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張力異常就是腦癱嗎?如何早期診斷小兒腦癱?小兒腦癱專家翟向京...

2020-12-22 騰訊網

近年來小兒腦癱發病呈逐年上升趨勢,目前中國估計有700萬以上的腦癱患兒,而這當中絕大部分都錯失了最佳治療時機。腦癱是一個讓人談之色變的疾病,而且腦癱形成時期廣泛,影響形成的因素眾多。很多家長過於擔心,一旦發現寶寶一丁點的「異常」表現,家長都會擔心不已。

最近不少患者家長有這樣的疑問:帶寶寶去醫院評估肌張力的發育情況,檢查結果是肌張力異常,聽說偏高就是腦癱,是真的嗎?肌張力異常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跟腦癱是否有聯繫?

肌張力異常就是腦癱嗎?

肌張力其實就是肌肉的緊張度,只有肌肉維持一定的緊張度,人們才能維持正常的姿勢,以及進行運動,如坐、站、行走等。說的直白點,就是人的肌肉就像彈簧一樣,而肌張力就相當於是彈簧的鬆緊程度,肌張力高就代表彈簧很緊,不容易拉開。

寶寶肌張力有一個發展、發育的過程,尤其正常的嬰兒期的寶寶,一般都會經歷兩個屈曲期和兩個伸展期,然後肌張力到1歲左右逐漸平衡、協調。因此不同月份的嬰兒,孩子的肌張力也不同,不能用同一個標準來判定孩子的肌張力高低。比如,一般剛出生的寶寶肌張力偏高是很正常的,這個階段孩子拇指內收、握拳都是很正常的,不能因為這一個表現,就斷定孩子肌張力高。但如果5個月之後,孩子這種情況還沒有改善,家長就應該警惕了。

此外,肌張力異常只是腦癱的判斷症狀之一,不可以定位它就是腦癱。肌張力高還有其他原因,如檢查時寶寶情緒緊張不能放鬆等也會導致寶寶肌張力異常的情況。因此一定要正確對待肌張力高的問題,正常的肌張力變化,是生理性肌張力增高,而且絕大多數孩子都是生理性的肌張力增高。

如何早期診斷小兒腦癱?

要注意的是判斷寶寶腦癱的前提是大腦要有損傷,頭顱磁共振片有腦損傷的病變。若寶寶因小兒腦組織缺血、缺氧、受傷或中毒等各種原因而造成的腦損傷,並出現以下怪異症狀,就要警惕腦癱。

1、運動發育明顯落後

跟同齡孩子相比,寶寶大運動發展滯後。比如,5個月後,手還呈握拳狀,不主動去抓東西;10個月後,站立時腳還呈交叉狀、腳尖站立;會走路時,用腳尖走等。

2、姿勢出現異常

腦癱患兒在3~4個月趴在床上時不能正常抬頭,上肢不能更好的支撐軀幹而且肩膀著床。也有一部分兒童會出現一側正常。平躺在床上時頭部會不停的往後仰而且下肢伸直,四肢肌張力明顯降低,平躺在床上時手腕肩膀腳踝及膝蓋等關節部位會和床面相平行,就如同青蛙一般。孩子4~5個月的時候家長可以握住兒童的雙手,慢慢的從平躺拉成坐著的姿態,期間要觀察牽拉過程中兒童姿態的變化,若是發現孩子頭部後垂或者一側下肢伸直就要警惕腦癱。

3、肌張力出現異常

排除暫時性肌張力增高或反射性肌張力增高后,感覺孩子身體有不同尋常的僵硬。比如孩子兩隻胳膊總是向後背伸,或者是屈曲不伸展,如果強制牽拉舉過頭頂,他就會感到疼痛而大哭不止。當抱他起來的時候,他的雙腿直直的不踢蹬,並且會交叉起來。這個時候,家長就要注意了。

4、精神上的異常

腦癱的患兒過度的肌肉而且持續性的哭鬧、入睡困難,餵養比較困難而且吮吸和吞咽不協調,可能會出現吐奶的情況。另外腦癱兒也會頻繁的吐泡沫,總是半張著嘴巴,舌頭不停地伸出來。

相關焦點

  • 廣州文明微創醫院翟向京主任:家長如何發現小兒腦癱的早期症狀...
    新生兒腦癱病在生活是比較常見的疾病,是醫學界公認不可治癒的頑疾。這幾年,小兒腦癱發病呈逐年上升趨勢,但數據顯示大部分腦癱患兒都錯失了最佳治療時機。寶寶患有腦癱會嚴重影響兒童的身心健康,對運動、反射、肌張力等方面的發育都會受到影響。因此早期發現腦癱症狀,做好小兒腦癱的預防措施,就顯得尤為重要。
  • ...須知道:誘發小兒腦癱的原因是什麼?小兒腦癱專家翟向京主任這樣說
    照顧小兒腦癱患者怎麼做: 對於小兒腦癱患者,一定要及時的治療,在治療的同時,做好護理工作也很重要,小兒腦癱是小兒時期常見的中樞神經障礙綜合症,小兒腦癱患兒由於運動障礙等原因,往往生活不能自理,所以要加強小兒腦癱的護理。
  • 小兒腦癱的早期臨床表現有哪些?蔣貴明主任:不同的年齡階段症狀...
    由於小兒腦組織處於生長發育的階段,當損傷後,根據發育神經學的觀點,小兒必然在姿勢、運動、反射、肌張力等方面的發育受到影響,表現出中樞神經運動功能發育的未成熟性,出現比同齡兒明顯延遲的運動發育,或因中樞神經抑制功能減弱,引起下級中樞的釋放症狀,出現異常姿勢、異常姿勢反射等症狀,所以腦損傷後不可能與正常兒一樣,如果我們仔細觀察,一定會發現異常
  • 腦癱治療要趁早,家長如何發現腦癱的早期症狀?又該如何預防
    新生兒腦癱病在生活是比較常見的疾病,是醫學界公認不可治癒的頑疾。這幾年,小兒腦癱發病呈逐年上升趨勢,但數據顯示大部分腦癱患兒都錯失了最佳治療時機。寶寶患有腦癱會嚴重影響兒童的身心健康,對運動、反射、肌張力等方面的發育都會受到影響。
  • ...腦癱常見症狀有哪些?廣州文明微創醫院翟向京主任:這些早期表現...
    腦癱對小兒來說是非常可怕的疾病,有可能一生都是腦癱患兒。那麼,小兒腦癱的常見症狀有哪些,為什麼會小兒腦癱嗯?小兒腦癱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 小兒腦癱的危害不容小覷,孩子天生是無辜的,為他的健康保駕護航
    01你知道小兒腦癱這種病嗎?嚴重危害兒童的健康,需要家長提高警惕1、小兒腦癱的概述小兒腦癱是小兒自受孕起至嬰兒期非進行性腦損傷和發育缺陷所導致的症候群,患有腦癱後患兒會出現運動障礙及姿勢異常的表現,且經常會伴隨有智力低下、行為異常、感覺障礙、癲癇、聽力障礙等。在中國傳統醫學中,屬於「五遲」、「痰證」、「五軟」、「痴呆」等範疇。在治療上西醫主要以藥物、心理治療、康復訓練、手術等為主。
  • 腦癱寶寶的早期症狀
    核心提示:小兒腦癱的早期症狀,新生兒腦癱是指小兒從出生前到出生後1個月內,由多種原因引起的非進行性腦損傷。當前,據我國流行病學調查,在0-6歲的小孩裡,腦癱患病率大約為1.2%-2.7%,我國接近有600萬左右的腦癱患兒,由此可見其形勢之嚴峻。那麼,新生兒腦癱會發出哪些信號?
  • 小兒腦癱肌張力低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提高孩子的肌張力?
    肌張力簡單地說就是肌細胞相互牽引產生的力量。肌肉靜止鬆弛狀態下的緊張度稱為肌張力。肌張力是維持身體各種姿勢以及正常運動的基礎。很多家長向小編問,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我家寶寶肌張力低。今天小編就找了一些相關知識,現在給大家分享一下肌張力低的一些原因。
  • 小兒腦癱這樣預防!家長要分辨清有什麼異常表現!
    小兒腦癱有什麼異常表現?1、運動發育落後運動能力低於同齡正常寶寶,運動自控能力差。輕者只是手、腳顯得不靈活或笨拙。嚴重的則不能抬頭、翻身、坐、站、走,四肢運動發育落後,自主運動困難,動作僵硬、不協調、不對稱,出現異常運動模式和不自主運動等。
  • 【腦癱專家科普】小兒腦癱有哪幾種類型?不同類型的小兒腦癱會出現...
    1、痙攣型腦癱 痙攣型腦癱是最常見的腦癱類型,約佔腦癱患者總數的80%。 臨床上,痙攣型腦癱患者出現症狀的主要原因是肌張力太高,表現為雙大腿外展困難、膝部屈曲不易伸直、跟腱攣縮。
  • 小兒腦癱早期症狀有哪些?如何讓寶寶避免患上腦癱?蔣貴明主任給出...
    每位準媽準爸都渴望生一個健康的寶寶,但不幸的是,現實生活中總有一些不健康的寶寶出生,如小兒腦癱。 小兒腦癱早期症狀 1.太鬧人:易怒、持續哭泣、睡眠不安等。 2.太安靜:對外界不感興趣,不理不睬。 3.太難餵:吃奶困難,嘔吐頻繁。
  • 成年人腦癱的症狀
    核心提示:成年人腦癱的症狀腦癱症狀表現主要是什麼?腦癱的症狀成年人腦癱的症狀表現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以上就是專家給大家介紹的腦癱症狀表現主要是什麼,通過以上專家的介紹,想必您對腦癱的知識的了解也有很多了。專家建議:日常生活中,可能引起腦癱的原因有很多,所以家長們要多注意這些問題。如果還有其他疑問,請直接諮詢在線專家。
  • 小兒腦癱的表現有什麼
    小兒腦癱的表現有什麼 時間:2020-12-09 11:48成都西南兒童醫院 小兒腦癱是常見的一種不良症狀,具有十分大的危害性,所以建議患者有必要趁著病情尚不嚴重時及早治療,避免病情加重。那麼,小兒腦癱的表現有哪些?
  • 「腦癱」早期的異常表現,導致腦癱的 3 個因素不容忽視!
    如果說家長、老師、單位領導相當於脊髓,那麼中央政府就相當於腦,想像一下沒有中央政府的社會還不會是個癱瘓的社會嗎?人的軀幹、四肢的肌肉受脊髓管控,而腦又監管著脊髓,腦在穩定姿勢,協調肌張力,保持人體直立和平衡,完成準確動作上起著非常重要作用。
  • 7種方式判斷是不是腦癱
    三個月腦癱最典型症狀 在臨床上,如果三個月的寶寶確診有腦癱,這時候最典型的症狀可能就是無法翻身或者是智力失常,沒有追隨物品的眼神。寶寶有腦癱病之後體重會有異常,體重增加會緩慢,而且吮吸無力,有的孩子根本沒有辦法正常哺乳。在孩子過了100天以後不能抬頭,四到五個月挺腰的時候頭仍然搖擺不定,應該懷疑是有小兒腦癱的情況。 7種方式判斷是不是腦癱 判斷患者是否為腦癱的7種方式包括:1、頭圍測量異常。2、體重低下。3、智力發育低下。4、吸允反射及哺乳能力的減弱。
  • 孩子會吃手可以排除腦癱嗎
    是小兒時期常見的中樞神經障礙症候群,病變部位在腦,累及四肢,常伴有智力缺陷、癲癇、行為異常、精神障礙及視、聽覺、語言障礙等症狀。 會吃手不可以排除腦癱,腦癱的判斷依據不止生長發育這一項標準。應該綜合評定才能判定寶寶是否是腦癱。 腦癱一般指小兒腦性癱瘓。
  • 腳尖走路,腳後跟不著地一定是腦癱嗎
    核心提示:腳尖走路,腳後跟不著地一定是腦癱嗎?這種情況通常也被稱為尖足,臨床中引起尖足的原因有很多,有些腦癱患兒因肌張力高可能會引起尖足,有些小兒麻痺症患者也可能出現尖足,因此,腳尖走路,腳後跟不著地不一定是腦癱。腦癱是一種非進行性的腦損傷疾病,通常表現為運動障礙和姿勢異常,具體可有膝關節屈曲、腳外翻或腳內翻、走路交叉腿,腳跟不著地等等。我們通過以下兩則案例對腦癱進行詳細了解。
  • 小兒腦癱的黃金治療時期是什麼時候?家長們要注意啦!
    那麼,腦癱寶寶的臨床症狀有哪些?1、頭圍異常:頭圍是腦的形態發育的客觀指標,腦損傷兒往往有頭圍異常。2、身體發軟及自發運動減少,這是肌張力低下的症狀,在一個月時即可見到。如果持續4個月以上,則可 診斷為重症腦損傷,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統疾病。
  • 各型小兒腦癱的康復訓練方法
    今天給大家分享各類型小兒腦癱的康復訓練方法,可以參考學習下。腦癱 患兒膝反張的主因是肌張力不全。壓膝整足法,牽踝法,搖踝法,底屈肌牽拉訓練。膝關節屈伸,足背屈的訓練,提高伸肌力量,協調拮抗肌張力。爬行訓練,膝關節屈曲位,有利於糾正反張,同時增加膝關節運動的控制能力,協調其運動功能。
  • 北京兒童腦癱中心_北京治療腦癱哪個好
    北京兒童腦癱中心_北京治療腦癱哪個好 時間:2020-12-22 10:58 北京天使兒童醫院 出生時或新生兒期有嚴重的缺氧、驚厥、高膽紅素血症及腦出血要警惕腦癱的可能,身體發軟及自發運動削減,這是肌張力低下的症狀,在一個月時即可見到,北京治腦癱醫院,北京天使兒童醫院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