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位善良的心靈捕手
前段時間,娛樂圈「羅、周」情感風波鬧的沸沸揚揚,印證了「飽暖思淫慾,饑寒起盜心。」不禁讓人們覺得在這個本就紙醉金迷的社會,我們應該如何樹立一個正確的愛情觀。
不可否認,現代愛情觀相比幾十年前還是有很大的變化,雖然那是一個物質匱乏的時代,但是淳樸的戀愛觀卻是那個時代彌足珍貴的產物。
說起擇偶這件事,每個人的心理都不一樣,往往是多種心理的交織。現代人的擇偶心理比較複雜,受社會影響、個人觀念等因素影響。
選擇觀念上的差異並無好壞之分,可是為什麼那麼多人在愛情路上從「羅曼蒂克」的開始,卻又走向落寞無奈的收場呢?
錯覺選擇
回憶一下你之前的感情,是因為什麼樣的動機需求喜歡上對方的。
人們往往不知道是如何喜歡上一個人的,甚至無法解釋和理解愛情產生背後的原因,便盲目的投入了一段情感的開始,修的圓滿便皆大歡喜了,不得圓滿,揮霍了青春又消耗了心力。
為什麼會有一部分人對於情感會草率的開始,又痛苦的收場呢?心理學上叫」錯覺選擇「效應。
而這種錯覺選擇的前提又得「歸功」於「高價值」原理。因為人天生會慣性的對高價值的人產生「被吸引「。
例如:①你是一個不善言辭的人,從小就對口才善辯的人有天然的好感,此時,你生命中無意出現了一位說話極具感染力,風度翩翩的人時,你怦然心動,好感油然而生,愛慕之情一觸即發,於是你飛蛾撲火。
②又例如你從小是一個心氣浮躁的人,長大後你也意識到了這一點,覺得自己為人處事缺乏耐心。此刻,你遇到了一位做事極度細心、耐心十足的人,你為之動情,便倉促與之交往。
·相處數年後, 你發現當初說話神採飛揚風度翩翩的他/她,在生活中處處爭強好勝,嘴不饒人,你無數出委屈的哭溼枕頭。
·當初對你無微不至,耐心耐煩的她/他,心思縝密,城府甚深,你們之間缺乏心的交流,你永遠不懂他/她的內心深處在想什麼,你萬分失落。
因為片面的了解,缺乏全面的認識之前便一錘定音。這所有的原因都來自我們各自內心需求的「高價值」吸引。
而形成了錯覺般的期待與選擇,我們並沒有發現,這些「高價值」吸引的背後都只不過是我們從小就缺少的元素。
麥穗效應
拾麥穗的故事我們再熟悉不過,當我們撿到一顆本合適我們的麥穗時,總覺得前方還有更大更好的麥穗在等著我們。
現代科技日新月異、物慾橫飛的時代,我們在感情的抉擇上受太多因素所影響。
當我們遇到一位品行兼優的人時,我們又會覺得對方容貌不是我們喜歡的類型,故而給對方貼上一個「好人」標籤,期待著能遇到一位容貌顏如舜華、品德兼優的人。
當我們遇到一位容貌格外出眾的人時,我們又希望對方能夠腰纏萬貫,畢竟這是隨主流的社會,你可能還會說出「貧賤夫妻百事哀」大道理來安慰自己。繼續期待著能遇到一位容貌甚偉、品行兼優、富可敵國的伴侶出現。
於是你就這樣,在別人不負韶華、攜手奮進的時間裡虛無的期盼著,猶如囚徒困境。
哪怕你最終無奈做出妥協嘗試與某個人交往,一旦發生摩擦,你便會失落之極產生自我安慰效應「如果跟上一位追求者在一起可能就不會有這樣的問題,如果跟某一個人在一起可能會比現在幸福..."
心理學研究表明,長期處於麥穗效應的人在生活中的幸福指數要低於一般人,只有放下心中諸多的「不甘」,懂得知足長樂親密關係才會得以長久維繫。
不要讓自己一直活在憧憬未來、回憶過去卻忽視當下的生活中。
寄生心理
當你對某些東西的依賴超出基本的「尊重」時,便不再是依賴,而是寄生。
某位失去戀愛對象的人向心理諮詢師哭訴,說自己活不下去了。心理諮詢師告訴他:「你搞錯了,你根本不愛的他。」
對方生氣地回應到:「請你不要褻瀆我們的愛情,你根本不知道我有多愛他!我可以為他去死!」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話語「你根本不懂我有多愛他!」
「我離不開他,我離開他會死」
「我覺得我失去了他,生活已經沒有意義」
當依賴失去尊嚴時,那便不是「愛」,而是寄生。
編輯
你總認為你多麼愛一個人,沒有人能比的上你,卻全然不知你的愛在他/她的心理上已經變成了一種負擔。
《理想國》裡柏拉圖對於「愛」的解釋:「愛是一種恰到好處且節制的情感。」
在感情的互動中,我們總覺得自己是最愛對方的人,對方不能做任何一丁點對不起自己的事,殊不知你只是在假扮感情弱勢的一方,站在道德制高點隱秘的達到一種操控對方的心理。
如果你問「你是愛對方多一點,還是愛自己多一點?」,我會回答你,愛自己多一點。因為一個不懂得愛自己的人,又何談懂得愛別人呢?
編輯
相愛是一場依賴與獨立的拉丁舞,只有懂得其中精髓的人,才能跳出光彩、跳到曲終。
-END-
作者|心靈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