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潤致敬一代大家《汪曾祺別集》在京首發

2020-12-27 新華網客戶端

與會嘉賓合影。(朱曉波 攝)

新華網北京12月24日電(記者 李雪芹) 為紀念汪曾祺先生誕辰100周年,12月23日下午,暖陽普照,由中國現代文學館、浙江出版聯合集團共同主辦的《汪曾祺別集》(全20卷)出版發布式與研討會在京舉行。中國作家協會主席、中國文聯主席鐵凝,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李敬澤,浙江出版聯合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裁鮑洪俊,汪曾祺先生之子汪朗等參會,著名作家莫言、阿來等發來祝賀視頻。發布式由浙江文藝出版社社長虞文軍主持。

李敬澤強調「對於新時期以來的文學來說,汪老同樣是一個重要的在場者、參與者、建構者,甚至是引領者」;浙江出版聯合集團總裁鮑洪俊將《汪曾祺別集》的出版視為一場跨世紀的文脈接力,本書是一代代的浙江出版人與汪先生及其家屬之間持續續寫的文脈傳承,是獻給先生百年誕辰的賀禮。

汪曾祺是中國當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戲劇家,一九三九年就讀於西南聯合大學,為沈從文先生的及門下弟子。其作品文字飄逸,返璞歸真,在平淡中見真味,深受廣大讀者推崇。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汪曾祺別集》由汪曾祺哲嗣汪朗主編,家人及深知汪先生的作家、學者、編輯協同編選而成。叢書全20卷,共約200萬字,包含小說、散文、劇作、詩歌、書信等,匯為汪汪巨浸。

《汪曾祺別集》書影。

發布式結束後的《汪曾祺別集》出版研討會由中國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汪曾祺研究專家楊早主持,中國現代文學館副館長李洱,《汪曾祺全集》主編季紅真,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王風,《汪曾祺別集》編委龍冬、蘇北、李建新、徐強、汪卉等與會嘉賓圍繞汪曾祺的時代意義、為什麼讀汪曾祺、為什麼讀《汪曾祺別集》、《汪曾祺別集》的學術價值與大眾閱讀價值等話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當天,與會嘉賓參觀了由中國現代文學館主辦的「只可自怡悅 不堪持贈君——汪曾祺百年書畫展」。對於目前持續多年的「汪曾祺熱」,李洱解讀,「汪曾祺是那種死後生長的作家,他的人生態度和作品裡的精神,對這個時代持續發生影響,對這個時代的人有不斷的提醒。」

相關焦點

  • 《汪曾祺別集》出版發布式與研討會在京舉行
    12月23日下午,由中國現代文學館、浙江出版聯合集團共同主辦的《汪曾祺別集》出版發布式與研討會在京舉行。中國作家協會主席、中國文聯主席鐵凝,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副主席李敬澤,浙江出版聯合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裁鮑洪俊,汪曾祺先生之子、《汪曾祺別集》主編汪朗等與會,著名作家莫言、阿來和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孫鬱等發來祝賀視頻。來自文學界、學術界、出版界的數十位嘉賓齊聚一堂,共襄盛舉。
  • 二十卷《汪曾祺別集》:「人間送小溫」之外的激蕩與豐沛
    發布會現場別集:一種旁側的別致的文學浙江出版聯合集團總裁鮑洪俊談到這套書的出版時說:「1988年,汪曾祺自編的文論集《晚翠文談》由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1993年浙江文藝出版社又出版了先生以家鄉高郵為背景的小說集《菰蒲深處》,此後浙江文藝出版社不間斷地推出先生的小說集、散文集。一代代的浙江出版人與汪先生及其家屬之間持續續寫的文脈傳承,成就了今天《汪曾祺別集》。」
  • 汪朗攜《汪曾祺別集》與讀者分享汪曾祺的育兒之道
    ,共同編選了一套汪曾祺全新的文集《汪曾祺別集》。圖:《汪曾祺別集》深圳讀者見面會現場這套書參照《沈從文別集》的體例,從目前所見的汪曾祺全部作品中精選出二十冊小書,紀念汪先生的同時,也向沈從文先生致敬。《汪曾祺別集》包括汪曾祺的小說、散文、詩歌、戲劇等在內,計20卷,每卷各有獨立主題,總字數約200萬字。據《汪曾祺別集》出版統籌人、北京讀蜜傳媒總編輯金馬洛介紹,2020年5 月出版了前八卷,全20卷於12月出齊。
  • 幾代讀者愛汪曾祺,既是愛生活,也是愛優質語言
    他的美食散文,為故鄉高郵的鹹鴨蛋成功「帶貨」;他的代表作《受戒》《大淖記事》,是評論界反覆研究的經典母本……今年正逢作家汪曾祺誕辰100周年,20卷《汪曾祺別集》近日出版,共約
  • 被忽略的汪曾祺的一生|百家故事
    我們不希望他那麼熱,他應該是一個長銷的作家,不應該是熱銷的,大家安安靜靜地喜歡讀他的書,他就很開心了。汪朝說,那種狀態就像汪曾祺在《草花集》裡寫,我悄悄地寫,你們就悄悄地看。在北京蒲黃榆的那個家,汪曾祺就是悄悄地寫。書桌上,放著老花眼鏡,一包雲南玉溪和一包紅塔山,是他常抽的,還有一杯剛泡好的龍井。
  • 弇山堂別集
    此《弇山堂別集》為明代文學家王世貞著,此書名曰「別集」,但並不是一部詩文集,而一部歷史著作,書中記載了從明開國直至萬曆年間的國史典故。清乾隆修《四庫全書》將本書收入史部雜史類,後遂列入禁毀書目。卷首有王世貞《弇山堂別集小序》,萬曆庚寅(18年, 1590)陳文燭《弇山堂別集序》。之所以名為「別集」,是因為「元美詩文有弇山堂正集,而此則國朝典故,比一代寶録雲。」王世貞自己也作了解釋「名之別集者何?內之無當於經術政體,卽雕蟲之亦鴲與焉,故曰別集也。
  • 1920年:淡泊率性的純粹文人汪曾祺出生
    汪曾祺為了逃難曾經在廟裡居住過一段時日,當時陪伴他的是一本沈從文先生的小說選集。這本書讓汪曾祺知道,原來小說是可以這麼寫的。 在西南聯大的所有老師中,對汪曾祺影響最大的當然是沈從文,雖然沈從文講課很不好,缺乏系統和理論深度,濃厚的湘音也讓人難以聽懂,但他是真正的寫作高手,知道如何才能寫出好文章,沈從文的文章和寫作訓練讓汪曾祺受益匪淺,沈從文也認汪曾祺為自己唯一的得意弟子。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也常將廢名、沈從文、汪曾祺視為一條重要的文學傳承脈絡。
  • 致敬一代宗師梅蘭芳!
    2020年8月8日是梅蘭芳先生的59周年忌日「梅花從來有傲骨,蘭草何處不幽芳」讓我們共同致敬一代宗師梅蘭芳▲梅蘭芳中國文藝 · 向經典致敬為了適合梅蘭芳的聲腔特點,京劇本裡的唱詞多採用「人辰」的撤口,除了保留豫劇本中「我不掛帥誰掛帥,我不領兵誰領兵」這兩句點題性的唱詞之外,其他所有唱詞均重新編寫。因此,京劇本的改編,完全是一次重新創作。其次,《穆桂英掛帥》是梅蘭芳解放後成功推出的第一部新作,也是最後一部新戲,更是梅派劇目又一個巔峰之作,他對此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創造性勞動。
  • 汪曾祺誕辰100年 | 孫鬱:汪曾祺的語言藝術
    值汪曾祺誕辰一百周年,人民文學出版社舉辦了系列活動,學者孫鬱就汪曾祺的語言藝術進行了分享,以下為孫鬱線上分享內容的節選。汪曾祺印章汪曾祺被重新發現汪曾祺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被人們重新發現。
  • 汪曾祺:《嶽陽樓記》
    嶽陽樓最初是唐開元中中書令張說所建,但在一般中國人的印象裡,它是滕子京建的。滕子京之所以出名,是由於範仲淹的《嶽陽樓記》。中國過去的讀書人很少沒有讀過《嶽陽樓記》的。《嶽陽樓記》一開頭就寫道:「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雖然範記寫得很清楚,滕子京不過是「重修嶽陽樓,增其舊制」,然而大家不甚注意,總以為這是滕子京建的。嶽陽樓和滕子京這個名字分不開了。
  • 汪曾祺文學自傳《寧作我》問世, 「佛系」不是汪老的底色
    提起汪曾祺先生,大家常聯想到他那平靜中和的處世態度,眼前浮現出一位「可愛老頭」的形象。他似乎總能從平淡的生活中找到樂趣,一句 「生活,是很好玩的」很戳年輕人的心。你能把扛一百七十斤重麻袋的汪曾祺和你曾讀到的汪曾祺聯繫起來嗎?即使是經歷了這麼一遭,他仍是「人間送小溫」,展示給讀者的「苦」裡是帶有「樂」的。再髒再累的活到了汪老筆下都變成了一種值得記述的體驗與難得的經驗。「我是個噴波爾多液的能手。大家叫我總結經驗。
  • 汪曾祺的「自畫像」
    今年是汪曾祺誕辰100周年,與同歲的張愛玲一樣,他的作品至今依然在聚光燈下,被讀者自發地反覆閱讀。提起汪曾祺,人們也許會想到美食、美文,想到他身上的標籤「最後的士大夫」,想到他的創作理念「人間送小溫」。慣常浮現在讀者心中的汪曾祺,是一個隨和的、熱愛生活的作家。是什麼樣的經歷塑造了汪曾祺?他性格中更深的部分又是什麼?
  • 黃永玉黃裳汪曾祺,「三劍客」在上海
    黃永玉曾以見過一些好友的父母為榮,如黃裳的母親,又如汪曾祺的父親,「近處講,見過汪曾祺的父親,金絲邊眼鏡笑眯眯的中年人」。我在想,黃永玉是在什麼時候見到汪曾祺父親的?是在高郵還是在上海? 大概是在1946年還是1947年,黃永玉先生在文章中說他記不清楚了,總之是抗戰勝利後沒多久。
  • 汪曾祺 | 碧霞元君
    人都不願死,尤其不願在七十二司裡受酷刑——七十二司是很恐怖的,我小時即不敢多看,因此,大家對東嶽大帝都沒什麼好感。香,還是要燒的,因為怕他。而泰山香火最盛處,為碧霞元君祠。碧霞元君,或說是泰山神的侍女、女兒,或說是玉皇大帝的女兒,又說是玉皇大帝的妹妹。道教諸神的譜系很亂,差一輩不算什麼。又一說是東漢人石守道之女。這個說法不可取,這把元君的血統降低了,從貴族降成了平民。
  • 汪曾祺百年美食地理
    軟兜是汪曾祺家宴的必備大菜,也是瀕臨高郵的淮安特色。所謂軟兜,是用燙熟的鱔魚肉切絲後裹上芡炒,一筷子夾下去,能兜起濃鬱的湯汁為美。除此之外,還有生炒的脆鱔,紅燒的馬鞍橋、燜張飛,明火燒烤的鱔背,大火旺油處理的熗虎尾……這些,都是汪曾祺早年,最心嚮往之的美食。當然,作為高郵人,鹹鴨蛋是汪曾祺不會落下的。
  • 汪曾祺百年誕辰舉行100周年座談會 汪曾祺生平簡介個人資料
    3月5日,紀念汪曾祺誕辰100周年座談會在其家鄉高郵舉行。 陳琦 攝2020年3月5日是汪曾祺誕辰100周年紀念日,為緬懷汪曾祺先生的為人為文,學習先賢、激勵後昆,當日,其家鄉高郵舉辦紀念汪曾祺誕辰100周年座談會,當地文化學者、作家代表、汪老親屬及汪曾祺作品研究者、汪老文學愛好者等一同追憶汪老的人品文風。
  • 《寧作我》:汪曾祺文學自傳
    在汪曾祺百年誕辰之際,「未讀·文藝家」推出了《寧作我:汪曾祺文學自傳》。該書為首部汪曾祺「文學自傳」,以選段的形式,從汪曾祺的大量散文中,擷取與其人生經歷相關的記錄與見聞,將散落於記事、抒情、論文等各類文字中的生活片段,以時間為線索進行精心編排,復現作家70餘年的人生歷程,從中我們能夠看到一個「不一樣的汪曾祺」。
  • 《慢煮生活》:慢下來,讀懂汪曾祺的生活哲學
    ----汪曾祺在繁忙的生活中,每個人都不免焦慮,或多或少會感到迷失。行走在這個時代的潮流中,我們似乎忘記了生活的樂趣與滋味,不過也還好有汪曾祺的文章一直在提醒著我們,在他的文筆下,那些一草一木,一茶一飯都顯得格外的有趣。
  • 懷念汪曾祺|如果覺得活著沒意思,就讀一讀汪曾祺
    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開播時,有網友說:如果汪曾祺先生還在世,他是這部片子最好的製作人。汪曾祺是誰?如果你是一個吃貨,同時還對語文課本有印象的話。想必,一定記得高郵的鹹鴨蛋吧!今天是5月16日,23年前,汪曾祺先生走了。他喜歡吃,他筆下的文字,讓你發現,人間草木皆可愛。如果你覺得生活沒意思,那你就讀一讀汪曾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