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趙佶,有「出圈」級別的知名度,卻缺乏清晰的「人設」屬性。作家王霄夫覺得,這恰恰是這個人物值得探究的所在。2004年,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寫的便是宋徽宗的傳奇故事。這一次,他又創作了《宋徽宗:天才在左 天子在右》,再次試圖通過這個人物和這段歷史,從縱深處探尋那段堪文化盛世的時光。
宋朝創造了燦爛的文化,軟實力強勁。古往今來眾多作家也對宋朝有所偏愛,網上更是盛傳宋朝是現代人最嚮往的朝代。王霄夫也不例外。
在大量歷史文獻記載的基礎上,他以奇幻的筆法對宋徽宗的一生做了宏闊而深入的全景描述,李師師、周邦彥、李清照、張擇端等歷史人物紛紛在書中登場,真實與夢境的交錯推動著一代帝王的命運走向,北宋王朝最後的繁華與傾覆被展現得淋漓盡致。
書的開篇便是葉露盈繪製的長折頁《神遊東南夢》,長卷將「春緒機密」「夏夜參鬥」「秋意迷離」「冬祀天運」四部曲所暗藏的人物命運也鑲嵌其中。同時,全書以夢開始,又在夢中結束,倒敘的形式又讓整個故事仿佛就是宋徽宗的東南夢,終究不過是虛幻之夢罷了。
有讀者評價王霄夫的作品,文學和歷史有著奇妙關聯。他本人深受《左傳》影響,在他看來,寫小說要用個人特色的語言來講述,是自然的流入。王霄夫說:「我不敢說我寫宋徽宗是按照《左傳》的筆法來寫的,但它有歷史、文學,有想像,也有很多夢的表達。」除了真實的歷史人物外,書中還設計了虛擬線索人物「落杏兒」,宋徽宗一直想找到「落杏兒」作為入畫之人,完成其繪畫作品《東南美人圖》,正是這一條故事線推動了北宋由繁華走向傾覆,而「落杏兒」其實也是對宋徽宗極高藝術審美追求的隱喻。
宋徽宗執政期間是宋朝最繁華、最頂峰的時期。中國茶書經典之一的《大觀茶論》應運而生,鋒芒畢露、自成一派的「瘦金體」橫空出世,王希孟、張擇端、李唐等傑出畫家不斷湧現,宮廷御用的汝瓷在短短20年就達到了後世無法復刻的藝術水平和生產技藝……簡約、素雅、精巧的審美思想至今都留存於世。
王霄夫想要在書中還原自己想像中的那段生活,在市井百態中觀察當時的社會和文化。書中大篇幅的詩詞、書畫、聲樂的描寫,塑造了文藝氛圍濃厚的汴京,繁華背後又隱隱閃著硝煙的火光。
藝術天才趙佶的人生從成帝王的那一刻起,就發生了錯位。他看似能夠選擇,又無法選擇。靖康之變後,北宋傾覆,那個由宋徽宗親手締造的文化盛世,成了後世唏噓不已的談資。
王霄夫也藉由宋徽宗的錯位人生在訴說人生。人生要思考,要有所選擇。王霄夫說:「有時候選擇是很重要的,選擇得好是智者,能獨善其身,能有很好地發展,有益於社會,也有益於個人。」
「徹夜西風撼破扉,蕭條孤館一燈微;家山回首三千裡,目斷山南無雁飛。」這樣一個科技上突飛猛進、經濟文化上繁榮昌盛,卻在軍事上軟弱、政治上無為的明顯割裂的王朝,難道不更加讓世人生發諸多思索?
【來源:浙江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