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澄浦宗師在《太極拳體用全書》的《例言》中強調:「太極拳只有一派,無二法門。不可自眩聰明,妄加增損。」「私心妄改,以誤傳誤,易失體用之真傳」這個法門是什麼?就是練習太極拳要明白和遵守的基本道理和準則。
宗師在《例言》中說道:「太極拳之主體,貴在動靜有常。故練時舉步之高低,伸手之疾徐,運動之輕重,進退之伸縮,氣息之宏細,顧盼之上下左右,腰項背腹之俯仰,須知各有常度。」知道了這個「常度」,也就是明確了習練的基本準繩。宗師將太極拳的理論與實踐方法都蘊含在了「定型拳架」之中,只是看你能不能識得它的真面目了。
這個「準繩」,不是一個動作標準化的要求,而是一個符合太極拳準則的坐標。很多身體的習慣,在開始學拳時不理解,做起來覺得彆扭,比如身體放鬆、以腰帶動四肢、實腿轉換、圓襠開胯;或者單腿支撐時,胯根外旋裡收等要求,但是當你照著這個準繩練,你就發現其中奧妙了,因為這是幫助你通向太極之路的一扇門。
但是不要將這個規矩變成一個死的「標準化」,太極拳打到最後,都是有手似無手,有形似無形,沒有開始的準繩規矩,也就不可能有後來的無形神韻。外在上看著無形,實則是身體裡面習練出了有形的東西。身體內在的東西你是看不見的,卻是習練得來的客觀存在。
那為什麼「定型拳架」還有不同的演練風格呢?不能說人家的不對,而是他們都保持了定型拳架練習的準繩,在此基礎上由於師承,領悟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演練風格。就橡一個娘生出的孩子,外表雖長得不一樣,但是基因是相同的,你不能改變她的基因,否則就變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