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是一場特殊背景下舉行的兩岸企業界的頭腦風暴。
說其特殊,一是受疫情衝擊,全球經濟正進一步走向不確定性。二是民進黨當局近期以來以疫謀「獨」、倚美謀「獨」不斷升級,在一定程度上將臺海地區有推向戰爭的風險。
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700多位兩岸知名企業家、工商團體負責人、中小企業代表和青年創業者,同時聚集廈門和臺北,面對內外經濟新形勢,共享「十四五」重大機遇,共話開拓大陸內需市場、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參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探索兩岸深度融合新模式等議題,充分證明兩岸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
C20201219002-zx5
■兩岸一家親,親望親好
按照會議程序,最先由兩岸企業家峰會大陸方面副理事長張平,宣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給峰會年會發來的賀信。然後,由峰會大陸方面理事長郭金龍和臺灣方面理事長蕭萬長致辭。但蕭萬長因身體原因無法蒞會,其致辭由峰會臺灣方面副理事長邱正雄代為宣讀。
今年以來,大陸惠臺政策措施繼續出臺落地,兩岸經濟交流合作持續深化。1至10月,兩岸貿易額達2095.55億美元,同比增長13%;臺對大陸及香港出口額佔其總出口額的比重達到了43.6%。
針對兩岸這一貿易表現,郭金龍致辭時說,這充分體現了兩岸經貿強大的內生動力和抗幹擾能力。
「兩岸一家親,親望親好。」郭金龍說,兩岸命運休戚與共,疫情啟示我們世界格局在變,發展格局在變,但兩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發展態勢沒有改變,上述數據就是生動的詮釋。
郭金龍表示,兩岸經濟互補性強,合作潛力巨大,只有團結協作,才能在世界經濟格局複雜演變中共同把握新機遇,「大陸市場理應是臺企臺胞可以率先共享的市場。希望兩岸企業積極把握大陸新發展階段的新機遇,攜手合作,依託大陸強大的內需市場,在高質量發展的廣闊天地中實現更大作為。」
「大陸將堅持以兩岸同胞福祉為依歸,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加強兩岸產業合作,打造兩岸共同市場。我們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繼續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提供同等待遇,推動『31條』『26條』和『11條』措施落實、落細,不斷完善相關制度和政策,積極推動兩岸交流合作提質增效。」郭金龍呼籲兩岸企業攜手合作,兩岸企業順應發展規律,在積極把握大陸新發展階段新機遇的同時,融入新發展格局,促進雙方產業合作再上新臺階,成為壯大中華民族經濟的參與者、貢獻者、受益者。
蕭萬長致峰會的賀信中說,今年年會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餘波蕩漾、國際經貿格局劇烈變動、市場需求急劇萎縮的重大環境變遷的艱難時刻召開,仍然吸引兩岸各地700多位企業家不辭辛勞,踴躍參與,彰顯了峰會活絡兩岸產業交流合作,延續兩岸關係融合發展的中流砥柱的功能。
蕭萬長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終將逐漸退散,國際情勢的動蕩終將逐漸明朗,兩岸業界要堅定信心,迎難而上,以新思維來克服新挑戰,借新布局啟動新機遇,在更大格局更高層次和更寬領域上積極探索新的融合模式,努力發掘新的合作商機,達成兩岸產業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目標。
■「十四五」帶來臺商轉型升級新契機和新希望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加強兩岸產業合作,打造兩岸共同市場,壯大中華民族經濟;完善保障臺灣同胞福祉和在大陸享受同等待遇的制度和政策;支持臺商臺企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和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支持符合條件的臺資企業在大陸上市,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對於上述這一內容,參會的臺商代表幾乎人人都能完整地複述。用臺商林子凱的話說,大陸這一系列支持臺商臺企發展的政策,讓臺灣企業家們看到了新契機和新希望。
「大陸這幾年陸續出臺的惠臺31條、26條等政策,為臺商臺企提供了與大陸企業享有同等發展的機會。」林子凱認為,2021年是祖國大陸實施「十四五」規劃的第一年,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開局之年,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擘畫的「十四五」規劃時期大陸經濟社會發展藍圖,對廣大臺商臺青來說是長期利好。
林子凱說,面對大陸「十四五」,臺商關注的不僅僅是《建議》的第58項專門涉及兩岸的內容,而是整個「十四五」中所有能投資和參與的機會與領域。對於大陸「十四五」規劃,林子凱比較關注的,是其中有關數字經濟的內容。
林子凱說,大陸網際網路產業發展迅猛,數字經濟的創新和數位技術的研發前景非常廣闊,大陸5G等新基建建設世界領先,這些都是很多臺企有機會參與的領域。
臺企威勝集團是一家生產全電子式電能表、終端、計量管理解決方案、關口計量高精度電能表等智能化高科技企業,其全球副總裁徐濤,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大陸「十四五」規劃中的新基建領域讓他看到了商機無限。
徐濤說,在「十四五」期間,新基建、5G、VR、AR等領域對臺灣高科技企業來說機會非常多。徐濤表示,臺灣在半導體等核心技術方面有優勢,如果未來兩岸在這方面攜手合作可以達到共贏。
當然,徐濤也認為,臺商過去更多參與的是「外循環」,如今參與「內循環」和新基建,還需摸索方式,要用創新創業的心態來做這件事情。
在臺商福州市臺商投資企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福州溫泉高爾夫俱樂部董事長兼執行長蔣佩琪眼中,疫情影響下,兩岸更應加強產業合作,打造兩岸共同市場。她說,臺灣同胞應把握大陸「雙循環」和「十四五」規劃帶來的新機遇,共同建設兩岸命運共同體,共創兩岸發展新局面。
蔣佩琪的父親蔣啟弼,30年前從臺灣回到故鄉福州連江,歷經千辛萬苦,將福州溫泉高爾夫球場打造成一個美麗的生態花園。原本一片荒地變成如今的「金山銀山」,作為這片綠水青山的管理者,在繼續父親的生態理念,承擔好企業的社會責任的同時,她從大陸「十四五」規劃中,也看到了企業轉型升級的希望。
蔣佩琪說,「十四五」規劃中有關支持大健康產業的政策,讓她萌生將企業轉型升級的想法。她將藉助大陸明年開始實施「十四五」規劃的機遇,引進臺灣在大健康領域的一些先進理念和做法,以及農業方面的先進技術,把自己的企業經營範圍、模式做延展,在發展的同時,造福故鄉更多的人。
本次年會上,兩岸嘉賓還針對新發展格局下,兩岸企業界如何抓住機遇、應對風險挑戰提出了對策,分享了經驗。
全國臺企聯會長李政宏說,上個月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的籤署,為臺胞臺企的發展增添新動能。臺商應好好把握這個機會,發掘新商機,整合資源,把市場做強做大。
兩岸企業家峰會臺灣方面副理事長邱正雄說:「今年峰會的主題定為『面對新情勢再創新契機』,就是希望兩岸交流能夠繼續擴大深化,進一步促進兩岸企業家的合作。」他表示,面臨新冠疫情蔓延,國際經濟情勢震蕩,產業供應鏈重組的重大局勢的變遷和挑戰,大陸致力於市場開放以及新基建等發展。這一切對於兩岸企業而言,將是一個持續創新發展以及拓展市場商機的良好時機。
■兩岸「脫鉤」是假命題,回到「九二共識」臺灣經濟才有出路
最近,臺灣當局發布本年度GDP增長預測報告,該報告預計,今年臺灣地區GDP增長速度在2%左右。
不過,參加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的臺灣陸委會前副主委、島內知名經濟學者林祖嘉以《東亞經濟整合與兩岸經濟合作》為題,在臺北會場發表演講,向民進黨當局發出以上呼籲和警示。
林祖嘉首先簡單介紹了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與CPTT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形成後對區域經濟的影響。
他說,RCEP是全球體量最大的自貿區,區域內人口佔世界三分之一,未來如果印度再加入,則佔世界人口47%,市場潛力非常大。而且,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已經表態,在沒有控制好疫情和穩定國內經濟之前,不會跟其他經濟體籤署FTA。「臺灣在RCEP區域之外,短期內又沒辦法與美國籤署經濟協議,也不知道能否加入CPTTP,所以臺灣經濟未來處於非常不利和被動的局面。」
民進黨當局聲稱,臺灣出口到RCEP成員的產品有7成是免關稅的電子零組件,因此RCEP對臺影響不大。對此,林祖嘉表示,根據預測,RCEP降稅政策實施後,臺灣GDP會被衝擊0.4%,出口會掉1.6%。「相對目前GDP只增長2%的臺灣來說,這個影響還是很大的。關鍵是,這些負面衝擊還不包括臺灣企業與投資外移到RCEP區域內的影響。」
林祖嘉說,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10月,臺灣對大陸(含香港)的出口增長13.7%,佔臺灣出口比重從去年的39.7%提升到43.6%,創下歷史新高;順差達706億美元,成長近19%。如果不計對大陸(含香港)出口,臺灣對全球其他地區出口是衰退3.4%。「相比之下,數據卻打臉蔡英文的『新南向』政策,在新南向方面,上半年臺灣對東協出口衰退4.8%,佔比15.8%,比2年前的17%還低,只及大陸的1/3。」
林祖嘉說,這兩年,尤其是中美貿易戰以來,民進黨當局鼓吹臺商離開大陸,但事實上,卻有更多臺商進入了大陸。「我們必須看清,臺灣靠大陸太近,這條產業鏈不會被取代。」林祖嘉說,「而且,除了主導RCEP之外,大陸已經表態不排除加入CPTPP,可以預見,大陸未來在國際經貿領域的影響力勢必增加。」
林祖嘉認為,市場力量與經濟規律客觀存在,非人為因素就可以「脫鉤」,民進黨當局很難扭轉現有兩岸經貿格局。
林祖嘉因此呼籲,民進黨當局應儘快回歸「九二共識」,「如果臺灣無法融入到RCEP與CPTTP等區域經濟整合,臺灣的鋼鐵、石化等傳統產業將受到嚴重衝擊。」
而李政宏也表示,今年上半年,臺資對大陸的投資額同比增長超過50%,可見臺商對大陸發展的堅定信心。而大陸「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提出,支持符合條件的臺資企業在大陸上市,今年已有多家臺資企業在大陸A股上市,這說明大陸的投融資環境越來越好。臺商們大多希望兩岸關係重回正軌。「希望蔡英文當局認清形勢:只有兩岸關係好,臺灣的發展才能更好;兩岸越融合,臺胞臺企的發展才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