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7日)11時,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他們將在峰頂豎立覘標,安裝GNSS天線,開展各項峰頂測量工作。45年前的今天,中國人首次將覘標帶至珠峰峰頂。(▶此前報導:現場震撼圖片!登頂在望!)
▲視頻來源:央視新聞
珠穆朗瑪峰,坐落於世界屋脊之上,矗立在群山之巔,「世界最高峰」是它獨享的殊榮,它是無數人魂牽夢繞的神聖坐標。每年都會有登山勇士因心嚮往之攀登珠峰。
但不同於普通登山者的是,此次登頂珠峰的中國人還有更重要的使命——測量珠峰高程。
視頻:測量登山隊員通過「中國梯」。來源:新華視點
為什麼選擇凌晨開始衝頂?
據2020珠峰高程測量技術協調組組長黨亞民介紹,選擇凌晨登山,和珠峰的這個氣候條件是有關係。一般來說都是在中午11點之前就必須下撤,因為下午以後,它峰頂上風特別大,特別危險了,從登珠峰來說,到了一點鐘,不管你登到什麼位置,都必須返回。這一次還要在峰頂進行測量工作,還要留下時間,所以要在凌晨兩點就要出發。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凌晨雪不粘腳。登山運動員穿的登山靴子有四斤多重,如果雪再粘在上面是危險的,凌晨的時候雪是不粘的,反而更有利一些。
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正在向珠峰峰頂進發。新華社特約記者 扎西次仁 攝 圖片來源:新華網
登頂之後會做哪些工作?
本次珠峰高程測量工作重點在以下五方面實現技術創新和突破:一是依託北鬥衛星導航系統,開展測量工作;二是國產測繪儀器裝備全面擔綱本次測量任務;三是應用航空重力技術,提升測量精度;四是利用實景三維技術,直觀展示珠峰自然資源狀況;五是登頂觀測,獲取可靠測量數據。
1960年,中國登山隊隊員登上珠穆朗瑪峰,人類第一次戰勝珠峰北坡天險。1975年和2005年,我國兩次成功測定並公布了珠峰高程。
1960年5月25日,這個日子被載入了新中國大事記,中國登山隊隊員王富洲、貢布、屈銀華從北坡集體登上珠穆朗瑪峰,人類第一次戰勝珠峰北坡天險。
1960年6月7日,人們在拉薩用鮮花歡迎登頂凱旋的王富洲(右)、貢布(中)和屈銀華。新華社發
1975年5月27日,中國登山隊共9人再度成功登頂珠峰,這一次的意義不只是登頂,我國首次將測量覘標矗立於珠峰之巔,並精確測得珠峰海拔高程為8848.13米。
1975年5月27日,中國登山運動員索南羅布、羅則、侯生福、桑珠、大平措、貢嘎巴桑、次仁多吉、阿布飲、潘多從北坡登上珠峰。潘多成為世界上第一位從北坡登頂成功的女性。 新華社發
2005年珠峰高程複測,採用了傳統大地測量與衛星測量結合的技術方法,經過嚴密計算,獲得珠穆朗瑪峰峰頂巖石面海拔高程8844.43米。
2005年4月16日,國家測繪局大地測量處測繪專家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培訓參加珠峰高程測量的8名高山協作人員。新華社發
5月26日,衝頂隊員從海拔7790米的二號營地出發,前往海拔8300米的突擊營地。新華社特約記者 扎西次仁 攝 圖片來源:新華網
為什麼要重測珠峰?
「重測珠峰高程最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是珠峰高度一定發生了變化。第二,珠峰測量技術也有了大的飛躍,新技術可以明顯提升珠峰測量精度。」2020珠峰高程測量技術協調組組長、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黨亞民表示。
黨亞民解釋,珠峰高度的變化分為兩種。長期看來,這座山脈仍然以每年4.4毫米的速度緩慢升高,這就意味著10年會升高4釐米,30年升高13釐米多。如果珠峰高程的測量精度在10釐米左右,那麼20~30年,就需要重新測量珠峰高度了。」
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正在向珠峰峰頂挺進。新華社特約記者 扎西次仁 攝 圖片來源:新華網
黨亞民還指出,此次珠峰高程測量不只測出珠峰的最新高度,同時還在珠峰地區觀測了大量的用於海拔高程「基準傳遞」的測量數據。這些數據成果還可用於青藏地區地球動力學板塊運動、地震對珠峰的影響等領域研究。精確的峰頂雪深、氣象、風速和冰川監測等數據,將為珠峰及其周邊地區的自然資源監測和生態環境保護等提供第一手資料。
大地測量學家陳俊勇曾頗為形象地描述測量珠峰的理由,「父母要定期給自己不斷成長的子女量量身高,是理所應當的。人類要不斷深入地認識自然,中國人要不斷深入地認識自己的國土。
60年前,我們說
自己的山,自己要登上去!
60年後,我們說
讓世界看見中國的新高度!
來源:新華社、央視新聞、新華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