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
1960年7月14日,安倍首相的外祖父遇刺
安倍,就是安倍首相,當然是日本的現任首相安倍晉三啦。
他的外祖父是誰?說出來也都知道,就是岸信介,日本第56任、57任首相(1957年2月25日—1960年7月19日)。
通俗一點說,安倍首相是岸信介的外孫子,岸信介是安倍首相的姥爺。
上圖是1960年7月14日,岸信介遇刺現場的圖片。下圖是安倍首相小的時候,抱在岸信介懷裡的圖片。
讓我們走進歷史,回顧一下歷史上的今天,岸信介遇刺的背景,並簡要了解一下岸信介其人。
【一】
1960年7月14日,岸信介參加自民黨新任總裁池田勇人的招待會,招待會結束後將要退場時,右翼團體「大化會」成員荒牧退助將岸信介刺傷,日本歷史上稱之為為岸信介遇刺事件。
岸信介遇刺第二天,以岸信介為首相的政府內閣被迫總辭職。7月19日,自民黨新任總裁池田勇人接替岸信介,出任日本第58任首相。
資料記載,岸信介之所以遇刺導致下臺,是因為岸內閣推行追隨美國、敵視中國,向東南亞經濟擴張的方針,1960年6月19日強行修改《日美安全條約》,並於6月23日在東京與美方交換批准書。
岸信介的這一行動遭到日本民眾的強烈反對,各地先後舉行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國內動蕩不安,在這強大壓力下,岸內閣面臨危機。
刺殺岸信介的荒牧退助,是屬於日本戰前最有勢力的法西斯團體「玄洋社」的一個六十五歲的老右翼分子,當場被捕。
他在回答警察的訊問時說,他是「由於在競選總裁問題上對岸信介抱有反感才刺他的」。
只是腿部受了刀傷的岸信介,下臺後也沒閒著,仍是自民黨的積極分子,到處活動,曾任日美協會、日英協會、自由憲法制定促進國民會議議長,日韓合作委員會日方會長、日蔣合作策進委員會成員、國際文化振興會和家族計劃國際協力財團會長、聯合國人口活動基金會理事等。
其中,岸信介1968年任皇學館大學校長,1979年8月獲聯合國和平獎,1980年3月任日中研究會顧問,1982年1月任自民黨最高顧問,直到1987年8月7日病逝。
【二】
岸信介,1896年11月13日生,日本山口縣人,日本政治家、官僚,1920年從東京帝國大學法學部(又有說是德法語系)畢業。
1936年後赴華,歷任偽滿洲國政府實業部總務司司長、總務廳次長等職,與關東軍參謀長東條英機(後任日本第40任首相)關係密切,是「滿洲五人幫」之一,人稱滿洲之妖。
1940年回國後任東條英機內閣商工省次官、商工相。戰後被認定為甲級戰法,但逃過一劫,1952年獲釋,當選眾議員。後參與反叛東條英機並推動其下臺。
1954年任日本民主黨幹事長,次年任自民黨幹事長,1956任石橋內閣外務大臣,1957年2月石橋因病辭職後就任總理大臣。
岸信介曾在1957年、1958年兩度組閣,擔任過三年多的內閣總理大臣。通過了日美安保條約,他還是戰後首開敵視新中國先河的人物。
岸信介上臺後,日本的政治風向迅速右轉,在對外關係方面改變了鳩山一郎、石橋兩屆內閣重視對華關係的政策,進行了一系列敵視中國的活動。
岸信介在訪問東南亞期間,公然鼓吹「中國威脅論」,侮辱、誹謗新中國,堅持不承認新中國的立場。
1987年8月7日當岸信介去世時,《朝日新聞》的社論就寫道:「由於被指名為甲級戰犯的岸信介復出為首相,不少人認為這就是為什麼日本人無法明確追究戰爭責任的原因。」
2015年6月9日,中國京津冀三地檔案局(館)首次聯合了推出「見證抗戰——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京津冀檔案文獻展」。
文獻包括「日本重要戰犯名單」、「敵人戰爭罪犯調查表」、「盧溝橋大事記」等38組首次「亮相」的珍貴檔案。其中,在261人的戰犯名單中,就有岸信介,排在第23位。
【三】
前面說過,岸信介是安倍晉三的外祖父,但岸信介原姓佐藤,早年被過繼到岸家,實際與後來的日本第61、62、63任首相佐藤榮作是兄弟倆。岸信介的女婿安倍晉太郎,是安倍晉三的父親。
日本媒體把岸信介的一生分為三個階段:充滿軍國主義思想的甲級戰犯、戰後日本保守勢力的統一者、日美同盟的最強烈鼓吹者。安倍晉三多次承認,自己受外祖父影響最大。
佐藤榮作在哥哥岸信介的扶持下,歷任3任首相共7年零8個月,是日本戰後任期最長的首相(將很快被安倍超越)。岸信介和佐藤榮作是奠定和發展日本戰後保守政治路線的兩名代表性首相。
安倍的父親安倍晉太郎是一位相對溫和的政治人物,擔任過中曾根康弘內閣的日本外相,曾有望接任竹下登出任首相,然而當晉太郎距離首相寶座只有一步之遙時,卻在1991年病逝。
安倍晉太郎提攜了後來成為首相的小泉純一郎。2006年,小泉純一郎把首相位置傳給了安倍晉三,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了。
安倍決定出馬參選首相前後,數次前往外祖父岸信介、外叔公佐藤榮作和父親安倍晉太郎的墓前告祭,以表繼承遺願之心。而隨著他的當選,「一門三首相」的榮耀出現在這個家族中。
(東亞信息網、日中資訊日本東京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