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夜晚,你頂著寒風和疲憊身軀加班回到家,一進門,暖氣已經根據你的設置提前自動開啟,熱水器也開始加熱,迎接你回家的,是溫暖的房間和恰好38度的熱水。
洗了澡,你道了一聲「晚安」,燈光自動關閉,窗簾也自動拉上,床墊根據你今天的身體狀況自動調整了角度和軟硬度。這些設備不是同一個品牌,但卻可以用同一個App或語音設備統一操控,這背後不是黑科技,而是生態,讓互聯互通成了現實。
誰也無法否認,「生態」是全球科技公司在今年最為重視的戰略打法。
蘋果以iOS作業系統為基礎,圍繞手機、平板、電腦、手錶等智能硬體建立起集合供應鏈企業、軟體應用開發者、產品使用者的「蘋果生態」;基於QQ、微信,騰訊建立了以社交、內容分發為核心的生態體系。
所謂「搭建生態」,就是創造一個環境,讓參與其中大夥伴,小夥伴都能發展,就像一片森林中有樹、花、草一樣。對於生態而言,最重要的就是這些大、小「開發者」,他們是生態的活水與內生力,合力推動生態壯大,生生不息。
但「生態」有時也意味著「畫圈」。以AIoT產業為例,OPPO、京東等廠商打造自身AIoT生態,與此同時,城鄉地域市場割裂、品牌「佔山為王」數據分散、難以互通等「畫圈」問題也日漸凸顯。正如PC時代需要Windows,移動時代離不開安卓、iOS,如今的市場也呼籲開放中立平臺的加入,以打破隔膜,促進生態合作。所謂「上下同欲者勝」,市場也需要一個能夠滿足生態上下遊共同需求的「引領者」,以謀求共贏。
做中立的開放生態搭建者
塗鴉智能就希望成為這樣一個角色。將智能、高效、低成本等「水泥、石子」注入到AIoT行業這一鬆散沙盤之中,再以平臺為「水」將其緊密凝固成密不可分的生態整體。
塗鴉智能CEO王學集曾表示:「塗鴉智能從創立之初就只想成為『Enabler』(賦能者)的角色,通過開放且高效的作業系統,幫助客戶打造自己的產品與品牌,而不是直接參與智能硬體的生產。」
實際上,以賦能代替壟斷是AIoT平臺的試金石。對於廣大的中小企業來說,與依附於某一個IoT大平臺相比,不封閉的第三方IoT平臺更受青睞。「中立」、「開放」、「雙贏「成為行業普遍認可的發展趨勢。
AIoT平臺只有專注於打磨底層系統,擁有支持合作夥伴的多樣性,才能讓整個生態充滿創造力,推動企業實現智能化落地成果。以塗鴉智能為例,其基於自身平臺的底層邏輯,使得智能產品之間能夠實現跨品牌的互聯互通。
在技術上,塗鴉智能的AI+IoT開發者平臺能讓開發者在5分鐘內實現一款個性化App的開發,並為數據的存儲與利用提供高效的雲服務平臺,讓一個新的智能硬體產品一周便可以量產。此外,其雲開發平臺不僅能滿足開發者數據存儲和分析、設備連接管理和應用開發三大需求,還能從硬體、雲端、OS到SaaS等層面提供全面支持,實現所有「Powered by Tuya」的產品都能互通互聯,不受品牌、品類的限制。成立至今,塗鴉智能已經服務了全球超過23萬家開發者。
在商業層面,塗鴉智能還建立了IoT的營銷平臺,連接了全球的製造工廠和銷售通路,塗鴉智能創始人兼董事長陳燎罕表示,目前塗鴉智能全球輻射超10萬銷售渠道(線上和線下),其中包括HomeDepot、沃爾瑪、Orange、Lidl等遍布全球的渠道,為開發者提供從開發到銷售的完整閉環。
「這個平臺的一個核心的價值就像是我們生活中的水、電、煤一樣,能夠實現硬體智能的按需使用,這極大地提高了整個行業自動化的效率。在沒有這個平臺之前,開發、生產一款智能硬體一般要花6個月時間。」陳燎罕說。
基於自身的技術優勢以及清晰的平臺定位,塗鴉智能的生態升級之路愈加寬闊。陳燎罕在11月5日全球硬科技開發者大會(北京)中介紹:到2020年10月份,通過塗鴉IoT開發平臺賦能的硬體設備已經達到了20萬款,較上年同比增長了122%。在全球範圍內,世界500強企業中已經有超過30家是塗鴉的全面戰略合作夥伴,如聯想、施耐德電氣、飛利浦等等。
11月5日全球硬科技開發者大會(北京)
數據增長的背後,是塗鴉智能的日漸進化。
將時間調回六年前,彼時智能硬體還是個新鮮事。塗鴉智能的切入點,是如何將硬體智能化,如何低成本地實現智能硬體的快速量產和普及,讓普通消費者可以用低廉的成本買到智能設備,無論是燈泡、插座還是空調、空氣淨化器、音箱。那時,塗鴉智能更多的客戶群體、合作夥伴是製造業OEM工廠。
隨著AI技術、物聯網的深入發展,用戶對於智能硬體的訴求越來越多,要求也越來越嚴格,智能家居新品牌的加入,如同魚一樣攪動了家居環境市場這一池靜水。傳統家居品牌商、地產集團、酒店、物業等等都迫切想要打造「智能化」的生態。
不難發現,工廠是沒有『生態』概念的,他們只關心如何將產品智能化,獲得更大的市場。但品牌商、地產集團、酒店集團需要的是場景智能,也因此更需要一個可以服務其客群的生態系統。
而這,就是塗鴉「進化」後的下一個戰場。
AIoT平臺「進化論」:從打造生態到輸出生態
相較於單體智能硬體,AIoT平臺優勢在於多品類、強開放、重連通。這些特點使得AIoT平臺天生具有平臺中立建設者加合作夥伴可以向同一目標源源不斷生長的生態屬性。當一個更為先進的系統形成,必將以某種方式進入外圍進而引起組織的進化,就如工業革命由歐洲始,最終影響全球。
拿塗鴉智能來說,作為中立的AIoT平臺,它花了5年的時間,打造了一個集合智能硬體、人工智慧物聯網的「PaaS+SaaS」解決方案,涵蓋了硬體開發、全球雲開發、IoT App開發三方面,從技術到營銷渠道全面生態閉環。向外輸出生態,對於塗鴉智能而言更有水到渠成之意。
如今,塗鴉智能的生態在智慧地產、社區、酒店、公寓等等領域已經出現了化學反應,越來越多合作夥伴利用塗鴉智能提供的技術和服務,構建起了屬於自己的生態系統。
就在今年10月,塗鴉智能與比利時最大的無線運營商之一Orange比利時達成合作,打造出基於塗鴉智能平臺開發的「Orange Smart Home」生態。這次合作Orange比利時推出了多種品類的智能家居產品,包括燈泡、智能插座和IP攝像頭,這些產品都可以通過 「Orange Smart Home」App連接和控制。
全球硬科技開發者大會現場展出多款可互聯互通的智能產品
值得關注的是,塗鴉智能的另一名開發者,展示了生態系統之間的融合化學變化。法國智能家居初創企業Konyks通過Powered by Tuya生態,成功嫁接Orange生態,Orange比利時販售的三大類智能設備均是Konyks品牌的產品,而Konyks所有產品都是Powered by Tuya所賦能的。
雙方於2018年達成合作,得益於塗鴉智能,Konyks的十多項產品完成了智能化升級——實現了自動化、APP控制和語音交互等功能。
在Konyks 的CEO Olivier Medam 看來,塗鴉智能為其節省了從投入到軟體開發和介入的時間與人力成本。「塗鴉幫助我們篩選合適的製造商,提供強大的雲服務,通過一個App就可以實現和其他Powered by Tuya產品的互聯互通,跨品牌和品類,大大擴充了我們產品的可能性。」
隨著智能家居的普及,房地產商也開始將這一亮點加入自己的樓盤,並有望成為業績增長的潛在亮點。對於它們而言,孵化出專屬生態日益成為剛需,而塗鴉智能借力打力,實現了生態和平臺的增值和輸出。
以遠洋集團的瑞鄰智慧人居平臺為例,它通過塗鴉IoT開發平臺,提升了智慧地產解決方案的質量。在短短2個月內,打造了管理後臺、SaaS、小程序等整套智慧系統,縮短了2/3的開發時間。並且接入 Powered by Tuya 生態,打通不同品牌和品類的壁壘,構建出包容性、延展性和落地性更強的智慧地產生態。
「可以看到塗鴉的生態輸出已經從國內延伸到了海外,不僅有硬體智能也有軟體智慧。塗鴉的生態是有生長力的,我們正在幫助大量的跨行業的合作夥伴進行智能化生態的升級。」陳燎罕表示。
AIoT平臺的堅持:做底層OS,不做獨立品牌
如今,「單體智能」升級為「場景智慧」的趨勢已經越來越明顯,消費者們越來越希望自己的工作及生活環境是可以多智能設備無縫且智慧地協同工作,實現更多複雜功能組合。
在這趨勢之下,人工智慧將更深入地被使用,多協議連接變得更加普遍,設備及方案供應商將更加關注差異化,重視體驗,同時也需要更強大但影響較小的安全保障。
智能家居設備製造商和品牌方們,正在尋找能夠提供標準化、跨越多通信協議的實用工具及平臺,他們希望可以花費更多的時間進行創新和差異化,而不是深入了解組件集成、無線認證等方面的細節,這也是塗鴉智能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塗鴉智能始終堅持的是做AIoT的底層OS,不會做獨立的『塗鴉』品牌硬體與我們的合作夥伴、客戶競爭,也不會持有任何數據。」陳燎罕說,「在Wi-Fi 6 以及其他新技術發展的大背景下,作為一步步輸出生態的AIoT平臺,塗鴉智能還有很多事要做。」
塗鴉智能創始人兼董事長陳燎罕
下一步,塗鴉智能要做的是繼續在技術上面的創新和迭代。WiFi 6的普及將對智能家居產生巨大的影響,在WiFi 6的環境中,家用路由器將能連結更多的設備,塗鴉智能希望能引領這樣的一個技術的革新,另外,還將繼續突破平臺的商業應用數量。
「服務二十幾萬名開發者是遠遠不夠的,如何能夠打造一個可以規模化複製的平臺,這也是我們所要去克服的一個挑戰。」陳燎罕表示。
可以看到,PC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之後,語音、動作多方操控、實時互動、「萬物智慧」的時代正在加速到來。
AIoT新技術正在全面融入空間智能,「萬物互聯」或許將率先在全屋家居中實現。StrategyAnalytics權威調研機構早前所發布的智能家居市場預測顯示,2019年消費者在智能家居相關硬體、服務和安裝上的費用支出達到1030億美元,到 2023年將增長到1570億美元(人民幣1.1萬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11%。
而這一切的實現,離不開塗鴉智能這樣的「生態輸出者」的努力。以更先進的理念、更開發的態度、更全面的技術推動著跨行業、跨國界的開發者,共同邁入嶄新的時代。
「當企業做到一定規模時,團隊的能力和組織結構將會成為影響企業能否進一步做大規模的重要因素。」帶著這樣的思考,今年8月,見福便利店董事長張利對外宣布,接受京東集團的戰略投資。
之所以有這樣的選擇,源自於張利對見福便利店的管理和發展階段的認知。
作為福建最大的連鎖便利店品牌,見福便利店早已是國內區域便利店龍頭的代表之一。在中國連鎖經營協會(CCFA)2020年發布的百強便利店榜單中,如果剔除日資及非專業便利店,見福的行業排名能達到第4位。
但這顯然不是見福便利店的終極目標——雙11前,見福已經在成都市內開出了100餘家門店。
走出福建,挺進江西、四川等省市,跳出線下,開展到家、社區團購等線上運營探索,見福的「旗艦」還有更大的心願。
從試探合作到全面融合,福建便利店龍頭數位化升級大提速
選擇京東作為自己的戰略投資方和合作夥伴,見福便利店認為,自己選對了。
據張利介紹,經過與京東兩個多月的磨合探索,通過接入京東智能供應鏈和智能物流,見福在福建全省以及成都實現了規模性擴張,目前不僅實現了對福建3-5線地區大部分區域的覆蓋,還在成都市內布局全覆蓋的1小時生活圈,推出同城速配業務。
據了解,在京東戰略入股見福便利店後,目前雙方已在採購、物流倉儲、營銷、金融等多個方面達成合作。
以全域營銷為例,通過接入京東的數位化營銷系統,見福不僅在京東主站開設了旗艦店,同時通過聯手京東到家,加入京東全城購業務。依託京東大數據和精準營銷能力,見福O2O成交金額環比實現十餘倍增長,線上業務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京東廣告智慧屏已接入線下一百家門店,今年底前接入所有見福便利店,為門店提供廣告曝光、延展貨架、互動遊戲等多種功能,提升門店數位化水平和全域營銷能力。
在物流方面,見福便利店也與京東實現了優勢互補,作為國內區域性便利店龍頭代表之一,見福便利店本身就在物流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據了解,憑藉沉澱了多年的基礎,見福便利店不僅有著行業領先的倉配物流能力及供應鏈能力,並自建鮮食工廠與物流中心。
但在張利看來,見福有店鋪,有自己的物流端,但本身的物流體系更擅長到店,而京東的到家物流則是見福需要加強的,這種互補性,正是見福所期待的。
「不得不說京東是一個以供應鏈和技術驅動的企業,而過去的見福是以線下為主的企業,這種合作本就充滿著無限的遐想。也正因如此,在彼此磨合的過程中,雙方都找到了新的發展空間。」張利說。
加入商超便利超級合作夥伴計劃,見福成京東踐行全渠道布局新樣板
實際上,外界對於見福引入京東戰略投資後的改變之所以抱有如此大的期待,核心還在於,想要看看:藉助京東的供應鏈和技術賦能,究竟能夠給整個便利店行業帶來哪些變化。
自2019年起國家持續出臺政策扶持便利店發展, 2020年初,商務部等13部門更聯合發布《關於推動品牌連鎖便利店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出,要推動門店數位化改造、提高智慧化管理水平、提升連鎖化、集約化水平、創新連鎖經營方式、加強物流配送體系建設等。
但便利店行業的數位化升級並非易事。就以見福而言,不同於完全自營模式的強把控,或是純加盟的輕資產模式,見福採用的自營和加盟並存的發展模式,對供應鏈、倉配、商品等的適配性有著更高的要求。此外,便利店通常存在的門店類型多樣、跨區域等特點,也對企業的整體數位化升級有著極大的挑戰。
正因如此,京東對見福的改造不是「簡單裝修」,而是一開始就從「最難的模式」進行突破與融合。
據京東零售集團大商超全渠道事業群戰略創新部總經理陳海峰介紹,當前京東與見福的合作可歸結為供應鏈合作、商品賦能、全域營銷等三大方面。
供應鏈方面,雙方進行了全面的能力匹配,並從底層融合,真正做到商品、物流、系統、流量分發深度打通:其一,雙方已經通過api接口進行後臺對接,並打通了商品、價格、售後體系的合作,將見福的商品庫與京東的商品庫實現對接,以此擴充選品、調動庫存,在見福小程序可以買到京東商品;其二,實現見福門店線上化,即以第三方店鋪模式在京東進行線上運營,讓全國的京東用戶都可以買到見福的福建特色商品;其三,供貨方面,京東應用福建省大數據選出顧客最愛買的商品,對見福的供應鏈做補充,共同滿足客戶需求;其四,打通門店在京東主站曝光,基於LBS邏輯售賣,讓京東顧客享受到小時達的體驗;最後,全域營銷則是體現在數位化會員、流量加持以及線下智能設備升級等方面。
「京東與見福的合作,目標是打造實體門店數位化標杆,以此作為京東助力商超便利零售數位化的核心案例。」陳海峰稱。
就此而言,京東與見福的合作,幾乎是一場京東全渠道基礎設施對外賦能的「大驗兵」。或也正因如此,見福在與京東展開戰略合作後,對於布局更廣闊的市場也有了更大的信心。
11月4日,見福加入了京東攜手京東到家推出的商超便利超級合作夥伴計劃,意在共同打造線上線下私域公域流量循環的全域營銷生態,實現門店數位化全面轉型。
「通過與京東的合作,最明顯的感覺就是視野變寬了。」就如張利所說,「如果說過去要開便利店,開到3萬或者5萬家店,見福可能會退縮,但現在是與京東一起去開便利店,見福負責經營,京東負責供應鏈,不僅有品牌優勢,還有供應鏈優勢,相信發展的會很快而且信心十足。」
「既然已經接受了京東的投資,要做就做全國的NO.1,只能贏不能輸。」張利稱。
在此背景下,可以看到,見福依託於京東,有了拓展市場更大的底氣。而事實上,京東同樣也通過見福,打造出了一個全渠道對外能力輸出成果的最佳樣板。
京東11.11掀起線上線下狂歡,全渠道布局成效漸顯
從攜手京東到家推出商超便利超級合作夥伴計劃,可以看到,今年的京東11.11正在掀起一場覆蓋線上線下的全渠道狂歡。
同時,在此次11.11京東超市還推出了「一日一城」活動,藉助京東到家在全國328個城市實現京東全城購業務,進一步提升用戶享受隨時隨地隨心的「1小時生活圈」的購物體驗。
此外,在今年宣布啟動「2020京東11.11全球熱愛季」時,京東方面也表示,將聚焦全渠道生態建設、全域營銷與用戶運營三方面能力的整合升級,持續將自身多場景、數位化、智能化的核心能力開放給合作夥伴,以數位化引領行業全渠道變革,全面開放多元購物場景。
據了解,今年京東11.11提供線上線下同價同服務,這其中包括了京東電器超級體驗店、京東電器城市旗艦店、京東之家、1.5萬家京東家電專賣店;超600家電腦數碼專賣店;1000家京東京車會門店;近100家京東大藥房門店和京東健康-聯盟大藥房等。
可以看到,在今年的11.11,京東不僅更關注消費者的購物體驗,讓優惠與品質無差別覆蓋全域市場,更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與萬千商家一起構建起了覆蓋線上線下各個場景的全渠道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