產資料,由甲方解決;土地收益歸喀爾墩村村委會所有和分配;管理期滿後按照土地收益給予土地管理者5%的獎勵」。
村民給成片的香青蘭除草
經過多次協商,村委會與吾吉麥麥提·馬木提和阿不力孜·買買提阿布拉2名村民籤訂了土地管理合同,提出了管理要求,也保障了管理者的收益。
工作隊員蘇來曼·哈力克負責種植技術指導,在需要大量勞動力的時節,組織貧困戶參與勞動,勞動強度不大,大多數是婦女參與,解決了就近就地就業的問題。在集體種植土地的示範帶動下,喀爾墩村村民在大田和庭院也跟著種植香青蘭200餘畝,極大提高了土地收益率。
種植階段用了10天左右的時間,最多時候用工20人左右,全部是婦女;鋤草、拔草階段有1個多月,最多時候用工22人;一直參與勞動的村民年收入達到了4000元。
貧困戶布合力且·沙迪買爾說:「今年政府給我分了2畝土地,我把土地包給了村委會,年收入600元,我既可以照顧娃娃,有時間我還可以在地裡幫忙除草、採摘,今年通過參加勞動我有2500元的現金收入,明年我要繼續多參加勞動多掙錢。」
收穫的香青蘭幹莖和種子
「香青蘭的經濟效益比較高,我們與維吾爾藥生產企業籤訂的藥材收購協議是產銷掛鈎,按種子每公斤100元,幹莖每公斤5元進行收購。目前全村已收購3噸種子,35噸幹莖,僅此一項全村收入就達40萬元,其中村集體經濟增收近15萬元。」看著在維吾爾藥業專家組的指導下採摘下來的香青蘭幹莖和種子,第一書記、工作隊長尼加提·沙吾提非常興奮地說。
村民阿卜力米提·艾澤子數著賣香青蘭的錢笑地合不攏嘴,他說:「在專家的指導下,今年我種了2畝香青蘭藥材,收了65公斤種子,700公斤幹莖,只此一項就收入1萬元,明年我要加大種植面積,掙更多的錢。」
農業興則百業興。在喀爾墩這片希望的田野上,特色藥材種植為喀爾墩村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源頭活水」,為村民開闢出一條脫貧增收的新路徑,藍色蝴蝶花帶著喀爾墩村的父老鄉親飛向幸福的彼岸。(和田地區「訪惠聚」辦公室 劉善芳、陳浩、張少奇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