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18.0萬輛,同比增長128.6%,環比10月增長24.8%。其中插電混動銷量3.0萬輛,同比增長160.0%。純電動的批發銷量15.0萬輛,同比增長122.3%。
11月新能源乘用車市場頭部企業表現優秀,前三強企業突破2.0萬輛,其中上汽通用五菱36070輛、比亞迪(01211)26015輛、特斯拉(TSLA.US)中國21604輛,前三強共佔新能源車總量46.5%。新能源車型零售量取得新突破,五菱宏光MINI零售33094輛,MODEL3零售21604輛,規模優勢逐步體現。
1、11月增量分析
隨著世界新能源車的浪潮,國際新能源車企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也日益重視。因此近兩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發展形勢越來越好,各方發展新能源的熱情很高。
2、11月領軍品牌銷量提升貢獻度大
11月新能源車的主要供應增量車型是五菱宏光mini、特斯拉model3以及長安逸動、紅旗EHS3、奔騰B30等系列產品。
11月份新能源車市場火爆是由於市場需求和供給推動雙向的拉動的結果。由於部分區域市場出現了急劇火爆的情況,所以拉動了像上海等市場的一個高增長。另外一個是由於部分企業年末新能源車型的達標努力相對較大,推動了年末的新能源車銷量的大幅提升,環比表現出現了大幅走強的特徵。
3、新能源車的區域市場增量變化
11月份的區域市場表現為從特大城市到大城市的逐級市場份額下降的情況。11月特大城市的市場份額達到了37%,大型非限購城市的市場份額達到21%中型城市是15%,小型城市是14%,而我們看到縣鄉市場的份額是12%的低水平。所以11月份較10月份的增量主要還是在特大城市大城市以及中型城市的拉動。
從11月相對於十月份的份額看,也是特大城市、大型城市以及中型城市的份額,都提升了一個百分點的水平。而小城市跟線下市場份額反而下降。
從主力車型的表現來看,也是體現了主力車型在大中城市的表現。尤其是以五菱宏光MINI為代表的增量,11月相較十月份,總體的份額增量是特大城市增長兩個百分點,而中型城市增長了兩個百分點,大型城市增長了一個百分點,縣鄉市場和小型城市上市下降了五個百分點的一個水平,在自身的銷量結構中,實際上11月份的增量是大中型城市的增長的體現,從特斯拉毛豆3來看,11月份的增量主要是特大城市,也就是上海的增量的貢獻度的推動效果,其他地方的份額肯定相對是下降的。
4、上海市場增量分析
上海11月份的新能源車零售相對於十月份增長了1.4萬臺的規模,增長了140%的一個水平。增長的主要貢獻者主要還是特斯拉毛豆3,以及比亞迪漢和五菱宏光mini以及微藍6等車型。
其中,特斯拉毛豆3的份額從十月份的21.6%上升到11月份的28.3%,這對整個上海市場的增量的貢獻度達到33%的較好的水平,體現了市場高端化的特徵。而與此同時,主流家用車型的榮威ERX5以及比亞迪的漢增長都是相對較強的...五菱宏光mini也是帶來了較大增量份額提升,達到4%的水平,銷量達到了近千臺的水平,這也是體現了這個高端化市場的明顯的特色。
5、領軍車型的主力銷售城市
11月份新能源車的領軍車型的銷售結構有明顯的差異化特徵。五菱宏光mini第一銷量是上海,其次是駐馬店和海口,以及菏澤、鄭州、青島、洛陽等大中型城市。
特斯拉model3的銷售結構基本上是限購城市為重點,上海、深圳、北京、杭州、廣州是核心主力。
天津的市場特色相對比較明顯,應該說歐拉R1在天津表現特別突出,其他在天津表現比較突出的也是一些小車表現的相對較強,比如奇瑞QQ。
總體來看,11月份新能源車的銷售結構應該是以限購城市為核心拉動,尤其上海的拉動貢獻度相對較大,其次,各個車企也在努力推動年度末的新能源車的銷量的提升,實現11月份和12月份的超強的增量,因此,今年的新能源車的增長總體來看來看是極其樂觀的。
6、2021年新能源乘用車超高速增長
2020年中國車市呈現「V型」反轉態勢,其中新能源車呈現前低後高走勢,上半年增速-43%,下半年增速預計70%,按乘聯會數據的全年銷量預計113萬輛。這既有基數因素,也有新能源車新動能積蓄的過程。2020年的新能源車新動能已經體現,高端的特斯拉和微型電動車的宏光MINI成為拉動市場增長的核心主力。其核心都是加速降低成本,滿足更多消費者需求,這是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推動因素。展望2021年,降成本仍是近期新能源車與傳統車縮小差距的關鍵,因為現階段智能化在新能源車和傳統車並沒有明顯的差異,傳統燃油車的很多智能化配置也是被閒置浪費的,用戶使用頻次提升的潛力巨大。而從11月底廣州車展吉利發布傳統燃油車的OTA升級來看,傳統燃油車也在借鑑新能源車用戶的使用數據累積,從軟體層面帶給用戶新鮮感和實用性。
隨著雙積分政策的深入推進,2021年的新能源車在高低兩端仍有巨大的增量空間,各自增長15萬輛應該是完全可能的。限購城市電動車增量發展與高端電動車的增長是有重疊的,非限購城市主流市場的電動車將逐步啟動。
隨著雙積分政策實施嚴格,合資品牌新能源車將有一定的增量貢獻。近期日本和美國政府改變新能源發展戰略,尤其是日本國家強力支持電動車發展的態度逐步明朗,日本車企被迫加速推動電動車,合資企業在中國新能源發展的速度具有爆發增長的潛力。2021年的增長伸縮性較大。
新勢力造車企業也進入穩定發展期,由於走高端化線路,目測銷量以小幅穩步增長可能性較大。
傳統車企是新能源發展的核心關鍵,自主的比亞迪、五菱、上汽等將持續走強,而合資企業如大眾等企業新能源真抓實幹,全新產品潛力也是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