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燃燒》歸納為青春偶像類,估計大家沒啥大的意見,畢竟後面幾位青年角色的情感戲份會越來越突出。而真正的老年人題材《三叉戟》,從開篇到故事步入正軌,都是以臨近退休的中老年刑警為敘述主體,才是真「老年題材」。
陳建斌,董勇,郝平這老三位,湊一起接近兩百歲了。而且在電視劇領域各自有各自的擅長——四爺陳建斌一堆著作,從客串瓊瑤老奶奶《梅花烙》裡面一句臺詞和王學兵分著說,到後來《喬家大院》結識」紅顏老去「之前的蔣勤勤共攜連理,
以及《甄嬛傳》那個喜怒不形於色,萬紅叢中一點綠壓陣的」四爺「雍正帝,他愣是把自己的現實生活和角色塑造,合成了一體。
之前還有人吐槽四爺演戲從來一個表情,最起碼在《甄嬛傳》裡面你可以說四爺顏值不夠,神態也太單一,但是你真不能說這拉著臉的皇帝,不像皇帝。
董勇,是軍旅和法制刑偵題材的專業戶,天生長了一副義正詞嚴的片區刑警的臉。於是,二三十年在刑偵劇領域摸爬滾打,就是配角兒,現在也已經是行業翹楚了。
而郝平,雖然名聲不顯,但是只要你看見那張臉,你肯定能夠」哎哎哎「半天,想起很多影視劇裡面的金牌群演。
這三人做主打,要的就是打破最近幾年小年輕光顧著你儂我儂不幹正事兒的刑偵劇的歪風邪氣。用人家幾十年從生活裡提煉出來的人情世故和生活閱歷,展現出一種更加真實,更加接地氣的刑警生活!
好演員也需要好編劇好題材發揮啊
電視劇《三叉戟》改編自警察作家呂錚的同名小說,講述曾被警界榮稱為「三叉戟」的三位人民警察崔鐵軍(陳建斌 飾)、徐國柱(董勇 飾)、潘江海(郝平 飾),20年前因為一次行動分歧,導致關係分崩離析,三個人不歡而散,各自退居二線。
20年後,他們因為當年的直屬領導兼老同事意外犧牲,激發了三個人對於案件的關心,三個人私心想為老上級報仇,結果順藤摸瓜牽扯進大案,三個老江湖再次攜手同行,重振雄風再戰江湖。
呂錚的原著小說一起接地氣的警察形象,貼近現實的偵破環境,以及幽默詼諧但是骨子裡一腔正氣的內核情懷,同時榮獲金盾文學獎、燧石文學獎,在影視化方面除了這部電視劇,還同時拍了電影版。而電影版演員陣容也不弱,出動了姜武,郭濤,張志忠三位來扮演這三個角色。
(科普一下,姜武代表作品《空鏡子》,郭濤有《父母愛情》傍身,張志忠是國家話劇臺柱子級別人物,影視劇方面《大明王朝1566》裡面的海瑞,堪稱官場楷模,最近給羅晉李一桐做配出演《鶴唳華亭》的皇帝,氣場碾壓哭滿全程的膿包太子。)
三個老炮兒一臺戲,就連夫人都不是吃素的!
在《三叉戟》中,陳建斌、董勇、郝平分別飾演警務人員崔鐵軍(大背頭)、徐國柱(大棍子)、潘江海(大噴子),外號代表了他們各自的特點。
大背頭擅長推理偵查,是團隊的智囊;爆脾氣的大棍子則是武力擔當,抓捕方面的一流好手,但是為人耿直的張譯,被他抓捕的居然有很多人念他的好,最後反過來成為了為他提供消息的線人;而大噴子則是非常優秀的預審人員,也就是負責玩嘴皮子的審訊高手,在審訊方面軟硬兼施,直爽迂迴那是得心應手,再老奸巨猾的罪犯,基本逃不過他的迂迴戰術。
三個人性格、特長各不相同,原本是很難和平共處的,但他們經過擅長統籌管理的後勤人員老夏融合後,逐漸成了配合默契的三叉戟組合,擁有超強破案能力。
而在老夏犧牲之後,新一代的支隊長林楠,接替了這個核心地位。雖然人年輕,但是人情世故通達精煉,愣是連哄帶捧的,把三個老炮兒徹底調動了起來。哼哼哼,想想我們九重天宮狗血八卦盡在吾手的司命星君,除了怕東華帝君的糖醋紅鯉魚之外,還真的沒怕過誰!
但是,林楠是典型的哄著讓老三位出手,而老三位家裡,可是有三個不容小覷的人物。大背頭家裡有個出身軍政機關報社的資深記者,那是在體制內部如魚得水多少年,在家裡一旦發作起來訓人的話是一套一套的。從國家政策到集體利益再到個人理想,從詩詞歌賦到宇宙洪荒,引經據典領會思想,不把你說服了絕不算完。
而徐國柱有一個還沒徹底挑明關係的女友,是三個人經常扎堆吃飯的小飯館老闆娘,文能制服誘色狼,武能一瓶二鍋頭一口悶,完了砸碎瓶子直接上。小飯館迎來送往,都在花姐的嬉笑怒罵之間。
至於潘江海那個不苟言笑的銀行管理人員的老婆,看起來就是一位金融屆資深人士,專業知識過硬,在行業裡也是翹楚級別的人物。
所以,脫離了警察這個職務,這老哥三人,生活裡也是久經考驗,飽經風霜的戰鬥人員!
警察也是人,沒有那麼多神話的部分。
《三叉戟》的厲害之處,一是把主角從年富力強改成了年老,體能逐漸下降的時期,需要用更多的熱情與理念來支撐那些高強度的行為。
於是,誕生了第二點最為拉近觀眾共情的優點——他把警察當成人一樣的在描寫。沒有那些福爾摩斯的超強智力,沒有CSI,《識骨尋蹤》裡面那樣強有力的技術和機械支持,他們完全是靠人力,在走訪與追索的過程裡,一點點的挖掘出現實生活裡潛藏的危險和異常,再一點點的用法律手段來彌補這些異常和危險造成的損失。
《三叉戟》擺脫那種小年輕過於神乎其技的判斷力和專業素養把警察拉下神壇,卻意外地得到了令人驚喜的效果。
《三叉戟》用很生活化的方式,讓觀眾看到當前警務工作者最日常的辦理案件的過程,他們的東跑西顛,他們的晝夜蹲守,他們的家庭,他們的煙火氣,他們的中老年焦慮,用這些「接地氣」的細節積累,拉近觀眾距離,引起大眾同理心,形成一種構建兩者之間相互理解的最好方式。
穩住,穩住,這不是喜劇!
《三叉戟》雖然有著嚴肅的題材,卻隨處可見令人啞然失笑的冷幽默。
首先,本身三位主演都是歷經滄桑看淡人事的角兒,而劇情裡賦予了這三貨」京油子「一般的貧嘴。所以,油膩,虛榮,貪財,偷奸躲懶這些小毛病全都有,所以表現出來在一本正經都警察團隊裡這樣玩兒,就有了一種生活化的戲謔感。
但是,骨子裡,他們還有一腔尚未變質的熱血丹心——對於職業的忠誠,對於同僚的情誼,對於家人的保護,對於社會責任的擔當,在他們安逸久了的油滑下面,其實一直——血猶未冷。
而且,在展現他們的這些特質的時候,劇中並沒有從年輕人視角出發,演出會刺痛中老年人自尊心的尷尬情節,而是平等視之,把年輕的缺點和年老的弱勢公開展現出來,時常輕輕鬆鬆將年齡梗融入冷幽默裡,達成一種微妙的和諧又不至於太強調造成兩者的對立。
《三叉戟》的故事潛移默化中傳遞了一股不服歲月的老炮兒勁頭。
「老」在體力上是個弱勢詞彙,但在經驗上卻是優勢代表,《三叉戟》挖掘的便是沒有青年炫酷華麗卻隨時能上演溫柔一刀的老警員光輝。
他們雖然在體力和經歷上面落後於年輕的人們,但是,多年職業經驗和人情閱歷積累起來的洞察力和靈活的手段,已經足夠在很多不經意的細節之處,彰顯出他們的深厚功底來。
陳建斌等三人飾演的角色,除了油膩,還有一種幹練和老奸巨猾。生活裡,迎來送往人情練達,對待工作,一副狡詐如狐的老練。
他們是底層的公安民警,早已熟稔了犯罪與掩蓋這一切的套路。儘管有著一身的經驗,但歲月在身上留下的痕跡,以及時代進步之時他們沒有跟上而造成的思想和信息差異,成為了與潮流之間的代溝。
為了適應新時代的新問題,他們有些跟不上趟,但是為了完成好本職工作,他們在發揮自己多年的經驗的同時,在盡力的追趕這個時代的步伐,這些人步履蹣跚的追趕過程裡,讓人想笑,有不由得觀眾為之流露出尊敬的深情!
看著這老哥三笨重的背影,恍然想起曹操的名句:「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等等,這話四爺陳建斌以前好像說過。
呸,曹操不就是他演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