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周埈年和周錫年一輩謝幕離場,周湛燊、周湛煌、周啟賢和周啟邦等為代表的周氏家族第四代走上前臺。如果用傳統社會 「富不過三代」的眼光來看,周氏家族不僅沒有在第三代滑落衰敗,反而更加顯赫,其發展格局可謂是打破了固有的論述。不過,進入第四代、第五代,根基穩健的周家前進的步伐卻極不順暢,家族內部的發展動力大不如前。
在普慶坊災難中喪妻喪子的周埈年,於1930年左右再婚,續弦為他生下四子一女——周湛霖、周湛燊、周湛樵、周湛煌和周雲兒。有關他們的資料十分缺乏,這實在與權傾香港、甚至被譽為四大家族之一的情況不太相符。因為以家族在社會上的響亮名聲,以及所掌握的權勢財富,他們理應吸引報章追訪報導,但周埈年子孫的行蹤或消息卻很少見報,情況非常特殊。
1925年普慶坊山泥傾瀉救援現場
對於四個兒子的教育和事業,周埈年似乎早有安排:由長子統領家族企業,其他諸子各有他們的專業或事業。從僅有的資料來看,長子周湛霖生於1931年,在華仁中學畢業後,遠赴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in Seattle)攻讀牙醫,約於1955年學成返港。由於當時周埈年已年過60,周湛霖返港後就接手家族企業,管理全安保險、香港九龍置業按揭等公司。可惜周湛霖在1974年突然病逝,年僅43歲,傳承接班計劃戛然而止。
次子周湛燊生於1932年,在華仁書院畢業後,考進香港大學讀建築系,之後留學英國利物浦大學,修讀城市規劃。學成後,周湛燊返港並走上了從政之路,任職於建築拓展署。由於工作表現突出,加上社會資本雄厚,周湛燊的仕途非常順暢, 1986年更擔任屋宇地政署署長,成為殖民地政府高官。周湛燊的妻子同樣來自富貴家族――香港股票交易所主席莫應基的女兒,夫婦倆育有兩子――周嘉弘和周嘉碩。
三子周湛樵約生於1940年,性格較為反叛、不愛讀書,在父母安排下入讀赤柱聖士提反中學,離家過寄宿生活。完成中學課程後,周湛樵加入警隊,成為一名普通警員。當時「好仔不當兵」的觀念還十分濃烈,對周家這個聲名顯赫的大家族而言,周湛樵的選擇顯然十分出格。不過,周湛樵顯然選擇了一條適合自己的路,任職警察期間表現突出,獲部門推薦前往英國接受訓練,成為香港首批華人拆彈專家。他後來娶妻劉氏,育有一子三女―― 周嘉豪、周穎裘、周穎芬、周穎芳。妻子劉氏是龔仁心(香港華懋集團已故主席龔如心的弟弟,編者按)太太劉元春的姐姐,這段婚姻也讓周湛樵與龔仁心成了連襟兄弟。
1983年,周湛樵(左)與兩位副警務處長在警隊周年聖誕餐會上。么子周湛煌約生於1950年,年紀與三位兄長相差甚遠,他出生時周埈年已近60歲。周湛煌同樣寄宿於赤柱聖士提反學校,由於年齡差異及生活環境相隔,他與兄長之間的感情有一定隔閡。1966年,周湛煌入讀倫敦Rogent理學院,主修商業經濟。1971年,因周埈年去世而返港。周湛煌後來與同樣來自大家族的徐六瑩結婚,兩人育有一子(周嘉康)一女(周穎夷)。
相對於周埈年及眾子女的低調,周錫年選擇了高調行事,無論參政議政、社會公益,或是子女的一舉一動,均會吸引人們的目光。周錫年育有兩子,長子周啟賢生於1928年,畢業於美國俄亥俄州丹尼森大學(Denison University),修讀經濟和商業管理。由於周錫年當年有意發展銀行生意,周啟賢完成大學課程後便在父親安排下到滙豐銀行工作,了解銀行業務及運作。在滙豐銀行培訓期間,周錫年又安排周啟賢前往英國中廟(Middle Temple)法學院修讀法律課程,學習期間,周啟賢與澳門盧九家族的盧秀妍在英國結婚,並生下長女周令儀。
周啟賢在1956年取得專業證書後便攜妻女返港,這也是因為周錫年於1955年創立了華人銀行,急需可靠的幫手,有法律及經管專才的長子自然是首選。周啟賢返港後加入香港華人銀行,被逐步提拔為香港華人銀行副董事長兼總經理,統領銀行主要業務。在他主理下的華人銀行發展不俗:1956至1979年間,華人銀行員工由創立時不到10人,增至270人;分行數目由一間增至六間(《香港華人銀行有限公司年報:1979/1980年》,1980),逐漸發展成一家中型銀行。
在香港政商界仍有深厚影響力的周錫年也積極為兒子架橋鋪路,協助他在銀行界及政治商界拓展個人網絡。周啟賢返港後不久就擔任了多項公職,其中較受注目的包括:政府獎券委員會主席、公共運輸諮詢委員會委員、英國銀行學會會員、東華人院和保良局顧問、中文大學崇基書院校董、華人留英同學會會長等,不斷積累人脈資本和知名度。
周啟邦夫婦
周錫年二子周啟邦生於1934年,中學時期就被父母送到英國讀書,並成功考入劍橋大學修讀法律。他在異鄉與從小認識的譚月清相遇,譚月清是九龍巴士創辦人之一的譚煥堂的女兒,她同樣修讀法律,並考入中廟法學院。兩人互相扶持苦讀,最終雙雙獲得法律專業資格。完成學業後,二人在雙方家長支持下結為夫妻。二人一直不太願意回港,但在父母催促要求下,最終在1963年返港,並註冊為執業事務律師和大律師。由於家族生意已有兄長周啟賢在打理,加上對經營生意缺乏興趣,周啟邦並沒有參與家族生意,專心開辦律師事務所,妻子譚月清則加入了資深大律師張奧偉的律師樓。
上世紀70年代應該算是周氏家族發展歷程中的轉折點。先是周埈年於1971年去世,而周錫年在數年後也因中風而行動不便,不過最影響家族發展的是兩房長子周湛霖及周啟賢先後於1974年、1979年去世。作為家族第四代的領軍人物,周湛霖和周啟賢自幼就被父母栽培為家族企業的唯一接班人,整個家族都將能更上一層樓的希望託付在他們身上。二人的突然離世不但改變了家族的接班大計,也阻礙了家族企業前進的步伐。
家族面對兩房長子早逝的突變,傷心之餘也顯得手足無措。先說周埈年一房,由於二子周湛燊另有事業無意接管家族生意,幼子周湛煌剛剛大學畢業不久,人生閱歷不足,所以家族只好推舉了從無生意經驗、受教育水平也不太高的周湛樵管理家族生意。半路出家的周湛樵在營商能力及領導權威方面均有所欠缺,家族企業的業績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便一直停滯不前,旗下的企業如全安保險、香港九龍置業按揭等均乏善可陳。結果,本來歷史悠久、實力雄厚,也曾經風光一時的家族企業,最後淪為乏人知曉的小公司。
不過,作為一個立足香港近百年、政商實力雄厚又十分重視子女教育的家族,兩房長子早逝對家族雖然影響巨大,但家族中仍有其他子女憑藉自身優勢,開創自己的事業版圖。首先在商界脫穎而出的是周湛煌,他作為周埈年一房的小兒子,自知家族企業沒他的份兒,所以自1971年返港後,便先後在基金、空運公司工作,並於1974年決定「自己打天下」,與友人合股創辦「盛昌電子有限公司」,業務 「以進口電子計算機為主」(《星島日報》,2002年9月17日;麥暉, 1992:19)。周湛煌在充當進口中介人時,了解到電子計算機生產成本低而售價高昂,利潤極為豐厚,在股東及家人支持下,走上了生產製造的實業道路(麥暉,1992;《星島日報》,2002年9月17日)。
周湛煌創業時十分拼搏,加上眼光精準,公司盈利不斷上升,他的個人財富也不斷增加。1983年,周湛煌創立宜進利公司(Peace Mark Limited),進軍鐘錶製造業。乘著內地改革開放的東風,周湛煌到深圳西鄉設廠生產鐘錶,廠房佔地面積達15000平方米,可見當時他已有相當大實力。
1993年,周湛煌重組企業,成立宜進利集團並宣布上市,吸納公眾資金不斷擴張。例如,上市不久便與內地企業合作在昆明設廠,開拓內地食品市場;入股德國鐘錶名牌等(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2 February 1993, 18 November 1996, 19 July 1997)。連番開拓,讓宜進利集團的規模與實力日漸壯大, 2007年集團的資產總值已接近20億元(Mergent Online, various years),周湛煌成為同輩中最為耀眼的一位。在這樣的背景下,周湛煌決定再度出擊,斥資28億元收購先施表行(Sincere Watch),並於天津設廠開拓機械鐘錶市場,想不到此舉卻成為他兵敗如山倒的伏筆。
2008年是宜進利集團創立25周年,公司發布業績時仍呈現出一片繁華景氣,資產淨值接近30億元(《明報》,2009年11月27日;Peace Mark Holdings Limited: 2008 Annual Report, 2008)。然而,表面上花團錦簇的盛況卻掩蓋不了公司資金緊張的內部問題。面對債臺高築、資金斷裂的危機,周湛煌曾四處奔走,並迫於無奈多次向銀行舉債。其中,他以私人物業作抵押,向星展銀行(DBS)借貸3億元,更成為禍及妻兒之舉。
可能是因為宜進利資金出現問題的消息外洩,「金融海嘯」前夕,公司股票遭基金經理「洗倉」,股價大跌超過七成,2008年8月,更被交易所勒令暫停交易,由監管部門介入調查。宜進利的大小債權人眼見形勢不妙,紛紛向周湛煌追收欠款。其中,星展銀行將周湛煌告上法庭,要求凍結其資產時,揭露周湛煌通過集團的控股公司及其附屬公司以不同手法向外舉債,而名下羅便臣道1號更 「多次承做按揭」,令個人負債飆升到了天文數字的地步(Court of First Instance, 19 December 2013, 25 March 2014)。最終,宜進利被除牌清盤,周湛煌破產,失去羅便臣道1號這幢祖業,而為了轉移資產,他更與妻子離婚(《明報》,2014年3月13日)。至此,周湛煌失去了公司、祖業及家庭,其風光一時的傳奇故事黯然落幕,而周埈年一脈的中興景象也宣告終結。
周埈年的子女為何沒有在父輩的基礎上走得更遠?可能其中有「命運」的因素,如周湛霖的早逝;有性格使然,如周湛樵的 「無心向學」;也有可能是由於曾經歷生死,周埈年對人生無常別有體會,所以不強求子女出人頭地、大富大貴。不過有一點應該注意,就是周埈年子女走上前臺時,周埈年已步入暮年並退出政壇,失去了影響力,所以未必能在子女投身社會時給予太多助力。正因如此,其子女――特別是年齡較小者難靠父蔭,必須憑自己努力闖天下,以實力爭取成績。幼子周湛煌自行創業便曾一度取得輝煌成績,可惜卻因急於求成,太過進取落得失敗收場。
相對而言,周錫年一脈的第四代卻有截然不同的故事。當長子周啟賢突然離世,由他一手打理的香港華人銀行立刻出現危機,不少股東因對銀行前景缺乏信心,打算拋售股票套現離場。與周埈年一房相似的是,家族其他成員毫無興趣接手,周錫年又年紀太大,結果只好由過去從未參與生意的大兒媳盧秀妍上陣,成功將銀行以較高價錢賣盤。家族自此退出銀行業務,失去了更上層樓的發展機會。
二子周啟邦完全無意涉足商界,相信他也將當時手上持有的家族生意股權出售,套現離場,做其他投資了。周錫年過世後,周啟邦夫婦得到父母的大筆遺產,他們便靠著律師的工作及父母的遺產,過著自己喜歡的生活。二人經常出席上流社會的社交場合,目的並不是像祖父或父兄般拓展人脈,為日後的發展鋪路,而是純粹喜愛令人「眼前一亮」的打扮,享受成為鎂光燈的焦點。不過,他們非但沒有坐吃山空,反而一直能維持奢華生活,這應該與他們善於投資有關。在投資方面,他們一直鍾情地產業,頻頻出手置業買樓。這種「買磚頭」的保守投資策略,因香港地產市道連年興旺,讓他們獲利頗豐。周啟邦晚年確診患上癌症,並於2010年長孫周禮淳出生4天後離世,享年75歲(《明報》,2010年2月10日),其精彩的戲劇人生也劃上了句號。
綜觀周氏家族第四代的發展軌跡與際遇,可以說是「月盈則虧,水滿則溢」的最佳寫照。盛衰起落必有其規律,無論是如何風光的家族,總會在升至最高點時滑落。最重要的是家族中人能否保有向上的動力,靜待最佳時機再度發力,讓家族能再次興旺。當然,能夠把握時機絕非易事,不但要有準確目光,更需要努力不懈的精神。
周家眾人面對家族風光不再的轉變,採取了不同的應對策略。如周湛煌曾另創事業,並幹出一番輝煌成績,讓自己及家族財富達到新高,可惜卻被成功衝昏頭腦,貪勝不知輸,最後敗走麥城,令人唏噓。而周湛樵接手家業後「不思進取」,投資過度保守,未能善用家族豐厚的資源,在商業社會「不進則退」的原則下,家族企業逐漸消亡。相對而言,周啟邦也算是「不思進取」,只圖隨心所欲的率性生活,但他中庸的投資之道,剛好符合了地產市場的升勢,仍能令家產持盈保泰,維持不墜。
周湛樵出資出力建造香港輔警總部大樓,於香港輔警總監任上退休。
正如前文提及,大力投資教育是家族重要的應對策略之一,正因如此,周氏第四代32名家族成員大多擁有高學歷,並在不同行業表現出色,如任職律師、醫生、工程師及在教育界服務的共有12人,另有7人從商。其中,周啟堅是香港大學牙醫學院副院長、香港牙醫學會會長;周啟聰任遠東保險公司董事總經理;周湛燊進入政府,最後升至屋宇地政署署長,退休後繼續貢獻社會,出任香港賽馬會、房屋委員會、香港大學等多家機構的董事。即便是接掌家業後表現一般的周湛樵也繼續自己的志向,參與輔警工作,官至香港輔警總監。
正所謂人各有志,就算背景再顯赫、資源再充沛,如果家族成員無心將家業發揚光大,也是徒勞無功。就像周湛樵,管理家業乏善可陳,但把他放在合適的事業軌道上,卻能做出一番成績。從這點看來,周啟邦算是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非從商之才,所以堅決拒絕接手家業。可以想像,如果他在壓力下勉強接管香港華人銀行,非但不會讓家族更上層樓,反會令家產損耗更大,甚至落得一無所有的下場。可見進取與退守的選擇並非易事,一個家族要永保無虞,需要的不止是運氣,更要有審時度勢、用行舍藏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