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一日之計在於晨」。早晨鍛鍊有益於健康幾乎成為一種常識,即使在寒冬臘月,天還沒亮,就能見人們在做各種鍛鍊,有人在跑步,有人在打球,有人在打太極……
但是你知道嗎,早晨是人體最危險的時刻!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就會發現每年都有很多晨練猝死的新聞。
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數據表明,全球範圍內清晨死亡人數佔一天總死亡人數的六成。清晨不單單是心臟病的高發時段,更是猝死的尖峰時段。許多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都與清晨血壓升高密切相關,像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及腦卒中等都高發於清晨。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約有40%心肌梗死和29%心臟性猝死發生在清晨時段,該時段腦卒中(中風)的發生率是其他時段的3~4 倍。
另外,一份關於我國大眾健身人群運動猝死的調查研究顯示,我國運動猝死最易發生的時段是早晨,其他依次是下午、上午、中午、晚上。
為何晨練更危險?
明明早上空氣清新,精神抖擻,為什麼清晨鍛鍊這麼危險呢?
因為清晨是人一天當中血壓的高峰,最容易出現心臟缺血,從而引發心肌梗死。
早晨是交感、副交感兩種神經系統的轉化時期,容易引起血壓升高和冠狀動脈痙攣;
另外,清晨人體的新陳代謝水平低,血液粘度較高,機體的各器官系統生理惰性大,起床後進行劇烈的運動,會使心臟負擔突然增加,心血管意外風險增高。
此外,早晨人的生物鐘從睡眠到清醒過渡,此時的交感神經處於興奮狀態,而跑步等有氧運動會加大這種興奮,容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本身就有這類疾病的老年人更難以承受。
而且冬天或是氣溫變化的季節,一天中,氣溫最低的時刻是清晨。這不利於中老年或體弱有病者鍛鍊。
顯然,清晨並非最佳鍛鍊時段。但是,有些人習慣於清晨鍛鍊,或因清晨時間上能有保證,那請注意下列事項。
晨練如何更健康
1.不要起床就出門晨練
早晨起床後,先靜躺3-5分鐘,再慢慢坐起,伸幾次懶腰,動動手腳、搓搓耳朵,然後再緩緩下床,喝杯溫開水,上個廁所。
晨練前可吃些食物,如數片麵包、牛奶、雞蛋,吃至半飽,適當休息一會再去鍛鍊。簡單來說,晨練前不宜空腹,適當補充食物即可,運動後可以選擇加餐。
2.選好場所
要選擇空氣新鮮的晨練運動場所,最好在學校、體育場館、公園等處的跑道、操場、健身房進行晨練,也可選擇比較平坦空曠的地方進行,避免在煤煙瀰漫的庭院或車輛頻繁往來的馬路上進行鍛鍊。
3.運動要循序漸進
先做好熱身,運動量由小到大,逐漸增加,以感到身體熱量外洩微汗為宜。老人鍛鍊最好以舒緩的運動為主,如太極拳、八段錦、散步等。
4.晨練後不要洗澡
如果運動完立刻洗澡,血液就會流向皮膚,調節水溫與體溫的不平衡狀態,而不是流向主要器官比如大腦,心臟等,從而會造成缺氧,曾經有人在洗澡過程中暈倒在浴室。
雖然中醫不提倡早上洗頭洗澡,但是如果確實很想洗澡,建議在運動後半小時,機體恢復較為正常狀態時再去洗澡,同時儘量選擇與體溫相近的水溫,控制好洗澡時間。如有洗頭,及時吹乾。
出現這些症狀時必須停止運動
運動猝死前有50%的人會出現
▪ 發熱
▪ 胸痛
▪ 胸悶
▪ 胸部壓迫感
▪ 頭痛
▪ 氣急
▪ 腸胃不適
▪ 腹瀉
▪ 極度疲乏等前驅症狀;
但也可能毫無先兆。如果在運動前、中、後出現較明顯的胸悶、壓迫感,極度疲勞等症狀,你可以要當心啦,若症狀明顯,應該及時停止運動,並立即就醫。
其實一天中最佳運動時間是下午3點至7點。如果你已經習慣的晨練,千萬要做好預防,我們鍛鍊的目的是強身健體,不要因為不適宜的運動反而傷害身體,這就得不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