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譜和伴奏音頻請自行下載參考演奏
《友誼地久天長》原是蘇格蘭民間歌曲,原文:Auld Lang Syne,這是十八世紀蘇格蘭詩人羅伯特·彭斯從民間這裡發掘出的一首詩歌,直譯為逝去已久的日子(時光已逝),在中國各地普遍稱為《友誼地久天長》。這首歌亦被許多國家譜上了自己的語言,可以說這是一首流傳廣泛,婦孺皆知, 膾炙人口的世界經典名曲。
以前這首歌在許多的西方國家通常會在平安夜時演唱,象徵送走舊年而迎接新的一年的來臨,它的主旨並沒有中文版本那樣感傷,而是歌唱真摯持久的友誼。這首歌名被譯為「過去的好時光」、「一路平安」和「友誼萬歲」等。現在在國外,朋友聚會結束時常演唱這首歌,作為最後一個節目,甚至在國內的許多大學裡,大學生們在畢業時,大都選唱這首歌曲,作為紀念以前美好時光的懷舊歌曲以及對未來時的美好祝願。
而這首歌在很多亞洲地區中的學校畢業禮或葬禮中作為配樂,象徵告別或結束的悲傷無奈之情。好像記得有些百貨公司或機構在臨近關門的時間,會播出此音樂,示意客人儘快離開。
比如日語版本譯作《蛍の光》(螢火蟲之光)。「蛍の光」的作詞者為稻垣千穎,在作詞時,曲名為「螢」,後來改為「螢の光」。歌詞是螢火蟲之光,照亮窗前雪。 讀遍萬卷書,任憑歲月添。 驀然回首時,時光已流逝。 待到黎明時,離別悄然至。
「蛍の光」在誕生之後,一直被定為學校教唱的「唱歌」。在日本學校的畢業典禮上,經常唱「蛍の光」。另外,還用於宴會、聖誕節等場合。1964年東京奧運會的閉幕式上,通過大合唱齊唱「蛍の光」結束了奧運盛典。紅白歌會的結束曲就是「蛍の光」。
1940年美國電影《魂斷藍橋》採用這首歌作主題曲。隨之,這首歌傳遍世界各地。不僅在經典電影《魂斷藍橋》中,此曲被用作為主旋律,在其他經典電影如《風雲人物》、卓別林的經典喜劇電影《淘金記》中,也使用了此曲。
《魂斷藍橋》描寫了英國青年軍官洛伊上尉和芭蕾舞演員瑪拉的愛情故事,故事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天,英國軍官洛伊為躲避空襲,在防空洞中認識了瑪拉。兩人一見鍾情。夜漸深,酒店樂隊領班向客人們宣布演奏最後一支曲子並祝人們回家時一路平安。在徐緩、優美的「Auld Lang Syne」樂曲中,大廳裡的蠟燭一支支熄滅。這支曲子在影片中反覆出現,始終把洛伊與瑪拉的愛情連在一起。當天晚上,洛伊奉命出徵。瑪拉因私自離開劇團與洛伊會面而被解僱。後因貧困交加,被迫淪為妓女。一天,她正在滑鐵盧橋上拉生意,不料突然看見洛伊,原來洛伊並沒有陣亡。洛伊帶瑪拉回家,準備結婚。婚禮前夕,瑪拉悄然離去,來到滑鐵盧大橋上,帶著美好的回憶和遺憾,投身車輪下自盡。這個善良的、不願給洛伊家族帶來恥辱、渴望幸福又不願把不幸強加給自己心上人的姑娘,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彭斯這首詩原本已很出名,《魂斷藍橋》用它作主題曲後更把它推向世界各地,使它家喻戶曉,傳唱於全球。這首歌歌唱人類最美好的事物之一——友誼。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生活中的各種艱辛盡已嘗遍,人們四處奔波,疲憊不堪,有的甚至遠隔重洋。想一想過去的好時光,這種想像、回憶本身便是一種享受。這首歌令人產生一種懷舊感。但傷感過後,人們更加珍視現在和將來,更知友誼在人生中的作用。
由於旋律平穩簡單就給了此曲的演奏者很大的創作空間,八簡單的旋律變複雜就是改編的手法之一。
複音口琴大師陳劍晨就把這首歌寫了很大的變動。請參考文後附曲譜
也可以用和聲的方式把旋律的意境緩緩地表現出來。
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創作思路。
十孔口琴和半音階口琴也可以通過伴奏方式玩出自己的特色。如用十孔口琴從屬-主-下屬的模式演奏此曲,並沒有出現超吹變音的特殊技巧,而僅僅是用了壓音技法。
半音階口琴適用的調性更廣,可以充分利用推鍵做出很多滑音、倚音技巧是旋律更加流暢。比如#C調的旋律就由此特性。
而且有了推鍵讓轉調更加容易操作。例曲為大家從bB調轉為C調。
曲譜選自人民音樂出版社《陳劍晨編配中外口琴名曲》
友誼地久天長_F-bB-bE
02:58來自楊晟口琴
此伴奏音頻為上圖曲譜的伴奏音頻
歡迎加入交流群,留言索要示範,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