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頁-臺海網]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7日宣布,美駐聯合國大使克拉芙特即將赴臺訪問,牽動兩岸敏感神經,是否引起政治波瀾?臺灣中興大學法政學院院長蔡東傑表示,川普為了蓄積政治能量,預期至卸任前會持續刺激中國,並逐步升級,駐聯大使訪臺,已涉違反一中政策,川普用意就是讓中方跳腳。但北京也知道這是川普的個人秀,研判不會有劇烈反應,除非,繼任的拜登政府照單全收,臺海就可能面臨震蕩。他也認為,美駐聯合國大使訪臺機率不大。
蔡東傑
蔡東傑,臺灣政治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現任中興大學法政學院院長、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當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等職,並擔任中華當代兩岸學術交流協會理事長等職。
針對美駐聯合國大使旋風訪臺的機率,蔡東傑認為,可能性不大。因為國會已宣布拜登勝選,美國大選結果沒有懸念,距離政權交接剩不到二周,駐聯大使也是交接要務的一環,要在這段政務繁忙的時間安排出訪,不是說做不到,但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川普政府任命的駐聯大使,當然必須在20日前訪臺才有意義,不可能20日之後才到臺灣,所以短期內要能成行,機率不大。
川普政府卸任前動作頻頻,目的何在?蔡東傑說,川普是希望在卸任前,掌握累積政治能量的機會,只是不斷在累積未來的政治能量,因為美國大選結果已定,甚至民主黨完全執政,在這種情況之下,川普以及共和黨已是沒有任何施展空間,更沒有翻盤可能。
他指出,從川普從政以來的性格,以及川普團隊在大選過程的策略布局來看,卸任前持續發動爭端,非常符合川普的一貫態度,也就透過特定議題去促進支持者的黏著度,這個能量如果順利投放出去的話,多少都會獲得政治紅利。
蔡東傑說,從2018年川普對中國發動貿易戰以來,基本上會發現就是,以川普為首的這一圈人,他們獲取政治紅利的來源就是「反中」,不管是在貿易、經濟、外交等議題皆是,所以川普政府大概從2018年以來,就長期在操弄「反中」中議題,並高唱「中國威脅論」,而這個策略,也確實是有利可圖。
所以川普陣營在最後階段,基本上也沒有其他東西可以做。蔡東傑指出,川普只好對內不斷否認選舉結果,不斷鼓譟支持者,對外則持續「反中」,才可以在卸任之前持續獲得大眾關注,獲取媒體版面,假如川普提前認輸,政治舞臺也就宣告結束。川普為了保有表演機會,只好一次又一次的祭出新事端,引起國際關注,所以會以切香腸的方式,逐步升高刺激中國大陸的層級,安排駐聯大使訪臺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