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搞清楚一層關係。姜昆的搭檔李文華,不是孫越的親姥爺,他只是孫越親姥姥的弟弟,算是舅姥爺,郭德綱為了塑造德雲社的履歷,都往近乎裡說,因為當年德雲社還不夠強大,需要些名宿來背書,比如侯震,他就是德雲社的吉祥物,logou,要的是候門長子長孫的名頭
老觀眾都熟悉李文華,蔫蔫的,後來得病不能說話來,很早就退出舞臺,現在的年輕人可能都沒聽過他說相聲。
孫越其實和這位舅姥爺沒什麼聯繫,尤其是在相聲上。他十來歲遇到京城相聲教師爺,馬桂榮和趙小林兩口子,跟他們學相聲,一起學的還有王玥波,劉喆等一大堆北京孩子,他們從1995年就在北京各個茶館說相聲,尤其是豐臺的一個茶館,叫京味茶樓,那個茶館專門給相聲留一個舞臺,這些孩子們就在那說,張博鑫,應寧,王玥波,孫越,其實這是第一撥在北京小園子說相聲的北京孩子。
恰好郭德綱第三次來北京,大人們都不和他玩,他正好來這個茶館,看到年紀都差不多,比他還稍微小點的孩子說相聲,就也上臺說一段,一下子他們就玩到來一起,郭德綱最開始在北京能落腳,是因為這幾個孩子帶他玩。
那些年相聲不景氣,孫越他們就是玩,也不掙錢,就託人安排工作。北京動物園是一個好單位,旱澇保收,一般人還進不去,孫越能進動物園工作,算是挺好的去處了。
李文華和姜昆搭檔的時候,孫越還小,等孫越長大了,李文華也早就不說相聲了,他們走動的也不多,孫越姥姥領孫越去看過舅姥爺,舅姥爺說在動物園上班挺好的。就好好幹吧,根本也沒聊相聲的事,那個時候相聲是沒有前途的。
後來德雲社火了,北京的小園子也都火了。張博鑫他們弄了嘻哈包袱鋪,當時不比德雲社次,應寧和李金鬥搞了相聲俱樂部,王玥波的書館也大火,孫越的相聲癮也被勾起來,他和鄧德勇,劉喆等也搞了個藝馨社,也演出。因為他們都有工作,所以演出不固定,零敲碎打地,就和臨時攢局差不多。
後來眾所周知,德雲社內訌,能獨當一面的都走了,德雲社嚴重缺角,在一次演出時,郭德綱和孫越遇到一起,郭德綱就讓孫越來德雲社。孫越喜歡相聲,不喜歡管理和操心,就說如果能把我的人都收來,我就來。郭德綱正缺人,二人一拍即合,藝馨社就併入德雲社,其實德雲社早期就搞了個德雲聯盟,得到張博鑫的大力支持,也得到許多北京相聲團體的支持,年輕人可能都不知道,因為郭德綱不說這些事。所以他們誰收了誰,都是因為對合作有力,當時對品牌的考慮都不多,一群說相聲的,哪懂這些,只有張文順這個生意人懂這些,德雲社能壯大,其實出力者很多。
孫越到德雲社,就和嶽雲鵬搭檔,那時的嶽雲鵬,被史愛東調教,雖然學到了能耐,可是也受史愛東臺上的欺負,沒有徹底打開,直到他遇到孫越,徹底脫胎換骨。孫越紮實的京派相聲功底,烘雲託月,這對組合迅速起了化學反應,沒多久,就穩坐德雲社第二把交椅。
有人問孫越為什麼沒投奔姜昆?很簡單,他沒趕上第一個相聲繁榮的時代,那是屬於姜昆的時代。不過他趕上了第二個繁榮時代,是郭德綱的時代。郭德綱的崛起,孫越是最初的參與者,他是有一份創業原始股的,現在的加入,應該算是享受自己當年種下的樹木,收穫的果實。
孫越不能算投奔郭德綱,他們應該算一種合作關係,因為孫越也是能獨當一面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