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必修一:第3課 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高考重點筆記

2020-12-23 YoungMoon的歷史課

秦始皇的繼承者秦二世昏庸殘暴,「法令誅罰,日益刻深」,「賦斂愈重,戍徭無已」,人民怨聲載道;當時人稱,「欲為亂者,十室而八」。秦王朝瀕臨崩潰的邊緣了。

秦朝地圖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由於被徵發到漁陽戍守,到了大澤鄉遇上了滂沱大雨,無法按期抵達漁陽,按律將處以死刑。陳勝吳廣鋌而走險,斬木為兵揭竿為旗,組織了起義隊伍。但最終失敗,陳勝失敗後,秦嘉立楚國貴族景駒為楚王;響應陳勝起義的項梁,接受範增的建議,立楚懷王孫熊心為王。

楚漢之爭

種種跡象表明,秦統一後,雖然以郡縣製取代了分封制,確立了以皇帝制度為核心的中央集權制,但是基礎並不牢固,法律秩序與政治制度並未深入人心。被打敗的六國擁有各自的傳統勢力,在他們原先的轄區,仍有相當大的生命力和號召力。項梁的侄子項羽在反秦戰爭中充當了這種政治動向的代表人物。他為了給六國貴族復仇,焚毀了秦始皇陵園及鹹陽宮城,大火三月不熄。公元前206年他自立為西楚霸王,同年劉邦攻入鹹陽秦朝滅亡。公元前202劉邦與項羽,拉開楚漢爭霸,劉邦於垓下擊敗項羽,烏江自刎。

《楚漢之爭》項羽

公元前202年劉邦重建大一統的帝國劉邦對歷史的最大貢獻是漢承秦制,維護了秦始皇開創的大一統中央集權體制。漢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庶民建立的王朝,漢高祖劉邦是秦朝微賤的亭長,兩名相國蕭何、曹參不過是秦朝縣政府中的低級小官吏,大將軍陳平是屠夫出身,另一位大將軍韓信年輕時做過乞丐,英布、彭越則是盜賊出身。這種庶民皇帝、布衣將相的格局,與六國貴族迥然不同,為漢承秦制提供了可能。有利於推行異於六國貴族的中央集權制。

《楚漢之爭》劉邦

劉邦接受了皇帝的稱號,皇帝之下設三公九卿與秦制完全一樣。地方行政系統仍是郡、縣、鄉、亭、裡。然而,劉邦在繼承秦的郡縣制時,猶豫不決,在郡縣制與分封制之間採取折中主義。這似乎是鑑於秦朝短期內過度集權化導致「孤立而亡」,又要根絕戰國的地域紛爭溫床,不得已推行的一種郡縣制與分封制兼而有之的

「郡國並行制」

漢朝初年仿秦實行郡縣制,同時又分封諸侯王。後來,諸侯王勢力逐漸強大,對朝廷構成威脅。劉邦活著的時候這事不顯,死了就麻煩了,吳王劉濞論輩分就是漢景帝的叔叔,爆發了吳楚七國之亂。當然漢景帝仨月就平定了,你看著軍隊那麼多,拿木頭棒子的烏合之眾,不如朝廷的正規軍,一下給它滅了。但靠武力手段鎮壓卻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漢景帝的兒子漢武帝怎麼解決的這個事兒呢?扼殺於搖籃漢景帝採納謀臣晁錯的建議,削弱諸侯國勢力。

公元前154年吳王劉濞聯絡六個諸侯國,以「誅晁錯,清君側」為名起兵叛亂。「七國之亂」震驚朝廷。景帝殺掉晁錯,劉濞仍不退兵,揚言「我已為東帝」,景帝只好派兵出徵,平定叛亂。事後,漢朝不斷削弱諸侯王的權力,加強中央集權。

一、中央集權的發展

西漢
魏晉南北朝

1、漢朝

(1)初年:郡國並行制 郡國並行制這種一國「兩制」的制度,是歷史的倒退,不久就遭到吳楚七國之亂的懲罰。公元前154年吳王劉濞聯絡六個諸侯國,以「誅晁錯,清君側」為名起兵叛亂。「七國之亂」震驚朝廷。景帝殺掉晁錯,劉濞仍不退兵,揚言「我已為東帝」,景帝只好派兵出徵,平定叛亂。事後,漢朝不斷削弱諸侯王的權力,加強中央集權。

(2)漢武帝:平定七國之亂,頒布「推恩令」,王國越分越小,中央集權得到加強。 漢武帝頒布推恩令。主父偃給漢武帝建議: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眾建,多建的意思,多封幾個諸侯,諸侯的力量就被平均掉了。

隋朝

中國歷史最強盛的時期——隋唐。今天中華民族56個主體民族,最大的民族稱為漢族,海外華人聚居地China Town,叫唐人街,就是說漢唐這兩個朝代的民族, 「雄漢盛唐」,這是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兩個朝代。漢的強大已經見識過了,那麼唐的繁榮是誰給它奠定的基礎呢?隋。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楊堅,改國號隋,年號開皇,都長安。楊堅即隋文帝,隋文帝是北周的外戚。所謂外戚,就是指皇帝的母族和妻族,太后他們家的和皇后他們家的人。楊堅是北周靜帝的姥爺,他廢掉自己的外孫子自立,做皇帝,代周自立。隋朝,中國歷史上第二次的大一統,結果也是38年,二世而亡,跟秦朝有一拼。秦朝15年,隋朝從統一到滅亡也才30年。

2、唐朝:節度使,導致安史之亂之後,藩鎮割據,嚴重削弱了中央集權

唐朝地圖

唐朝初年,為了控制邊境,先後設立若干大都督,統率精兵屯戍鎮守。唐高宗以後,大都督並可帶使持節,代表皇帝的威權,稱節度使,其職權限於兵馬戰守。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上設置了更多節度使。唐玄宗自以為國力雄厚、軍隊強盛,一味追求開邊擴張,不斷調皮邊境戰爭,為此目的,不斷加強邊鎮節度使的軍備,邊境上共設了10個節度使。

(唐)節度使:擁有政權、軍權、財權

由於天寶年間外患襲來,內憂也悄悄到來。天寶10年公元751年,唐朝軍隊在怛(da)羅斯河畔,被大食軍隊(阿拉伯帝國)打敗,中亞各國全為大食控制唐朝在西域的威信頓時一落千丈。

怛羅斯之戰

紅圈處為「怛羅斯之戰」大概位置

唐朝為了應付日益嚴峻的邊防危機,越來越依賴邊鎮節度使的重兵,節度使越來越驕橫跋扈。中央與邊鎮的力量對比發生了劇變。唐朝初年的政策是內重外輕,唐高宗以後,邊鎮軍隊不斷增加,尤其西北軍閥哥舒翰,和東北軍閥安祿山。安祿山,史思明發動兵變,安史之亂,唐朝中期以後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持續了一百多年,嚴重削弱了中央集權。唐朝由盛轉衰。藩鎮割據本質上是安史之亂的延續和發展。

節度使——安史之亂——藩鎮割據

五代十國

朱李石劉郭,梁唐晉漢周。都來十四帝,撥亂五十秋。五代十國五十四年,五個朝代,換了十四個皇帝,從公元907年朱溫滅唐建立梁,到960年趙匡胤滅周建立宋,前後五十四年,是五代十國時期。為了區別於先前已有的朝代,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

宋太祖趙匡胤

趙匡胤公元960年,後周禁軍大將趙匡胤在今天的河南陳橋兵變,建立宋朝。年號建隆,都東京。這個東京不在日本,而是指開封。宋朝有四個首都,西京洛陽,東京開封,南京應天(商丘),另一個是北京大名。趙匡胤就是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朝的時候,中國還在五代十國這種分裂局面下,北宋建立之後,宋太祖削平了南方。宋太祖也是因為他做了禁軍大將,手握重兵,才能消平南方,篡權換代。消平南方之後,公元979年,宋太宗消滅北漢,結束了五代十國。太祖皇帝駕崩之後,皇位採取兄終弟及,由他的弟弟趙匡義(後改為光義)即位。這個人即位之後就是宋太宗,所以北宋是太祖太宗兩代皇帝才算把五代十國分裂的局面結束,但是並沒有完成中國的統一。宋朝跟漢唐這樣的王朝是沒法比的,因為他並沒有完成中國的統一。我們可以看到跟北宋並存的政權有北邊的遼、西邊的西夏、雲南的大理,另外還有回紇和吐蕃。

3、北宋:

後周的歸德軍節度使兼禁軍首領、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在陳橋(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發動兵變,將領士兵擁立趙匡胤為皇帝,黃袍加身。趙匡胤逼後周恭帝柴宗訓禪位,順利地改朝換代,建立宋朝。習慣上稱1127年前的宋朝(960——1127)為北宋,之後的為南宋。宋太祖用了13年統一了南方各個割據政權。他的繼承人宋太宗趙光義,繼續完成統一大業。

宋史專家鄧廣銘說:「宋代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所發到的高度,在中國整個封建社會歷史時期內,可以說是空前絕後的」。從960年宋朝開始,中國的物質文明進入了劃時代的新階段。貨幣流通(紙幣交子)的進一步擴大,火藥及火球投擲機的發明,羅盤針用於航海,高爐煉鐵的發明,百鍊金剛;利用水力的紡織機的發明,造船技術中防水隔壁的發明等(鐵達尼號中的隔艙設計)。這是中國歷史上光輝燦爛的一個時代。宋朝確實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轉折時期,經濟迅猛發展經濟重心南移。

反映在下政治上,官僚政治取代了貴族政治

(1)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宋太祖把主要將領的兵權收歸中央,又抽調各地精兵強將,充實中央禁軍。

(2)行政:文官擔任地方長官,設通判負責監督

(3)財政:中央掌握大部分賦稅

作用: 改變了唐末五代以來藩鎮割據的局面,加強了中央集權。

北宋加強了中央集權

但是宋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也導致了後來官僚機構膨脹和軍隊不斷擴充,到北宋中期,各級官員所需人數比實際需要多處兩倍,而且有時三五人擔任同一官職,行政效率低下。軍隊數量一百多萬,官俸和軍費開支浩大,政府財政入不敷出。這就形成了「冗官、冗兵、冗費」的局面,為北宋埋下「積貧積弱」的禍根。

北宋
南宋

4、元朝

元朝統一全國後,為了鞏固其統治,元世祖貫徹「漢法」,在政治上加強了中央集權。他確立了皇帝在全國的最高統治地位,廢除了漢族地主「世侯」世襲制度。在中央設中書省,總理全國行政事務;樞密院掌管軍事;御史臺負責監察。在地方設立行中書省,簡稱行省或省。行中書省各設丞相一人,掌管全省軍。

漢朝: 「中外朝」的形成是西漢中後期政治歷史上一大變局,並給予後代歷史以深遠影響。這是中國封建專制制度史上一個突出現象,值得作一番探討。一般論著大多認為這一制度形成於武帝時期,其作用在於削弱丞相權力,進一步加強專制統治。但按之歷史實際,這種說法不過摭拾一些表面現象和職官沿革,並未觸及問題的實質,故其論斷正適得其反。

三省六部制在西漢以後形成並長期發展,至隋朝時期得以確立,到唐朝時進一步得到完善。三省為中央最高政府機構。在唐代的中樞機構中,真正握有實權的是尚書、中書、門下三省。尚書省是執行機構,中書省是決策機構,門下省是審議機構。因尚書省下設有六部,故將這一機構設立的制度稱「三省六部制」。

從察舉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科舉制,秦漢以來中國古代主要選官制度的演進並非偶然。在演進中,始終存在著一種使演進成為必然現象的內在邏輯,即由古代中國的國家統治和治理所決定,對君主負責、高度組織化和專業化,並與農耕社會的生產、生活規律相契合的官僚階層產生和存在的必要性。這種官僚階層的形成和更新必須以選官制度為基礎,由此提出對選官制度建立和運行的必然要求。隨著國家統治和治理所面臨的現實問題的變化,統治者對官僚階層的要求也發生了變化,從而導致選官制度進行相應的調整並不斷演進。

科舉制的評價

1、科舉制的創立是封建選官制度的重大進步

2、它擴大了官吏來源

3、科舉制把讀書、考試和做官緊密聯繫起來,從而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

4、科舉取士把選拔人才權和任用官吏的權力,從地方豪版門地主手中集中到中央政府手中,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有利於政局的穩定

相關焦點

  • 高中歷史必修一政治史課堂筆記,幫你清晰有條理地呈現重點
    同學們在做筆記的時候是不是常常遇到這樣的問題:1.什麼是重點?2.我要怎麼記?3.自己記的筆記亂糟糟,重點不明顯4.沒記全,記錯知識點等如果有以上情況的同學不必擔心!學姐今天為大家整理了高中歷史必修一的課堂筆記,每一章、每一節都有清晰知識點整理,建議小夥伴們列印哦~也可以用作複習使用!
  • 十二節課|2021新高考相較於2020高考歷史學科會有哪些變化?
    (大膽發言:甚至有部分老師都沒有研究透新高考政策)而新高考改革政策和新教材的變化,基本決定了我們高中歷史學習的任務、目標,是從一開始就要著手去研究的東西。用政治的話來說,就是要從一般回到特殊,知道了這個一般情況,才能更好地根據自身情況去安排自己的學習和複習。
  • 高中政治必修一到必修四所有的選擇題必考知識點
    學姐整理了高中必修一到必修四政治所有的選擇題必考知識點給大家啦!真的是全網最全+最新了,結合了21年高考考點,高中三年都適用!政治這一科其實很簡單,選擇題看學姐給大家分享的這份資料,大題套用答題模板就可以啦~(答題模板學姐主頁有分享過!快去看!)馬上就要期末考試了希望大家都能考出好成績哦!
  • 「高中歷史」必修一:第5課 古代希臘的民主政治+高考重點筆記
    第二單元 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公元前8~公元前6世紀,希臘出現了許多奴隸制城邦。雅典是最重要的城邦之一,實行奴隸制民主政治,工商業發達,文化繁榮。公元前5世紀後,羅馬發展起來。羅馬崇尚秩序,熱衷對外擴張,建立了龐大的帝國,發展起相對完善的法律體系。
  • 高考必備|高中歷史最全知識點總結,記牢!衝刺高分不是夢!
    1門首選學科,考生在物理、歷史2門中選擇1門,首選學科成績以原始分計入高等學校錄取總成績,滿分100分;2門再選科目,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4門中任選2門,再選學科實行等級賦分制度,以等級轉換分(每門滿分仍為100分)計入高等學校錄取總成績;總分為750分。隨著新高考「3+1+2」模式的實行,歷史學科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 高中歷史必修一該如何複習 知識點有哪些
    高中歷史必修一該如何複習 知識點有哪些有很多的同學是非常想知道,高中歷史必修一該如何複習,知識點有哪些,小編整理了相關信息,希望會對大家有所幫助!高中歷史必修一的複習方法一、目錄複習法:歷史和政治一樣,都屬於文科,屬於記憶為主的科目。
  • 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1、2、3重點考點清單,考前過一遍,有妙用
    歷史這門學科同學們都不陌生,從初中階段就是開始學習,同時也是初中必考的課程之一。高中階段,大部分選擇歷史的同學都是因為對這門學科的喜愛,對歷史有著濃厚的興趣愛好,確實,古今中外文化淵博,學好歷史是能陶冶一個人的情操的。當然,高中階段學習歷史首要任務就是為了應付高考。
  • 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總結高中歷史的知識點是非常多的,而且還非常的分散,導致各位同學在複習時會非常的麻煩,雖然各位同學在上課時會有筆記,但是有可能因為記錄的原因導致用筆記複習也是非常複雜的,現在小編將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一知識點進行了總結,希望可以幫助到各位同學。
  • 高中英語:必修一重點單詞及語法知識點,複習好幫手,趕快mark
    學姐每日分享高效學習方法、快速解題技巧、高考規律解讀等,歡迎大家的關注哦!好了,今天就給大家說說高一英語必修一知識梳理。在高中階段,英語較初中難度提升大很多,對詞彙量的要求以及閱讀句子的分析能力都有所提高,所以要付出更多時間和精力來學習。尤其是高一,務必要為高一高二打好基礎,才會從根本上提升。
  • 3所高中重點上線100%!生物奧賽0金收官!江蘇高中高考奧賽排行榜
    說到江蘇省的高考質量,大家都非常感慨。一是感慨江蘇省高考改革走過了一段非常曲折的道路,二是感慨江蘇省高考最終還是回到了全國高考「3+1+2」模式上來。總的來看,江蘇省高考走過了這樣一段路。「3」指所有考生都要考語文、數學、英語,「小綜合」指文科生考政治、歷史、地理,理科生考物理、化學、生物,3門科目1張試卷。文理分科仍然實行。(3)2002年:「3+大綜合」模式。
  • 「高中歷史」必修一:第4課 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高考重點筆記
    漢武帝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在地方上開始推行刺史制度。分天下為十三個州,每州刺史一人,代表中央監督地方。刺史是小官,俸祿僅600石,郡國守相是高官,俸祿兩千石,小官管大官,內朝官管外朝官,這是一個需要我們注意的,這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中一個特殊的地方。一開始刺史是有監督的職責,到後來,刺史權力擴大,州也成了行政單位,變成州——郡——縣。13個州,49個郡。
  • 高中政治必修一34頁知識點總結,高考考點,看看你掌握了嗎?
    說起政治、很多學生的反應就是背。高中政治知識點太多,必修選修加起來7本,記起來並不容易,而且就算課本知識都記住了,考試的時候也並一定能夠考出高分。記住知識點是基礎,解題並且會加以運用才是關鍵。答政治題也是要拼技巧的,很多同學都會犯的一個小毛病:考試答題的時候,不知道這道題目的相關知識點,沒有寫出來,就算寫了一大段,最後都是沒有分數的,老師不會看你寫得多就會給你分數,老師只會看你有沒有寫出關鍵知識點。
  • 歷史必修一思維導圖 各單元精細框架圖
    歷史必修一思維導圖 各單元精細框架圖高中歷史必修一有哪些重要知識點?將知識點做成框架圖可以方便學生記憶理解。下文有途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高中歷史必修一精細思維導圖,供參考!
  • 高考乾貨:高中政治(必修1~4)103條選擇題必背知識!高三必背
    童鞋們好呀,高考將至,相信高三同學們複習的過程中每天看那麼多定義和要背的大段知識點肯定看膩了而且這種情況下背知識點效率也特別低(內容比較多,學姐也只能發部分截圖了,大家先收藏,有時間再慢慢整理哈~)所以學姐為高中的小可愛們整理了高考乾貨:高中政治(必修1~必修4)選擇題必背103條知識(附高考九科思維導圖)<<<<<<<<<<<
  • 都給你整理好了,高中歷史必修二知識點總結,拿走不謝!
    史實是高中歷史學習的基礎,高考想要的高分,必須有紮實的史實識記能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這樣才能在考場上靈活運用。高中的學習時間很寶貴,與其讓學生從課堂筆記中整理出來知識點,不如老師按照《考試大綱》整理一份資料讓學生去複習。拿高中歷史必修二來說,老師在整理資料時,可以根據最近幾年的題型總結出高頻考點,讓學生重點記憶,這樣學習效率更高,學習效果越好。
  • 2016年高考歷史一輪複習要點匯總
    2015高考作文 2016高考一輪複習匯總   2015年秋季新學期馬上就要開學了,對於新高三的同學來說,高中最後一年的高三,高考複習就已經開始了。新東方網高考頻道小編針對2016年高考會開始做一系列專題已經複習資料的匯總,希望各位即將面對2016年高考的新高三同學們持續關注新東方網高考頻道。
  • 高中英語說課直通車:必修3-Unit 4 一堂寫作課的說課模板及成稿
    歡迎參加專欄主題:「高中英語說課直通車,萬能模板及成稿,教你如何說課,少走彎路」的課程學習。下面開啟我們第七節課的學習。今天是最後一節課,整個課程下來內容涵蓋高中英語讀寫融合教學,聽說課教學、語篇教學及寫作教學四大最常用課型說課模板及成稿,說課內容也有高度,即:核心素養理念下新課程標準的新思維、新思想落地實施體現,可操作性強,而且英語和漢語說課兼顧。
  • 高中歷史必修一『解放戰爭』知識點總結
    今天我們來繼續學習高中歷史必修一的知識——『解放戰爭』,本課知識快講完了,之後會發必修3的知識!大家認真學哈~  一、內戰的爆發  (一).抗戰勝利後的形勢特點:  (1)國:蔣介石的獨裁內戰政策,「假和平,真內戰」策略。
  • 高中數學,必修一至必修五數學公式大全,夯實基礎,家長收藏
    許多同學高中三年,高中數學連及格都比較難,或者只能在及格線上徘徊,會出現這個原因,追本溯源還是基礎不紮實。背公式重點不是在死記硬背,而是要去理解公式背後的原理,為什麼會這麼演算,為什麼會這麼推敲,這樣你也不用死記硬背,知識自然牢記心中,並且還可以靈活運用。
  • 高中英語必修一重點短語
    高中英語必修一重點短語學好英語閱讀和寫作,短語積累量是關鍵,在歷年的考試中,考察英語短語的題佔了很大一部分比重,而英語短語又是最容易拿分的。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高中英語必修一的重點短語,希望對大家有幫助。高中英語必修1 Unit 1 重點短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