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文明越發達,人類的精神世界越糾結,看看這些年榮獲奧斯卡大獎的影片,《本能》、《沉默的羔羊》、《偷窺》《斷背山》等,它們之所以能夠挑動評委和觀眾的敏感神經,都是因為涉足到人的心理問題。
人的精神問題,說白了是一個欲望滿足的問題。
人的精神世界看起來是一個深不可測的無底洞,是一片混沌,因為人的欲望永遠也沒有止境沒有盡頭。
年幼時,欲望是渴了有水和奶喝,困了能睡覺,不舒服了能大聲哭。上學了,欲望是脫離家長和老師的控制,不用寫作業。上班了,欲望是向上爬、賺錢等。欲望與野心、欲望與本能,在這些糾纏中向前。
我們的先人心無旁騖,不事掠奪,心向內收, 探究宇宙、人生真相,天地的起源都與欲望相關。
盤古開天闢地是中國人打破混沌的豪邁,很久以前, 宇宙混沌一片。有個叫盤古的巨人,在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萬八千年。
一天,盤古醒了。他見周圍一片漆黑,就掄起大斧頭,朝眼前的黑暗猛劈過去。 混沌一片的東西漸漸分開了。輕而清的東西,緩緩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沉,變成了地。
盤古頭頂著天,腳踩著地, 天和地逐漸成形了,盤古也累得倒了下去。他呼出的氣息,變成了四季的風和飄動的雲;他發出的聲音,化作了隆隆的雷聲。他的雙眼變成了太陽和月亮;他的四肢,變成了大地上的東、西、南、北四極……
欲望糾纏的世界是混沌的,按照通常的思維,一切都應該是有序的、理性的,但現實和理論對人類的自尊提出了挑戰。
隨便找個土塊科學分析包含的元素、化合物,按照分析後的結果,再製造一樣的泥土,是萬萬造不出來的。以前的人造生物圈計劃失敗就是一個妄想打破混沌的實例, 我們了解的世界只是4%的明物質世界,剩下的96%是由暗物質組成。是混沌的,因為很多暗物質是我們無法把握的,起碼現在是。 混沌、無序,糾纏。這是常態,也是必然有的狀態。
欲望就是混沌,要用理性探索欲望的世界,是白費功夫。
世界可以分為陰陽我們看到的一切就是陽,暗物質是陰,我們用陽的世界的規律、理性解釋暗物質世界是對牛談琴。對此,儒家直接說:食色,性也!承認欲望是本能的,就是無法解釋,人做的很多事是無法用理性解釋的。很多戰爭名義上是正義的,實際上就是政客、統治者的欲望的爭奪,與人的欲望尤其是群體欲望鬥爭,很少有勝利的,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出身貧寒,極度仇恨貪官汙吏,懲治貪官汙吏剝皮抽筋,無所不用其極,仍然沒有杜絕貪腐。因為朱元璋就是堂吉訶德,一個人挑戰群體欲望,是註定失敗的。糾結在欲望漩渦,我們需要一把盤古的斧頭。
欲望可以理解成無意識狀態,是你無法掌握的全貌,是黑箱。
弗洛伊德,一個因為發現了「無意識」而名垂青史的名字。發現了隱形的無意識的存在。 弗洛伊德撕開文明的偽裝。他的精神分析學是一種顛覆人性的欲望哲學。
人是有理性的,但是人更有許多的欲望。理性和欲望總是在打架,它們之間誰也說服不了誰。日常生活的經驗告訴我們,理性真正贏的時候很少,輸的時候很多,欲望總是躲在後面得意的偷笑。為了求得心理上的安慰,人們往往寧要「幻覺」而不要「真實」。
廢寢忘食、食不甘味是對人的欲望的克制,也是對欲望的踐踏。
同樣是賺錢, 有人賺錢被形容成散發著銅臭味,有人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在生病的時候才注意到了身體,平時身體被遮蓋被忽視;不少吸毒者戒而不斷,斷而復吸,難以自拔。因為吸毒者有了心癮,靠藥物和強制沒辦法克制,只能壓制,條件合適,還會再吸。
欲望只有在各式各樣的「夢境」中才能自由地表達,於是生活被各種幻想包圍。
欲望是人和社會奮鬥的終極動力,沒有欲望也不是好事。
傳統觀念認為物慾橫流、攀比侵蝕了人類的精神追求,也造成了浪費和環保危機。但對日本來說,國民的低欲望並不是一件好事。
日本的無欲望,反映在社會的各個方面,日本人沒有炒房的欲望、沒有炒股的欲望、沒有結婚的欲望、沒有購物的欲望,宅男宅女越來越多,談戀愛覺得麻煩,上超市覺得多餘,一部手機便框定了自己生活的所有。
針對這一現象,日本著名管理學家大前研一先生寫了一本書,叫《低欲望社會》,副標題叫「胸無大志的時代」。
當拿破崙說出「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話時,他已經掌握了把欲望轉化為戰鬥力的法寶。
欲望是最有價值的自然力,也是經營人生的最重要的資源。
人的本性慾望如果長期壓抑,必然在某個時期顯露生發。
你自己就是盤古,面對欲望的混沌,要有把斧頭,劈開混沌,展現新的世界。
欲望無所謂善惡,分清欲望的善惡是徒勞的,要讓這混沌的欲望做動力,做根基,做你的天與地。欲望是你的身體的本源,去掉欲望必將走向沉淪,就連菩薩都是心存慈悲。欲望只能經營,轉化資源,轉化能量。
人不是自己的主宰,無意識的欲望才是人的主宰。
人為什麼需要宗教需要藝術需要理想?就是因為人一直想掙脫欲望的捆綁。 天底下最難琢磨、對付的就是自己的欲望。
克制自己欲望的,只有轉化一途,沒有其他道路。
吃飯是根本欲望,可以有生存的動力,但是不吃嗟來之食是轉化,韓信受著胯下之辱也是轉化,不懂轉化。這種轉化即使更高的追求。
經營首先要有方向你的欲望往那個方向轉化,是升還是沉淪,確定轉化的路徑和方向,就是學習、重複的過程,達到快樂的目的, 營銷定位大師特勞特說:「消費者的心是營銷的終極戰場」。
經營欲望,你的心就是你的終極戰場,需要獨立的意志,需要一把鋒利的斧頭和持續的成就。這把斧頭就掌握我們每個人手裡。
這把斧頭是自我認識,與混沌交朋友,自我超越,專注聚焦打造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