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馬爾塞拉·穆薩貝留(Marsela Musabelliu) ,「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阿爾巴尼亞發言代表,阿爾巴尼亞全球化研究院執行院長
「貧窮似苦果,難以下咽……」阿爾巴尼亞人都知道本國作家米吉亞尼的這句名言,也都清楚貧窮的危害。幾個世紀以來,無論是個人還是國家都夢想著消除貧困。
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曾說過:「貧窮是一種社會病…….,我的理想是能夠徹底地根除極度貧困。請注意,我所說的不是降低、減少或者控制,我說的是根除。」
「窮人不需要憐憫,他們只渴望獲得公正」,米吉亞尼還曾這麼說過。但是,公正在哪兒?應該由誰來創造和維護所謂的社會公正?誰應該為現實中的窮困現象負責?誰應該來掏腰包幫助窮人?窮人又應該去哪裡尋找屬於他們的公正呢?
讓我們從文學世界回到經濟政治中來吧,讓我們從擺脫貧困的人類理想回到中國這段現實而成功的經濟史中來吧。從那裡我們能找到一些真正有價值的經驗。
在過去的40年裡,中國實現了全球範圍內史無前例的經濟增長,並成功讓8.5億中國人擺脫了貧困。這種成就並不是一個抽象的經濟術語所能概述的,也不是某些文學家心中的夢想,這是8.5億中國人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客觀事實。並非我誇大其辭,中國過去40年的脫貧攻堅史堪稱世界經濟史的奇蹟。
回顧一下中國過去40年的發展史,每當中國政府制定出宏偉的經濟發展計劃時,在外國人眼中,那都是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中國居然完成了一個又一個不可思議的經濟目標。中國歷屆政府所實現的經濟發展目標都極大地改善每個中國人的命運,而脫貧攻堅計劃就是中國歷任國家領導人的重要目標之一。
在中國,貧困的成因極其複雜。貧困人口極多,貧困程度極深,各地區發展差距很大——西部地區自然條件惡劣,基礎建設薄弱……這些都是脫貧工作的難點。面對中國這麼複雜的貧困成因,脫貧是一項周期長、規模巨大的任務。
要徹底消除中國的極端貧困,這是習近平領導的中國政府所制定的首要任務。在2012年底,中國政府啟動脫貧攻堅計劃,並開始實施有針對性的專項扶貧政策。
減貧一直都是中國歷屆政府的主要任務。近年來,在習近平的領導下,脫貧攻堅上升為最高決策層的重要戰略目標。中央政府加大投資規模,制定了各種以消除貧困為目標的投資項目。從2013年到2017年,中國先後投入了數十億脫貧資金。在2015年,中國提出了一個在本國振奮人心、讓外國人感到驚訝的承諾:中國政府決定到2020年完全消除絕對貧困,不會落下任何一個貧困地區,不會忘記任何一個貧困人口。
一個都不能少!
為了確保不落下每一個貧困人口,中國開始啟動生態移民(讓貧困人口搬遷到生態環境更好的地區);隨後重點扶持當地產業,保護生態,發展旅遊,普及教育,培訓青年,國家補貼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此外,中國動員更多的民眾參與到脫貧攻堅事業中,例如1萬家企業對口幫扶1萬個鄉村。那些得益於國家發展而成功的企業,開始回饋基層鄉村。中國還建立起了更多的平臺扶貧,比如農商平臺、地方特產電商平臺等等,並把成功的扶貧經驗複製到全國各地。
中國政府給自己設定的最終期限是2020年。然而新冠疫情讓這一任務變得十分艱巨。不過,中國人在漫長歷史中總結了這樣的經驗:挑戰和困難蘊含著機遇。他們相信劫難終將過去,相信光明終將到來;他們也信任自己的領導人,相信他會引領中國人戰勝疫情,相信他會實現讓所有中國人脫貧的偉大使命。經過八年的持續努力,中國已經實現了現行標準下偏遠地區全部脫貧的目標,在這屆政府任內,將近1億中國人脫離了貧困生活。
在全世界任何時代,無論國際關係如何風雲變幻,貧困和落後的國家都會被邊緣化,都會失去國際話語權;與之相反,經濟發展則會提升其國際影響力和國際聲望。簡而言之,一個民族的成功發展史都印刻在其護照首頁上,成為其國人獲得國際尊重的通行證。
今天,這本承載著其巨大成就的中國護照,絕不會被任何一個外國人所輕視。有時,國際上會出現一些質疑其意識形態的爭論,但中國的經濟發展數據可不是什麼意識形態,那都是不可否認的客觀成就啊。如果發達國家還沒準備好或者還不願意讚揚中國的經濟發展史(但世界上也沒人會否認其偉大成就),對於那些仍在品嘗「貧窮苦果」的國家來說,中國所走過的發展路徑應該作為寶貴的教科書來認真分析和學習,並根據各國當地的社會經濟條件因地制宜地採納其成功經驗。簡單來說,成功的發展史裡面凝聚著寶貴的經驗。(編譯:姜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