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冰 見習記者 張博
「感覺自己『錦鯉附體』,非常高興能參與到此次數字人民幣的試點活動中。」消費者王先生興奮地對《證券日報》記者說。
12月11日20時,蘇州數字人民幣紅包試點活動正式開啟。《證券日報》記者實地走訪了位於蘇州市相城區高鐵新城吾悅廣場(下稱「吾悅廣場」)的線下試點,在活動開啟後一個小時內,吾悅廣場一樓的京東之家內就有多位用戶使用數字人民幣結帳付款,均達到了秒付款、無卡頓。
「感覺很不錯,速度很快。」消費者張先生在完成一筆數字人民幣付款消費後,對《證券日報》記者表達了自己的消費體驗。
《證券日報》記者與多位消費者交流溝通後發現,大多數消費者對參與此次試點活動態度都非常積極,「第一時間把6家銀行的數字人民幣錢包都開通了,在使用感覺上並無明顯差別。」上述消費者王先生對記者表示,「開通過程非常方便,沒有非常繁瑣的驗證過程。」
蘇州試點有多個創新場景
超萬家線下商戶參與
對於此次蘇州數字人民幣試點的特色,蘇州市相城區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副局長郭燕浩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稱,此次共發放10萬個數字人民幣消費紅包,發放數量是深圳試點的兩倍,在應用場景上,有一萬餘家線下商戶參與。「同時,我們迎來了和京東數科的合作。也會有部分市民可以參與體驗特色『雙離線支付』功能。」
他強調,此次蘇州數字人民幣試點有多個創新場景,包括智慧停車、停車繳費基本上都在蘇州相城區全面落地。
蘇州數字人民幣試點開啟之後,《證券日報》記者先後走訪了多家試點商場及商戶。在吾悅廣場內記者注意到,商場門口有多個關於數字人民幣的宣傳標識,支持數字人民幣支付的商家門前則均擺放了易拉寶,牆上也貼有「歡迎使用數字人民幣e-CNY」的標識,店內櫃檯上擺放著二維碼小立牌及「碰一碰」感應標牌。
京東之家店長沈女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說,「作為數字人民幣紅包試點商戶之一,我們已經準備了約1個月,京東數科工作人員對商家進行POS機改造及使用培訓。其實使用上並沒有難度,比之前更加方便快捷,我感覺不到一秒鐘就完成支付了。」
京東數科數字人民幣項目經理陸雲瀚向《證券日報》記者坦言,自此前參與數字人民幣項目以來,也在不斷探索相應的技術。「我們不會重走一條新的體驗道路,希望對於商戶B端來說,保證用戶的體驗,降低用戶的學習成本,更好地和用戶進行溝通交流。」
六大銀行「齊登臺」
均完成首筆交易
據了解,作為重要的運營機構,工、農、中、建、交以及郵儲六大銀行均參與了此次數字人民幣試點測試,同時均已成功完成了蘇州數字人民幣試點的首筆交易。
郭燕浩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六大行全面參與了此次蘇州試點。「參與試點的銀行機構,都在全力以赴的支持和配合。」
根據中籤者蘇州市民劉先生對記者展示的數字人民幣錢包顯示,以建設銀行數字人民幣錢包為例,在查看數字人民幣錢包的操作頁面中,並無銀行卡號顯示,僅顯示錢包編號,日限額為10萬元、單筆限額為5萬元、餘額上限為5萬元。錢包內部設有存入錢包、轉出錢包、交易明細、錢包升級、綁定帳戶、修改交易密碼、忘記交易密碼、註銷錢包、查看錢包等9項管理功能。
而在另一位蘇女士的建設銀行數字人民幣錢包中,顯示其數字錢包餘額上限為1萬元、單筆支付限額為2000元、日支付限額為5000元、年累計支付限額為5萬元。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證券日報》記者發現,在數字人民幣APP裡六大行錢包下可開立子錢包,推送一些APP接入。
「在此次蘇州數字人民幣試點支付過程中,京東成為首個唯一可以連接六大行的場景。」京東數科支付業務部企業支付產品部總經理彭飛對《證券日報》記者說。
對於子錢包的特徵,陸雲瀚坦言,「保護個人隱私是開通子錢包的優勢之一,對於像京東這樣的APP來說是無法獲得個人敏感信息的,可以保證用戶的隱私不會被洩露。」
「雙離線」實現無網絡支付
線上支付耗時僅0.5秒
作為此次數字人民幣試點的重要亮點,「雙離線」支付功能備受外界關注,該功能可實現收付款雙方均在無網絡環境下完成交易。
12月12日11時,《證券日報》記者在蘇州天虹商場採訪到了剛剛使用「雙離線」功能完成支付的陸女士。她表示,之前看到宣傳,知道這個新功能,所以在付款的時候啟動了手機飛行模式,特意體驗了一下。「大概1秒-2秒左右就完成了支付,感覺非常好,很便捷,確實解決了沒有網絡就無法完成付款的難題。」
而收款商戶也在無網絡狀態下完成了收款,三隻松鼠店長馬先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我們店是在天虹商場地下1層,網絡信號不太穩定,這個功能(雙離線)對於商家而言挺方便。」他同時向《證券日報》記者展示了從12月11日20時蘇州數字人民幣試點啟動至12月12日11時04分,消費者在該店鋪使用數字人民幣支付的情況。收款設備終端顯示,其數字人民幣收款總金額為585.37元。
除了體驗線下場景外,此次蘇州數字人民幣試點首次接入了電商平臺消費場景——京東商城,成為此次試點的重要突破。
京東數科方面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12月11日20時00分02秒,全國首單電商平臺數字人民幣消費誕生。據了解,這筆消費來自蘇州的一位90後消費者,其在京東商城下單,並通過數字人民幣支付,支付過程耗時僅0.5秒。
而京東數科發布的蘇州數字人民幣24小時戰報情況顯示,京東場景有近20000筆訂單使用數字人民幣支付,其中最大單筆線上支付金額超過1萬元。
根據披露,在京東場景的首批數字人民幣使用者中,男性佔比超過女性,年輕一代成為絕對主力,80後、90後的佔比總和接近八成。而出於對數字人民幣這一新支付手段的好奇,有半數用戶是在活動開啟1小時內下單。
陸雲瀚坦言,「在蘇州數字人民幣試點中,京東商城是全國首個接入數字人民幣並同時接入6家銀行的線上電商場景。接到任務後,時間緊、任務重,暫沒有任何參照物和可以借鑑的對象,我們正在開闢一條道路。」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我國數字人民幣的研究在不斷深入,但也有多位分析師認為數字人民幣距離大面積普及仍有一段距離。
「此次蘇州數字人民幣試點結合『雙十二蘇州購物節』開展,開放度高,參與人群和商戶範圍更大。在試點不斷成熟的基礎上,未來試點範圍將進一步擴大,並且不斷覆蓋日常M0使用中的各個場景。」零壹研究院院長於百程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數字人民幣試點正在有序推進,正式上線需要考慮更多的因素,按照央行口徑是按原計劃進行,真正上線的時間點並不明確。」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陳文對記者表示。
中國(上海)自貿區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劉斌也向《證券日報》記者坦言,「數字人民幣試點是推出數字人民幣之前所必須要做的工作,並不意味著數字人民幣離真正上線不遠了。數字人民幣真正落地還需要很多條件,包括法律法規的配套、社會廣泛的認知和支持、各部委的協作、央行在技術和人才方面的儲備以及基礎設施方面的配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