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咬文嚼字》編輯部公布了2020年度十大流行語,「內卷」赫然在列。不過,有不少網友疑問「內卷」的意思,甚至表示自己第一次聽說這個詞,該詞還登上了微博熱搜榜。那麼,它的涵義是什麼?與我們有什麼關係?有何意義呢?
01
「內卷」究竟是個啥
「內卷」並非網友創造的產物,它本意指人類社會在一個發展階段達到某種確定的形式後,停滯不前或無法轉化為另一種高級模式的現象。
之所以成為網絡熱詞,是有其出處的。
這不就是描述學習氛圍緊張,大家都很勤奮嗎?
如果你單純這麼認為,那隻看到了冰山一角。
我們進一步地想,為了考試馬不停蹄熬夜看書,為了寫論文廢寢忘食瘋狂碼字,都耗費了大量體力精力。
結果是,我比他多看1頁書,考試分數卻比他少2分;論文只需要8000字,但是多數人都寫到了1萬字,然而字數與評級並不成正比,獲得優等的同學還是少數人。所以從整體上看大家並沒有獲得多少收益,反而個人加重了學習負擔。
其實,不僅學生深陷這一困境,幾乎每個正常人在學習工作、生活交往中都已趨向「內捲化」。
找工作,以前文員崗位的招聘門檻不高,學歷只要大專生就夠了,現在大量本科生甚至研究生來競爭,然而錄取名額仍只有一個;
到了下班點,有一個人在加班,其他人覺得不好意思便跟著加班,其實效率沒有提高,工資也沒漲幾個,老闆倒是發了;
孩子上學,為了能提高成績,一個孩子上輔導班,其他人不甘落後也去上輔導課,最後排名還是沒變,但培訓機構賺了;
玩遊戲,為了滿足好勝心,一個人先充錢打別人,被他虐的人也不得不充錢,最後大家要麼使勁充錢要麼被吊打,只有管理員不用充錢還能吊打所有人;
搶火車票,為了搶到票坐上好位子,一個人用搶票軟體,逼得其他人也用搶票軟體,票沒有變多,最後大家都回到了起跑線,但是開發搶票軟體的賺了......
「內卷」就如同一份蛋糕,越來越多的人蜂擁而至想分一塊,分得的卻越來越少,最終受益的還是賣蛋糕的人。
02
「內卷」源於被擠壓
我們可以理解「內卷」這種非理性競爭現象的出現,一方面是因為參與競爭的人數增多,另一方面是由於能供給的資源減少。
也有專家深究總結出兩點主要原因:
一是國內的勞動者包括高學歷勞動者供應源源不斷,不管是什麼咖位的遊戲,都有很多遊戲玩家參與競爭。
二是市場需求萎縮,社會並沒有給廣大勞動者提供充足的工作崗位,尤其是最近些年,我們國家實體經濟肉眼可見衰退,更是加劇了內捲化。
因此,我們的生存發展空間被壓縮,多數人都在承受沉重的生活壓力,
考試持久戰、遭受職場pua、35歲危機、債務負擔、大齡單身、不敢生二胎等等,
加上成功學、毒雞湯的肆虐,人們時不時沉浸於焦慮抑鬱中,簡直快要喘不過氣。
03
從容應對「內卷」
經濟大環境單靠個體是無法撼動的,這是整個社會的大課題。不過我們可以從自身出發,從容應對「內卷」,做好個人功課。
有句話說得好,人生三個階段,承認父母的平凡,承認自己的平凡,承認子女的平凡。
我們並不需要做全能鐵人,也不用被攀比的欲望控制,只需考慮你這一生究竟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清楚自身的優劣勢,在不傷害自己和他人的前提下去磨礪和發展。
也就是,從思想上去改變,不論遇到何事,分清輕重緩急。
把份內的事做好,將有意義的事做精,無意義的事可以不做。
具體你可以看看我去年的精選文章《年輕人,你可以不那麼累》,相信你會有所啟發,深有領悟。
參考資料:
1.內卷·百度百科
2.知乎:怎樣通俗易懂地解釋內卷是什麼意思?答主:夏喵愛吃韭菜
3.《內卷的根本原因以及年輕人的出路在哪兒?》作者:pure日月
END
「 往期文章 」
學習生活兩不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