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天,冰雪運動成為不少家庭的必選娛樂項目。從郊區的雪場,到市區的冰場,都呈現客流、銷售兩旺的火熱場面。
「滑雪場開放第一天,雪具都被租空了。」石京龍滑雪場總經理劉英凱說,自2016年北京市大力推廣冰雪運動開始,石京龍滑雪場每年的滑雪客流量都有17%到20%的增長。上個雪季滑雪場因為疫情提前關停,今年雪友們的滑雪熱情更加高漲。今年,石京龍為本雪季專門開闢的訓練道在放票後10天之內就已經全部排滿。經歷了開板首日的客流量爆滿之後,石京龍開始採取限流,每天最大客流量限制在1500人次左右。
今年11月17日,京張高鐵北京到太子城的「滑雪專列」修改新規,禁止旅客攜帶長寬高之和超過130釐米的雪板後,也有不少專業玩家又將目光投向北京地區的雪場。除了石京龍之外,北京地區的南山、懷北、軍都山、八達嶺、漁陽等滑雪場營業以來就立即迎來客流高峰,滑雪人次和收入都與去年同期相比有較大增長。
除了雪場之外,從市區到郊區,冰場已成為商圈的「標配」。在國貿商城、朝陽大悅城、長楹天街等購物中心,室內冰場常年對外開放,在冬天顯得尤為熱鬧。不少商圈雖然沒有固定的室內冰場,但在冬天也會有戶外冰場「空降」,給人們帶來更多樂趣。
今年冬天,位於京西的五棵松華熙在戶外打造了2000平方米的冰樂園。冰場旁邊還配置了裝備大廳,消費者購票後,冰鞋、頭盔、護膝等護具可免費試用,新手還可以使用滑冰助手。
在順義區,中糧·祥雲小鎮引入了來自荷蘭的頂級製冰品牌。據相關負責人介紹,自11月7日運營以來平均每天上冰人數超 150人,今年累計近8000人完成冬日首滑,整體銷售同比去年提升15%。
記者在多家滑雪場注意到,今年雪友們身上的滑雪服更多樣。一些高端運動品牌也陸續進京開店,入駐國貿商城的加拿大某品牌滑雪系列服裝雖然售價高達萬元,上市一周內就幾近售罄。
本報記者 馬婧 實習記者 楊天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