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e 4.0的高速現在只能在SSD上體驗了!HOF PRO大戰970 EVO Plus

2020-12-15 從立冬到正月的數碼

AMD銳龍3代帶了性價比很高的CPU產品,也帶來了PCIe 4.0的高速帶寬。不過對於一般用戶而言,在顯卡上暫時還看不到帶寬優勢帶來的實際價值(指遊戲方面),所以這個重擔就落到了SSD身上。PCIe 4.0 x4 NVMe SSD的理論速率是8GB/s,而PCIe 3.0 x4的理論速率是4GB/s,理論性能上確實翻了一倍。

不過現在這類PCIe4.0 SSD並不多,目前有影馳、威剛、海盜船、技嘉等少數幾家有產品上市,價格也比較昂貴。新產品上市價格肯定是在高位,再加上Intel平臺尚未支持PCIe4.0技術,都導致了PCIe4.0 SSD還未走上普及之路。

不過該來的還是要來的。現在一些高端的PCIe3.0 SSD也不便宜,這次就找來了價格相近的PCIe4.0 SSD和PCIe3.0 SSD各一塊,分別是影馳HOF PRO M.2 1TB和三星970EVO Plus 1TB,來測試下它們的性能到底有多大差異。

▼包裝也是一黑一白,好像天生就是對手。

SSD開箱

影馳名人堂HOF PRO M.2 PCIe 4.0 2280 1TB

▼HOF PRO的包裝內部採用了白色減震海綿,除了SSD本體外,還有送散熱片,以及說明書保修卡之類的,另外這款SSD提供了5年質保。

▼PCIe4.0的M.2 SSD並沒有啥特殊的地方,HOF PRO規格為2280,即寬度22,長度80mm,SSD背面有一顆緩存,貼紙下面還有2顆快閃記憶體;附送是散熱片帶有熱管,蠻特別的,影馳到是在這裡做出了差異化。

▼SSD的正面有主控晶片,和背面一樣也有一顆緩存和2顆快閃記憶體。

▼HOF PRO主控晶片為群聯的PS5016-E16,支持PCI-E 4.0,8通道設計,搭配特定快閃記憶體(指接口速度)可實現5GB/s的讀取帶寬,寫入速度則取決於晶片和SSD容量,在最佳情況下,可達到4.4 GB / s;快閃記憶體為東芝96 層的3D TLC NAND顆粒(單顆256GB,正反面各2顆),緩存採用的是海力士的1GB DDR4內存(單顆512MB,正反面各1顆)。貌似PS5016-E16是現在上市產品中唯一的PCIe 4.0 SSD主控。

三星 970 EVO PLUS 1TB

▼970 EVO Plus則小氣了些,並沒有帶散熱片,說明書倒是不小。SSD正面是一大張貼紙,標有SSD的一些信息。,另外質保同樣是5年。

▼背面沒有任何元件,只有一張標註各種標準信息的貼紙。

▼970 EVO Plus的主控,快閃記憶體以及緩存都是本家的全家桶,自家Phoenix主控,自家NAND顆粒(2顆)以及自家的1GB LPDDR4顆粒。三星用9x來描述快閃記憶體的堆疊層數,究竟是90層堆疊還是99層堆疊只有三星知道了。

測試平臺以及相關硬體介紹

測試平臺信息:

CPU:AMD 銳龍7 3700X

主板:微星(MSI) MPG X570 GAMING EDGE WIFI

內存:金士頓(Kingston)Predator系列 2933 16G(8G*2)

顯卡:微星(MSI)魔龍 GeForce GTX 1660 SUPER GAMING X 6G

散熱器:喬思伯(JONSBO)CR-1100 灰色塔式CPU散熱器

電源:愛國者電競ES650額定650w全模組電源

機箱:聯力(LIANLI)鬼斧(黑)

先來看散熱器和風扇

▼CPU散熱器為喬思伯CR-1100,為了風格統一又入手三把風扇:FR-502-幻彩版 ARGB機箱風扇。包裝都很簡單,牛皮紙色的盒子,上面有產品型號和黑色線條勾畫的產品外形

CPU散熱器

▼散熱器結構為單塔+前後雙風扇,外面加罩子後顯得塊頭更大了,三圍尺寸達到了165mm(高)*112mm(寬)*141mm(長)。我入手的是灰色版,另外還有粉色版。

▼散熱器背面是出風的風扇,兩個風扇的扇葉都採用RGB風扇常用的乳白色。

▼拆除螺絲後,兩面的風扇可以取下,便於以後清灰。另外也能看到鰭片和和熱管接觸部分使用了穿Fin工藝。

▼散熱器側面,外殼留有2條縫隙,應該是用來輔助散熱的。此外熱管以及底座採用偏置設計,避免了和內存發生衝突。

▼散熱器頂部有喬思伯的LOGO,通電後也是有RGB光效的。

▼散熱器底部採用了熱管直觸,並採用了有六根熱管,三根靠內,三根靠外,完全錯開,但並沒有鍍鎳。

▼CR-1100兼容Intel LGA115X/775以及 AM4/AM3/AM3+/AM2/AM2+/FM1/FM2,另外扣具和底座部分完全是金屬材質的。

▼CR-1100的安裝方式比較特別,先把扣具安裝在散熱器上,再從主板後面使用螺母和自帶的小扳手來固定螺絲。這種安裝方式比較適合主板已經安裝到機箱的情況,也方便以後更換散熱器,缺點是散熱器放到主板上後沒有固定設計,需要一隻手扶住散熱器,另一隻手到機箱/主板背面去固定螺絲。

機箱風扇

▼機箱風扇為FR-502-幻彩版 ARGB機箱風扇,標準厚度的12cm風扇,轉速為600-1500RPM±10%;風量為19.6-52.4CFM,官方提供的噪音值為17.5-31.2dB(A)

▼風扇四角兩面都有減震貼,但需要自己手動貼上。此風扇接線有多個版本,此版本為一根單獨6pin線,就是將風扇供電線和RGB線合二為一,減少了理線的難度,但是需要喬思伯自家的控制盒來轉接。

電源

▼電源為愛國者的電競ES650電源,包裝顏色為黃色,比較醒目,另一個醒目的元素就是5年質保的紅底貼紙(3年包換,2年保修)。

▼ES650整體為黑色,表面採用了磨砂噴漆工藝,尺寸為160*150*86mm,160mm的長度還是不小,需要注意自己機箱的兼容性。這尺寸的電源肯定是上了14cm的風扇,風扇為葉液壓軸承風扇,可根據實際的負載進行風速調控,但不會停轉。

▼ES650正面和側面採用了圓角過渡,顯得比較圓潤,側面有愛國者LOGO和ES650型號的帖紙。

▼ES650的拓撲結構為主動式PFC+全橋LLC諧振+DC to DC同步整流,通過了80PLUS 金牌的認證。從電源的銘牌可以看到採用了單路+12V設計,輸出達到了54A,即648w的功率,明顯是偏向遊戲的設計。

▼電源出風面,這種開口設計總覺得開孔面積不是非常大。

▼ES650為全模組設計,3個PCIe顯卡供電線接口,1個CPU供電線接口,沒有2個CPU供電接口還是比較遺憾的。

▼模組線全部採用了扁平,方便理線,包含1根4+4Pin CPU供電線,1根20 +4Pin主板供電線,2根(6+2Pin)X2顯卡供電線,2根SATAX3線與1根大DX3線。

SSD對戰測試

▼開始測試,2款SSD都放入主板的PCIe4.0 M.2接口,都使用主板自帶的散熱片,系統版本為win10 1909,關閉節能選項。

理論跑分

▼CrystalDiskMark

HOF PRO 1TB版本的標稱連續讀寫為4900/4400 MB,給出肯定是高隊列(QD)的測試成績,畢竟要好看些。CDM第二列就是QD=32的數據,實測連續讀寫為~5000/~4300 MB,讀取速度超過標稱值,寫入速度則稍低於標稱值,總體來說偏差不大。第一列就是QD=1的數據,可以看到寫入速度和高隊列的差不多;讀取則要比高隊列低了很多。

三星 970 EVO PLUS 1TB的標稱連續讀寫為3500/3300 M,從跑分來看也是都達到了,QD=1也是讀取要低的多一些。

總的來看來看HOF PRO連續讀寫要超過970 EVO PLUS 30%~40%,連4k的速度也要稍高一些,PCIe4.0 SSD實力還是在線的。

▼AS SSD Benchmark

AS SSD 測的連續讀寫就要低的多,除了軟體差異也可能是默認的隊列值比較低的原因。總體趨勢還是HOF PRO完勝970 EVO PLUS,總分勝出20%,另外不知道和什麼軟體發生了衝突,讀取的訪問時間沒有測出。

▼TxBENCH(0.96)

HOF PRO依然保持住了連續讀寫的優勢,但是在4k性能上,和上兩款軟體的測試結果不同,4k讀取上稍輸970 EVO PLUS。

▼PCMark8

PCMark8測得的分數,即使是高端和低端SSD的差距也不會太大,HOF PRO和970 EVO PLUS也是這樣,HOF PRO沒有領先很多,不過在帶寬測試還是要領先了12%。

SLC Cache緩存

TCL SSD為了提高TLC SSD的使用體驗,把一部分TLC模擬為SLC來使用,這就是SLC Cache技術。如果是數據不斷寫入,超出主控處理能力的話,就只能寫入到普通的TLC空間裡,速度也就回復到TLC的真實水平了,跑分成績自然就會大大下降了。

HOF PRO 1TB

通過HD Tune來測試下SLC Cache的大小。 空盤測試的讀寫速度居然沒有下降,那麼大致可以判定HOF PRO為全盤模擬SLC。

使用硬碟版遊戲程序不斷複製來填充硬碟,當SSD被佔用到50%時,果然寫入在180GB時出現了降速;當SSD被佔用到75%時,在寫入在100GB時出現了降速;當SSD被佔用到88%時,在寫入在60GB時出現了降速。降速後寫入都為500MB/s左右,明顯採用動態的SLC設計。總體而說SLC Cache的空間還是比較大,基本保證日常使用場景下不會到SLC Cache外,但是需要一定時間恢復。

▼下面來試一下實際的複製速度,在盤裡複製硬碟版遊戲程序(既有壓縮包也有解壓後的小文件),首先來複製~120GB的文件(此時硬碟已經被佔用了13%),速度在1400~1500MB/s左右,並沒有出現降速,說明還都在SLC Cache範圍內。

▼複製~240GB以上的文件,此時硬碟已經被佔用了50%,前面速度在~1500MB/s左右,當到~170GB以後,速度會降到500~600MB/s,說明這部分已經是SLC Cache外了。

970 EVO PLUS 1TB

▼在空盤情況下,在寫入在450GB時出現了降速當;SSD被佔用到13和50%時,都是在寫入40+GB時出現了降速;當SSD被佔用到75%時,在寫入在20GB時出現了降速;當SSD被佔用到88%時,在寫入在7~8GB時就出現了降速。

三星主控和群聯、慧榮等的全盤SLC算法貌似還不太一樣,被佔用到13和50%時SLC Cache是一樣的,官方的說法是一套基於固定SLC範圍和動態可變範圍的智能SLC策略,另外對於1TB版本,HD Tune測試SLC Cache緩存外速度依然可以達到1500MB/s左右,要高於一般SSD的SLC Cache緩存外速度。

雖然970 EVO PLUS的SLC Cache緩存要比HOF PRO小的多,但超過SLC Cache緩存外速度還是能保持較高指,下面實際測試看看是不是這樣。

▼還是複製~120GB以上的文件(此時硬碟已經被佔用了13%),前面50GB左右速度在1200MB/s左右,超過50GB即降到到700~900MB/s左右,大概由於小文件的存在,速度沒有理論那麼高。

溫度測試

▼室溫在22度左右。

▼主板自帶散熱片面積很大,要比HOF PRO自帶的散熱片大很多。缺點是如果要更換SSD,就需要先拆下顯卡。

▼首先使用主板的大面積散熱片,用TxBENCH(0.96)記錄CrystalDiskMark跑分時的溫度最高值,兩款SSD都在50度左右,散熱片還是很給力的。最讓人意外的是PCIe4.0的HOF PRO溫度居然還比PCIe3.0的970 EVO PLUS還低。

▼下面來看看HOF PRO自帶的散熱片,這個散熱片特殊的地方是加入一根銅質熱管,但是小熊覺得熱管在SSD散熱上起的作用不會太大,因為主要起散熱作用還是鋁製部分,當高度增加時,熱量傳導不上去時,才需要熱管來傳導熱量,而SSD散熱片基本不會出現情況。不過反正散熱片是奉送的,帶個熱管總沒有壞處。

▼散熱片只能對SSD正面進行散熱,而HOF PRO(1TB)背面也是有快閃記憶體和緩存的。此外接觸SSD的部分有粘性,如果再次取下SSD,很容易粘下貼紙,而貼紙上還寫著撕毀帖子不予保修,這就尷尬了。。。。

▼再次插入主板的PCIe4.0 M.2接口。

▼CrystalDiskMark跑分時的最高溫度到了63度,比主板自帶散熱片要高很多,不過也能滿足一般使用需要 。

CR-1100散熱器的表現

▼首先欣賞下CR-1100的RGB效果:

▼FPU單烤10分鐘,默認狀態下,CPU溫度為66℃,當然默認條件下最高頻率只有3.9GHZ(全核),CR-1100應對不超頻的X3700完全沒有問題。

總結

PCIe4.0 SSD相對於PCIe3.0 SSD的性能提高還是肉眼可見的。對理論速度4GB/s的PCIe3.0 SSD來說,現在測試的讀寫速度都是在3GB/s上下徘徊。依此推論理論速度8GB/s的PCIe4.0 SSD,速度怎麼也該達到6GB/s左右甚至更高,所以現在的~5GB/s速度肯定不是極限(不只是是主控方面的制約,還有來自快閃記憶體接口方面的影響),未來的PCIe4.0 SSD肯定會提供更好的性能。

就個體產品來說HOF Pro採用全盤SLC緩存策略,穩定性肯定是沒有固定容量SLC緩存法的好,是需要一定時間來恢復的。不過通過1TB的具體測試也能看到,一般用戶寫入大文件基本上都會在SLC緩存範圍裡,保證了PCIe4.0 SSD的高性能不會下降。

同等價格的三星970EVO Plus理論速度自然是不及的,1TB版的SLC緩存只能保證在容量佔用50%以內時寫入大文件保持高速,好在SLC緩存外依然能夠提供相比其它SSD高一些的順序寫入速度。另外這款970EVO Plus的優勢就是原廠快閃記憶體晶片,好像再想不到其它優勢了。

真正阻礙PCIe4.0 SSD還是價格,比如這款HOF Pro 1TB,雖然價格和PCIe3.0的970EVOPLUS差不多,但是相比其它主流級的PCIe3.0 SSD還是貴出了一倍。不過如果您是高端玩家,同樣的價格就不如選擇PCIe4.0 SSD 。另外說個不好的消息,最近都在傳說快閃記憶體會漲價,要不大家年前先屯一批內存,SSD產品?

相關焦點

  • 三星980 PRO SSD詳細評測,樹立PCIe 4.0 SSD的性能標杆
    而在PCIe SSD的迭代更新中,最重要的進化則是從PCIe 3.0躍遷到PCIe 4.0,後者可以帶來更流暢的使用體驗,比如更大的程序,特別是目前已經動輒數十上百GB的遊戲也可以做到幾乎秒開,而來自遊戲主機的技術還會讓一些應用模式發生改變。
  • PCIe SSD背後的史詩5
    其實這種粗暴的方式問題相當多,我列舉其中幾個比較明顯的: 1.一致性問題:一般跑分會給出紅色框子裡的峰值性能,而實際使用中你可能會經常體驗到藍色框子內的最低值。而由於應用程式本身和等待其他硬體的延遲使得平均值和最大值往往是過剩的,真正影響體驗的往往是低性能的那段。對於桌面與工作站應用,」不慢不卡」比」最快能跑多快」更加重要。
  • 影馳HOF新一代PCIe4.0 SSD曝光
    憑藉兩倍於PCIe3.0的性能和良好的兼容性,PCIe4.0躋身為新一代高階硬體的首選帶寬標準,成為各大品牌廠商著力開拓的新藍海。影馳曾第一時間推出了旗下首款PCIe4.0 SSD——HOF PRO M.2,高達5GB/s的連續讀寫速度,讓大家見識到了PCIe4.0的恐怖實力。就在HOF PRO M.2風頭正勁之際,近日影馳又一款PCIe 4.0 SSD浮出了水面。
  • 性能再度升級,三星970 EVO Plus 1TB版評測體驗
    而近年來,傳統SATA接口AHCI協議的傳統固態硬碟也面臨著速度瓶頸,因此支持NVMe協議的高速固態硬碟在市場中受到了更多的關注。三星作為存儲行業中的知名品牌,對NVMe固態硬碟產品做了完善的布局,在2019年初推出了970 EVO的升級版970 EVO Plus。
  • PCIe4.0下的M.2 SSD有多快:影馳HOF PRO M.2 1T 使用評測
    PCIe4.0下的M.2 SSD有多快?:影馳HOF PRO M.2 1T 使用評測前言前不久組了臺R9 3900 + X570平臺臺式機,X570的晶片組也有較大的升級,PCIe4.0則是非常大的亮點,擁有PCIE 3.0翻倍的速度,帶來的自然是極速體驗了。
  • 影馳HOF新一代PCIe4.0SSD曝光
    就在HOFPRO M.2風頭正勁之際,近日影馳又一款PCIe4.0 SSD浮出了水面。    新HOFPCIe 4.0 SSD被命名為HOFEXTREME,從名字可以看出,它同樣來自影馳名人堂系列,不過相比HOFPRO M.2,新款在性能上可謂是全面躍進。
  • 三星970 EVO Plus體驗,速度更快的NVMe固態硬碟
    值得注意的是,三星970 EVO PLUS採用了全新的9X層 V-NAND 3-bit MLC顆粒、搭載了三星最新的Phoenix控制器、並在固件方面進行了全面優化,最終在性能方面相比上一代970 EVO的持續讀寫速度和隨機讀寫速度獲得了大幅提升。而下面我們將通過對比實測,看一下三星970 EVO PLUS的實際使用體驗。
  • 質保5年的三星970 EVO Plus 500G固態硬碟
    三星970 EVO Plus NVMe M.2 500G固態硬碟採用的是V-NAND技術,比三星970 EVO 固態硬碟讀寫速度還要快,就因為多加了一個Plus。從理論上來說3D TLC NAND、TLC、QLC(1000P/E的話)的壽命都能夠達到5年。舉例,240G SSD,每天擦寫60G,SSD的壽命是,240*1000/60/365=10年。從例子看似乎SSD,不需要擔心5/10年的質保服務,因為它本來就有。
  • 三星980PRO告訴你PCIe 4.0到底有多快
    同時,與第三代銳龍絕配的X570主板可提供12條PCIe 4.0通道,充分滿足高速存儲的需求。就目前來說,在售的X570晶片組一般都配備了雙PCIe 4.0×4 設計,用戶可以挑選兩款同樣的PCIe 4.0 SSD組建RAID0,享受10GB/s級別的傳輸速度,這對於專業級用戶來講,絕對是能大幅提升工作效率的升級方案。
  • 為什麼說三星970EVO Plus老少皆宜?
    熟悉DIY攢機頻道的朋友們都知道,筆者一直喜歡在配置單中推薦三星品牌存儲的NVMe SSD 970EVO Plus。實際上,筆者真的認為這是一款非常優秀的固態硬碟,所以才一直推薦給大家。今天就來講一講,為什麼這款SSD老少皆宜。
  • 三星980 PRO SSD深度評測
    而在PCIe SSD的迭代更新中,最重要的進化則是從PCIe 3.0躍遷到PCIe 4.0,後者可以帶來更流暢的使用體驗,比如更大的程序,特別是目前已經動輒數十上百GB的遊戲也可以做到幾乎秒開,而來自遊戲主機的技術還會讓一些應用模式發生改變。
  • 三星970 EVO Plus評測:上市一年半,依然是旗艦
    小編手上的三星970 EVO Plus已經服役了半年有多,平時用來做遊戲盤與改裝移動硬碟居多,今天就來給它來一發全面的評測,也給大家講講它給我帶來的SSD使用體驗有何變化。?▼三星970 EVO Plus:依然能排上號的旗艦從規格列表上來看,970 EVO Plus在目前的PCIe 3.0固態中依舊擁有絕對的實力:採用三星Phoenix主控,96層堆棧TLC快閃記憶體,3300MB/s的寫入速度與3500MB/s的讀取速度,隨機讀寫速度相對前代產品也有不小比例的提升。
  • AMD zen3+設計曝光:6納米,支持lpddr5,pcie4.0
    有意思了,英特爾現在的消息,未來的電腦處理器不會再次出現是第幾代處理器了,其實另外一個意思,就是不升級製造工藝,你也不能說這個處理器是和上一代一樣了,因為之前我們都是10代,11代酷睿處理器對比,現在沒有機會了,當然,AMD繼續自己的思路,下一代的zen3+處理器曝光了,這一次6納米
  • PCIe SSD背後的史詩4
    加nanoarch為微信好友,拉你進ssdfans微信群 。 ‍歡迎給ssdfans投稿,投稿就能加入ssdfans作者群,和冬瓜哥,蛋蛋等大咖切磋武藝,還有稿酬拿。 之前,在2012年,Intel拿出了到現在來說都算是經典的一款產品:DC S3700。與此同時,intel又對SSD的速度做出了全新的詮釋:我們不僅需要衝刺的時候快,也要能跑得起馬拉松;不管多大的壓力多麼複雜的情況,不管使用時間多長,我們都要持續地以最少的延遲完成最多的任務。這也就是」性能一致性」。
  • 內容創作者為何需要三星970EVO Plus?
    三星970EVO Plus,作為目前消費級存儲領域的明星產品,憑藉著三星優質的原廠顆粒以及自研主控的科學搭配,一直被許多內容創作者奉為矽臬,備受行業推崇;根據理論性能測試,三星970EVO Plus的最快讀取性能超過3500MB/S,這一性能幾乎已經成為PCIE3.0標準下的行業巔峰了,那麼在實際性能上表現究竟如何?是否能夠真的滿足內容創作者的實際需求呢?
  • PCIe4.0時代將到來 SSD主控晶片廠商快速跟進
    近段時間以來,隨著NVIDIA30系顯卡的重磅發布,以及三星980PRO年度旗艦的到來,PCIe4.0技術成為火熱和前沿的熱點。PCIe4.0,顧名思義指的是第四代PCIe總線技術。它的到來,將為包括顯卡和SSD在內的多硬體提供更高的帶寬,從而打破此前產品在帶寬協議上的束縛,提升這些硬體的絕對性能。相比PCIe3.0,PCIe4.0的速率提升到了16GT/s,x1帶寬約為2GB/s,x16就是32GB/s,性能提高一倍。而隨著超高速寬帶以及5G通信等的發展,以及PCIe4.0極強的兼容性,將會快速應用和普及,成為下個世代的硬體標配。
  • 全新三星980 PRO旗艦級PCIe 4.0 SSD評測 採用3bit MLC V-NAND顆粒
    早在今年初的CES上,三星就對外公布了全新的三星980 PRO M.2 PCIe4.0固態硬碟,而9月22日這款固態硬碟終於要和消費者見面了。   三星980 PRO採用了領先技術的3bit MLC V-NAND顆粒,並且搭載全新設計的ELPIS控制器,性能相對於上代970 PRO有翻倍的提升,與此同時980 PRO的壽命達到令人恐怖的1200TBW,今天我們就來和大家一起看看全新的三星980 PRO PCIe 4.0固態硬碟究竟如何吧。
  • 三星970EVO-PLUS-NVME固態硬碟測評,速度快到你懷疑人生!
    隨著電子科技的發展與成熟,如今電腦固態硬碟已經成為了電腦的主流硬碟,現在無論是組裝新電腦還是給老舊電腦升級都完全離不開固態硬碟,因為固態硬碟的熱銷導致市面上固態硬碟的品牌非常雜,因為很多存儲盤類電子產品廠家都紛紛投入到生產固態硬碟的行列中
  • N卡也要上PCIe 4.0了,這一次是筆記本先行
    在邁向PCIe 4.0的進程上,AMD一直都走在前面。大家熟悉的B550主板就是低價擁抱PCIe 4.0的典範,這也使得AMD用戶有條件更早享受PCIe 4.0 NVMe SSD的高速快感。當然,顯卡領域NVIDIA其實並沒有落後,而是在憋大招,NVIDIA新一代安培架構也加入了對PCIe 4.0的支持,不過目前只有A100計算卡,RTX 30系列遊戲卡還要再等幾天才能發布。等到9月,顯卡冠軍應該還是NVIDIA莫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