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電商戰爭,世界永遠年輕

2020-12-22 鈦媒體APP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盧詩翰

趁著雙十一剛剛過去,說一下電商行業的故事。

不過,這次要說的,並不是哪一個平臺做的好或不好,今天要說的,是一個更大的故事,一個二十年來國內最熱門創業賽道,無數英雄叱吒風雲,無數「賭徒」輸個精光,黯然離場的故事。

1 第一次電商戰爭:洋土之戰

現在的人回憶網際網路創業史和電商行業,往往會從二十年前馬雲創立阿里巴巴,開創電商賽道開始。甚至很多重生網絡小說,劇情都是重生後立馬去找馬雲投資。但實際上,二十年前的網際網路萌芽時代,馬雲並不是時代唯一的主角,當時的弄潮兒,也不止這一個。

在1999年9月,馬雲創立阿里巴巴前,已經有無數人嗅到了網際網路浪潮的氣息。在當時來看,他們比馬雲更有可能是抓住未來的那個先行者。

1999年8月,畢業於美國哈佛商學院的邵亦波及譚海音就創立了易趣。

易趣直接對標美國電商網站eBay,就做電子商務。這個思路很有說服力,團隊也足夠說服人,很快融資2050萬美元。

但還有更風光的。

1999年7月,4個哈佛MBA和2個芝加哥大學MBA組建的「夢幻團隊」在哈佛商學院MBA唐海松帶領下建立億唐公司。憑藉著其「誘人」的創業方案,億唐創業伊始就拿下了5000萬美元左右的融資。他的大餅比易趣和阿里更誘人。

億唐稱自己不止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還是一個「生活時尚集團」,他們將18-35歲的年輕人重新定義為「明黃一代」,並認為自己可以通過郵箱,電商,彩信,手袋,背包,服飾等業務建立線上線下的全方位綜合服務滿足新一代年輕人。拿到融資之後,億唐開始急速擴張,一口氣在北京、廣州、深圳建立了分公司。

在宣傳造勢上,億唐開展了「E時代衝浪,送出十萬年薪」、「億唐漂流瓶」、「尋找E唐大使」、「E時代情人節大派對」等一系列非常有創意的宣傳活動,為了把「今天你有否億唐」這個品牌廣告語深入人心,他們還大肆購買廣告牌,一時間路牌,車身,報刊,電視,都在熱火朝天地呼喊這句廣告詞。

現在回頭來看,哈佛商學院MBA的眼光不能說錯,他們展望的一切都在未來實現了,今天來看億唐其實就是BAT加到一起,他們的宣傳方案也很有創意,一時間所有人都記住了億唐和明黃一派的這個理念。在那個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年代,創業者比今天還要嚮往「更高」「更快」「更強」。

此外,在1999年5月18日,一個叫8848的電商網站正式對外發布。創始人叫王峻濤,8848是珠穆朗瑪峰的高度。

王峻濤可以說是中國網際網路屆的初代「網紅」。在網上,他的ID名字叫「老榕」。他當時活躍在四通利方論壇裡,經常以網絡「大蝦」的身份出現,備受年輕人的追捧。他甚至直接促進了當時的四通利方在線、現在的新浪,轉型成為門戶網站。

在做電商之前,王峻濤是做線下零售的,經營著一家名為聯邦的公司,賣軟體和IT器材,到 8848成立時,連鎖門店已經開到了近300個城市。這些線下的站點,使得8848的起點遠遠高於其他對手——畢竟,困擾其他玩家的倉儲、採購、物流,對王峻濤而言,並不是問題。

1999年底,8848網上超市開通送貨業務的城市達到了450個,外界將其稱為中國覆蓋城市最多的零售企業。2000年初,8848單月銷售額突破了千萬大關,商品擴大到16大類、數萬種。考慮到當時的電商份額,8848幾乎佔據「絕對壟斷」的地位,無怪乎王峻濤在很長的時間裡,被譽為「中國電商之父」。

但問題在於,不論億唐還是易趣還是8848,他們都忽略了一個現狀。

賈伯斯說,永遠要明白用戶的真實需求,當用戶想要一匹馬時,你應該提供給他們一兩汽車。很多網際網路從業者也喜歡把這句話掛在嘴邊,但在現實市場裡,這個理念很多時候要打問號。億唐其實挖掘到了年輕人的根本需求,對於網際網路時代,新科技浪潮的嚮往。

他們的模式能說服矽谷和華爾街的精英,他們也能從北京上海的年輕用戶眼光裡讀到神往和崇拜。但,他們能夠激發年輕人對這種明黃一代生活方式的嚮往,卻無法填滿年輕人的腰包,事實上,在2000年的中國市場上,並沒有如此多有財力的年輕人能夠為郵箱電商等網際網路業務買單。

所以哪怕你的廣告打的人盡皆知大家都記住了你,但你業務跟不上或者業務價格大家無法接受,那這個模式依然是無用的。空想網際網路主義,在理念上正確,但並沒有足夠大的用戶土壤。燒光了前期投資,盈利依然遙遙無期。

億唐最終在黎明前倒下。易趣稍好一些,有美國公司成熟商業模式參考,並不會太空泛。但易趣的問題在於,照搬美國eBay,卻忽視了美國發達的信用卡社會和信用體系和當時中國有差異。

8848呢?在拆分、融資、籌備上市等一系列操作之後,一頭撞上了網際網路泡沫破滅的浪潮,雞飛蛋打,偃旗息鼓。

淘寶為什麼活下來?

源於早年義烏小商品市場進貨的經歷認知,馬雲意識到,真正能夠為網際網路業務付費的,也許並不是年輕用戶,而是商家。與其拼命在年輕人那裡打廣告,推銷他們並不想付錢的服務,是不是可以思考一下新的思路?

比如,我可以不收用戶的錢,而去收商家的錢。讓用戶免費用我的網站,這樣用戶多了,平臺上的商家就能賺到錢了。這是一個樸素的邏輯:「不要盯著客戶兜裡的那5塊錢,一定要想辦法幫他把那5塊錢變成50塊錢,然後再掙他的 5塊錢。」

他的關鍵思路在於,跳出了誰用誰付費這個思路,讓用戶免費,轉而讓商家付費,甚至,商家基礎的開店功能也是免費的,幫商家賺50塊、500塊甚至更多錢的直通車、誠信通等增值服務才收費。不要小看了這個邏輯的轉變,相比較億唐的空想網際網路主義和易趣的教條網際網路主義,這幾乎可以說是一個顛覆性的創新。

相比較「重新定義年輕人,明黃一派」這個理念,「開淘寶店賺錢」這個口號徹底動員了中國大地上無數懷著創業夢想的年輕人,淘寶店雨後春筍般出現。重中之重,支付寶的誕生,通過提供擔保,徹底打消了中國用戶對在線購物的懷疑和不信任,提出了「你敢用,我敢賠」的樸素口號,打消了消費者的疑慮,使得一個統一的「超級市場」得以形成。

與此同時,2004年,馬雲遇到了「貴人」孫正義,阿里巴巴獲得了網際網路界最大的一筆融資——8200萬美元,來自軟銀等四家國際投資機構。萬事具備,只欠東風。2004年~2006年,聲稱 「三年不盈利」的淘寶大手筆投入市場推廣。鋪天蓋地的廣告和滿網際網路的強制彈窗儘管讓一些網友不勝其擾,但被證明行之有效。

在那個網民數量高速增長的年代,淘寶最大限度的搶佔了新增市場,而易趣拘泥於已有客戶的維繫裹足不前。所以,淘寶崛起的原因,並不是搶了eBay的客戶,而是那些根本沒有上網購物,沒有上網開店的人開始觸網時,集體選擇了淘寶。到2006年,eBay的市場佔有份額已經從90%縮水到可憐巴巴的20%以下,敗走中國已成定局。

所以,第一次電商大戰的經驗是:風口這個事,很多人說風口風口,抓到風口就能賺錢。但事實是,幾位天馬行空不著地的弄潮兒都被時代大潮淘汰出場了。靠著在對本土市場的深入理解以及挖掘增量市場,最後活下來的,是淘寶。

2 第二次電商戰爭:線上線下賽跑

但時代大潮下,抓住零售市場機遇的弄潮兒並不止淘寶這一個。

很多人都認為,相比較日新月異的中國電商行業,傳統零售行業跑得太慢。這個認知是錯誤的。相比較美國日本,中國傳統零售行業確實還比較原始,但他們的發展速度,一點也不慢。其實,在很長的時間裡,線下零售與電商,是並行向前的兩條線。

中國零售市場與歐美等國家最大的不同之一,是信任的成本高企。幾乎無一例外,那些降低了信任成本的企業,都曾在這片黃金之地獲得成功。這個既適用於早期的支付寶與淘寶,也適用於曾經線下零售巨頭。

很長的時間裡,中國沒有大型商超和連鎖百貨,零售業需要靠大量中間商、代理商一層一層地分發。海量終端小店都是個體戶,各種惡意加價行為大量存在,不統一、不透明。以服裝為例,按照吊牌價格計算,發達國家服裝加價率(從出廠價到零售價的翻倍率)通常是3~6倍,而2000年國內服裝的吊牌加價率通常是6~10倍。

1995年,家樂福在北京開出了中國市場第一家大型超市,隨後開始連鎖經營。它帶來了一種全新的理念:統一的定價、可信賴的品質和服務。對於國內零售商而言,家樂福完全是降維打擊,一路勢如破竹。到2006年,家樂福已經在中國25個城市了109家店,一躍成為外資零售在華企業中的第一人,一度被評為「在華最具影響力企業」之一。但,家樂福並不是笑到最後的人。

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很快出現了他的學生,那就是大潤發和蘇寧等弄潮兒。就在家樂福進入中國兩年後,大潤發在桃園縣平鎮市開啟了第一家門店。1997年4月,大潤發進軍大陸市場,設立「上海大潤發有限公司」及「濟南大潤發有限公司」等公司,分別在華東,華北及東北地區的重點城市設立門店。

2008年 ,中國大潤發營收335.46億元人民幣 ,年增率約31.04%,獲利10.42億人民幣,年增38.9%。2010年,營收人民幣404億元取代家樂福成為中國大陸零售百貨業冠軍。和大潤發一起爆發增長的是國美和蘇寧。

1987年1月1日,國美電器在北京立了第一家以經營各類家用電器為主的小店。1993年,國美電器統一門店名稱、統一商品展示方式、門店售後服務,形成中國家電零售連鎖模式的雛形。1999年12月26日,蘇寧在江蘇南京新街口開出第一家店。未來的兩家家電連鎖巨頭,也趕在了1999年之前完成進化開始起跑。有意思的是,和電商行業一樣,在線下零售領域,笑到最後的,同樣是最接地氣和最了解本土市場的人。

當沃爾瑪、家樂福自上而下收割中國市場時(從一線城市開始布局,開店,再向二三線城市擴張),大潤發的創始人黃明端決定反其道行之,去二三線城市開店,佔領那些消費潛力巨大但又不為巨頭所注意的地方。大潤發的全國店王,就來自崑山,而不是在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

2009年,家樂福中國在華的商超領導者地位被大潤發超過,很快門店數也被長達半世紀的最大競爭對手沃爾瑪超過,隨後開始每年10%的跌幅,數次「被退出」中國。直到2019年6月,家樂福中國「賣身」蘇寧易購,一代巨頭的故事就此畫上句號。

事實上,不只是家樂福,沃爾瑪、樂天等國際商超巨頭在2010年之後,紛紛啞火,被本地商超反超。「水土不服」頻繁地出現在針對它們的報導中。不管結果怎樣,國際商超的管理理念、連鎖模式在中國市場生根發芽,讓線下零售的基礎打得足夠堅實。

水大所以魚大。很長的時間裡,乘著經濟高速增長的東風,電商與線下零售都獲得長足的發展,好比長江與黃河。然而,如同大河終將入海,他們也必將相遇。

2008年,在以中小賣家、個人賣家為主的淘寶之外,阿里巴巴成立了一個新業務「淘寶商城」,也就是後來的天貓。它的定位是B2C,服務於那些曾經以線下商超、百貨為主陣地的品牌商——交匯地帶開始出現。

不過,把他們帶向正面相撞的,是一次偶然的「廣告活動」。2009年的秋天,時任淘寶網營運長兼淘寶商城總經理的張勇「開了一場玩笑」,在11月11日光棍節這天辦了一場促銷活動。當時他的想法很簡單,就是為淘寶商城打廣告。選定11月11日的原因,是因為有個現成的口號:「如果你在那一天還是單身的話,如果你在那一天感到孤單的話,那麼來我們商城購物吧,讓購物帶給你快樂」。

第一屆雙11,一共只有27家品牌參加,最終取得了單日銷售額0.52億的成績。這個成績在當時的電商看來不錯,但對比幾家線下零售巨頭,並不突出。

因為2009年 ,大潤發中國的年營收為人民幣404.3169億元,平均下來單日營收超一億,完全壓倒線上零售。當時的線下零售商發展是比線上巨頭要快一步的。

但,問題在於後續的增長速度。

2010年 雙十一單日銷售額9.36億,711家品牌參與;

2011年 雙十一銷售額33.6億,2200家品牌參與;

2012年 雙十一銷售額132億,10000家品牌參與;

2013年 雙十一銷售額352億,20000家品牌參與;

2014年 雙十一銷售額571億,27000家品牌參與;

2015年 雙十一銷售額912億,40000家品牌參與;

……

有線下零售行業從業者表示,第一屆雙11時,他們並不認為線上電商有什麼了不起,2013年前後,也只是開始重視,但依然認為自己可以很快贏下對面。

也有危機意識強的。2011年,蘇寧在完成了線下布局後,開始留意到線上市場,立刻開啟了店商+電商+零售服務商的雲商模式轉型。

2013年,大潤發也注意到了線上零售的市場,立馬上線了飛牛網並由黃明端親自掛帥主導。

同樣是時代浪潮下叱吒風雲的弄潮者,同樣是深度理解中國本土市場的創業者,你是贏家?我也是!線上線下的戰爭就此打響。

行業裡一個普遍的認知是,2015年是一個分水嶺。2015年的雙11,天貓單日銷售超過900億,徹底打破了線下零售從業者的認知,他們徹底意識到,這是一種全新的物種,「這一刻起,大家就覺得沒法玩,交牌了。」

單日900億的天文數字,也讓所有品牌商供應商清晰理解,這是完全不同的事物,電商的天花板,遠超線下零售商場。無數商家就此湧入天貓,第二年,雙十一參與商家數就從四萬家品牌商就變成了近十萬家。

雙十一的品牌效應讓商家們重新認識到電商渠道的意義,將天貓店從原本的尾貨傾銷地,轉變為真正重要的賣貨渠道,甚至誕生了一大批依賴電商渠道走輕資產模式的新品牌。這些品牌能夠在短短三年內,走完線下品牌10年甚至20年的路,甚至走到港交所、華爾街去敲鐘。

雙十一還滾動了前所未有的社會影響力,一時間物流,客服,新店主,整個電商生態開始爆發式增長,無數創業者湧入淘寶天貓。時代的天平逐漸傾斜,2016年的雲棲大會,馬雲喊出新零售,斷言未來傳統電商無法存活,線上線下將通過新技術、物流等實現深度融合。

2015年,阿里投資283億元入股蘇寧,成為蘇寧雲商的第二大股東;

2017年1月,阿里177億收購銀泰百貨;

2017年12月20日,阿里巴巴入股高鑫零售(大潤發母公司)。大潤發創始人黃明端離職前留下感慨,可以作為第二次電商之戰的總結

— — 我贏了所有對手,卻輸給了時代

3 .第三次電商戰爭:基建之戰

但時代的浪潮中,挑戰者從不缺乏。

與馬雲創立阿里巴巴差不多同一時間,北漂青年劉強東在中關村開了一家店,銷售代理的DVD刻錄光碟等。

2001年,他意識到連鎖的意義,開始複製國美蘇寧的商業模式,進行連鎖擴張,到2003年,劉強東的連鎖店已經發展到十多家。

是的,你沒有看錯,早年京東是做線下連鎖店的。即便不趕電商這個風口,在傳統零售領域,劉強東或許也能成為零售領域的一個人物。不過,2004年,劉強東關閉了所有門店,砍掉營業額已經有5000萬元的線下業務,擠進電商的賽道,成立京東。

隨後幾年,京東先滅新蛋(2008年3C數碼),再打噹噹(2010年圖書),接著拿下易迅網、拍拍網以及一號店,越戰越勇。事實上,縱觀零售行業,不論阿里還是大潤發抑或京東,他們第一步都是從捏外企「軟柿子」開始。新蛋網作為國內3C數碼元老,背靠美國新蛋,全球年銷售額為25億美元的電商巨頭,卻在半年內被京東擊敗。

等京東捏完新蛋等一眾軟柿子後,中國電商平臺的競爭進入了一個先對穩定期: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天貓與京東在激烈競爭中,形成某種微妙平衡。

又一次電商大戰由此打響。這是一場擴展了電商想像力的商戰,對後來的入局者影響深遠。在這個分叉路口,兩大電商平臺作出了截然不同的選擇。

2010年之前的中國網際網路公司,走的還是矽谷火炬那條路子

— — 天才級的創業者,天才級的商業模式構思,然後在極短時間內顛覆舊巨頭成就新時代。微軟不生產電腦,但全世界電腦都用著他的作業系統,賈伯斯並不具體生產手機,但蘋果生態埋葬了功能機時代。

這條路線的關鍵在於輕和快:輕模式、輕資產,快速推進,大家俗稱為「空軍模式」。

不論騰訊的QQ,微信,乃至各種遊戲,還是百度,做的都是純線上產品,幾十幾百人的小團隊就能做出滿足幾億人需求的產品應用。(當然各家公司後期團隊規模肯定也變大)。招納最尖端的人才,開最頂級的薪水,聚焦利潤最高、邊際成本最小的線上業務。

但是,電商不一樣。從交易、物流再到生產,電商和實體經濟和製造業,從一開始就沒有分家。今天轟轟烈烈的toB浪潮或者說產業網際網路,對電商平臺而言,十年前、甚至二十年前就開始了。

從前端的交易向後端的「基建」延伸,是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的選擇。

2008年,京東開始更是大舉投入物流建設。這個思路確實是開創性的。它讓京東同時兼顧到了線上電商的優勢和線下電商的服務性。2010年,劉強東想開啟又一輪融資,為京東商城融資7500萬美元時,高瓴資本的張磊一下就意識到了這個模式的價值,直接表示:我願意投,但我不是投7500萬,我要投3億。你要不讓我投3億美元,要不我一分錢都不投。

why?

— — 因為張磊敏銳的認識到,電商+物流這個生意就是需要燒錢的生意,建倉庫,建物流中心,買配送車輛,不燒足夠的錢在物流和供應鏈系統上,是做不出區分於淘寶的核心競爭力的。京東最後拿了這3億美元並全力投入自己的物流系統建設,最終建起了至今為人稱道的京東物流。提供了不比線下店慢多少的電商購物體驗,這幫助他們打贏了2012年和蘇寧的電器銷售大戰。

這一戰也被大家視為3C家電領域的分水嶺,這一戰後,以國美蘇寧為代表的傳統家電銷售開始沒落,而以京東為代表的新興線上家電銷售平臺迅速崛起。

蘇寧之後,京東又很快在2013年擊敗了沃爾瑪旗下的1號店。2014年3月,騰訊入股京東,京東在流量方面的最後一塊拼圖完成。2014年5月,京東上市。

但是,問題在於,物流是京東的核心競爭力,也同樣是京東繞不開的核心弱點。京東物流,卓越的配送速度背後,是高昂的投入,從2014年數據看,京東的攤子就鋪的很大。

2018年,順豐淨利潤為45.56億元,在各大快遞公司中排名第一,四通一達(中通、韻達、申通、圓通、百世匯通)淨利潤分別為42.01億元、26.6億元、20.45億元、19. 04億元、5.08億元。而京東物流,不但沒有盈利,反而虧損23億元。

大基建帶來的虧損始終困擾著京東。這個虧損,直接影響到了京東的平臺生態建設,京東物流止步於京東。而整個平臺看上去更像一個大型分銷商。

阿里同樣意識到物流的重要性。但是,和京東的選擇不同,淘寶天貓從一開始,就選擇找合作夥伴。「2005年以前,民營快遞沒有什麼故事。」一位「通達系」的高管曾如是說,那一年他們開始和淘寶合作。生於桐廬的韻達、申通、圓通等快遞公司,幾乎都是依託淘寶、天貓而發展壯大,甚至相繼走到紐交所。「通達系」的創始人全部來自於浙江桐廬,彼此沾親帶故,簡直堪稱中國民營經濟的奇觀之一。

2013年春末夏初,阿里巴巴攢了個局,把通達系快遞公司拉在一起,同時喊上了復興和銀泰等資方,成立了菜鳥網絡。菜鳥網絡的邏輯與京東物流有著本質的區別,阿里的出發點,是通過信息、通過技術去提升物流的效率,以此來構建自己的護城河。零售、雲計算、金融、物流,這些布局陸續成型之後,阿里的電商版圖逐漸形成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生態,並且具備強大的破圈能力。這場電商之戰,沒有分出絕對的勝負。

不過,一個顯而易見的現象是,他們形成一股合力,創造了中國消費的網際網路的「奇蹟」,倒逼著中國零售基礎設施的升級。

第三次電商戰爭的經驗是:也許,你的路線和藍圖都是對的,物流和基建確實是未來電商的重要組成部分。

但,實現他的形式,可能並不只有你設想的那一種。如何更低成本實現藍圖,是一件同樣重要的事。

但新的玩家,已經迫不及待的登上舞臺了。

4 .第四次電商戰爭:搶灘下沉新市場

2015年,在北上廣的視野外,三四線的下沉市場裡,又一位白手起家的青年橫空出世。這就是,黃錚和他的拼多多。

這不是一個突然成功的故事。

2007年,回國不久的黃錚接受了段永平的步步高電商業務,創立歐酷網,由步步高控股,出售步步高電子教育產品和OPPO藍光播放機。

是的,你沒看錯,在2007年,他很早就進入了電商賽道。但可能是此時的黃錚經驗不夠,也可能是歐酷網的賽道不對,當時他們只做手機電商,垂直度太高過於小眾,面臨全數碼賽道的京東有天然劣勢。總之就是,歐酷發展的不太好。

2010年,黃崢將歐酷網關掉,保留技術團隊,創辦了電商代運營公司樂其,並很快實現盈利。

2013年,樂其內部孵化出黃崢第三個創業項目尋夢遊戲,並在不久後成為最賺錢的業務;

2015年,夢遊戲內部又孵化出拼多多。

圍繞微信的社交流量和裂變模式,拼多多快速崛起,這一次,黃錚終於找對路了。

中國市場足夠大,足夠複雜,也足夠豐富,足夠在天貓、淘寶、京東之外,再成就一個拼多多。

拼多多崛起的核心:其一在於對下沉市場的洞察,藉由微信的流量,觸達這些人群;其二在於中國製造40年積累的強大的生產能力。作為世界工廠,中國的工業門類齊全,產品層次豐富程度居世界之冠。大量的白牌產品湧入拼多多,憑藉低廉的價格佔領一定的市場份額。有人曾經戲言,一切網際網路商業皆傳媒,這句話中的「傳媒」其實可以翻譯成「流量」。在一定程度上,流量被證明有效。

除了拼多多之外,2019年,電商領域又迎來了新面孔——張一鳴、宿華和直播電商。這一年,抖音,快手靠著簡短魔性的短視頻迎來了爆發式增長。在獲取大量用戶及用戶時長後,他們以此切進電商賽道,開啟直播帶貨,在淘寶直播之外,形成新的勢能。

2020年8月,在大家還沒有反應過來時,快手月訂單突破5億,從單純的交易額上,成為繼淘寶天貓和京東拼多多後的電商行業第四。快手,這又是一個從三四線成長起來的產品,又是一個「讀懂」中國下沉市場的故事。

快手創始人宿華1982年生於湘西土家小山寨,直到5歲,對宿華來說,幸福感的核心依舊是「要有光」。為什麼?因為這裡沒有公路,沒有電,如果家裡的醬油用完了,就需要走兩小時的土路到鎮上,再走兩個小時回來,才能買到。

大部分村民家裡唯一的電器就是手電筒,不過電池對他們而言也很昂貴,經常捨不得用,晚上出門,他們就會帶個松樹枝當火把。沒有電就沒有電燈,更沒有電視。夜晚這裡幾乎沒有任何娛樂活動,天一黑什麼都幹不了,小朋友只會選擇就在大樹下聽故事,看星星。

2000年,宿華以超出一本線100多分的高分考入清華軟體學院,之後一路讀到博士。2006年,深思熟慮後,宿華中斷了博士學業,從清華退學,進入谷歌中國。這就是為什麼宿華多次強調和感謝高考制度,快手平臺也非常重視普惠性,不做任何流量傾斜不扶持大主播而更看重底部腰部主播的原因。

源於這個思路,快手始終帶有極高的真實感,早年大家印象中的「土味」,某種意義上不是快手土,而是這個國家的B面。在北上廣的天際線之外,還有為數眾多的人以自己的方式生活著。

不止一個人問過,為什麼快手電商起的這麼快,答案很簡單。快手的內容很原生態,高真實度。內容又決定了快手的用戶。一旦用戶認可主播,某種意義上,就已經完成品牌建設了。在這樣的邏輯下回頭去賣產品,用戶粘性有一定的優勢。

發現沒有,每一次,當有人覺得存量已空時,都有新入局的玩家快速崛起。新入局者為什麼依然能夠崛起?我認為原因有三:

其一,市場蛋糕尚未見頂。中國的零售業乃至網際網路行業依然是一片藍海,足夠大且多樣,不論是北上廣還是四五線城市甚至廣袤的農村,都有足夠多、尚未被充分挖掘的市場空間。讀懂中國的創業者,都有機會。

其二,與工業時代的企業,圍繞產業鏈上下遊布局不同,網際網路的特徵是圈層化的,具備極強的破圈能力。跨界無處不在,對手可不會是你通常以為的對那個。

其三,一個不容忽視的事情是,以天貓雙11為代表的電商大促,在過去20年裡,對基礎設施的錘鍊——高效且覆蓋率最後一公裡的物流網絡、數量規模龐大且網際網路程度極高的商家、以及便捷的行動支付等。

正是在這些基礎上,新秀往往可以直接利用這些優勢完成快速崛起。

5.下一片新大陸在哪裡?

「一個人的命運,當然要靠自我奮鬥,但是也要考慮到歷史的進程。」

很多人考慮問題時,往往會有一個思維定勢,巨頭那麼厲害,我怎麼打贏他們?但事實上,一如淘寶打敗eBay,並不是搶走了eBay的客戶,而是來自於新增的客戶。拼多多和快手的脫穎而出,同樣是因為發現了廣闊的下沉市場。跳出眼前的存量競爭再看電商,新大陸在哪裡?我認為,答案可能是---品牌化

所有的行業,決勝的秘訣,無怪乎「深耕」和「遠拓」。回到零售業的本質,深耕——真正向製造端拓展。最近幾年,這一趨勢已然非常明顯,幾乎所有的網際網路公司都toB了,都開始尋求和製造業結合的方式。今年9月,阿里新製造工廠浮出水面。很多人並沒有看懂阿里在下怎樣一盤棋,單純地將它理解為一個服裝廠。

其實新製造的核心並不在於工廠本身,而在於模式創新。阿里的目的,在於將零售端與製造端真正連接起來,簡而言之,讓淘寶和天貓的銷售數據與工廠製造數據直接打通,實現以銷定產。當然,目前新製造仍處在起步階段,阿里至多只是打了個樣,未來會有更多的玩家加入。

至於「遠拓」,我認為是品牌化,準確說,是培育出真正意義上,能代表中國,能定義這個時代消費文化的品牌。

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曾說過:「在國際交往中,索尼是我的左手,豐田是我的右手。」

品牌競爭是國家實力的競爭。當今世界,企業與企業、品牌與品牌之間的競爭在一定程度上體現著國家的實力。國與國之間平等的前提是實力,而品牌已經成為國家實力的一種象徵。美國的競爭力,同樣體現在在於可口可樂、麥當勞等消費品牌的全球擴張。如何在世界工廠之上,再造一個品牌大國,是未來10年,甚至更長久的命題。

也應該是接下來的新大陸。

2019年,中國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按照歐美、日韓的經歷,越過這個檻之後,中國社會將發生很多變化:1.大量追求品質、審美的消費者出現。2.文化自信與本土意識崛起。這些變化將催生出新的消費品牌。

今年雙十一之後,天貓、京東、拼多多、抖音都齊刷刷地喊出「新品牌」,道理大抵相似。

孵化品牌的邏輯與打造爆款的邏輯有著非常微妙的區別。爆款的核心更多在於流量,而品牌的要義在於人,在於人的價值共鳴和情感共鳴。

在新品牌的細分賽道裡,目前來看,天貓是最有優勢的。近日,崛起於天貓的美妝品牌完美日記即將赴美上市。漢口二廠、元氣森林等品牌也獲得資本青睞。今年雙十一,357個細分品類裡,新品牌打敗了國際巨頭,拿下行業冠軍。當然,不論是元氣森林、三頓半還是完美日記,它們和可口可樂、星巴克、雅詩蘭黛比仍然很稚嫩,還有很遠的路要走。這些處在風口浪尖的電商平臺同樣如此。

6.時代的主旋律

這20年,商業的變遷無比巨大。

一個1999年的人看見國美大潤發的小門店時,一定不會想到,幾年後他們就擊敗家樂福成為了線下零售王者。

一個2005年國美大潤發的員工們聽見馬雲的嘮叨時,也一定無法想像用不了幾年,對面會刷出單日千億的天文數字。

一個2018年的傳統電商賣家,肯定也無法想像,一年後會有帶貨主播,一人一天就刷出過億訂單。

有人說,沒有馬雲的時代,只有時代中的馬雲,我認可這一點。

馬雲是跑的最快的人之一,但這片大海上同樣傳奇的奮鬥者還有很多。

馬雲,唐海松,黃明端,劉強東,黃錚,張一鳴,宿華...是時代給了所有人機會。

而這兩年來,伴隨著經濟發展延緩,各種矛盾和思潮都開始湧現,有許多人認為,時代紅利已經消失了,有的人開始佛系,覺得前途無路。我雖然也跟著吐槽不少,但我覺得,其實很多時候,大家也未必要那麼的喪氣。時代永遠在前進更新,依然有無數的機會窗口。

抓住他,把握住他。

有人說,成功要靠出身,但事實上,縱觀二十年來網際網路行業各路弄潮者,大多白手起家。

也有人說,成功要靠運氣撞風口但從第一次電商戰爭就可以看出,單純撞上風口也沒用,把握不住依然會掉隊。沒到終局一切都無法下結論。

時間已經將答案告訴了你,

時代,只屬於不懈努力的人

參考資料:

劉強東,我的創業史

大潤發創始人抱憾出局:我贏了所有對手,卻輸給了時代!

大潤發百科

國美百科

步步高、OPPO和vivo的幕後大佬段永平

黃崢奮鬥史

被看見的力量:快手是什麼

相關焦點

  • 永遠年輕,永遠荒唐悲傷
    >這裡不可能發生什麼然而,我就在這裡僅只是個機器人帶著不明確的使命一件不朽的藝術品by 波拉尼奧永遠年輕,永遠荒唐悲傷當然一開始就被波拉尼奧的振振有詞搞得暈頭轉向,他恍若微醺,好像我現在一罐啤酒便暈倒,心裡一直明鏡似的瞧著自己搖搖欲墜的皮囊,那一聲嘆息很久才回到耳畔,「我們最孤獨,是在人群裡」。
  • 吳婷婷:永遠二十趕朝暮
    你害怕衰老,害怕自己不再年輕,甚至開玩笑說自己要奔三了。看到這些。我沉默了。是的,二十歲比想像中來的更早些。不知我們們從小許了多少願,又有多少曾經說著一定要完成的事現在早已記不清了。我們有了許多回憶,有了更多需要被記住的人。二十年很長,長到一棵樹苗都長成可以納涼的樹了。
  • 一個人永遠年輕的標誌:對世界有好奇,對自己有耐心
    成長總是痛的,星標我們陪你文/陶瓷兔子,頭圖基於CC0協議使用今日份碎碎念後浪不需要知道自己該做什麼真正需要被提醒「你還年輕」的,永遠都只是前浪。1你是在哪一瞬間開始覺得,自己不再年輕了呢?我是在28歲的某一天,被公司的小朋友拉去參加一個聚會的時候,忽然有了這種感覺。
  • 李宗偉 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今年的6月,李宗偉發布的一條微博讓我感觸良多,昨晚午夜夢回那個揮舞著球拍的夏天寫下此文紀念那個永遠年輕的李宗偉。只要他站在賽場上,我們知道他也許會被擊敗,但永遠不會倒下。這一點16年奧運會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團體賽上則更加明顯,2018年湯杯丹神以「地表最強三單」的身份淘汰賽一場未上「躺贏」世界冠軍。李宗偉一場未輸止步八強。在我看來,李宗偉像一個辛苦的縴夫,孤獨地拉著一艘名叫馬來西亞的大船。在這樣的一條路上,偶爾有人搭一下李宗偉的肩膀,但很快就消散。陪伴他最久的是堅持,是在這小路上循踽獨行的夢想。
  • 抗美援朝戰爭是值得我們民族永遠銘記的戰爭
    原標題:抗美援朝戰爭是值得我們民族永遠銘記的戰爭   抗美援朝戰爭,中國人民以巨大的代價,挽救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保衛了國家安全,達成了出兵朝鮮的戰略目的。   抗美援朝戰爭創造和維護了中國在東北亞地區有利的戰略態勢和戰略格局,為國家經濟建設創造了相對和平的安全環境。
  • 推薦二十部戰爭題材電影
    大家好,這裡是白北星,今天我給大家推薦二十部震撼人心的戰爭題材電影,以下是這二十部戰爭題材電影的主演和個人評價,排名不分先後1、《拯救大兵瑞恩》這部電影給觀眾的感覺太過真實,很多情節的血腥暴力程度讓人對真實的戰爭產生了深深的恐懼。2、《盧安達飯店》
  • 長達二十年的越南戰爭因為什麼原因爆發,最終輸家真的是美國嗎?
    1955年發生的那場越南戰爭是一場影響頗為深遠的戰爭,在二戰結束以後,美國第一次在一場戰爭中投入這麼多的兵力。可能很多人對於這場戰爭都是知之甚少,基本上都只知道這是在越南和美國之間發生的戰爭,對於具體細節都不太了解。
  • 臺灣《中國時報》:年輕世代的戰爭妄想症
    恐怕真如王浩宇所言,年輕選票好騙! 打生存遊戲、戰爭遊戲都很厲害,但真實世界裡打仗一點都不好玩,戰爭進行方式就是燒殺擄掠的極致,兵兇戰危更是古有明訓,為何臺灣本島承平了70餘年,年輕人竟渾然不知維繫和平、持盈保泰有多麼不易。
  • 【爭做新時代巾幗奮鬥者】伊莎白·柯魯克: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伊莎白與中國朋友合影1938年,23歲的伊莎白從多倫多大學兒童心理學碩士畢業,就迫不及待地飛回四川。此刻,這個生她養她的「故鄉」,正在飽受戰爭的摧殘,兵荒馬亂、民不聊生,許多人避之唯恐不及,可她,卻像是一個逆行的女戰士,毅然定居在這裡,潛心做人類學研究。
  • 《天下足球》二十年,屬於你我青春的二十年
    他們說,中國雖然沒有世界上最好的足球,但是有世界上最好的足球節目。從2000到2020的這20年間,《天下足球》陪伴幾代足球少年走過青春。若如今的你們還是二十多歲,那每個人都能講出一段周一下課後狂奔回家趕作業,只為準時打開電視的經歷;又或是伴隨著飯香和爺爺奶奶扇子送來的徐徐清風,傾聽著那些當時還似懂非懂的足球故事。
  • 電商打假之戰,永遠沒有休止符
    拼多多對於各大電商攜手解決平臺治理問題抱有巨大信心,拼多多自身對此投入的資源也不設上限。「假貨」,無人不厭,無社會不排斥。可以說,天下苦假貨久矣,假貨也稱得上是「全民公敵」。據公開資料顯示,我國年均假冒偽劣產品的產值有1300億元之多,國家因此年均損失稅收250億元,民眾的消費權益,市場的發展,經濟大環境的運行,由於假貨的幹擾,都會呈現負面的傾向。
  • 軍人的眼睛應永遠盯著戰爭
    軍人的眼睛應永遠盯著戰爭近現代歷史上,中國在朝鮮半島兩次被捲入戰爭,一次是甲午戰爭,一次是抗美援朝戰爭,結局迥然不同。
  • 提醒埃斯珀:美軍要永遠記住韓戰越南戰爭的教訓
    提醒埃斯珀:美軍要永遠記住韓戰越南戰爭的教訓從美國近幾個月的對華態度來看,許多外界人士認為,中美有滑向戰爭的可能,這一點也是美國國防部長埃斯珀所擔心的,不過目前他應該更擔心的是,自己可能會丟失的「烏紗帽」畢竟他接連的舉動已經讓美國國內的鷹派感到不滿了,而中美真的會發生衝突嗎?
  • 足青的整點報時 天下足球的二十年 屬於每個球迷的二十年
    綠茵記憶:天下足球二十年,屬於你的二十年  他們說,中國雖然沒有世界上最好的足球,但是有世界上最好的足球節目。  從2000到2020的這20年間,《天下足球》陪伴幾代足球少年走過青春。  若如今的你們還是二十多歲,那每個人都能講出一段周一下課後狂奔回家趕作業,只為準時打開電視的經歷;又或是伴隨著飯香和爺爺奶奶扇子送來的徐徐清風,傾聽著那些當時還似懂非懂的足球故事。
  • 二十有為 線上線下無間融合,萬事興集成灶強勢發力電商!
    2020年廚電行業迎來了電商渠道的新一輪爆發,萬事興集成灶的表現也同樣可圈可點。萬事興品牌線上線下深度融合,賦能加碼無界新零售。  2020年11月26日,中國·嵊州,「二十有為」萬事興集成灶二十周年慶典正式拉開帷幕。
  • 作為極地之國,竟然為了一件商品同他國打了快二十年的戰爭,為何如此
    在歷史上有個國家為了一件商品,竟然發動戰爭?這到底是什麼情況?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這場摸不著頭腦的戰爭故事。 在二十世紀中葉,位於北極圈內的極寒之地——冰島(格陵蘭島),盛產一種名為鱈魚的海產品,這種魚的塊頭比較大並且肉質鮮美又沒有多餘的魚刺,憑藉著顏色雪白的魚肉所以才會由此得名為鱈魚。
  • 世界首富貝佐斯:攜6萬億撤離中國市場,世界一流電商遭遇滑鐵盧
    各種創業的條件都已具備,他抓住時機,在1995年成立了Cadabra網絡書店,而這個網絡書店也就是後來亞馬遜的前身。 ▲貝佐斯年輕時期舊照 貝佐斯善於洞察商機,網上書店的業務越來越紅火之後,他並沒有沾沾自喜,而是迅速把目光放到別的領域,不斷拓展售賣的商品種類
  • 5月4日青年節發朋友圈說說,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從這面旗幟裡,我們可以看到,那些在黑夜裡不畏艱難、尋找光明未來的革命青年,用鮮血結束了戰爭,用生命帶來了和平;可以看到,一代代優秀青年,為祖國富強、為民族振興、為實現中國夢而作出的巨大貢獻。人活在凡間,有些疼痛,只能自己修復;有些難關,只能自己闖過;有些味道,只能自己品嘗;有些孤獨,只能自己穿越。
  • 生日當天發朋友圈的句子,祝自己生日快樂,永遠年輕!
    一、來到地球吸乾氧氣的第18年,接下來的日子也要加油呀!二、恭喜我離「大人」的世界又進一步。
  • 世界歷史上的世仇,英法戰爭、法德戰爭
    世界歷史上,雙雄可以並立嗎?迄今為止,沒有看到成功的案例!在世界歷史上,則往往可以看到兩個國家敵對超過五十年,有的長達一百多年!一起來歷數一下這些世仇國家。一,英法世仇。在德國崛起之前,英法就是一對冤家;隔著一條窄窄的英吉利海峽,相愛相殺數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