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駕駛的殲8,為何會被螺旋槳式的美機撞到?卑鄙的低速陷阱

2020-12-11 憶鐘山

2001年4月1號,美國一架偵察機闖入我國海南島附近的專屬經濟區進行偵查,我方隨即派出兩架殲8戰鬥機進行監視和攔截。之後,中美軍機發生碰撞,導致我方殲8戰鬥機戰機墜毀,駕駛員王偉至今下落不明。

事件發生之後,我們採取了冷靜克制的方法加以處理,雙方高層經過多次交涉,就歸還美國飛機、以及防止今後出現類似事件等問題達成協議。

美方在發表一段含糊其詞的道歉聲明之後,我們同意釋放機組成員並交還飛機。

2001年7月2號,美國派遣工程人員將迫降的偵察機拆卸之後,用一架從俄羅斯租用的運輸機運走,這個事件已經過去了將近20年,但當我們回顧它的時候,仍然發現有許多謎團還沒有被解開。

第一,殲8式噴氣式戰鬥機怎麼會被螺旋槳式的美軍偵察機撞到?

事情是這樣的,美軍偵察機沿著海岸線飛行,在各種驅離的指令下毫無反應,我們才起飛殲8戰鬥機對對方進行跟蹤,進行驅逐。

在驅逐過程中,對方採取降低飛行速度的辦法,來對抗我們的噴氣式戰鬥機,殲8的基本動力是噴氣式,在低速條件下飛行極不穩定。在這種條件下,美軍偵察機發揮了自己的優勢,採取低速側擊這種辦法,對我們的殲8飛機進行惡意挑釁,這應該是我們殲8飛機墜海的真正原因。

第二,飛行員王偉為什麼最終沒能找到?他的僚機已經記錄下了碰撞地點的坐標,為什麼調度了如此多的人力物力都沒有找到?

因為在那個時候,我們在南海的衛星和空間偵查能力都還是比較有限的,我們在南海南端主要靠衛星,我們的飛機飛不過去,飛過去也不能長期駐留。

第三,回望那一場事故,我們今天能汲取到什麼教訓?

小編認為,我們有重要一個因素要考量,就是我們要有適當的授權機制,在海上,尤其是在這種距離我們的母港千裡之遙的茫茫大海上,在現場執行任務的戰士是需要有一定的授權的。

簡單來說,就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現在我們有了技術力量,需要儘快提高我們運用技術力量的水平和我們使用技術力量的意志和決心。

南海海域現在已經成為全球最為繁忙的航運路線之一,大約有近40%的世界貿易要經過此地,中國能源運輸有60%左右要通過南海運到國內,進出口的物資大約有30%左右要通過這條運輸線。

同時,南海空域也是南海各方人員和物資往來的主要樞紐,日益繁華的背後,南海海域遭遇的傳統安全威脅也日益嚴重,這裡已經成為僅次於索馬利亞地區的海盜多發區,佔世界上海盜攻擊事件的近40%都發生在這。

此外,南海海域還存在著跨國犯罪、毒品走私、恐怖主義襲擊等一系列問題。在這樣的嚴峻形勢之下,更需要積極應對。

面對日益複雜的南海局勢,近年來我們採取了許多積極的措施,加強了對南海的管控。比如,2012年6月21號設立地級三沙市,管轄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三沙市成立之後,其管轄範圍將超過200萬平方公裡,接近全國陸地面積的近1/4。其政府駐地為西沙永興島,島上有機場並可以起降波音737客機,碼頭可以停靠5000噸級的船隻。

未來越來越好,中國加油。

相關焦點

  • 19年前王偉墜機時,戰友趙宇駕機觀望,他為何不出手反擊?
    然而,就在全世界的大多數人沉浸在喜悅中時,我國飛行員王偉犧牲了,他用生命捍衛了祖國的海空。可令人疑惑的是,王偉墜機時,戰友趙宇就在一旁駕機觀望,他為何不開火還擊?4月1日那天,王偉像往常一樣執行巡邏任務,出發前,他給妻子打了一通電話,說自己今天值班,不能早回家了。後來,雙方互說了再見,可是誰也沒有料到,這句「再見」竟成了訣別。王偉駕駛殲-8Ⅱ戰鬥機和僚機駕駛員趙宇在空中巡邏時,突然發現50公裡外出現了一架大型偵察機——EP-3型偵察機。王偉和戰友快速飛掠而至,對美軍偵察機實行合圍,並讓其速速掉頭離開。
  • 殲20這個小兄弟不一般:外表很萌,身價卻超過1000萬美元
    殲20的小跟班這個小弟就是教練-10高級教練機,代號「獵鷹」,出口編號L15,和殲-20、殲-11相比教練-10個頭可小的不是一點半點,甚至和殲-10相比都小了一圈,為何這個不起眼小傢伙能成為殲-20的跟班呢?其實,大家千萬別小看了這個小傢伙,它可是未來整個中國空中力量(包括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造血機。
  • 五代機制霸空天的時代,500架殲7、殲8戰機還有必要保留麼?
    在我國,目前具備隱身能力的戰機就是殲-20,在各方面的性能與其他戰機都有著強大的優勢。在幾次的模擬對戰中,都是佔據絕對的優勢獲勝。那麼有了殲-20戰機,我國是否就該大量退役像殲-7和殲-8這類二代戰機呢?
  • 好消息終於傳來,中航工業23架飛機交付,這一款意義不遜殲20
    一直以來,很多軍迷朋友們都非常擔心今年爆發的疫情會不會影響到我國的軍工生產節點,此前我國海軍的075二號艦被證實已經即將下水,如今看來,空軍的裝備同樣沒有被耽誤。一直以來,相當多的朋友們關注的都是殲20、殲10、轟6K等戰鬥機和轟炸機這一類一線作戰飛機,對於教練機則興趣寥寥,但是實際上,教練機對於空軍的重要程度可以點都不次於殲20這一類頂尖作戰飛機。我們一直都強調,對於軍隊來說最重要的不單單是先進裝備,還有人才,對於空軍來說,則是優秀的飛行員,而優秀的飛行員怎麼來的?
  • 當年10萬軍民為何沒找到王偉?19年後看有三大原因
    對於美國這種未經過我國許可,擅自進入我國領空範圍內進行偵查活動,當時王偉與戰友奉命升空進行攔截。當時王偉駕駛殲-8II戰鬥機,美軍EP-3型偵察機不顧警告、違反規定,導致王偉戰機發生碰撞,殲-8II戰鬥機墜毀,王偉跳傘下落不明,後被確認犧牲。當時中國高度重視此事,發動十餘萬軍民在相關海域搜索營救,但最終查無音訊,於是關於王偉到底在哪的問題成了一個謎一樣的問題。
  • 殲20是不是五代機?首架服役8年就退役,專家直言太正常
    中國首架殲-20在2011年正式首飛,但這架飛機只飛行了8年,就被迫退役。 殲-20五代機身份被質疑 外界對於這架飛機的「遭遇」十分不解,因為美國作為最早服役五代機的國家,在關閉F-22的生產線以後,現在美空軍中都有
  • 把退役殲6和強5大批量改成無人攻擊機?
    由於歷史原因,殲6飛機的生產總數高達數千架之多。加上更老的殲5、強5和殲7早期批次,這些到目前已經退役的飛機總數是非常龐大的。早在20多年前,就有人建議把這些退役飛機都改成無人攻擊機,甚至是一次性自S式無人攻擊機,來發揮最後的餘熱。這個建議其實也被實際採用過,但是到最後都發現效果不佳,最終不了了之。大量的退役老飛機不是已經進了廢品回收車間,就是還堆在角落裡等待最終的回收處理。那麼為何看似很好的改無人攻擊機這個出路,現實中卻走不通呢?實際上不僅僅是退役飛機改無人攻擊機這條路在本國走不通。就是在全球也沒有走得很順暢的國家。
  • 81192王偉個人資料照片生前事跡追憶
    「呼叫81192,這裡是553,我奉命接替你機執行巡航任務,請返航!」「81192收到,我已無法返航,你們繼續前進,重複,你們繼續前進!」19年來,每一年的4月1日,「81192」這組數字都會出現在許多媒體版面之上,讓看到這組數字的讀者再次想起已經離開我們19年的海軍航空兵某部一級飛行員王偉。
  • 殲20到底是第幾代戰機?四代機還是五代機?
    相信關心軍事的朋友想必對於殲20一定不會陌生,尤其是作為我國第1款自主研發的5代機,殲20絕對可以稱得上是我國最強戰機。,因為在很多場合,有的人會將殲20稱之為5代機,但是有的人卻認為殲20隻是一款4代機,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 呼叫81192飛行員王偉壯烈犧牲的過程始末
    2001年4月1日,美國海軍飛機在中國南海上空與中國戰鬥機發生碰撞,中國戰鬥機墜毀,飛行員王偉下落不明,後被確認壯烈犧牲。13年了,我們不忘。這裡是遼寧艦,舷號16。呼叫81192,空域已經清空,553將會接替你巡航。離開這麼久了,81192,歡迎回家。
  • 拉式戰機:螺旋槳飛機的「絕唱」
    資料圖片說起俄軍戰機,你會第一時間想起蘇霍伊、伊爾、米格等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與這些聲名赫赫的明星戰機相比,有一種飛機顯得格外低調,那就是拉式飛機。它在螺旋槳飛機時代達到了巔峰,二戰時期,蘇聯空軍每3架殲擊機中就有一架是拉式飛機。
  • 殲-6曾擊落擊傷各型美機22架 自身無一受損
    1964年6月28日,殲-6開始大批量交付部隊使用。誰也不會想到,日後殲-6家族會如此龐大。在近30年的時間裡,中國先後誕生了殲-6甲、殲-6乙、殲-6丙以及殲-6I到殲-6IV等眾多型號。此外,殲教-6教練機、殲偵-6戰術偵察機和BW-1型驗證機先後誕生。殲-6家族滿足了相當長一段時期中國空軍各方面的需求。
  • 殲8對戰殲10,代差劣勢難彌補,殲8會被吊打
    殲8和殲10分別是我國自主研製的第二代和第三代戰鬥機,兩者之間相差整整一代。殲8家族中換裝先進航電、能夠使用PL12中距空空飛彈的殲8F可以算是二代半。殲8F搭配霹靂12中距彈,其超視距空戰能力甚至超過當時蘇27SK+R77的三代機組合,也是憑藉這一手讓殲8F在早些年的中巴」雄鷹「聯訓中戰勝國巴基斯坦空軍的JF17梟龍,堪稱二代機最後的輝煌。
  • 18年,能否告慰王偉烈士在天之靈?(附中美撞機現場視頻)
    面對非法入侵的美國偵察機,升空攔截的殲-8戰機確實不夠先進,要迫降他們,只能靠撞。8點36分發現美機的時候,已經靠近我三亞外海了。 看來當時我們的雷達也不行,發現的時候,美國的飛機離海南只有100多公裡。所以南海填島在軍事上的意義,也非常重大,戰略前沿往前至少推進了1000公裡。
  • 要「吊打」F-22、殲-20等五代機,第六代戰機需要具備哪些能力?
    日前,美國率先宣布了「下一代空中優勢」(NGAD)項目,並宣傳其六代驗證機已經成功,一石激起千層浪,也使得網友們對六代機的討論也變得多了起來。而從歷代戰機的代別劃分上,六代機在性能指標上想要全面「吊打」F-22、殲-20之類的五代機,都需要具備哪些能力?
  • 中國三代「爭氣機」 fms殲-11高仿真涵道像真機測評
    自80年代的時候,國外軍事強國紛紛進入三代機時代,而我國只有殲-7、殲-8這些二代「復古」產品。加之發達國家對我們的技術封鎖,我國一直無法獲得國外的先進技術,所以自主的三代機遇到了很多困難。
  • 打破常規,貴飛設計鷂鷹3無人機,螺旋槳推進飛翼!
    貴州飛機公司在航空技術上,算是中國航空工業龐大體系中的一個小字輩,不管投資,人力資源,以及技術積累都遠遠不能和兄弟廠家相比,但是貴飛也有自己的堅持,不管在有人機還是無人機上,有人機方面,他們基於殲教七開發的山鷹教練機不斷取得成功,而無人機技術上,他們也打破常規,研發成功了世界少見的螺旋槳推進飛翼無人機,結合了飛翼的高升阻比,以及螺旋槳發動機的省油特點做到了雙贏。
  • 美媒給出四代半機排名,蘇-35最具潛力,殲-16排名第幾?
    美媒給出四代半機排名  其實,所謂的四代半機,就是介於四代機與五代機之間的戰機,其他性能與五代機相似,唯一欠缺的就是隱身性能,而目前世界上比較著名的四代半機就是美國的F-15X、俄羅斯的蘇-35和我國的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