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穆鐵柱時代起,中國男籃的內線就已經可以稱得上亞洲之巔,尤其是在姚明時代,更是有著世界一流的深度和實力,即使在男籃最艱難的時期,也能得到世界級的易建聯的支持,可今天呢?
儘管不願承認,但帶給中國男籃近20年輝煌的巨星時代即將結束,畢竟,姚明、大郅和巴特爾三大中鋒相繼退役,甚至連當年的小弟弟阿聯,現在都快34歲了,而且剛經歷過嚴重的跟腱撕裂傷,姚明接班大郅,阿聯接班姚明,可阿聯退役後,還有誰能接班他呢?
有個問題要問:阿聯退役後,誰來承擔中國內線的重任?現在,恐怕最合適的人選是被罵得最厲害的周琦,但以周琦自身的特點,他更適合做空間型的內線,畢竟對抗性和力量偏弱的他,根本不可能像阿聯和姚明那樣成為內線的支柱,也扛不住那些黑黑的硬漢。
另外,胡金秋近兩年進步緩慢,得分區域仍然局限于禁區內,王哲林在 CBA聯賽中還行,到了國際大賽時,速度遲緩的劣勢過於明顯,而33歲的韓德君已經基本進入了職業生涯末期,至於其他內線球員,還沒有在 CBA聯賽中證明自己,怎麼能指望他們在世界大賽中表現得更好呢?這不是什麼好消息,近兩年的中國內線,多少給人一種青黃不接的感覺。
近兩年來,國內高水平後衛幾乎井噴,在本賽季的第一階段比賽中,吳前、郭艾倫和孫銘徽三名後衛都表現出了現象級的表現,得分、助攻都排在國內球員的前三名,球場貢獻、場上表現和自身數據都不亞於那些小外援,而且三人各有所長,最後,郭艾倫的籃下終結,吳前的三分投射,孫銘徽的攻防兼備,讓國家隊後衛線上可以有更多選擇。
另外,姜宇星這個賽季堪稱全能王,趙睿和胡明軒效率驚人,新疆隊外線新核唐才育,高詩巖在換隊後完成了逆襲,趙繼偉在組織後衛方面表現出色,毫不誇張地說,中國後衛線從未像現在這樣「富足」,更難以想像的是,這些高質量後衛中,即使是最年長的吳前和郭艾倫,也只有26歲,都在當打之年,毫不誇張地說,他們可以保住國家隊後衛線5-7年之久。
後防線上沒落的中鋒們的崛起,無疑將使中國男籃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也許在本屆亞洲杯上,每個人都能看到這樣的景象,中國男籃的內線球員將不再是球隊的核心,新的進攻核心將是後防,而中國男籃,也將進入一個後防當家的時代。
但防守的強勢並不能改變中鋒的頹勢,縱觀世界籃球幾十年,哪支球隊在內線的實力不平衡?就連 NBA的中鋒落伍,內線球員的角色也遠比大家想像的重要,上賽季的火箭和快船就是最好的例證,他們希望中國隊能有幾個優秀中鋒,繼承中國內線的傳統,幫助國家隊再次取得突破。
中國男籃輸給易建聯之後,永遠告別了勇奪亞洲第五的前無古人的輸給臺灣省隊紀錄!
易為核心這幾年,國籃成績最差
鄒宇辰能培養出亞洲頭號射手顧全,顧全的下肢力量差,跑動不積極
易建聯無疑是中國男籃的頂梁柱,這是不爭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