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信推出了一項新的功能,叫「拍一拍」。這個功能一發布,就被很多人玩壞了。
一時間,各種拍一拍的截圖鋪天蓋地。各種花式拍法層出不窮。
花式作死
什麼,你還不會玩?好吧!我先教你怎麼玩吧!
(1)先把微信更新到最新版本。
(2)任意打開一個聊天界面,群裡也行,個人私聊的也行。
(3)然後看準前面誰發言的頭像,雙擊兩次,就能看到你拍了對方。
這下你會了吧!
這個功能一推出,各種花式改名就出現了,一旦你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一個比較俏皮的,對方拍你時,就會顯示出上面圖片裡所顯示的內容。
而且這個功能還可以拍自己呢!
於是乎,大家都絞盡乳汁地,哦,絞盡腦汁地去想一個別開生面的名字,然後大家誰一拍,就會引起其他人的取笑。
好了,正兒八經地討論:那麼,這個拍一拍的功能。究竟有什麼用呢?
微信拍一拍究竟是幹什麼的你有沒有想過,微信推出這個功能有什麼用呢?提醒別人?但是微信群裡有@他人的功能,而且當在群裡@別人時,別人即使是不顯示群裡的消息,也有紅點可以提醒你去看到。
反而是這個拍一拍,你在群裡拍了誰,對方的手機上並不會提醒什麼。如果後面接著有聊天記錄,馬上就會覆蓋。如果是連續顯示多條拍一拍的信息,甚至還會被摺疊起來。
那麼,微信推出這麼一項新功能到底想幹嘛呢?
我去查詢了微信的更新記錄,上面並沒有對這項功能做出具體的解釋。反而是網上有比較多的熱心網民對這個功能有各種各樣的解讀。
我也對這個功能進行了一番使用和思考。得到以下幾個方面的解讀:(我要認真了)
一、弱提醒功能
微信拍一拍之我見
之所以稱為弱提醒,是針對微信群裡的@ 功能而言,如果@ 功能是一種直接的強提醒,而拍一拍則應該算是一種弱提醒。
這種提醒是的特點是沒有紅色字體提醒,替代的是「某某拍了拍某某」。用「拍了拍」三個字會顯得輕鬆一些。
這種提醒從心理學上而言,更容易被人接受。當然這種提醒僅限於臨時提醒。怎麼說呢?
因為你要拍的人,必須要近期在群裡有過發言,然後才能雙擊他的頭像。
如果他近期沒有發言,而之前的聊天記錄也被你清除了,那就不能在群裡拍某個人。
而這個人近期剛剛在群裡說過話,你拍一拍他,他也是很大可能能看到你的拍一拍的。也就是說,你剛剛發過言,你拍一拍提醒他某事也就夠了。
而且這種提醒一般也就用於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重大事情還是@ 別人吧!
二、適用於私聊的娛樂
值得注意的是,微信拍一拍不僅僅適用於微信群,還適用於兩個人的私聊。這種私聊能夠使用拍一拍,我覺得也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1.增加交流的樂趣
可以是增加兩個人交流的樂趣。
兩個人的私聊,使用拍一拍功能,
為什麼這麼說呢?試想,兩個人在聊天時打情罵俏,一方假裝生氣或者不滿,就可以使用拍一拍,打對方一下。讓別人感受到你的俏皮和可愛。為兩個人的生活增添一些樂趣。
2.忙碌時刻的惦記
可能沒法認真回覆你,但是我惦記著你,這個拍一拍,就是代表我不是忘記你,可能只是沒空。
現代生活的節奏較快,很多時候我們可能無暇去回復別人,這個時候拍一拍對方,就表示,我雖然在忙,
以後也可能是我們彼此報平安、惦記對方的一種新方式。
這種方式,還可以代表我想著你。
3.特殊時刻的暗號
當你要找的人,你不知道對方這個時候是否方便回覆你,然後又不敢問對方在幹嘛。這個時候,如果你拍一拍對方,可能就代表「方便嗎」?如果對方方便回復,看到了就可以回答。如果不方便,直接不回復就行。
這樣一來,即使手機被別人看到,也就是一個拍一拍,並不能代表什麼。
這種特殊時刻可能用於那些不方便讓別人知道的關係吧!
三、微信功能自我定位的調整
微信是一款社交工具。但是隨著時代發展,微信在很多時候,已經變質成為一款工作軟體。因此,微信讓很多人的壓力增大,甚至有了恐懼症。
微信這項帶有娛樂性質的功能的發布,也可能是微信對軟體自我定位糾正。
現在很多人的工作都在微信上完成。每天在微信處理各種工作,回復各種信息。各種微信工作群也讓人應接不暇。
拍一拍的出現,也許就是微信對這種現象的糾正。畢竟,生活需要放鬆和娛樂。微信也不能一味地成為人們工作的軟體。
當我們在忙完某項工作後,有片刻的閒暇時,我們不妨對著自己想念的那個人,對著對方的頭像點一點,讓對方看到你的惦記。然後你又不得不放下手機,投入下一段緊張的工作!生活不就是這個樣子嗎?
你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