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北大清華講座】加關注,知識改變命運!
一份重要的資料需要做上交前的修改。慎重起見,我準備啟用塵封已久的鉛筆。東翻西找,才在抽屜角落裡發現一支鉛筆,筆芯斷掉了,空了的毛茬很難看,像缺了牙的嘴巴。於是四處詢問,誰有鉛筆刀?大家一陣翻找,結果自然是沒有。這又豈能難倒我?山人自有妙計,從筆筒裡抽出剪刀來,立在垃圾桶邊準備作業。
左手託住筆身,食指抵住筆尖,用單瓣剪刀的鋒刃均勻下削,少時,毛糙的鉛筆頭被我削得光滑圓潤,連鉛筆芯也從圓柱體變成了圓錐體,修長、流暢,具有了一種流線美。這等功夫旁人看了都說,厲害厲害!那是,童子功不是那麼輕易荒廢的。
突然想起來小時候削鉛筆的情景。除了鉛筆刀、鉛筆旋這些專業工具,菜刀、剪刀,都能派上用場。而且老爸老媽們都有一副化腐朽為神奇的好身手,更樂意用信手拈來的替代工具。原因其實很簡單,2分錢一枝鉛筆,5分錢一枝帶橡皮頭的鉛筆,鉛筆刀5分,鉛筆旋要一毛,甚至更貴。用鉛筆刀不趁手,刀片軟薄不說,那麼細小的一牙捏在粗糙的大手裡實在是使不上勁。鉛筆旋貴,易壞,還很浪費筆芯,好好的八寸長的一枝鉛筆,旋幾回就完了。這不是我琢磨出來的,是聽很多大人嘮叨出來的。所以,為了彌補孩子不能使用鉛筆旋的缺憾,爸媽會親自上陣幫著削鉛筆,把筆桿尖端部分削得光滑如瓷器,筆尖削得又細又長,簡直像芭蕾舞演員踮起腳尖的優美身姿。所以,我小時對鉛筆刀和鉛筆旋倒並不熱衷。因為媽媽削出來的鉛筆好看耐用,可以用上很久。後來,我也慢慢學會了削鉛筆,而且帶有一種強迫症似的審美傾向,一定得削得流暢無比才罷休。
在書上做批註,寫作文打草稿,閒暇時塗塗畫畫,我都喜歡用鉛筆,因為喜歡細細的筆尖划過厚實的紙張時候的流暢順滑,喜歡鉛筆那帶著軟緞一般光華的質感,喜歡鉛筆那低調樸實的「高級灰」,喜歡它寫字作畫時柔中帶剛的力道。這個習慣延續了很多年,直到網絡辦公和網上閱讀漸漸佔據了我的生活。有時候也會懷念那種靜謐從容的狀態,但是卻沒有勇氣拋下手中的滑鼠和手機屏幕,終於到了幾乎不買不用鉛筆的地步。
今天,站著削鉛筆的幾分鐘裡,我似乎又回到了那樣一種狀態。剪刀沉著地揮動,碎屑零落翻飛,我期望的優美輪廓一點一點呈現,心裡居然有一定小小的滿足。小時候為了增加把控力度,會把指肚墊在筆尖下,當然會有不慎削到手指的危險,也有弄髒手指的不適,但是從來不會介意。因為傷了很快就會癒合,而且技術會越來越純熟,手髒了可以擦洗,還有把筆尖抵在石板上,在下面墊紙等種種辦法。總之,簡單勞動中也包含著創造的快樂,以及由享受成功而引起的小小的滿足。
那個時候,大人們日子過得仔細,孩子們也會早早了解生活的不易。雖然不至於捉襟見肘,但面對物質的不充盈時,我們學會的是珍惜,是想辦法去克服由此產生的困難,而且並不因此難堪。我越是長大,越是理解這種生活場景對人的心性鍛鍊的重要性。太過充沛的物質供應會讓人生出輕慢之心,炫奇招搖的物質享受又會讓心靈失去篤定平靜。而這世界上的資源,其實是很需要我們抱有珍惜和敬重之心的。
作者簡介:檸檬,遊走在現代都市的邊緣人,唯有讀書寫作能讓我穿越失望與迷惑,追求明日的曦光。
名校課表分享:請在本號對話框中輸入:北大課表、北師課表、人大課表、中科院課表、央財課表、北郵課表、北外課表、貿大課表、地大課表、民大課表、北林課表、北理課表、北工大課表、首經貿課表自動提取。分別輸入【北大】【清華】【人大】【北師】二字可自動提取四校當日講座信息!更多分類信息請進入本公號底部參看【講座分類】【課表查詢】【演出展覽】菜單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