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今天上午裡約奧運會主火炬被點燃,第31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正式開幕。隨著比賽逐漸進行,奧運獎牌榜將會在接下來的十幾天裡牽動著眾多觀眾的心,下面一起來看看本屆奧運會中國代表團的奪金點。
六大奪金軍團欲創造輝煌
在此前的北京奧運會和倫敦奧運會上,有6個夢之隊為中國代表團貢獻了七成金牌,分別是桌球隊、羽毛球隊、跳水隊、舉重隊、射擊隊和體操隊。本屆奧運會上,這六大奪金軍團前景如何?
跳水隊:保6爭8 有望創造壯舉
根據外媒預測,中國跳水隊本屆奧運將有可能包攬所有8枚奧運金牌。但即使一直一來被譽為 「夢之隊」,8枚金牌也是中國跳水隊不曾實現過的。但坦率地講,目前為止中國跳水依然繼續著獨步世界的步伐,尤其是女子跳水領域。
8月8日,「四朝元老」吳敏霞將攜手施延懋出戰女子雙人3米板決賽,如果能夠收穫這枚中國跳水的裡約首金,她將超越鄒凱的獎牌數,成為中國體壇「奧運之王」。此外,在女子單人3米板、女人單人十米臺、女子雙人十米臺上中國隊均有很大奪金把握,單人項目上更是上了「雙保險」。
說到變數,在裡約奧運周期中,比較不穩定的是男子跳水隊。成家之後的何衝宣布退役,弟弟何超在國際賽場上有著驚人的表現,但經驗不足是他最大的短板。在這個項目上,包括19歲的英國新秀拉斐爾在內的國外高手們將對中國跳水男隊發起強有力的挑戰。此外,在今年2月份的跳水世界盃男子雙人三米板的決賽中,秦凱、曹緣也是不慎錯失金牌。而男子跳臺志在奪冠的邱波,同樣面臨強敵的考驗。
桌球隊:國球出徵 固若金湯
如果說中國跳水隊實現包攬仍然存在變數,那麼另一支「夢之隊」中國桌球隊的奧運前景可算是固若金湯了。
在男單方面,無論是目前單雙打大滿貫張繼科,還是新一代男乒領軍人物馬龍,都讓對手看不到一絲破綻。而在女單方面,丁寧和李曉霞這兩朵金花的良性競爭,確保中國女乒始終保持在世界的領先地位。此外,中國男隊和中國女隊包攬團體金牌應該也是意料之中。
羽毛球隊:面臨挑戰 穩定發揮可保桂冠
倫敦奧運會上中國羽毛球隊包攬了全部5枚金牌,但國羽近兩年整體戰績停滯不前,除了女雙繼續一枝獨秀,其他項目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
本屆奧運會前,羽毛球隊總教練李永波將目標定為奪取2枚金牌,低調帶隊出徵。男單方面,林丹、諶龍雖然形成雙保險,但也要面臨解禁復出、狀態正佳的大馬一哥李宗偉和來自丹麥、印尼和韓國的多位勁敵的威脅;
女單李雪芮為首的中國隊更是在強敵環繞的世錦賽、總決賽、全英賽上接連丟金;要說這屆奧運會國羽最穩的一項,當屬混合雙打。混雙組合張楠、趙芸蕾、徐晨、馬晉是倫敦奧運會的冠亞軍得主,裡約奧運會,他們將組成「雙保險」出戰。此外,女雙也具備較強實力,有望奪金。
體操隊:奪金形勢撲朔迷離
在部分外媒的預測中,中國六大軍團中,中國體操隊是唯一被認為有可能拿不到金牌的隊伍。但作為中國的傳統優勢項目,3枚金牌仍是可以期待的。
在團體項目上,由單槓王、奧運冠軍張成龍領銜,鄧書弟、林超攀是全能選手,尤浩在吊環、雙槓項目上頗具實力,中國男團有望奪取1枚獎牌。
除了團體,全能選手林超攀和鄧書弟在此前的全國賽上全能得分在90分以上,動作質量和技術難度均有超越日本全能王內村航平的實力,男子全能項目值得期待。
此外,在體操吊環比賽中,15年體操世錦賽吊環第二名尤浩以及2014年體操世錦賽的吊環金牌得主劉洋都有奪牌實力。雙槓比賽中,2015年英國體操世錦賽雙槓冠軍尤浩也將力求一枚金牌。
而女子體操隊目前實力依舊較為薄弱,新晉世界冠軍範憶琳有望在高低槓項目上取得1枚金牌。
在蹦床項目上,中國代表團的表現值得期待。和其他項目老將退役,新人突破不同,中國蹦床項目的新老交替在悄無聲息中完成。去年世錦賽奧運冠軍董棟、何雯娜表現一般,而高磊、李丹很快填補了空白,中國蹦床有望贏得2金。
舉重隊:力爭五金 中國力量可讓世界側目
儘管在裡約奧運周期內舉重隊受到一些負面新聞影響,但畢竟實力雄厚,中國力量仍然值得信賴。
在舉重男隊方面,諶利軍的62公斤級、小將石智勇的69公斤級、呂小軍的77公斤級將是奪金重點級別。
而在女子舉重方面,鄧薇領銜的中國女子舉重隊在出戰的全部4個級別中均有奪冠實力。
射擊隊:中國神槍手有望在裡約取得突破
射擊的最大特點是不可預知性,細微的心理變化,每個新奧運周期的規則改變,裡約炎熱的天氣,對運動員的身體都是極大的考驗。但射擊也最有可能成為中國代表團一個金牌增長點。
2012年倫敦奧運中國隊只是由女選手射下2枚金牌,男選手顆粒無收。而裡約奧運會中國隊6位奧運冠軍壓陣,既有杜麗、易思玲、郭文珺、陳穎、朱啟南這樣的老槍,還湧現了楊浩然、惠子程這樣的實力新人加盟。他們在裡約奧運周期中成績突出,本屆裡約奧運會有望在8到9個項目上拿到獎牌,金牌數有望超越倫敦奧運會。
這些項目 中國隊有望奪金
除了跳水、乒羽、舉重等六大奪金熱門項目,裡約奧運會上,下面這些項目同樣有可能為中國代表團在獎牌榜上添磚加瓦。
中國遊泳隊能否複製倫敦奇蹟
在倫敦奧運會上大放異彩收穫5枚金牌的中國遊泳隊的裡約奧運前景不容樂觀。
在男子400米和200米自由式中,目前世界排名第一、第二的孫楊具有奪金的超強實力。特別是400米自由式的比賽對於孫楊來說有著個人衛冕戰、為中國泳軍奪裡約奧運首金、鼓舞全隊士氣的三大意義,不容錯過。
此外,在上屆奧運會奪冠的1500米自由式項目上,孫楊因為身體原因,訓練一直不夠系統,能否奪金成為問號。
而隊中另一大王牌、世界錦標賽上奪得100米自由式金牌的寧澤濤,儘管缺少了巴西的小西埃洛和法國馬納多這樣的超強對手,但目前世界排名前兩位的澳大利亞人麥克沃伊和美國人阿德裡安仍然是寧澤濤奪金路上的兩大障礙。
而在中國女子遊泳項目上,焦劉洋、劉子歌的200米蝶泳雙保險已經不在,倫敦奧運會後狀態一直不佳的葉詩文恐難複製倫敦奇蹟。而去年湧現的傅園慧,目前狀態同樣不佳。但值得期待的是,喀山世錦賽中勇奪冠軍的女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隊有望在裡約奪冠。
田徑仍是弱項 一金可以期待
在倫敦奧運會上,中國田徑隊奪得了1枚金牌。儘管田管中心在這個奧運會周期豪賭短跨和跳躍,但在巴西奧運會上奪金仍不現實。
今年室內世錦賽董斌奇蹟般獲得男子三級跳世界冠軍,而男子跳高張國偉等人同樣接近世界一流,衝擊獎牌對於他們二人成為可能。
但最穩妥的金牌戰略,恐怕還需要中國競走來實現。女子競走世錦賽冠軍兼世界紀錄保持者劉虹最被看好,由於俄羅斯田徑隊無緣奧運,此次劉虹在女子20公裡項目上的優勢更為明顯。男子競走方面,王鎮、陳定被寄予厚望。
擊劍項目有望奪金
北京時間8月7日,女子重劍個人賽將決出1枚金牌,中國選手許安琪作為奧運會女子重劍的頭號種子將帶傷衝擊這枚金牌。
北京時間8月8日凌晨4點45分,倫敦奧運會男子花劍個人冠軍雷聲將迎來自己的衛冕戰。
北京時間8月12日,女子重劍團體決賽將屆時展開。作為2012年奧運會冠軍 、2015年擊劍世錦賽冠軍,中國重劍女團將奮力一搏。
於頌守望女子柔道大級別冠軍
在北京時間8月13日的柔道女子78公斤級的比賽中,去年世錦賽冠軍、現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國選手於頌的首次奧運會之旅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用金牌延續中國柔道女子大級別的優勢傳統。
周鳳有望拼得摔跤一金
在北京時間8月18日的女子自由式摔跤69公斤級決賽,我國選手周鳳將作為冠軍的有力爭奪者出戰。在今年初的裡約測試賽上,她得到冠軍,展現出令人期待的實力與潛力。
跆拳道:吳靜鈺力爭三冠 鄭姝音渴望金牌
在跆拳道項目上,去年剛剛重新獲得世界冠軍的女子49公斤級的選手吳靜鈺狀態正佳。已實現奧運兩連冠的吳靜鈺,如果能在裡約成功奪金,將成為史上首位三奪奧運冠軍的跆拳道選手。
此外,跆拳道賽場上,1994年出生的小將鄭姝音有望在67公斤以上級的比賽中奪金,目前她在該項目的奧運積分高居世界第二,如果能夠克服狀態不穩定的問題,這名小將有望創造驚喜。
中國拳擊力爭獎牌
裡約奧運會拳擊項目將於裡約時間8月6日-21日進行,在過去兩屆奧運會上都獲得過金牌的中國拳擊隊本次有創歷史的11人參賽。在兩屆奧運會冠軍鄒市明不參賽的情況下,基本以新人出戰的中國拳擊隊低調地將目標定為爭奪1塊獎牌。從實力看,三位女子選手任燦燦、尹軍花、李倩和男隊的劉偉、胡建關等選手都有爭金奪銀的可能。
女子射箭隊:再次挑戰老對手韓國隊
本屆奧運會上,中國女子射箭隊將再次向老對手韓國女隊發起衝擊。2004年和2012年奧運會,中國隊都曾以1環之差不敵韓國隊,摘得銀牌。而對手韓國隊卻創下了女團奧運七連冠的佳績。若想從強敵手中搶得1枚金牌,中國隊需要在一場場「硬碰硬」的比拼中頂住壓力,發揮水平。
自行車隊:有望實現奧運金牌「零的突破」
北京時間8月13日,場地自行車女子團體競速賽決賽將如期上演。作為該項目現世界紀錄的保持者,鍾天使和宮金傑有可能實現中國自行車奧運金牌「零的突破」。
帆船項目:徐莉佳豐富經驗有助衛冕
在帆船項目中,上屆奧運會金牌得主徐莉佳將出戰女子單人帆船雷射雷迪爾級的比賽,豐富的比賽經驗是她衛冕的主要優勢。
中國女排能否帶來驚喜
去年郎平麾下的中國女排時隔11年再次奪得世界冠軍,這無疑給中國女排的裡約之路平添了不小的信心,不少中國球迷對中國女排裡約奪冠充滿希望。但在裡約奧運會上深陷死亡之組的中國隊在進軍決賽的道路上困難重重;進入淘汰賽後,佔盡天時地利人和的巴西女排和現世界排名第一的美國女排同樣不會讓中國隊一帆風順。
北京時間今晚8點半,裡約奧運會奪金大戰正式上演,在新的冠軍誕生前,你是否也會想起自己最喜愛的奧運冠軍?你最難忘的比賽是哪一場?下面這個短片匯集了那些久違的面孔、尋找那些難忘的記憶。
△ 視頻:超燃!中國因你而驕傲
2016裡約奧運已經開幕。這屆奧運會,你覺得哪些項目上中國隊最可能再創造歷史?又有哪位中國運動員最可能「一戰成名」?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為中國奧運健兒加油、喝彩,你的留言可能出現在央視新聞頻道節目中!
監製/唐怡 主編/侯振海
編輯/ 陳維
©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