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地球在宇宙的什麼地方?另一個地球會在宇宙哪裡?

2020-12-26 網易

2020-12-23 11:40:01 來源: 雪花飛揚M

舉報

  當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並在月球上邁開一小步時,說明人類在航天事業上邁出了非常大的一步。然而月球上沒有嫦娥,也沒有玉兔、吳剛和桂花樹,月球上的環形山默默無語地告訴人類:生命未曾屬於此地!浩瀚的宇宙中月球只是滄海一粟,光銀河系就有1000億顆恆星,太陽也不過佔1000億分之一,何況銀河系外的宇宙無比巨大。

  

  地球之外沒有生命嗎?20多年前,一位美國天文學權威曾推算,僅銀河系就可能有300顆星球上存在智慧生命,並且有朝一日能與地球取得聯繫。我們尚沒有先進的科技,使人類信步於宇宙天外,隨意發現地球外的生命,或者與比地球更高度文明的智慧星球通訊聯繫。但是,地球上的人類是多麼盼望探索出宇宙間生命的奧秘啊!那麼,什麼樣的星球上能夠誕生生命?科學家們審視了導致地球文明的環境條件和演變史實的來龍去脈後提出:地球外智慧生命存在的必要條件是有一個類似地球的行星,並能繞類似太陽的恆星運動。地球的生物生存環境非常理想,地日位置適中,地表平均氣溫15℃,生命之源液態水大量生存。

  地球大氣中有78%的氮、21%的氧,另有少量氬、二氧化碳和水汽等。氧是高等生物維繫生命之本,在太陽系其他行星上尚未發現有如此大量的自由氧。要找到另外一顆存在生命的「地球」,條件非常苛刻,生命演化過程中,被繞行的恆星必須不斷發光,使之得到輻射能量。然而,恆星周圍形成原始行星系星雲的可能性很高,而且我們目前受觀測條件限制,只能找到靠近太陽系的亮的恆星,因此碰到帶有行星的恆星,並且又靠近我們,這樣的可能性不太大。在離太陽81.5光年的範圍內有近3000顆單體恆星,其中有些大質量恆星的壽命不過1億年,如此短的時間內很難演化生命,如天琴座的織女星等周圍均發現塵埃圓盤,其中若有行星也難孕育生命。還好,類似的恆星比例較低,尚餘的恆星已夠我們一一觀測一陣子了。

  

  如今,尋找天外文明的第一步已變成了尋找第二個太陽系,進而發現類似地球的行星。太陽系以外的行星距離我們50~1000光年之遙,相對於它們所環繞的發光天體的光輝來說,它們顯得暗淡無光。人們無法到達那裡,只能竭盡所能通過間接途徑對其進行研究。發光天體的輕微晃動或光譜中的某些異常情況,都是判斷遙遠而又暗淡的行星存在的蛛絲馬跡。1981年11月10日的夜晚,平靜一如既往,科學家們用直徑3.6米的望遠鏡向從前很少光顧的繪架座方向觀測。距地球52光年的繪架座突然發生了不同尋常的情況,一顆形成時間不長的恆星的亮度曲線下降,在以後的幾天中,亮度值又升至正常。科學家的好奇心受到激發,是什麼使它光線變暗?是否因為行星定時飛過,降低了亮度?這顆恆星就是繪架座的β星。

  天文學家猜測有一顆繞β星運行的行星遮住瞭望遠鏡,造成β星亮度降低。如果真是這樣,這就意味著人類發現了太陽系外第一顆行星。為了進一步證實這一發現,1983年歐洲空間局發射了一顆裝備了當時最先進的遠紅外照相機的科研衛星。它從β星觀測到了「過剩」的遠紅外射線。這就意味著大量的宇宙塵埃存在。三四十億年前,在我們太陽系中,也有塵埃圍繞著原始太陽旋轉,塵埃顆粒冷凝聚合,逐步產生了9個巨大的星球。4個固態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5個氣態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從β星觀測到塵埃圓盤向宇宙空間延伸達1500億公裡,相當於太陽到冥王星距離的25倍。更進一步分析表明,β星的塵埃環已經開始聚合形成核心與碎塊,即所謂行星的雛形。科學家們還注意到一個特別的現象:繪架座β星的溫度遠遠高於太陽。在沒有其他天體幹擾的情況下,塵埃接近高溫星球時,應該產生極端高溫塵埃顆粒發出的射線。然而這種射線卻沒有被測到。這說明塵埃中心約600萬公裡的距離內幾乎是空白。

  天文學家認為,這是行星吸走了塵埃,而且只有巨大的行星才有可能通過重力吸引如此多的塵埃,留下巨大的空間。繪架座β星的塵埃星雲中經常有彗星飛入,留下大量的氣體和宇宙塵埃。彗星帶來的豐富物質可能成為誕生生命有機體的必要條件。但如果沒有行星定期吸走氣體和塵埃的話,人們應該發現殘留物,然而沒有發現塵埃,那麼一定有行星。當科學家們正期待著72年的運轉周期後再次測量這顆行星的體積時,他們發現β星顯然還有另一顆行星!這一猜測的根據是有關β星的一張特別的照片。一位天文學家用特別的辦法將日冕儀蓋住發光星球,發現了從前沒有人看見的現象:塵埃環呈對稱形狀。這種非正常的情況一般在幾百年內可以得到「修正」,而β星已有至少1億年歷史,唯一的解釋是有兩個重力中心在沿離心軌道繞轉,也就是說,兩個行星重塑了塵埃環的形狀。當前,已有許多關於發現新行星的報導,但沒有像β星的行星那樣進行過如此周密的科學論證。英國天文學家戴維?休斯樂觀地估計,僅銀河系就有600億顆行星,其中40億與地球相似,潮溼,溫度適宜,可能是孕育生命的溫床。雖然行星的形成是一個自然的過程,但也是有條件的,即宇宙重力與離心力必須達到平衡。

  如果恆星及其星雲太大,致使旋轉速度太快,塵埃就會分散開,無法聚合形成行星;而速度太慢也無法形成行星。只有在中速的旋轉頻率下,才會根據自然發展規律,逐漸「孵化」出行星。從理論上說,這樣孕育出來的行星溫度適宜,富含水分,為生命的誕生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沒有人能確切說出究竟有多少星雲正在向此方向發展。但是,越來越多的天文學家相信,太陽系外還有其他生命。理論家試圖用各種方法論證可能的「生命客棧」的數目,實踐家則努力改進儀器設備。

  

  因此不斷有功能日益強大的遠紅外攝像機問世,如安裝在智利的極高解析度的探測器;還有直徑越來越大的射電望遠鏡,如安裝在波多黎各直徑達304米的巨型望遠鏡。此外,光學領域也不斷發展,最先進的望遠鏡能辨別6000公裡外的硬幣,天文學家能用它看見距離30光年,大小如木星的物體。1995年1月中旬,在美國德克薩斯州聖安東尼奧市舉行的美國天文學會會議上傳出喜訊:美國舊金山州立大學的天文學家傑弗裡?馬西和保羅?巴特勒發現了兩顆太陽系外的新行星系統。這兩顆行星體積巨大,至少有一顆行星較為溫暖,上面可能有液態水存在。這就是說,該行星上具備了生命棲息的必要條件。這一發現首次證實了在太陽系之外還存在著類似太陽系的行星。馬西和巴特勒的重要工作可能改變天文學的發展進程。同時,探尋太陽系外行星將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局長丹尼爾?戈爾丁說:「在未來25年中,科學家不僅可以探測到類似地球的新行星,而且還將直接拍攝到這些行星上海洋、大陸和山脈的圖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宇宙間究竟有沒有另一個「地球」?
    這樣有很大的機會會首次發現外星生命。或者,可能會開發出許多地方可能可以成為我們的移民地。 但既然有這麼多選項,我們該如何知道哪個是最佳選擇呢? 你或許會覺得大部分類似地球的星球,都會列在我們移民清單的首選吧?畢竟,這些星球都有我們所需的一切。
  • 為何地球上難以找到原型?來自另一個宇宙?
    地球出現了46億的時間,留下了眾多匪夷所思的秘密,比如史前人類出現過嗎?宇宙中是否存在另一個世界呢?這些問題困擾了大量科學家,甚至一些事情難以用科學解釋,回顧人類發展歷史,短短200年的時間開闢一個新時代,科學的出現解決了大量難題,可是有這樣一個問題似乎沒有答案,地球上空出現的海市蜃樓景象從何而來?是否和平行宇宙有關係?
  • 人類到底從哪裡來的?地球真的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
    你真的了解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嗎?你真的了解我們人類存在的意義嗎?千百年來,當人們每每仰望星空,總是會發出類似的感想。我們到底從哪裡來的?地球真的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嗎?一九二七年,美國天文學家埃德溫哈勃,用天文望遠鏡發現了一個了不起的事情,原來這個宇宙中不只有銀河系,還有其他很多的星系,這個宇宙遠比我們想像中要大很多,所以他覺得我們的地球,只是一個普通的星球而已,這種想法後來發展成了一個理論,叫做平庸原理。
  • 星漢燦爛,地球之外的宇宙,是我們無法想像的廣袤
    宇宙有多大?除了行星、太陽系、星系和超星系之外,宇宙中還有什麼?無數的人已經提供了非常好和非常詳細的描述,但我想分享一些圖像,這些圖像有助於以易於消化的方式展示宇宙的巨大規模。第一張圖是地球
  • 宇宙中的「另一顆地球」克卜勒-452b,它是否有智慧生命的存在?
    2015年7月23日,NASA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在距離地球1400光年的地方,發現了迄今為止,最接近「另一個地球」的系外行星,克卜勒-452b,它與地球的相似程度高達98.6%,半徑只比地球大11%,被稱為地球的表哥,根據對其大氣層的觀測,科學家推測這顆星球的含氧量極高,這說明此星球,可能有茂密的植被和充足的水分那麼,
  • 地球上存在另一個你,平行宇宙真實存在?一位攝影師這樣說!
    地球上存在另一個你,平行宇宙真實存在?一位攝影師這樣說!經過多年的研究,很多科學家始終認為宇宙中或許真的存在平行世界,在另一個世界上或許存在另一個與你長得一模一樣的你,就連名字生活習性都是相同的,這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
  • 地球在宇宙中特殊的位置
    宇宙有多大?宇宙用的長度單位是光年,就是光走一年的距離,我們知道光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滴答一秒鐘,光就可以繞地球7圈半,那麼光走一年要走多遠啊,我們看到的星星, 很多離我們是幾億光年,甚至幾十億光年, 宇宙的可視直徑是920億光年。如果把太陽比作一個硬幣,那麼銀河系的直徑將是大約1200萬公裡,這相當於地球到月亮距離的30倍。宇宙的浩瀚是驚人的!
  • 如果宇宙中只有地球存在生命,宇宙的真相可能是這樣的
    16世紀,哥白尼提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包括地球在內的行星都圍繞著地球轉;17世紀初,人類發明瞭望遠鏡並用於宇宙探索。
  • 大氣層為什麼可以隔斷開地球和宇宙
    地球大氣層    那麼問題來了,是否有什麼把宇宙的真空環境和地球的氧氣隔絕開了?為什麼大氣層不會因外部宇宙的真空而擴散殆盡呢?    宇宙會把地球上的空氣颳走,這種現象稱之為大氣逃逸。大氣逃逸的程度主要由行星自身的引力和行星距離恆星的距離決定。因為引力的大小決定了行星是否能夠抓住氣體(如氧,氦等),而距離恆星的距離決定加熱大氣的能量,能否能加熱氣體使分子的熱運動超出行星的逃逸速度- 氣體分子克服行星重力掌握所需的速度。
  • 地球是可觀測宇宙的中心?科學家:宇宙一直在膨脹,它沒有中心
    當我們知道可觀測宇宙的直徑是930億光年的時候,心中不禁有了一個疑問,這是怎麼計算出來的?答案和地球有關,地球的位置恰好處於可觀測宇宙的中心區域,從地球到可觀測宇宙的邊緣地帶的距離是465億光年,可觀測宇宙自然就是930億光年。還有個不能忽視的因素,宇宙一直在膨脹。
  • 3 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作為一個整體是一個天體,但地球的一部分或者附屬物不能稱天體,例如:按航線飛行的飛機,發射架上的人造衛星等都不是天體。 2.衛星航天發射基地的區位因素和返回地點的選擇條件 (1)發射基地選址的條件  ①氣象條件:晴天多、陰雨天少,風速小,溼度低,有利於發射和跟蹤。  ②緯度因素:緯度低,自轉線速度大,可以節省燃料和成本。
  • 平行宇宙,另一個你,或許真的存在
    另一個宇宙,另一顆地球,另一個你,他也在看這篇文章,不過他與你做了兩種決定,你選擇繼續看下去,而他呢,躺在床上只是掃了一眼文章標題就退出去了,他沒有看。此時,一個事件因為兩種不同的決定而出現了不同的分支,後續演化也不一樣了。
  • 宇宙到底有多大?看了之後你會明白人類和地球在宇宙中絕不孤單!
    銀河系的直徑大約是10萬光年,如果你在銀河系的一頭點亮電筒,這道光以18萬6千英裡的秒速前進,也要花上10萬年才能抵達銀河系的另一端。因為銀河系是如此龐大,也難怪當初我們會以為銀河系就是宇宙。打個容易理解的比方,我們都去過海邊的沙灘,看到一大片沙子,我們每捧起一把沙子,裡面大概包含8百萬顆沙粒,而地球上大約有上千兆顆的沙粒,但這和太空比起來仍然不算什麼,我們一直約有2千億個星系,每個星系都有近2千億顆恆星,所以太空之浩瀚,其中所包含的恆星數目比全地球各海灘的沙粒總和數目還要多,真的是令人嘆為觀止!
  • 如果中子星碰撞變黑洞,地球讓黑洞吃了,人類會進入另一個空間?
    當然,目前科學家們還沒有實際觀測到類似情況的合併事件,但有了這個思路以後,就更有利於科學家們觀測更多類似宇宙物體,從而對中子星的內部結構,以及黑洞的形成有更多了解。如果地球讓黑洞吃了,人類會進入另一個空間?
  • 地球是球形的,那麼宇宙又是什麼形狀,科學家終於揭開了它的面紗
    當人類走出地球,看到廣闊的宇宙時,我們都感嘆宇宙真的是一個神奇而神秘的存在。科學家們一直想解開宇宙的終極之謎,並了解宇宙是什麼。它是如何誕生的?至於宇宙的起源,現代科學認為它起源於138億年前的一次奇異爆炸。大爆炸之後,宇宙誕生了,同時開始向外迅速膨脹。在宇宙膨脹的過程中,各種天體和物質開始出現。
  • 地球是人類的天堂,浩瀚宇宙是人類對未來,未知世界的幸福感!
    我覺得此時的我並不孤單,也許在浩瀚宇宙的另一端有一個同樣的我在做著同樣的事情。也許這就是所謂的平行宇宙吧!…………我仰望星空,腦海充滿了想像,地球就是最美的舞臺,我就站在舞臺中央,我以最大的聲音吼向宇宙,宇宙卻沒有回答,只是默默地注視著我。我的一舉一動,我的喜怒哀樂,都逃不過宇宙這雙犀利而又明亮的眼睛!
  • 附近新發現24個超級地球,比地球更宜居,該考慮宇宙移民了嗎?
    隨著人類對地球的破壞越來越嚴重,氣候變暖愈演愈烈,未來地球可能會變成一顆不斷向外輻射大量紅外熱量的炙熱星球,不具備生命宜居的必要條件。你可能想的是,唉,怎麼會變成這樣呢?還是撤了吧。問題是撤到哪裡去呢?放在以前,你可能只有望太空而興嘆,茫茫寰宇,竟沒有人類可以移民的地方。
  • 地球有多大?26張圖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大小
    ▼3. 按照比例縮小圖片後,可以看到地球與月球的距離,真的好遙遠。宇宙中的行星就像地球沙灘上的沙子一樣             ▼17.▼18. 但是這些都不能和銀河系相提並論,如果把太陽縮小成白血球大小,那銀河系差不多是美國國土那麼大。
  • 地球日︱我們在宇宙面前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地球人!
    ——喬治·伽莫夫地球是我們目前所知宇宙中唯一一個存在生命的藍色星球,我們設立地球日4月22號,倡導人們保護自然環境、愛護動物,低碳出行,這一切的根本是我們人類現在已經充分地認識到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我們自己是誰!
  • 宇宙那邊有什麼?
    小時候經常會想:如果沿著一條路一直走,路的那邊會是什麼?後來想了很久,或許路的盡頭是個拐彎,與拐彎相連的是一條新的路;或許路的盡頭是一座山;再或許是一座城,也可能通向汪洋大海……那新路的那邊、山的那邊、城市的那邊、海的那邊又會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