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村落
是承載和體現
中華民族傳統文明的重要載體
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文化支點
近日
第一批江蘇省傳統村落名單公布
我市9個村入選
總數居全省第五
蘇中、蘇北第一
哪些村莊上榜了?
趕緊來看看!
靖江市
季市鎮季東村
季東村位于靖江市季市鎮北部,地處靖江、泰興、如皋三市交界處。
季東村始建於元代前,村落以十字街為中心,10多條小巷呈棋盤狀,街巷內古樸的房屋鱗次櫛比。村中傳統代表性建築共5處:印莊巡檢司衙門、朱家大院、朱氏老宅、黃氏貿易商行、胡家大院,均為清代建築。
興化市
大垛鎮管阮村
管阮村是鄭板橋陵園所在地,人文氣息濃鬱。村莊古樸整潔,環境優美秀麗。
管阮村的地貌是鳳凰地,頭在村南,尾在莊北,那裡有五條小河,形似鳳凰的尾巴。每當清晨傍晚,徜徉在新鋪設的沿河小道上,走兩步便有一處以「梅蘭竹菊」為主題的花鳥雕塑,清雅別致。
千垛鎮東羅村
東羅村地處興化市西北部,這裡良田阡陌,耕笛牧歌,千垛花田,碧波蕩漾。
2017年下半年,碧水東羅特色田園鄉村建設項目正式啟動,建成入口廣場、東羅秋實展覽館、村民服務中心、村民廣場、村民食堂、大禮堂、老街、濱水民宿等設施。晚上宿在村中的耘朵鄉居民宿中,看小橋流水,庭院深深,覽盡詩情畫意。
高港區
許莊街道蔡莊村
蔡莊村古村落的孝義文化、糧油文化、紅色文化,散發著迷人的芬芳。
蔡氏莊園裡的四排25間清朝古蹟,距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古房內有清朝時代家具以及「文革」時期宣傳標語,房屋附近還有道民國初期老城牆。
清朝同治皇帝下詔建造的貞節牌坊和楹聯「承孝門義族斯風追羨先績,兼慈母嚴親之教垂裕後昆」,也給後人留下深刻印象。
姜堰區
溱潼鎮湖南村
湖南村地處溱潼古鎮南端,溱湖溼地東岸,是一個具有百年歷史的老莊臺。
湖南村是典型的裡下河村莊,村落內傳統民居沿河而建,呈團狀布局,部分為原生態的青磚小瓦風格。村莊南部有一清代黃楊古樹,具有百年歷史。
興泰鎮西陳莊村
西陳莊村位於姜堰區興泰鎮西北部。村莊四面環水,環境整潔優美,物產豐饒,人傑地靈,因主莊臺形似鳳凰,故有「鳳地」之說。
村落內有百年老宅一處,清水青磚包砌木結構,雙坡小瓦,青磚白石臺階,約三開間,形態完整,具有傳統裡下河地區院落特徵,明清磚瓦建築結構風格明顯,傳統資源留存現狀較好。
俞垛鎮倉場村
倉場村位於裡下河地區的核心區域,具備裡下河地區的典型風貌特徵。
倉場村現有市級文保單位一處——倉場祖師廟。
倉場村現存傳統建築呈現「黛瓦灰牆」的建築風貌,採用硬山屋面,蓋灰色蝴蝶瓦,屋脊用磨磚壘疊成清水脊,外牆用青磚砌清水牆,體現了泰州傳統民居特色。
俞垛鎮花莊村
花莊村保存了傳統的水網、農田格局,具有典型裡下河地區傳統村落特徵。保留有較多的傳統建築及歷史遺存。
其中,葉氏古宅建於清朝,其建築青牆綠瓦,體量小而輕巧,低層高密度,錯落有致,建築東面沿河,形成前街後河、人家盡枕河的水鄉風情。
淤溪鎮楊莊村
楊莊村地處泰州城區北郊,南依寧啟鐵路,東鄰泰東河。
楊莊盧氏宗祠始建於清同治年間,由盧氏五大家族捐資興建,座落在石街東北盧家巷。宗祠門面高大,青磚牌牆中心大門內凹,青板石臺階,門面上方中心安置寬1.2米,高0.5米的白玉石碑,陽刻楷書四個大宇「盧氏宗祠」。
2012年,盧氏宗祠已被列為姜堰文物保護單位。該村傳統資源現狀遺存情況較好。
•
延伸閱讀
•
認定傳統村落需哪些條件?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村落可以認定為傳統村落:
選址、布局保留著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與自然有機融合,環境自然,尺度宜人,體現人和自然共生的建造智慧;
歷史建築、傳統建築保存良好,體現一定歷史時期或者特定地域的建造傳統和建築風格;
能夠承載鄉愁記憶和歸屬感,具有地域影響的祠堂、牌坊、古橋、戲臺、古井、老樹等歷史遺存保存較好;
具有傳統特色和區域代表性,能夠體現農耕文明時期的地域特點和生產生活方式的種植、養殖、捕撈、手工製作技藝和加工製造工藝等;
具有較為鮮明的地域鄉土文化特徵的民俗活動、傳統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仍保有活態。
原標題:《江蘇公布首批傳統村落名單,泰州9個村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