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甲聯賽第14輪,國際米蘭客場挑戰維羅納。上半場雙方互交白卷,下半場勞塔羅首開紀錄,漢達諾維奇失誤導致對手扳平,什克頭球建功助藍黑軍團客場2-1取勝。本場的勝利是國際米蘭在聯賽中的第七場連勝,在積分榜上,國米繼續以一分之差排名第二。
本場孔蒂試驗了新陣3421,效果並不是非常理想,幸好經過中場調整,最終收穫了不錯的結果。
【為何變陣?】
本賽季前七輪,孔蒂折騰3412陣型,聯賽3勝3平1負,歐冠小組賽墊底出局,好不容易回歸352陣型,一波6連勝了,結果孔蒂又開始折騰變陣?
首先,變陣3421以及用佩裡西奇首發的事情都在兩天以前就被媒體爆出來,不知道是媒體有「內部消息人士」還是孔蒂根本不在乎,直接在公開訓練中就把一切都展示出來了?但無論如何,這樣的提前暴露會讓對手有所準備,是應該避免的。
贏球不變陣是足球場上的一個慣例,在豪取六連勝之後,孔蒂為什麼突然想要變陣?
1、被罵的?
上一輪打斯佩齊亞,強攻20多分鐘沒有效果,孔蒂立刻改變戰術,放棄球權回收防守,靠快速反擊贏下了比賽。
賽後被各路媒體和專家噴得狗血淋頭,這麼弱的對手你還被壓著打,你還有沒有尊嚴?場面這麼難看,臉都不要了!靠苟且戰術贏個這麼菜的隊還好意思吹?
還記得這些「專家」在前七輪怎麼罵的?
得勢不得分有什麼用?創造機會多有什麼用?後防那麼爛,一打一個穿,什麼寧要5-4,什麼攻勢足球,什麼172統統滾蛋,我只要3分。
哪怕是既贏球,又踢得漂亮了,依然可以找到角度噴,為什麼不用埃裡克森?為什麼不用四後衛?為什麼不輪換?反正噴孔蒂就是正確,張嘴只用噴就完事了。
我一直在說,要辯證的看問題,不能因為討厭一個人,就認為他一無是處,他就一個優點都不能有。任何人或者事物都是具有兩面性的,任何人都有優點和缺點,哪怕是一九開呢,他還是有一成的優點。我們評論的只是單場比賽,而不是對他的整個職業生涯做出評價。只要在這場比賽中,他九成的缺點沒有暴露,而一成的優點發揮了,那就是值得表揚的。
或許是孔蒂被噴多了,怒了,說我只會532,那我就變陣證明給你們看!
2、針對性調整?
維羅納的防守好,上賽季作為升班馬就是依靠穩固的防守一度擠進了歐戰區,只是賽季末段崩了,丟球數激增,排名也掉到第九。本賽季依舊以防守為基礎,前13輪只丟12球,防守排聯賽第三。
主教練尤裡奇,師從加斯佩裡尼,還來過國際米蘭,但獨立執教以後,除了帶克羅託內升級以外,並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成績,三個賽季在熱那亞下課三次。直到2019年接手維羅納,把這支升班馬打造成了一支防守鐵軍。
維羅納的風格很獨特,控球率不高,場均傳球次數全聯賽倒數第三,傳球成功率倒數第一,長傳使用率聯賽第一,但是長傳成功率倒數第一。可以看出這是一支不控球,玩長傳反擊的球隊。
在對抗方面,犯規次數聯賽第二,被犯規次數聯賽第五,爭頂成功次數聯賽第一,把第二名遠遠甩開幾個檔次,可以看出這是一支擅長身體對抗的球隊。
但是搶斷次數隻排在倒數第二,被射門次數卻是正數第二,是什麼支撐了維羅納的防守?門將西爾維斯特裡,評分排在意甲門將第三,撲救次數排第五,有門將的原因。但更多的來源於以下數據:解圍次數聯賽第一,封堵射門次數聯賽第一,加上前面提到了爭頂成功聯賽第一,可以看出這支球隊極其擅長鐵桶陣防守。
真是花開兩朵,各有不同。加斯佩裡尼的3421攻擊力強勁熱情如火,而他弟子尤裡奇同樣用3421,卻打造出一支靠鐵桶陣防守不動如山的球隊。
或許,孔蒂正是因為看到了維羅納的堅固防守,覺得靠常規戰術攻不破,所以才進行變陣。
3、再次改革?
上次的3412控球進攻+高位逼搶戰術的改革失敗,孔蒂是不甘心的。哪怕是迫於現實壓力改回了532防反戰術,他口頭上也一直沒有承認過。
由於連續一周雙賽,時間緊,他沒有時間來研究和演練新戰術,所以在改革失敗之後,他只能撿起之前最熟悉的532戰術。
但是現在冬歇期馬上來了,整整十天時間,孔蒂覺得他還可以再試一試。
【孔蒂的3421】
前面提到,維羅納的進攻主要靠長傳,但是本場比賽,隊內三個中鋒迪卡米內、卡利尼奇和法維利全部傷缺,中場最高的巴拉克停賽,首發的三名進攻球員身高都不超過1米8,三人加起來全場只爭到了3次高球。
維羅納本來就是守強攻弱的球隊,這樣一來,進攻基本就完全癱瘓了,全場僅有2次射正,唯一的進球也是漢達諾維奇的失誤。所以接下來就不說維羅納的進攻了,重點說說孔蒂的新陣型。
或許正是考慮到對手攻擊力弱又缺了主力前鋒,孔蒂才敢在本場試驗新陣,減掉一個防守中場。
三中衛陣型克制雙前鋒,很多球隊在面對國米時都會臨時變陣三中衛,就更別提維羅納這種本來就玩三中衛還極其擅長防守的球隊。所以孔蒂索性加一名前鋒,三對三,每個位置都一對一,讓你沒有多餘的人員來補位保護,正好可以充分發揮盧卡庫這個最強點的單打優勢。
但盧卡庫本場其實沒有佔到什麼便宜,12次爭頂只贏下3次,賽後評分6.6分,不到全隊平均分,而對位盯防他的馬尼亞尼,11次爭頂贏下8次,賽後評分7.4,全隊最高分。這還是比賽末段維羅納壓上進攻後防空虛,加上體力不支,馬尼亞尼被打爆了幾次之後的評分,由此可以看出盧卡庫本場比賽的窘境。
整個上半場,國際米蘭球員不管在任何位置,幾乎都是拿球就長傳找盧卡庫,但是成功率卻很低。
在無人逼搶的情況下,漢達直接長傳找盧卡庫發起進攻,但盧卡庫被前後包夾,無法拿下第一落點。
這樣的情況在上半場出現多次。
這樣的長傳進攻效果不佳,主要是因為盧卡庫孤立無援。
防守時勞塔羅和佩裡西奇都回到中場,距離盧卡庫太遠,得球之後長傳發動進攻,盧卡庫一個人就會陷入對方的包夾之中。對方中衛馬尼亞尼身高1米90,爭頂數據在意甲屬於頂級,像牛皮糖一樣死死貼住,寸步不離,讓盧卡庫佔不到絲毫便宜,即便偶爾能爭贏,周圍也都是維羅納球員保護,拿不到第二落點。
偶爾有距離較近的時候,可以拿到第二落點,但由於前場人少,無法形成快攻,只能形成陣地戰,緩慢推進。
推進上去打陣地進攻,依然是強行找盧卡庫這個支點,但盧卡庫在貼身之下很難把球拿住。
上半場最有威脅的進攻來自於對方的傳球失誤,盧卡庫回到後場試圖背身接球被馬尼亞尼扛倒了,但是馬尼亞尼接下來傳球失誤,給了國米快速反擊的機會,而沒有了馬尼亞尼的盯防,盧卡庫突入禁區,才製造了勞塔羅的攻門。
【下半場的改變】
可以說孔蒂的新戰術在上半場是失敗的,其根本原因就在於3421戰術實際上變成了541。3421本來是一個進攻陣型,以攻代守,用三前鋒去壓制對方。但國米上半場卻一直在防守,連陣地進攻的機會都不多,勞塔羅和佩裡西奇幾乎變成了中場。要是真想加強中場防守的話,用達米安和丹布,效果都比勞塔羅要好。
於是孔蒂在中場休息時改變了思路,下半場國際米蘭雖然沒有換人,但不再是541防守陣型,而是把陣型壓上去,變成了343,壓著對方打。
在下半場開始到進第一個球的這6分鐘時間裡,國際米蘭控球率超過75%,完全壓住了對手。
同樣是門將長傳直接找盧卡庫,與上半場的區別在哪裡?
首先是勞塔羅緊緊的跟在盧卡庫身後等待第二落點,然後是楊、巴雷拉、佩裡西奇、阿什拉夫四人組成的第二攻擊線,控制住外圍,形成持續進攻。
盧卡庫把對方中衛吸引出來,勞塔羅和佩裡西奇都頻繁的往身後插,三人位置更加靠近,成了名副其實的三前鋒。
同時,什克和巴斯託尼兩名邊中衛也開始大幅壓上助攻。
這樣的打法,有點像賽季初的172,不過前鋒變成了3個,所以是163,如果把壓在邊鋒位置的邊翼衛算上,應該叫做145更加合適。
投入大量人力,進攻很快收到了效果。
仔細看看這個球的過程,先是佩裡西奇回接,把對方對位的左中衛切塞裡尼吸引出去,然後盧卡庫也回接,把對位的馬尼亞尼也吸引出去,三中衛只剩下洛瓦託一個人在禁區裡跟著勞塔羅,球到邊路阿什拉夫腳下,對方區域四防二,並不是對阿什拉夫有這麼重視,而是之前被引出去的兩名中衛正在回退的過程中,來不及回禁區,只能就近向持球的阿什拉夫靠攏,但實際並沒有起到什麼作用。
維羅納右翼衛法拉奧尼也回收到禁區,但要防著阿什利楊,所以勞塔羅在禁區內是單挑洛瓦託,傳中進來,他機敏的啟動,兩步就搶到了洛瓦託身前,完成射門,這正好是發揮了勞塔羅的優勢。
【快速反擊】
進球之後,維羅納被迫壓出,後場空間增大,那就是阿什拉夫馳騁的廣闊草原了。
這球其實三前鋒的跑位不好,擠到了一條線上,直到最後時刻勞塔羅才回撤一步尋找到了射門機會,如果三人提前就分開跑位,把位置拉開,阿什拉夫的傳中選擇也會更多。
期間雖然維羅納利用漢達諾維奇的失誤扳平了比分,但他們並沒有見好就收、立刻退守,而是繼續前壓並進行前場逼搶。
維羅納本來就是蹲坑防守型的球隊,前場逼搶並非強項,扳平之後還在前場逼搶,一是想趁著氣勢起來再攻一陣,二可能是教練調整稍微慢了一點。僅僅6分鐘,國米就再度取得領先。
進球雖然是定位球,但形成定位球的這次進攻很清晰。
什克壓上助攻傳球,勞塔羅拉到外圍,帶走了左中衛切塞裡尼,盧卡庫拉邊接球,又帶走了拖後中衛馬尼亞尼,禁區內第三名前鋒佩裡西奇與僅剩的一名中衛金特爾形成單挑,後點還是楊教授壓著法拉奧尼。
跟第一個進球的套路一模一樣,說明這是下半場刻意安排的戰術,而且打成了,非常有效。
阿什拉夫多次邊路帶球強突也得益於三前鋒的壓制。
三前鋒把維羅納後衛全部壓到禁區內,邊路迪馬爾科單防不敢撲搶,面對阿什拉夫的帶球只能且戰且退縮回禁區。如果國米只有雙前鋒,那麼維羅納的左中衛切塞裡尼可以往左移動,補住迪馬爾科身後的位置,迪馬爾科身後有人兜底,就敢撲搶,阿什拉夫的邊路帶球就不會有這麼順利。
所以,再度領先之後,孔蒂依然沒有變陣,比達爾換佩奇,依然出現在二前鋒的位置上,哪怕是佳麗換下勞塔羅,還是把巴雷拉頂上去,保持住3421的陣型。
這個球是比達爾傳的,而他回到中場接球吸引出了對手的左中衛切塞裡尼,才讓阿什拉夫有了巨大的衝刺空間。
最後這個進球被吹掉,是因為裁判判罰盧卡庫在禁區外拉人犯規。
2-1之後,比賽最後20分鐘,雙方射門次數是1-8,維羅納的唯一射門是迪馬爾科的任意球,而國際米蘭的射門幾乎全部來自反擊。
一是說明維羅納這種靠鐵桶加長傳的球隊,確實不具備壓出來進攻的實力,二也說明國際米蘭確實擅長反擊,特別是阿什拉夫和盧卡庫如魚得水。
最後還有一點值得關注,比賽末段盧卡庫雖然已經明顯體能不支,但在對抗中幾次戰勝了馬尼亞尼,這個他之前一直扛不過的對手,說明對手的體力下降更加嚴重。
本場維羅納全場跑動112.7公裡,比國米多了1公裡,也比他的平均水平高出了3公裡。
國際米蘭是意甲最能跑的球隊,特別是在七連勝期間,大部分比賽都在上半場帶著對手跑出了遠超對手平均跑動量的數據,然後下半場,利用體能優勢,利用板凳深度,收割比賽。
國米七連勝期間的進球絕大部分來自於下半場,特別是65分鐘以後的進球佔了61%。在沒有歐戰,大家都一周雙賽的時候,國際米蘭的體能優勢和板凳優勢開始體現。
【總結】
孔蒂的新戰術在上半場表現不佳,但經過調整之後,在下半場收到了效果。
其實不管是3412還是3421,對進攻來說都比352要好,畢竟是增加了一名進攻球員,但關鍵是需要解決防守落位的問題,不管是桑切斯還是佩裡西奇,只要進攻三人組中至少有一人,能夠固定的沉入中場參與防守,那麼新陣就可以保證攻守平衡。
其實孔蒂賽季初改革失敗的主要原因不在於陣型,而在於打法。前有盧卡庫這個不能參與逼搶的大中鋒,後有三個高大笨重缺乏速度的中後衛,打高位逼搶戰術註定了很難成功,更別提還想加一個沒防守的埃裡克森進去。
試驗新陣是值得鼓勵的,畢竟532防反戰術容易被對手吃透,而研究出一套B計劃,哪怕不作為主打陣型,對於整個賽季的徵程也是有利的。
只要不固執,懂得變通就好。
冬歇期到了,球隊終於有了休整的時間。雖然歐冠出局很恥辱,但聯賽14輪積33分的成績已經足夠出色,而今年的首要目標本來就是爭聯賽。希望高層不要受歐冠出局的影響,冬窗好好運作,不管是租是換還是免籤,其他位置不說,替補中鋒無論如何得搞來一個。
千萬不要因小失大,這麼多投入壓進去了,最後一個洞千萬要堵住。尤文不穩定,AC米蘭也是一時之勇,冬窗只要操作得好,本賽季奪冠希望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