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停車行業的「鴕鳥心態」——專訪迪蒙智慧交通董事長向雋

2021-01-18 停車協會

生活在城市裡,「停車難」已經成為很多市民出行的痛點。大量的停車需求與有限的停車泊位資源嚴重不匹配,導致城市重點停車區域停車供需矛盾突出,城市正常交通秩序受到幹擾。業內不少行業人士認為:想要破解停車難題,必須通過對市區現有停車資源的信息採集、匯聚和整合,構建城市停車大數據平臺,從而盤活城市存量停車資源。並結合智慧商圈的推廣應用,構建全方位的「車生活」價值鏈,打造智慧停車產業系統。

然而,正如迪蒙智慧交通董事長向雋說的: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向雋告訴停車技術網,目前整個停車行業相關參與者都呈現出一種「鴕鳥心態」,停車場運營商自立山頭、設備商廠家軟硬體系統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停車場不願意對外界開放車位共享......他提到,要想真正破解城市停車難題,必須做到三個共享,即:平臺共享、車位共享、數據共享。

為了能通過停車大數據應用,挖掘更大的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2020年中國首屆城市停車數據應用大賽」成功召開,如何讓海量城市停車數據的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得到最大和最佳釋放,是停車業界人士共同努力的方向。基於此,停車技術網特別邀請了蒙迪智慧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向雋進行獨家採訪,共同探討如何破解城市停車難題,挖掘城市停車大數據。

以下內容為停車技術網記者整理自迪蒙智慧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向雋的採訪內容。

停車技術網:「停車難」的問題尤其在超大型城市間更為顯著。出現「停車難」的原因有哪些?

向雋:主要原因是停車位供不應求。過去十年,隨著城市車輛的大量普及,停車難的問題開始突顯,與此同時停車位也不能得到有效補充。每年新增車位需求和每年實際建設停車位數量的缺口不斷擴大,這是其根本原因。

停車技術網:解決「停車難」的問題,可以從哪幾方面入手?

向雋:第一,車位共享。造成停車難問題除了供不應求,還有停車位的利用率不高,以現在城市車位利用率來看(40%~50%),每買一輛新車,實際上需要至少一個半車位。為什麼呢?白天上班需要一個停車位,你晚上回家是不是需要一個車位?你的白天辦公開車也需要一個車位來停放,停車矛盾就在這裡。如果白天把寫字樓的車輛引到周邊的住宅小區去,晚上把周邊住宅區的車輛引向周邊的寫字樓,停車矛盾也能有效緩解,這就是為什麼必須要實現車位共享的原因。

第二是平臺共享,第三是數據共享。實現這三個共享,前提是實現平臺共享,把城市車位資源整合到一個平臺裡,進而實現車位共享、數據共享,這是最根本的。

而很多的小區不希望車費社會車輛進入,因為社會車輛進去之後,小區正常的停車就會受到影響,這是其一。其二是擔心安全問題。一些社會上的車輛開到地下室去之後,他想到是不是會出現是一些安全問題。當然這些問題最終是可以通過技術手段解決,但是還有很多高端的小區是不願意共享的,而對於其他小區他雖然願意把它拿出來共享,但是他本身車位也很少。車位的數量不夠,這個現象短期都沒法解決的。供需矛盾造成的問題,需要城市的發展資源配合,以及資源的有效合理利用,這些是很現實的問題。

停車技術網:有人說,要想真正破解城市停車難題,除了數據共享平臺,還需要找到合理的商業模式,讓數據跑起來,您是否認同此觀點?請談一談您對停車數據共享平臺的看法。

向雋:必須先形成數據共享,才能實現這個平臺共享、停車共享。現在的停車場大多是各自為政,每個停車場它的系統用硬體軟體都不一樣,每個系統供應商都是一個獨立的模塊,他們都不願意把自己的數據跟別的系統來進行共享,甚至是打通,都希望別人跟他打通,而不希望把自己的東西拿出來跟別人打通,跟別人共享。

這是一種鴕鳥心態,一種封閉的心態。這種現象的出現,第一是出於自我保護,第二是不信任,第三是因為沒有一個機構能夠強制把數據共享進行推動。

從長遠來看,從根本上要破解停車難的問題,必須實現城市停車平臺一張網才行,這就必須實現數據共享才行。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想要真正實現數據共享,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它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執行部門(最好是政府)來推動這個事。

停車技術網:除了政府推動,是否可以通過合理的商業模式來解決這個問題(實現數據共享)?

向雋:合理的商業模式是有必要的,商業模式要實現什麼呢?要利益共享。如果沒有利益共享,他就沒有這個積極性,沒有推動的這個事物的動力,所以第一個要實現的是利益共享。

但要推動這個事情(實現數據共享),我認為只有政府才有這個能力和實力來做。任何民間的機構,比如平臺運營商、技術服務商、系統集成商單獨來做這個事都不合適,這兩個條件互補的,缺一不可。

停車技術網:您認為下一步停車市場重點將會放在哪些方面?您有什麼看法?

向雋:我認為下一步停車行業的重點還是車位的增加,因為你一個城市裡面,不可能路邊能停的地方都去停,車位增量非常有限。

第二是實現共享停車,在城市,車位增量永遠跟不上汽車增量,我們只有優化車位資源配置,推行錯峰停車、共享停車,利用人工智慧、大數據等高科技手段,實現一個平臺、一張網、一體化和平臺共享、車位共享、數據共享,才能最大限度地緩解停車難矛盾。

第三,城市的車輛要進行限制,限制車輛的增加。即使現在增加停車場的泊位,你都趕不上車輛增加的數量,停車難不只是一線城市的問題,即使在我們老家湖北恩施,也一樣會堵車。

停車技術網:請站在您個人(專家)的角度,淺談一下本次數據應用大賽的意義和價值?

向雋:本次大賽可以在解決城市停車難的問題上探尋一些新的路子。這個很受行業人士的期待,我希望大賽能夠有一些創新突破,這是我們的共同願望,我們做停車這個行業做那麼長時間了,也希望把我們的一些理念,通過這次的活動宣揚出去。讓所有的行業人員一起來推動這個城市經濟的發展,解決市民出行難的問題。

停車技術網:您對本次大賽有什麼期望?

向雋:從我內心來講,我是希望這次大賽讓全社會達成共識(破解停車難題),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的,所以需要全社會達成一個共識來推動這個事,期待大賽舉辦成功!

專家介紹

向雋,現任迪蒙智慧交通董事長兼CEO、深圳市人大常委經濟工委委員、深圳市羅湖區科協副主席。系湖北工業大學兼職教授,資深網際網路及傳媒專家,人工智慧共享停車領域專家。

向雋先生系中國智慧停車產業的早期推動者,曾以深圳市人大代表的身份,力推深圳市智慧停車項目的立項、落地,深圳由此成為全球第一個智慧停車落地城市;2014年率先提出 「共享停車」理念,利用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金融科技等前沿技術,實現一個平臺、一張網、一體化城市停車管理和平臺共享、車位共享、數據共享,徹底改變中國傳統落後的停車管理模式。

相關焦點

  • 窮人思維之鴕鳥心態
    今天跟大家說一個非常典型的窮人思維——鴕鳥心態。獅子要把鴕鳥吃了,鴕鳥就把頭埋在沙子裡。以為什麼都看不到了,就會覺得很安全為什麼很多大企業每年都要花幾千萬的資金去做市場調研?為什麼不直接憑董事長的個人喜好直接去定下去呢?
  • 智慧停車 城市更從容——2020深圳國際智慧停車設備與技術博覽會...
    本屆展會由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政府指導,深圳市公安局交警警察局支持,中國重型機械工業協會停車設備工作委員會、中國城市公共運輸協會城市停車分會、深圳市智慧安防行業協會、深圳市停車行業協會共同主辦。希望此次大賽的舉辦,能進一步通過停車大數據應用,挖掘更大的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更好地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為給廣大市民提供更加便利的交通服務。  隨後,在到場嘉賓的見證下,相關領導共同上臺參與共同按下啟動按鈕。「2020深圳國際智慧停車設備與技術博覽會開幕式暨2020中國城市停車數據應用大賽」正式啟動。
  •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靜態交通產業分會在清華大學成功舉辦「校園智慧停車管理技術論壇」
    2018年1月16日,由中國交通運輸協會靜態交通產業分會主辦,清華大學、北京速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交金溢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華源億泊停車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協辦的「校園智慧停車管理技術論壇」在清華大學主樓會議室成功舉辦,論壇以當前清華大學所應用的校園
  • 「溫水煮青蛙」「鴕鳥心態」不要侮辱青蛙跟鴕鳥的智商!
    人類自從有文字以來,一些謬誤流傳甚廣,不是侮辱了人的智商,是侮辱了青蛙跟鴕鳥的智慧,看動物不跟人類說話,就惡毒攻擊!其實很多事情都是人強加給動物的,動物沒有如此蠢!1、溫水煮青蛙流傳甚廣的故事:"溫水煮青蛙"說是將青蛙投入40攝氏度的水中時,青蛙因受不了突如其來的高溫刺激立即奮力從開水中跳出來得以成功逃生。
  • 鴕鳥心態,讓我們無法正確面對問題
    鴕鳥是一種很有意思的動物,他們跑起來很快,但是遇到危險時,最先會把頭埋進草堆裡,對危險選擇假裝視而不見。這樣導致他們往往因為耽誤了逃跑時機而被其他動物殺死。心理學上有個詞叫鴕鳥心態,指的是當人們遇到事情時,不時想著怎麼解決,而且選擇逃避,視而不見。
  • 炒股要克服鴕鳥心態
    金音鴕鳥遇到危險時,會把頭埋入草堆裡,以為自己眼睛看不見就是安全,人們將這種心態稱之為「鴕鳥心態」。「鴕鳥心態」是一種逃避現實的心理,不敢面對問題的儒弱行為。現實生活中具有「鴕鳥心態」的人比比皆是,股市中有「鴕鳥心態」的人也不少。
  • 「握沙現象」和「鴕鳥心態」
    目前,基層一線管理工作普遍存在著壓力大、困難多、事務煩瑣等現實情況,如何直面挑戰,化解危機、化解困難,推動管理工作穩步前進,保證生產經營工作穩步前行,無疑要考量管理者的經驗、智慧和能力
  • 偉龍科技加入深圳市智能交通行業協會
    近日,偉龍科技(廣東)有限公司楊成董事長、謝天鑑總經理一行拜訪深圳市智能交通行業協會,受到深圳市智能交通行業協會楊金才會長熱情接待。楊成董事長向楊會長簡要介紹了偉龍科技的發展歷史和部分成績,並表示在今年國家力推交通強國與新基建建設的大背景下,偉龍科技希望能與智能交通協會深入合作,協作共贏。楊金才會長對偉龍科技過去所取得的成績和努力表示肯定,並表示協會扮演橋梁與紐帶的角色,為各會員企業搭建舞臺,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 新一波融資潮到來 智慧停車行業告別「拓荒期」
    來源:中關村網繼2016年ETCP領銜的巨額融資熱潮以後,智慧停車行業近期迎來第二波融資熱潮,多家企業相繼獲得資本力捧,這標誌著智慧停車行業告別「拓荒期」,正在進入一個競爭越來越充分的新階段。(智慧停車行業引發第二輪融資潮)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智慧停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分析報告》顯示,從2015年中國智慧停車「元年」算起,全國已有超過200家企業研發了各種智慧停車APP。儘管參與者眾多,但智慧停車行業在進入2018年以前,卻一直維持一家獨大的局面。
  • 智慧互通(愛泊車)榮獲德勤中國高科技高成長50強,成為智慧停車行業...
    智慧互通(愛泊車)瞄準智慧停車這條潛在水下的超級賽道,積極響應政府對於建設交通強國、發展交通新基的號召,憑藉對行業的深刻洞察、過硬的技術實力及強大的城市運營能力,從路側公共泊位停車管理切入,逐漸滲透至社會停車場管理業務,創新性地探索出一條構建城市智慧交通的最佳實踐路徑。
  • B端產品突圍之道:智慧停車行業的生死博弈
    破局靜態交通難題,更多的落在如何解決不動的車輛上。本文主要以停車場為切入點,整理智慧停車行業的需求、分析目前的現狀與問題、探索行業未來的發展。拋磚引玉供從業者與對智慧停車行業感興趣的朋友一起交流。01 概述:智慧停車的場景從停車區域上,可以把停車分為:路內停車和封閉停車場。
  • 老王說幣:炒幣要克服「鴕鳥心態」
    鴕鳥遇到危險時,會把頭埋入草堆裡,以為自己眼睛看不見就是安全,人們將這種心態稱之為「鴕鳥心態」。  「鴕鳥心態」是一種逃避現實的心理,不敢面對問題的儒弱行為。現實生活中具有「鴕鳥心態」的人比比皆是,幣圈中有「鴕鳥心態」的人也不少。
  • 東莞市停車產業協會成立,助力緩解「停車難」
    9月23日上午,東莞市停車產業協會揭牌儀式在會展酒店舉行,市政府副秘書長黃淦洪出席儀式並為協會揭牌,東莞交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羅沛強,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張慶文,市交通運輸局三級調研員羅淑儀,市民政局社團科科長歐廣豪,市道路停車事務中心主任張盈等有關領導及友好協會代表、協會各會員單位代表參加了儀式
  • 「鴕鳥心態」的蔡當局還要假裝下去嗎
    「鴕鳥心態」的蔡當局還要假裝下去嗎 2017年11月28日 10:11:23來源:中國臺灣網   近日,臺灣TVBS民調中心最新調查顯示,民眾對蔡英文的施政滿意度僅為
  • 智慧交通發展駛入快車道 不同行業巨頭看好「自動駕駛」
    今年8月交通運輸部印發的《關於推動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進一步勾勒出詳細的路線圖,首當其衝的是打造融合高效的智慧交通基礎設施,以智慧公路、智能鐵路、智慧航道、智慧港口、智慧民航、智慧樞紐等為載體,體現先進信息技術對行業的全方位賦能。
  • 無為停車難,智慧停車勢在必行
    目前,智慧停車是當前解決城市「停車難」問題最為行之有效的一套方案,國內許多城市都在推進實施智慧停車項目。首都北京市通過愛泊車智慧停車平臺的 「AIpark天眼」高位視頻,覆蓋全城16區縣及經濟技術開發區6萬餘車位,加之市級管理平臺,「17+1」共同發力,為城市綜合治理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和大數據基礎。
  • 利用同學間的互相比較,能改變「鴕鳥心態」嗎
    從老師的提問中我接受到一個重要信息,就是如果家長不對孩子們的成績作比較,就不能鞭策自家的孩子進步,於是會導致孩子變成「鴕鳥」,不思進取。孩子產生「鴕鳥心態」,根源在哪裡?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鴕鳥心態」,也稱鴕鳥症候群(Ostrich Syndrome),是美國心理學家Elliot Weiner最早提出的。「鴕鳥心態」描繪的場景是當鴕鳥遭遇危險時,會把頭埋入沙坑,讓自己非但看不到危險而且還覺得安全得很。
  • 專訪美天停車聯合創始人蒲繁強: 大數據時代,用數字信息疏通城市交通
    如今,伴隨著城市提檔升級,越來越多的政府開始密切關注停車等交通問題。新技術的產生,也讓這個難以根除的「城市病」有了轉機。2019年9月,中國(上海)國際智慧停車展覽會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辦。展會上展示了便捷停車、無感支付、無人值守、泊車機器人、反向尋車、ETC停車、精準導航等熱門停車解決方案及應用場景。
  • 智慧城市「駛」於智慧停車 首程控股(00697.HK)線上線下並舉佔先機
    伴隨著以移動網際網路為代表的信息技術、人工智慧、大數據以及各類傳感器的應用、普及和發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全面加速起勢。交通出行是智慧城市的重點領域,而智慧停車則是交通出行的起點,是智慧城市的基石。近年來,在國家智慧城市與「網際網路+」政策的指引下,智慧停車已經在一、二線城市得到一定程度的應用,而政府出於改善城市交通與民生品質的訴求,對智慧停車行業也越來越關注。目前,大部分所謂「智慧停車」企業仍將自身限定在「網際網路+停車」的概念之中,停留在信息收集和共享的階段,還不能對停車數據進行分析和利用,以優化單個車場的經營效率,更難以提出覆蓋全局的城市級停車解決方案。
  • 全速重構智慧交通,雲棲大會上千方科技展現技術硬實力
    在變化似乎緩慢的交通、社區、城市建設領域,一場「重構」的加速鍵也已經按下。在2020年雲棲大會上,諸多活躍的科技公司向外界展示了他們的解決方案。「交通行業正處在數位化轉型的初始階段,新基建是交通行業的重大發展機遇,也是新基建的重要切入點。」在「雲聚新生態——阿里雲合作夥伴大會」上,千方科技副總裁、千方技術研究院院長孫亞夫以《基於新基建的新一代智慧交通》為題進行了主題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