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愛吃拉麵,但你一定聽說過「拉麵說」。
成立於2016年的拉麵說,猶如方便食品中的一匹黑馬,自四年前橫空出世以來,便是一路叱吒風雲,到了2019年成交額就已突破2.5億!
這是一包什麼樣的方便麵,可以在如此艱難的行業背景之下,殺出重圍?
1
一包方便麵被它賣到十幾二十塊,
到底值嗎?
「17年內容營銷,18年社交電商,19年直播,我們每一步都踩到點上了。」拉麵說創始人姚啟迪這樣說。
從2016年10月第一款產品上線以來,一年內將月銷售額從數萬元賣到100萬餘元,上市第一年即獲取1800萬元的品牌回報,從諸多巨頭競爭的速食麵紅海市場中開拓出一塊藍海市場,拉麵說一步一步把自己送上了網紅爆款的位置。
按照拉麵說創始人姚啟迪的說法:拉麵說第七次和李佳琦合作,上線一秒賣爆280萬元,客服都崩了。
從微博、小紅書、淘寶直播等年輕人聚集的社交平臺上開始初步打出好口碑,之後再慢慢打通市場,這一模式好像成了所有網紅品牌的固定營銷套路,拉麵說更是將這一模式拿捏的爐火純青,它真正的進入大眾、更大規模的開啟飛速成長之路,或許就是從李佳琦、從淘寶直播開始的。
不僅如此,在「無跨界,不營銷」的當下,聯合營銷作為是最主流的營銷方式之一,自然不會被拉麵說落下。
2018年,拉麵說與熱門手遊FGO聯名合作推出20萬盒定製款生日拉麵;今年又打起健康派,與感冒靈跨界合作,推出「感冒藥拉麵」,引起不小的熱度;臨近端午節,拉麵說還和五芳齋合作推出了「粽有面子」產品禮盒,提出「拉麵+粽子=粽有面子」的新概念。一次又一次的聯名,讓拉麵說的名氣擴散到了不同圈層。
2
1碗十幾二十塊錢的拉麵說,
有多少錢是付給廣告的?
抓住當代主力消費人群的消費心理,拉麵說投其所好,鎖定流量所在的社交媒體平臺,做全渠道的線上種草,拉麵說一步都沒有落下。
不過,木秀於林,爭議也接踵而至,雖然拉麵說的渠道鋪設能力的確優秀,但關於它的定價與營銷之間的天平問題,似乎也是槽點不斷。
打開拉麵說的天貓旗艦店,隨便點開其中一款產品,吐槽口味的負面評價就有不少,看起來與它在那些社交平臺上的好評如潮似乎有點格格不入。
如果說口味爭議可以用眾「口」難調四個字來解釋的話,那麼,被消費者投訴的「拉麵說發黴變質」一事恐怕就沒那麼容易解釋清楚了。
今年,一位網友發帖稱自己在618期間購買的「拉麵說」面體有發黴現象,並附上了一張照片為證,而這位消費者此次正是在拉麵說的天貓旗艦店購買。
沒錯,雖說從營銷方面來講的話拉麵說是當仁不讓的王者,但是在不少顧客心中,它的產品質量卻是個青銅。
當然,每個人對口味都有不同的要求,食品安全問題也只是個例,雖然我們不能靠幾個評價就將拉麵說這四年來的努力一桿子打死,但這的確也暴露了品牌背後存在的憂患。
將我們印象中定位在幾塊錢一包的方便麵,成為賣到20元,中間收的是「稅」,還是腦子裡的「水「?
眾所周知,價格是市場調節的主要方式,然而定價爭議卻是企業避之不及的修羅場,一些新品牌只是一味的迎合資本的估值方式,通過營銷衝擊銷售額,衝擊市場價位,而其高價格的背後卻存在不少泡沫,不可思議的溢價也向我們傳遞出一個問題:新品牌,新產品,貴嗎?值嗎?
味道褒貶不一,價格堪比外賣,客觀來講,拉麵說,很好的詮釋了「定位成功,營銷到位,實力不夠,廣告來湊」這句話。相比於產品本身來說,拉麵說似乎是把研發精力更多地投入在了包裝形式與市場營銷上,它們更大的主力不是改革、升級、完善,而是投放、投放、再投放,但營銷只是錦上添花,以好產品為品牌後盾,用產品留住消費者,才能讓品牌立於不敗之地。
3
品牌熱度大於產品本身,
網紅戰略是制勝法寶?
在快消品領域,我們經常能夠聽到「渠道為王」的理論,通過小紅書種草,通過微博傳播,通過社交電商進行社交裂變,還有最新興的直播電商帶貨,而在這樣一個處處皆渠道的當下,成功將自己「點燃」成網紅的拉麵說,到底能夠火多久?
首先,拉麵說的產品本身門檻不算高,搶食者輕而易舉便可跨入;其次,它們所依託的營銷,渠道紅利仍在,具備可複製性;再者,跟進者的湧入必然會帶來同質化競爭,待到一日拉麵說爆品獨特性優勢不再,產品生命周期變短,這也將對其能否持續創造爆款提出市場考驗。
不能否認的是,拉麵說品牌名字打的確實響亮,但這也導致了許多消費者不是為了吃麵去買產品,而是因為經常聽到這個名字所以抱著一種獵奇之心去買,就像是一個流量明星,雖說名字經常被粉絲安利推薦,但普通路人對他們的作品根本不了解。
拉麵說現在的狀況便是如此,它雖然靠著一系列的營銷紅了,可卻沒有一款人人稱讚的代表性產品,豚骨、番茄和冬陰功是拉麵說最經典的三個味道,但網友對它們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甚至吐槽一片。
當前,在消費者心中,並未形成拉麵說與速食方便麵之間的綁定,像統一的老壇酸菜面,康師傅的紅燒牛肉麵等品牌代表產品,品牌迭代換新層出不窮,消費者喜好善變不定,作為現在方便食品市場中的網紅炸子雞,巨大流量雖說可以為拉麵說攻城略地備足糧草,但糧草終有一日消耗殆盡,剩下的只能交給品牌實力。
4
結尾:
儘管業績亮眼,但不得不承認的一個事實是,拉麵說現在依然是一個小眾品牌,品牌輻射範圍仍有待延展,它真正的挑戰在於並未建立起堅實的競爭壁壘,但好在拉麵說是一個年輕的新晉品牌,它並沒有觸及到品牌天花板,還有很多發展空間,在品牌力打響之後,拉麵說需要好好鑽研開發產品,這樣才能在方便食品界站穩腳跟。
來源: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