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中國馬拉松年會上, 國際田聯路跑主管Alessio Punzi發布了關於世界馬拉松未來趨勢的報告,其中提到,半程馬拉松是大眾最喜歡的項目。
寶島臺灣有這麼一場半程馬拉松,報名費不低(1000新臺幣約226人民幣),還需要抽籤預報名,但每年都有幾萬名跑者報名,這就是PUMA螢光夜跑。
今年已經是PUMA螢光夜跑第十一個年頭了,和大陸動輒就是國際馬拉松的比賽不一樣,PUMA螢光夜跑有半馬組別,也仍然叫自己螢光夜跑,組委會大概更想將自己的比賽辦成一個大眾娛樂活動,而這樣的想法顯然也是受歡迎並且成功的。
比賽簡而言之就是:在臺北的奧森/世紀公園來一場夜跑半馬。地點是臺北的大佳河濱公園,在與比賽pacer聊天的過程中我們了解到,這個公園一年會舉辦10多場比賽,從5K到超馬都有,原因很簡單:在這兒辦比賽不用封路,環境好,離市中心近。
當地的跑者將一年一度的PUMA螢光夜跑當作一個跑者的聚會或上半年的半馬測試。
今年有將近10000人參加到各個組別,而報名時也有將近5-6萬人抽籤,絕對火爆。
半馬組別17點40分和50分兩組(團體和個人)出發,路線就是沿著基隆河支流河岸跑,再折返到河對岸。由黃昏跑到夜晚,吹著河風,聞著海水的味道,遠處亦能望見臺北101高聳的身影。
當我們拿著領取好的裝備以及即將要存的包時,發現並沒有對應的存包處(不知道存到哪個存包帳篷)。
問了一下志願者才知道,原來每個帳篷都提供存包,存好之後會在包上以及號碼布上做相應標記,跑者記住自己的包存在哪裡就好了。這點倒是非常隨性。
比賽中除了臺灣很有特色的人字拖跑者,沒有看到有人扛著旗跑,這點可比大陸的起跑彩旗飄飄,被旗子擋臉的情況要好太多。
比賽還設置了幸運抽獎環節,和大陸的結束簡單粗暴地抽獎不同。這個比賽的抽獎更有參與感,賽前有一個名為「摸獎箱」的盒子,而參賽者的抽獎券就在號碼布上,可以直接撕下來,自己投放到摸獎箱裡,賽後抽獎。
當跑者衝過終點時,大批志願者站在終點後十米左右的地方給選手親自掛上獎牌。這項服務在大陸的比賽中也有,而且也很受跑者歡迎。大多數跑者都想在完賽第一時間掛上那塊自己努力跑來的獎牌。
在獎牌的設計上,有一個從來沒見到過的細節,非常有創意並且受歡迎:將跑者姓名牆和獎牌合在一起,姓名牆上每個人的名字都是一個可拆卸的塑料貼片,可以與獎牌粘在一起合成一塊專屬的個人獎牌。
我們的一些比賽會提供獎牌刻字服務,除了完賽特別快的選手,大多數選手都需要排隊等候。這個創意值得我們的辦賽者學習。
PUMA贊助了螢光夜跑十一個年頭,也促使臺灣有更多的跑者穿著PUMA裝備參加螢光夜跑以及進行跑步訓練,而PUMA今年推出的Speed系列更適合進行中長距離以及速度比賽。
這次在螢光夜跑上穿著的是PUMA Speed 500 IGNITE,IGNITE中底材料(雙層EVA+ )在提供足夠動力的同時也具有很出色的緩衝性能,透氣的鞋面材料很適合在春夏穿著。
鞋面的EverFit+中足包裹系統也讓腳面非常舒適,此次穿著Speed 500 IGNITE用4分30秒配速跑完全程,在後程階段中底也能提供很好的動力。
PUMA的Speed系列還有100,300,600和1000幾個型號,數值越小,避震指數越小越適合短距離快速訓練以及比賽。
在愛燃燒上搜索「半程馬拉松」,我們可能會看到很多帶有奇怪前綴的比賽。跑者中口碑最好的半程馬拉松有哪些呢?老牌的揚州馬拉松?還是上海半程馬拉松?
可能你會發現國內知名的綜合馬拉松不少,但真正好的半程馬拉松卻屈指可數,有些地方政府為了趕馬拉松熱,簡單地辦一個半馬了事,這種比賽也不可能會受到跑者的喜愛。
辦賽者遵從「半馬是世界最受歡迎的大眾路跑項目」,把重心放在跑者體驗與對跑者的服務上,認真地去做一場半馬,可能要比辦一場全馬更難,但收效會更好。
如果你對PUMA螢光夜跑也感興趣,可以在每年的年底報名抽籤,當然你也要能抽到籤。
——
推薦視頻
5種常用的肌效貼使用方法
4月9日至4月21日,寫下你的武漢馬拉松原創參賽日記,即有機會贏取TOMTOM Runner 3 GPS運動手錶(3塊,價值¥1380元),TOMTOM 大禮包(包含Tee、護腕以及頭帶)(10套),組委會禮包(10個)、特步跑鞋(2雙)和跑馬小套裝(若干)。▶2017 武漢馬拉松◀
這是2017年愛燃燒給跑步愛好者們的特別獻禮。《燃燒指南》,將「旅行指南」和「跑馬攻略」合二為一,多元視角展現賽事魅力,傾情力打造人手一冊的馬拉鬆通關秘籍,助力跑者徵服賽道!
點擊 閱讀原文 ,進入下載燃燒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