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脫貧攻堅已全面進入收官階段,然而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長豐縣吳山鎮真抓實幹,譜寫「硬核三重奏」,以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精細的工作助力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產業發展穩增收
產業是脫貧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產業振興不僅是實現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的重要標誌,也是實現二者有機連結的必然要求。
「現如今黨和政府的扶貧政策越來越好,我們更要好好奮鬥,今年在村幹部的鼓勵下養了50多隻羊,雞也養了100多隻,政府還給予一定的補貼,有了自己的事業,幹起活來勁兒也足了,今年光靠養殖收入就能達到4萬塊錢。」四墩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李懷寶激動地說道。
為調動貧困群眾的積極性,四墩村鼓勵有條件、有勞動能力貧困戶適度規模發展「四帶一自」產業扶貧項目。在產業發展過程中,四墩村吸納致富帶頭人、種養殖能手成立產業發展指導小組,開展精準培訓,指導貧困戶發展產業。同時,依託線上線下平臺,積極主動對接企業和個人,幫助貧困戶銷售南瓜、家禽等農副產品,做到產業發展有需求、技術指導有跟進、過程有服務、成果有銷售、促進產業增收。
就業保障致富路
做好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是一個漸進的接續過程,既要統籌考慮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的發展情況,更要總結梳理脫貧攻堅中成熟的實踐經驗,從實際出發,採取差別化的辦法,對脫貧攻堅的特惠性政策實行分類處置,促使其向常規性、普惠性、長期性政策轉變。
貧困戶陳海紅今年40多歲,丈夫患有精神殘疾,兩個孩子都在上學,生活捉襟見肘。「經『村兩委』介紹在離家較近的企業幹活,一天能掙120塊,活還不累,照顧家裡也方便,現在我依靠自己的勞動脫貧了,很滿足。」陳海紅說。
四墩村始終堅持「就業創業一人,脫貧致富一戶」為導向,按照「一戶一措」的原則,對於有一定勞動能力但由於年齡大、家人生病需要照顧等因素無法外出務工的貧困勞動力「量身定製」符合其勞動力特點的就業崗位,科學合理安排他們就近務工,多舉措幫助他們脫貧致富。目前,四墩村已分類設置公益性崗位11個,戶均增收7200元。
村民自治謀發展
有效的鄉村治理能助力脫貧攻堅,促進鄉村振興。
「宋書記啊,今年我們村小麥大豐收啦,我們老百姓看著真是打心眼裡高興啊。咱們的鄉賢理事會功不可沒!要不是他們出面說服了大家,估計還有很多像我一樣閒置土地的呢!」老黨員李家瑞感慨地說。
四墩村充分調動並發揮了群眾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中的主體作用,成立鄉賢理事會,充分發揮老幹部、老教師、老黨員、老宗家(家族裡的長輩)的群眾作用,積極參與鄉村振興事業,對群眾入股加分紅解決拋荒、閒置土地的模式進行解說,帶動和影響身邊群眾,掀起健康向上的鄉村自治新風,全面提升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水平。(胡新傑)
【來源:人民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