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家生物製品博物館開!館!啦!

2021-02-11 中國生物

中國生物製品行業博物館經過歷時一年多的資料收集及建設,於11月11日正式開館!並舉辦了一場亮點紛呈的開館儀式。共同見證中國生物製品走過的百年之路,見證第一個中國生物製品行業博物館的開幕!

陳  竺  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委員會主席、中國紅十字會會長 

吳海東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一級巡視員  

佘魯林  中國醫藥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黨委副書記

此外還有來自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中國紅十字會等相關單位的領導嘉賓,及來自人民網、新華網、中國網、中國報導、中國醫藥報、北京晚報、健康報、北京電視臺、教育電視臺、等單位的媒體記者出席了此次活動。

20世紀初,在國民對疾病預防的期盼中,我國第一所生物製品研究和生產機構——中央防疫處成立。百年來,中國生物製品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在中國範圍內消滅了天花、小兒麻痺症等傳染病,有效扼制了百日咳、白喉、破傷風等疾病的蔓延,大大降低了新生兒的死亡率,人均預期壽命提升。

博物館的建成,清晰記載了中國現代防疫事業的發展史。開館儀式現場,得到了他們的寶貴祝福及深切期望!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在黨和政府領導下,我國開展了多項防控重大傳染病和流行疾病的治理運動,推進了生物製藥產業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新。中國生物製品事業的發展始終與人民健康息息相關。希望博物館開館後,充分發揮博物館作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國生物製品歷史研究基地的示範窗口作用,讓大家能在這裡追憶中國生物製品事業的昨天、感受日新月異的今天、展望蓬勃發展的明天,從中汲取不竭的精神動力,為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健康中國而不懈努力。


中國生物製品行業博物館是第一個全面反映生物製品發展歷程的行業博物館,也是一座面向社會公眾開放的公益性展館,記錄了中國生物製品事業百年曆程,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重要工程。國藥集團中國生物作為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大型企業,長期與中國紅十字會保持著良好的合作。期待雙方在援外醫療救助工作方面繼續合作,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為促進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民心相通作出貢獻。

中國醫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敬楨在致辭中表示:

今年適逢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國藥中生成立100周年,歷經一年多的努力,中國生物製品行業博物館建成開館,成為一個新的文化窗口、展示平臺和教育基地。中國的生物製品事業,是在人民對疾病預防的期盼中應運而生的,一代代生物製品人篳路藍縷矢志不渝,為國人的生命與健康構築起堅實的「防火牆」。上一個百年,堅守與奉獻已深深地寫入國家的記憶。下一個百年,是我們新的起點,生物製品事業必將展現它的無限生命;而人民的健康將是國藥集團永遠的堅守與追求。

△ 劉敬楨在開館儀式中致辭

中國生物董事長楊曉明主持了開館儀式。

現場,他們一同上臺,為中國生物製品行業博物館揭幕!

以鎏金印記,銘刻百年曆程,

攜責任一路攀峰,有大愛上下求索。


為國為民,志存高遠,

生物行業,步履不停……

亮點四——走進展館:五個展區貫穿古今,全面呈現前世今生

中國生物黨委書記、副總裁朱京津向與會嘉賓介紹了博物館的建設情況。他介紹,博物館分為五個展區,單位主幹是原衛生部六大生物製品研究所,業務主線是以疫苗為主,血液製品等板塊為輔,人員重點是貫通古今中外、穿越近現代,特別是新中國培養的老中青生物製品特殊貢獻者。博物館通過文物展出、沉浸式觀影、互動體驗、場景復原等方式,系統全面地呈現了中國生物製品事業的前世今生。

走進博物館,首先映入眼帘的一長串時間線,從1919年開始一直到當今,梳理了中國生物製品百年歲月。

一旁的文化牆光彩琉璃,這可是用「培養皿」拼成的「CNBG」哦。

走進序廳,一部百年「大片」呈現中國生物製品人的愛與責任。

「百年不渝」、「大國重器」、「愛與責任」、「壯美未來」……這是一本生動的生物教科書,也是一部珍貴的歷史寶典,更是生物人面向未來不斷拼搏的加油站。

亮點5——互動體驗:VR走進微世界、「穿越」……好玩到不停

預防脊髓灰質炎的「糖丸」是在什麼樣的設備中裹上糖衣的……戴上VR眼鏡,可以跟隨一支疫苗「進入」人體,見證抗體產生的神奇過程。

除了VR,還有「穿越」。帶著滄桑感的接種防「癆病」宣傳畫,「預防天花、快種牛痘」的號召。還有技術成相,看湯飛凡如何分離出「沙眼衣原體」。

除此之外,還有現場模擬體驗獻血漿、感受肉毒素的神奇,當然還有更多,等待您親自去體驗咯!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竺一行參觀完博物館後,在互動牆上留下了寄語,激勵生物製品人不斷奮進、不忘初心!

歡迎您走進中國生物製品博物館

最後……

我們來一個

留言獲贊數最多的十位粉絲,可以獲得中國生物文創大禮包哦!

相關焦點

  • 全國80家博物館「做客」長春,一館看遍文創「天團」
    還記得去年吉林雪博會上的全國36家博物館嗎?豐富的文創產品,讓人愛不釋手。文創愛好者的喜訊來啦!今年創造性地設立了獨立展覽展示單元,即「文博資源館」,將盛裝亮相於長春會展中心六號館。圍繞「國風·國韻·國潮」這個主題,「文博資源館」以博物館文化創意為核心,以文物IP授權與藝術商品為兩翼,汲納非遺手作和數字文博雙助力,讓2020年的吉林冰雪世界更添國韻嬌顏。此次文博館的展覽面積達6500平米,共設立四個主題展區。一是博物館文創精品展區。
  • 名人堂文旅大事件|升級了我的館!成都博物館等74家博物館喜提國家...
    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12月21日晚9時,封面新聞記者從中國博物館協會微信公眾號獲悉,在第四批全國博物館級別評定工作中,成都博物館等74家博物館獲評國家一級博物館,其中,四川佔據4席。中國博協在公告中寫道,根據國家文物局發布的《博物館定級評估辦法》《博物館定級評估標準》《評分細則計分表》(文物博發〔2020〕2號),中國博物館協會於2020年7月至12月組織開展了第四批全國博物館定級評估工作。
  • 「雲」遊博物館 山東這些博物館可以線上逛啦
    齊魯網·閃電新聞2月17日訊 不能出門逛博物館的日子裡,山東這些博物館可以線上逛啦。通過網上雲觀展,不再擔心跟不上導遊的步伐,也不用擔心趕時間錯過每個景點,小程序裡對文物的介紹既詳細又全面,更有人工語音講解,快來看看如何足不出戶,「雲」遊博物館吧!
  • 北京8家博物館下周二開「夜場」
    下周二是農曆七月初七,本市博物館將推出50餘項豐富多彩的活動。首都博物館等8家博物館屆時將開「夜場」。下周二晚,首都博物館將開免費夜場,預約人數上限為200人。屆時,觀眾可以領到紀念版門票,專業講解員還將帶觀眾走進「京城舊事·老北京民俗展」,講述北京往事。大鐘寺古鐘博物館等將延時閉館或舉辦「夜場」文化活動。
  • 中國A股股民必「打卡」博物館:中國證券博物館,現已復館可預約
    今日簡介中國股民必須「打卡」的博物館——中國證券博物館,於2018年12月22日揭牌,由中央編辦和國家文物局共同批覆成立的我國證券期貨行業唯一一家「國」字頭博物館。第一家股份制公司設立:1980年6月,為了建設成都展銷大樓,成都市成立了工業展銷信託股份公司,並發行股票募集資金,這是有記載的第一家股份制企業。第一次公開招股:1983年7月25日,深圳市寶安縣聯合投資公司在《深圳特區報》上刊登了一則招股啟事。
  • 光山中國茶具博物館對外開放啦
    日前,光山中國茶具博物館已恢復對外開放。「光山中國茶具博物館」位於光山縣新老城結合部的紫水河畔紫水塔旁,以清代光山縣衙和學宮(孔廟)為原型。南北長210米,東西寬110米,佔地35畝,是縣城的中心地帶。
  • 走進中國農業博物館—專題陳列館—青少年農業科普館
    七號館外景青少年農業科普館是中國農業博物館推出的一個適合青少年特點的展覽,它應該稱得上是農博中最好玩、最有趣的展館啦。
  • 宜昌博物館獲評國家一級館
    宜昌博物館獲評國家一級館 2020-12-22 11: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建德市博物館正式開館啦!
    建德市博物館正式開館啦!他說,建德市博物館不僅是一座反映本地區自然變遷、歷史文化、社會風貌的綜合類博物館,也是集市民休閒、遊客參觀、校外教育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城市會客廳,更是宣傳建德、展示建德、推介建德的重要窗口。建德市博物館建德市博物館坐落於風景秀麗的新安江畔,是我市第一座綜合性博物館。建德市博物館外形靈動,與自然山水相融,意在表達天人合一、與自然相生相伴。
  • 廣東中國客家博物館核定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梅州日報記者獲悉,中國博物館協會21日在官網發布了第四批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名單。其中,廣東中國客家博物館核定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大埔縣博物館核定為國家二級博物館。
  • 孝感這2家博物館,獲評「國家級」!
    孝感這2家博物館,獲評「國家級」!,武漢革命博物館、長江文明館(武漢自然博物館)、宜昌博物館、隨州市博物館等4家博物館名列其中,我省國家一級博物館由5家增至9家。同時,我市孝感市博物館獲評國家二級博物館,雲夢縣博物館獲評國家三級博物館2020年7月至12月,中國博物館協會組織開展第四批全國博物館定級評估工作。經過材料申報、書面審查、現場評估、數據比對和綜合評定,並報請國家文物局備案,中國博物館協會核定74家博物館為國家一級博物館,221家博物館為國家二級博物館,225家博物館為國家三級博物館。
  • 中國著名的民間博物館
    如題,中國著名的私人博物館,除中國紫檀博物館、古陶文明博物館之外,還有哪些呢?本文將逐一介紹。1、中國紫檀博物館中國紫檀博物館是由唐僧老婆陳麗華投資兩億元興建的,是中國規模最大的紫檀雕刻藝術博物館,於1999年9月開館。
  • 大學博物館該是什麼樣 浙大藝博館提供了最新的樣本
    「總的來看,中國傳統學術的特點是重文獻而輕實物。這一傳統不可避免地帶來一些弊端。」浙大藝術與考古學院教授繆哲說,有的學生對歷史典籍很熟悉,但是面對眼前的一件青銅器就可能茫然無措。博物館的實物教學就是為了補上這一課。浙大藝術與考古博物館常務副館長樓可程說,浙大藝博館許多珍貴展品都不設玻璃罩,給觀眾近距離觀賞的機會。
  • 大學博物館該是什麼樣,浙大藝博館提供了最新的樣本
    置身於最新科研成果帶來的驚豔和感動中,讓人意識到浙大藝博館有別於其他許多博物館的獨特之處:這是一座由大學興建的教學博物館。近年來,我國諸多高校均開始興建博物館,「一流大學必須有一流的博物館」日益成為共識。大學博物館應當具備哪些功能?承擔怎樣的使命?如何建設好一座大學博物館?浙大藝博館為回答這些備受關注的問題,提供了最新的樣本。
  • 國藥集團中國生物上海生物製品研究所流感疫苗獲生物製品批籤發證明
    面臨今年秋冬可能出現流感、新冠雙流行的挑戰,國藥集團中國生物上海生物製品研究所立即啟動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簡稱流感疫苗)的生產,並於7月14日,由其生產的流感疫苗獲得了2020年國內第一批流感疫苗生物製品批籤發證明,所屬「
  • 【大興關注】新添4家國家一級博物館,大興這家上榜啦!
    12月21日,中國博物館協會發布公告,公布了第四批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名單。經核定,中國印刷博物館等74家博物館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館等221家博物館為國家二級博物館,中華世紀壇藝術館等225家博物館為國家三級博物館。
  • 美國人在中國收集了十年開的博物館:藏品十萬件,可看可摸可聞
    在我們的記憶中,博物館通常來說大多是屬於國家或者政府在管這件事,當然也有一些民間人士會自行辦理博物館,但是美國人開個中國的民俗博物館倒是頭一回。這個美國人在中國收集了數十年的「雜貨」後,在中國開了間國內最大的民俗博物館,藏品有十萬多件,展出四萬多件。
  • 上海博物館東館「古代文明探索宮」 概念設計方案
    上海博物館東館「古代文明探索宮」 概念設計方案徵集公告 為實現博物館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建設中的上海博物館東館將打造以探索式、沉浸式體驗為內核的教育空間——「古代文明探索宮」,基於上海博物館的特色和館藏文物
  • 福壽溝博物館、魏家大院開啟預約參觀功能啦!
    2020年「五一」假期期間福壽溝博物館及魏家大院正式開放啦!福壽溝博物館福壽溝博物館作為中國唯一的地下排水系統博物館,展示著福壽溝的修建背景、結構組成、建造技藝、科學原理。博物館還首次展示了一段已挖掘的罕見的雙溝遺址,讓遊客零距離感受贛州先人造城、治城的高超智慧。在展陳上利用鏡面、投影、結構、藝術裝置等互動體驗方式,沉浸式虛擬漫遊,帶給觀者一場「真實」的穿越之旅。
  • 生物製品管理辦法發布:我國生物製品相關企業今年註冊量同比增長17...
    文|企查查 近日,中國國家市場監管發布消息,《生物製品批籤發管理辦法》被審議通過,進一步完善了生物製品批籤發機構確定、批籤發申請與審核檢驗等管理舉措,將自2021年3月1日起實施。企查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共有61萬家生物製品相關企業,廣東以7.0萬家排名第一,山東、河南緊隨其後。近年來,相關企業年註冊量基本保持在8萬家以上,2020年新註冊企業達10.2萬家,同比增長17.2%,其中在疫情高發的二季度,新註冊企業達到3.5萬家,三季度、四季度分別新註冊2.9萬家、2.1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