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WTI原油突破50美元/桶關口,開啟上行之路;1月8日,國際油價再度攀升。截至1月13日,WTI原油逼近54美元/桶,布倫特原油向上突破57美元/桶。從基本面來看,供應收緊預期將在一段時間內對油價構成較強支撐,但需求仍存變數。預計原油價格延續振蕩偏強格局。
原油供應收緊預期仍存
由於除沙特之外的其餘主要產油國在可預見的時間內產量增長有限,在沙特2—3月額外減產100萬桶/日的支撐下,全球原油總體供應邊際收緊。
隨著油價反彈,美國部分頁巖油企業逐漸增大開支,石油鑽井數量自2020年8月中旬的172座逐漸回升至2021年1月8日當周的275座,尤其是在截至1月8日當周的近16周中僅出現1次環比小幅下滑。不過,多數頁巖油主產地的新井單井產出下滑導致美國原油產量並未跟隨反彈,自2020年12月11日至2021年1月1日的4周,美國原油產量均保持1100萬桶/日。
OPEC+方面,根據OPEC月報數據,2020年8—11月,OPEC總體減產執行率均在100%以上;對於12月的減產執行率,不同機構數據略有分歧,其中Petro-Logistics認為執行率為75%,普氏調查表示執行率為99%。考慮到利比亞增產、俄羅斯等非OPEC國家超額生產,以及此前產油國的補償性減產執行不到位,我們認為,2020年12月至令,OPEC+原油產量大概率超過了減產協議的要求,但幅度不大,沙特在2—3月額外減產100萬桶/日將完全覆蓋此前OPEC+減產執行不到位帶來的負面影響。
我們認為,短期全球原油供應將維持偏緊狀態。但需要注意的是,1月20日美國權利交接之後,若拜登迅速解除對伊朗、委內瑞拉的制裁,從近期伊朗NIOC以及委內瑞拉PDVSA的表態來看,其很可能在3個月內迅速將原油產量恢復至被制裁之前的水平,屆時全球供應將直接面臨超過250萬桶/日的增產,並且OPEC+的減產協議也可能由此提前失效。
美國經濟復甦前景樂觀
儘管全球製造業持續向好發展,且主要經濟體GDP同比好轉,但全球原油需求增長幅度並不大。目前市場的樂觀情緒來自於對美國經濟復甦前景的良好預期,1月8日,拜登公開表示,已與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和參議院民主黨領袖舒默討論了經濟刺激問題,其正式上任後將推出規模為數萬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法案,具體細節將於1月14日披露。2020年,美國共推出5輪經濟刺激法案,分別為3月6日的83億美元、3月18日的1920億美元、3月25日的2.2萬億美元、4月23日的4840億美元、12月29日的2.2萬億美元。在這5輪經濟刺激法案被確認可以落地之前,原油價格均出現了一定幅度上漲。
自2020年7月開始,中國、美國、歐元區製造業PMI持續位於枯榮線上方,製造業景氣上升帶動原油需求復甦。2020年二、三季度,中國GDP增速同比轉正;2020年二季度,美國GDP增速環比大幅下滑31.4個百分點,而三季度環比大漲33.4個百分點;2020年三季度,歐元區GDP增速同比下滑4.3個百分點,也遠好於二季度的同比下滑14.8個百分點。此外,全球原油海上浮倉總量、OECD商業庫存總量逐漸下滑也是對全球經濟改善帶動原油需求增長的印證。
但從全球原油庫存的具體表現來看,原油的實質需求改善幅度可能不如市場預期。OECD庫存方面,據OPEC月報數據,2020年10月,OECD庫存總量31.45億桶,較2020年6月的最高點下滑9500萬桶,去庫速度不足80萬桶/日。美國方面,截至2021年1月1日,雖然商業原油庫存已較2020年6月創出的歷史最高水平下降5526.3萬桶,但依舊位於歷年同期最高水平。此外,汽油+精煉油+航煤+燃油的總庫存水平也保持在2013年以來的75%分位以上水平。海上浮倉方面,截至2021年1月1日當周,全球海上浮倉為9141.8萬桶,較2020年6月的最高水平減少57.84%,但從絕對值方面,依舊位於2016年以來的88%分位以上水平,其中亞洲地區海上浮倉去化效果遠差於全球其他地區,這也是造成此前內盤價格持續弱於布倫特原油走勢的一大原因。
綜上所述,在短期全球供應維持偏緊狀態,而需求有可能受益於美國經濟刺激法案的推出而繼續復甦的情況下,原油價格維持偏強運行的概率較大。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美國民主黨掌握參議院、眾議院兩院的情況下,拜登此前競選時期的承諾可能會兌現得較為容易,需要留意伊朗、委內瑞拉的產量增長風險,以及美國國內新能源大力推進造成的需求受損風險。(作者單位:興證期貨)
(文章來源:期貨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