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足這麼差勁,除了一些球員方面的因素外,這方面也佔很大原因!
我來告訴你一些中國足球的黑幕,請諸君靜聽。先說收買裁判,裁判判罰一顆點球的價格一般在15萬左右,這只是主場的價格。在客場的價格要25萬,因為在對方球迷的眼皮子底下不太方便操作。但是受袒護的一方可以拼搶的更兇一些,根本不用擔心裁判會亮牌子。
牌子就是為那些不花錢的準備的,裁判可操作的空間太大,尤其在禁區內爭搶,一方球員順勢倒地,裁判立馬給哨子。再或者進球者處于越位的位置卻不響哨。
每家俱樂部都有一個部門專門處理與裁判的關係,俱樂部賽前一旦得知本場比賽誰來執法,就能得出結論主隊是輸是贏。兩家俱樂部可以聯手做掉別的球隊。尤其是當一個俱樂部處於降級的位置上的時候,他們往往會花大價錢來買球,以確保球隊不被降級。
當年三天兩頭是這種新聞,
最著名的當屬2006年中超保級假球案,2006年中超聯賽上,重慶力帆和青島中能處在被降級的位置上,賽前就有傳言,提前上岸的深圳金威隊將在客場放青島一馬。看完比賽的球迷無不驚呼,「假」到這個份上也真是夠了。
比賽過程是這樣的,深圳金威一名後衛開場就奉獻了一顆烏龍球,幫助青島首開記錄。下半場深圳一名「不懂規矩」的外援把比分扳平了,然後場上出現滑稽的一幕,只見這名外援自己在慶祝,其他的球員包括教練都低頭捂著臉,一臉黑線。
隨後教練就把這個「不懂事」的外援換了下去,眼看時間不多了,裁判開始發力了,給了青島隊一粒點球機會。無奈青島隊主罰點球的球員狀態奇差,一腳把球踢天上去了,最終青島隊依靠一個疑似越位球勉強破門。隨後雙方開始了消極的表演,來回倒腳的耗完比賽時間。
憤怒的球迷忍無可忍,最終這場球成了當年的第一假球案。中國足球為什麼打不出來,因為沒有用心,去踢一場勝負已分的比賽有什麼意義?
職業競技體育求的就是雙方百分百去競技,球迷情緒也能調動起來,而且競技氛圍才能催生出強者,都是這種氛圍,誰會去練球。
希望國足以後規範化起來,心思放在戰術和培養運動員身上,不求拿什麼世界盃冠軍,但求給國人長長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