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堅持把旅遊產業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來培育,讓全域旅遊成為德化第二張名片。」縣委書記梁玉華多次在會上指明全域旅遊的發展方向。今年是我縣全域旅遊呈現年,經過幾年的精心規劃與建設,全域旅遊在我縣已取得明顯成效。
記者從文旅局獲悉,2020年「五一」期間,我縣鄉村旅遊人數突破6萬人次。從鄉村觀光,到鄉村休閒,再到鄉村旅居……鎮鎮有特色,村村有亮點,各個鄉鎮因地制宜,穩步推進,呈現出一派百花齊放、各領風騷的新局面,深受廣大遊客喜愛,鄉村旅遊已然是德化旅遊的一張新名片。《瓷都德化》報「全域旅遊呈現年」欄目,將陸續報導特色亮點突出的鄉鎮。本期推出國寶篇,藉此管窺德化全域旅遊的發展現狀。
鄉村旅遊助力鄉村振興
國寶鄉,位於德化縣中部略偏西南,是縣城通往西部鄉鎮的「門戶」。近年來,國寶鄉積極探索旅遊帶動鄉村振興的發展路子,2019年,國寶鄉獲評泉州市唯一一個2019-2023年省級鄉村振興特色鄉鎮,成為全市山區鄉鎮發展的典型示範。除此之外,國寶鄉佛嶺村還先後獲得國家級傳統村落、全國「美麗鄉村」試點村、福建省「金牌旅遊村」、泉州市特色村鎮試點村、省級特色景觀旅遊名村和第四批美麗宜居村莊稱號。初夏之時,走進國寶鄉,它的一山一水,一屋一瓦,皆為美景。
國寶鄉祥雲村田園風光美如畫(黃谷瑩 攝)
賞·如詩如畫的田園風光
位於國寶鄉佛嶺村的雲龍谷景區,是一座集生態漫步旅遊、山地叢林探險、水上漂流娛樂、農耕文化體驗為一體的國家級3A景區。景區分為「一帶四區」,即峽谷漂流遊憩帶、田園體驗區、宗教觀光區、休閒度假區、生態探險區。天然峽谷賦予雲龍谷漂流與眾不同的特色,沿溪兩側生態環境良好,風光秀麗,集瀑布、深潭、奇石、叢林、珍稀植物於一體
景區內有1200多種高等植物、100多種大型真菌、100多種內陸棲脊椎動物,呈現出戴雲山獨特的生物多樣性,是天然的森林氧吧;神奇的九龍溪、神匠的溪中怪石、複雜的原始森林、巧奪天工的大小酒甕,孕育了旖旎的峽谷風光;荷花、櫻花、睡蓮、映山紅、楓葉、紫薇等四季花草,構成一幅美麗的詩畫山水世界……這裡是戴雲山麓最理想的山水田園休閒旅遊驛站。近年來,雲龍谷景區以山水景色和田園風光成為鄉村休閒旅遊的重要目的地之一。山水田園美麗,而且還可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
村民採摘成熟的桃子
村民為葡萄疏果、剪枝
在祥雲村,灌水後的稻田,生機盎然,在陽光照射下,反射出多彩的光芒,猶如煙波畫卷,美不勝收。車輛沿著村幹道行走約十分鐘,到達永德生態觀光園,這裡種植了200多畝葡萄,玉米和黃桃,枝頭上掛滿了沉甸甸的果實。30多名工人正在為葡萄園疏果、剪枝,避免果樹營養過耗。「今年產量會比去年好,估計能達200萬斤。」據觀光園負責人徐福榜介紹,每年蔬果成熟時,都會迎來大量的遊客到這裡體驗採摘、品農家飯菜。「單去年七夕一天,就迎來將近3000名遊客。」徐福榜對即將到來的採摘季信心滿滿。
品·古樸厚重的古鎮村落
漫步佛嶺村,中國傳統村落的底蘊與魅力隨處可見:掩映在青山碧水間,整個古厝群愈顯婉約古樸,白青黑瓦,靜謐而厚重;花崗巖支撐的牆基和柱礎,詮釋著戴雲山區大厝獨特的建築風格。
雨後的村莊,寧靜又美麗(連江水 攝)
傳統閩南古厝土木結構建築,以硬山及卷棚屋頂、燕尾型屋脊、穿鬥式木作為主要結構,古厝內雕梁畫棟,裝飾有透雕、浮雕、線刻、圓雕等各類精美雕刻;雕刻材質,題材廣泛,技藝精湛,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葉氏祖厝龍樓堂、明代抗倭古堡、百年古大厝龍魁堂、愛國華僑葉乃矧舊居福美堂……一座座不同年代、各具特色的古厝沿國寶溪兩岸分布,構成古村的「民居長廊」。據介紹,全村百年以上的古厝多達六十七座,星羅棋布分布在佛嶺村莊各處角落。
今年6月,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推薦名單,國寶鄉佛嶺村入選其中,全省僅31個村入選該名單。這是佛嶺村被定為中國傳統村落之後的又一殊榮。
除了國寶鄉佛嶺村,我縣還有上湧鎮曾坂村、龍門灘碧坑村、楊梅鄉雲溪村、春美鄉雙翰村等「中國傳統村落」18個、省級傳統村落6個、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3個。近年來,我縣依託傳統村落古鎮,重點打造升級旅遊村17個,一批村落古鎮的改造提升、精彩亮相,為鄉村旅遊夯實了底色、增添了亮色。
走·紅軍路,尋紅色記憶
進入南鬥村,迎面矗立著一座旗形大理石"戴雲之戰"紀念碑。距碑不到百米,一座外觀為白色條磚的兩層樓房,上面高懸著"戴雲之戰歷史陳列館"紅底鎏金的七個大字,房頂高高飄揚著五星紅旗。這裡曾是當年閩中遊擊縱隊與當地黨組織聯絡匯合的地方。陳列館共收集了25個戰鬥據點和英雄事跡等史跡資料,保存著交通站給遊擊隊送飯用具、德化縣區工委自衛武器和辦公用具以及遊擊隊夜行軍火具、軍號、雨具、衛生箱等老革命使用過的用具和工具。
2012年,南鬥村被確定為德化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重走紅軍路」旅遊路線在南鬥村應運而生。「每年來南鬥重走紅軍路、體驗農家生活的遊客達上萬人。」南鬥村黨支部書記林德頌介紹。2019年,南鬥村依託山水等優質資源,深入挖掘村內紅色文化,民宿風情,打造集紅色體驗、教育培訓、農業觀光、野外拓展為一體的遊擊文化綜合體驗區。
「對面的溪口古街,是早時通往省會福州的必經之路,當年遊擊隊員借宿的民居也在那裡。」沿著村道往前走,林德頌告訴記者,接下來他們村要不斷創新鄉村旅遊產品,對古街的25座古厝「修舊如舊」,精選樓房進行革命人物主題裝修,打造成黨性教育培訓配套的教育基地。
德化縣是中央蘇區縣,革命歷史悠久,紅色旅遊資源豐富。記者從縣文旅局獲悉,目前全縣已形成1個「重點紅色旅遊景區」、8個「紅色旅遊點」的紅色旅遊發展大格局。
住·像家一樣的溫馨民宿
近期,可看山看水看風景的鄉村民宿發展迅速。據縣文旅局統計,五一期間,佛嶺村山有·福美、英山桂園、赤水小銘村的小田園等眾多民宿入住率均達100%。
位於佛嶺村的谷外雲居,是一幢由閒置舊民房改建而成的民宿,「另類」的裝修風格,在眾多古厝之間,顯得格外醒目。走進谷外雲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半人多高的仙人掌,像是在迎接主人歸來。一樓布置就處處流露出家的溫馨,沙發、茶桌、壁櫥等合理地組合在一起,讓人一進來,就如回家一樣。沿梯而上,二層5個大小不一、風格各異的房間,讓人倍覺溫馨、舒適。站在室外的休閒陽臺上,屋後的山水綠意盡收眼底,仿佛置身在風景中。
鄉村民宿成為遊客鄉村旅居的首選(連江水 攝)
記者採訪當天,屋外下著傾盆大雨,人坐在屋內透過玻璃窗,只看到密密麻麻的雨絲,卻沒有入耳的雨聲。「民宿所有的裝修都是我和妻子一手操辦的。」品茶期間,老闆巴洪武自信滿滿地說,尤其在房間隔音上,方案考慮了很久才定下來。民宿老闆娘沈春華是設計師出身,民宿裡裡外外的一切,門窗、地板、窗簾、桌椅等,小到裝飾的小物件,全部按照他們意想中家的樣式設計,然後網上採購,再與裝修工人一起親手製作。所有用品,他們都要自己先試用覺得滿意了,才決定用在民宿裡面。「過去旅遊是觀光式的景區打卡,現在旅遊多是體驗不同的休閒時光。」巴洪武說,「民宿就是遊客的另一個家。」谷外雲居只是我縣眾多民宿項目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我縣致力鄉村民宿資源開發和服務質量提升,在南埕、水口、赤水、桂陽等鄉鎮,一批有地域特色、有地方風情、有家鄉情懷的精品民宿已經躍然呈現。據不完全統計,當前我縣的民生有30家以上;今年我縣共規劃建設民宿項目15個,已建成8個,在建項目3個,近期將開工4個。
來源:《瓷都德化》林婉清 連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