曜變流轉記 | 藏於靜嘉堂的「天下第一碗」——稻葉天目

2021-01-09 夫物盞集

靜嘉堂文庫的這隻曜變天目盞,被國際公認為天下第一碗,並有「碗中宇宙」之稱。

關於它的傳承,據記載大約如下:

此碗相傳本是美濃稻葉家的秘藏,後轉入德川將軍家(柳營御物),再轉回澱藩主稻葉家,1918年(大正七年)入小野哲郎之手,1924年(昭和九年)進入拍賣,被巖崎家購入,後置於巖琦家所建的靜嘉堂文庫美術館。

這一段文字雖是簡單概括了,但講得比較籠統,下面我們就來把這段歷史還原出來。

稻 葉 家

在上一期,關於本能寺之變中協助明智光秀的一個重要人物就是齋藤利三。

(往期精彩:存在於日本的第四隻曜變天目建盞,居然毀於日本最大的政變)

其出身於美濃的齋藤家族,美濃有一座名城:稻葉山城。

1

稻葉山城就是位於現在日本岐阜縣的故城,最初名為井之口城,鎌倉時代的建仁元年(公元1201年)中納言二階堂行政移居城於此。

那時美濃平原是日本重要的稻米產地,每當秋熟在城頭眺望遠近皆是金燦燦的豐熟佳景,道鏡和尚有詩曰:「笑語今歲天下足,來春尤聞稻葉香」因得名稻葉山城。

稻葉山城的城主是被稱為日本戰國奇人的齋藤道三,本名西岡莊五郎,出身於侍奉天皇的武士家。

少年時期莊五郎就進入了京都妙覺寺為僧,法號為「法蓮坊」。

其佛法精深、辯舌機巧被座師覺行院譽為「鳳雛」,可比肩昔日曾駐錫於此的大德一休宗純(就是國人熟知的「聰明的一休」)。

2

數年後法蓮坊因俗心不改且另有野心所以還俗離開了寺院,他又改回原先的名字叫莊五郎,因生活拮据,淪為賣油郎。

但是他賣油也賣出了名,他能將一枚唐開元錢置於油壺口上將油從錢孔中倒入至滿時錢上仍不沾滴油,人們為了觀看這樣的奇技而競相爭購。

當然莊五郎是不甘心於一輩子當賣油郎的,經過了一系列的努力他拜見了美濃主君土岐賴藝,並得到賞識,並憑藉著高明的政治手腕逐步取得了全美濃的統治權,為了進一步籠絡美濃的齋藤家族他改名為齋藤秀龍,數年後又改名為齋藤道三。

他又和原主君土岐賴藝的愛妾深芳野勾搭上,與之私通並產下一子也就是後來的齋藤義龍。

在此期間齋藤道三的女兒嫁給了尚未發達的織田信長,這個差點統一日本的織田信長是齋藤道三的女婿。

春日局夫人——阿福

前面說到的齋藤利三出身於美濃的齋藤家族,齋藤道三改名後也融入了齋藤家族,他們雖然不是一家人。

但是畢竟已經成了一族之人,所以原為稻葉山城步兵大將的齋藤利三也心甘情願的成為齋藤道三的家臣,侍奉齋藤道三的繼承人齋藤龍興。

1

稻葉家的稻葉通明的女兒嫁給了齋藤利三,生下了後來被稱為春日局夫人的阿福。

稻葉家這個家族沒落了,稻葉家的財富也集中到了稻葉一鐵和稻葉通明手中,如果稻葉家曾有一個曜變天目盞,那麼傳給稻葉通明是很有可能的,稻葉通明又傳給自己的女兒也是可能的。

2

這個時候正當日本的戰國時代,各領主之間兼併經常發生,領主之間的婚姻成為政治的工具,一旦利益需要時這種姻親關係也可以隨時拋棄。

就在這種情形下,逐漸壯大的織田信長動起了稻葉山城的腦筋,於是戰爭發生,女婿不顧絲毫情份,拿丈人家開刀,進攻稻葉山城。

稻葉山城被織田信長所破後,齋藤利三仕官於織田家,成為明智光秀的家臣,但是對織田信長仇恨的種子已經埋下了。

1582年明智光秀發動的本能寺兵變中,齋藤利三是主要的參與者。

後來在與羽柴秀吉為織田報仇的山崎合戰中明智光秀戰敗、逃亡、被殺,齋藤利三一時逃脫,後又被捕、被殺。

3

齋藤利三死後,其妻子成為逆賊之妻,不得已只能逃到伯父稻葉一鐵家中避難,女兒阿福則在京都的三條西家做侍女,之後以稻葉重通養女的身份,嫁給喪妻的稻葉正成做第二任正室。

但是兩人後來離婚了,原因是阿福聽到京都德川家在召募乳母決定要前往應聘。也有另一種說法是阿福得知正成在外有外遇的對象,憤怒之下殺了那位情婦後逃亡。

根據前面的資料,稻葉家所有的那個曜變天目盞由稻葉通明傳給其女兒,其女兒又傳給阿福,這是順利順章的。

阿福前往德川家應聘乳母是因為德川家康添了一個孫子,且是長孫——德川家光。

德 川 家

日本史學家一直有個疑問,阿福相貌平平,臉有麻子,又是逆賊之女,為什麼她能順利的被錄用為乳母?

很可能是阿福把稻田家家傳的寶貝——曜變天目盞送給了德川家,可是史載德川家後來又把這個天目盞贈送給了阿福。

1

原來阿福成為德川家的乳母后,不僅僅兢兢業業的盡全力哺育德川家光長大成人,還做成了兩件大事,為德川家立下了天大的功勞。

由於德川家光自小由阿福領大,與其親生母親反而不親。其母親後來又得一子,自己領養,十分親近,所以到了立嗣之時,母親想讓小兒子繼承,這樣就威脅到了德川家光的地位。

阿福在這個時候秘密覲見當時還大權在握的德川家康,說動了德川家康,由德川家康親自做主,定下了由長孫德川家光繼承的決定,這是阿福做成的第一件大事。

2

第二件大事更是驚天動地。

日本皇族非常重視血統的純潔,因為中宮皇后是德川家康的孫女,所以皇族不願意這個皇后生下的兒子繼承天皇皇位,認為這將玷汙皇族血統。

出於這個想法,令德川家憤怒的是,皇室竟然迫使德川皇后剛產下的男性新生嬰兒夭折。阿福就是在發生了這樣的事情後闖入朝廷的。

阿福親赴朝廷覲見後水尾天皇與他的中宮皇后德川和子,德川和子就是德川家康的孫女、德川家光的妹妹。

日本皇室對阿福的覲見十分惱火,因為不管怎麼說阿福都不屬於貴族,她是根本不能進入皇宮的。

無奈之下天皇只得賜名給她「春日局」之號,並從三品之官職,讓她取得一個說得過去的身份。

阿福闖王宮,表面上是對皇后德川和子予以安慰,實質上是表示德川幕府對王室殘酷虐殺德川和子的兒子的極大憤怒。

最後的結果是後水尾天皇被迫提前讓位給日本第109位天皇——第八位女天皇——德川和姬的女兒終於登上了天皇大寶之位。

3

這是一種政治的交換,雖然德川家有一位女性成為了天皇,但是後繼的天皇並不是德川家的子孫,而是另一位皇后藤原氏所生的後光明天皇。

這位藤原氏本身就是傳世已久的皇族,所以這個讓步就保證了皇族血統的純潔。

當然這樣重大的變故阿福所起的作用也就是敢於直接的向天皇表達德川家的想法而已,她成功的原因最主要的是她背後德川幕府的強大力量,但也不得不承認這位女性確實膽識過人而且一定能說會道。

後水尾天皇退位時寫下了這樣一首詩:

恰似塘邊蘆葦叢,繁茂凋零總有情。條條大路歸淨土,不戀塵世自從容。

詩中的意思雖然依舊瀟灑,但不難看出天皇面對強勢的德川幕府的無奈,自詡為「塘邊蘆葦叢」。

4

這件事以後,為了獎勵阿福的功勞,德川家獎給阿福一個曜變天目盞,其實按照前面的說法是將原先阿福帶來的這隻天目盞還給她而已,物歸原主。

阿福得到這個曜變天目盞後又是怎樣處理的呢?

日本的記載是這樣的:

古美術品の中でも陶磁器に力を入れた。中でも國寶の曜変天目茶碗は、元徳川將軍家の所蔵から春日局の縁でその子孫である澱藩の稲葉家に伝來したことから「稲葉天目」の通稱で知られる逸品で、靜嘉堂コレクションの中でも國際的に著名なものである。

意思是:

春日局把從原先德川將軍那裡得到的國寶曜變天目盞傳給了和她有血緣關係的稻葉家的子孫,並且取名為稻葉天目,這就是靜嘉堂文庫的曜變天目盞的來歷。

因為當年春日局夫人阿福嫁給稻葉正成後生過兩個兒子,稻葉正勝和稻葉正吉,所以阿福是將這個天目盞留給了稻葉家。

綜合這前前後後的複雜過程就可以理解後人為什麼會把這隻曜變天目盞叫作「稻葉天目」的原因了。

三菱社長巖崎

290年匆匆過去,到1918年,幕府時代早已結束,稻葉家歷代相傳的曜變天目盞不知何原因在1918年到了小野哲郎手裡。(由於資料缺乏,無法查到小野哲郎的詳細情形)

1

1924年小野哲郎將這個曜變天目盞送入拍賣行,最終以16.7萬日元的價格賣給了三菱社長巖崎家。

請注意這個16.7萬日元可不是現在1美元比113元的日元。

在一百多年前,1897年,日本貨幣法發布,日元的金本位制度第二次以法律形式被確立下來。該法律規定一日元與750毫克黃金等價。這也就是說當時的16.7萬元日元相當於125.25公斤黃金,價值近3757.5萬人民幣,或者600萬美金。

毫無疑問在當時這是一個天文數字。

2

那麼這位買主巖琦怎麼會那麼有錢呢?這位買主就是後來建立三菱集團的一代祖。

1870年誕生的九十九商會後來改名為三川商會,嗣後又改名為三菱商社。

這以後發展成三菱集團,演變成日本最大的企業。

在資料中說巖琦又把曜變天目盞賣給了靜嘉堂文庫,其實這就不對了。

因為靜嘉堂文庫本來就是巖琦家族自1892年就開始創立的,只不過後來靜嘉堂像三菱株式會社底下的一些關聯企業一樣,成為獨立法人單位而已。

所以名義上這隻第一號曜變天目盞屬於靜嘉堂文庫,實際上還是屬於三菱集團。

現在當我們在靜嘉堂文庫十年一展的時候看到這個曜變天目盞時,不僅能想到它在中國建陽隆隆窯火中誕生的景象,更多的是想起了日本戰國時期的腥風血雨。

宋人茶事,由盞開始。

了解更多建盞文化知識,關注公號【夫物盞集】

相關焦點

  • 曜變天目茶碗價值多少?可買東京一千多棟別墅,讓日本人驚呼太美
    宋代曜變天目茶盞被稱為「天下第一碗」。《君臺觀左右帳記》中關於建盞的記載:曜變建盞乃無上神品,值萬匹絹;油滴建盞是第二重寶,值五千匹絹;兔毫盞值三千匹絹。曜變天目是其中最特別的一種,作品成形全靠偶然天意。目前全世界僅存三件半,其中三件被收藏在日本的博物館中,被日本奉為國寶。釉面上的一個個耀斑,在陽光和一定溫度下會閃出七彩光暈,凝視其中仿佛仰望深空中璀璨的繁星,自由多變,繽紛多彩。是國際公認的瓷釉藝術的「神品」,在日本被譽為「碗中宇宙」。
  • 國寶曜變天目:破草鞋與奶媽的藥碗?
    世界僅存的三隻國寶「曜變天目」茶碗,同時在日本的滋賀美秀博物館,奈良國立博物館和東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公開展覽,且展期覆蓋日本十連休,難怪有旅行社專門組織觀三隻碗行程。(圖片來自網絡)三隻茶碗都來自中國南宋時期的福建建窯。
  • 曜變,建盞之無上之品,天下稀有之物!
    這便是千古奇盞——曜變天目元明時期,隨著國人飲茶習慣改變,建窯沒落,手藝失傳,這種盞也成為了不可複製的奇蹟。如今世間僅存的三件宋代曜變天目盞,皆藏於日本,被視為國寶級文物。絢爛而縹緲,卻也應和了日本的幽玄之美。
  • 文化鑑讀|曜變盞,宋代建盞的華美曜變
    」這裡的「毫變」較為符合「曜變」的特徵。日本大德寺龍光院藏建窯曜變盞 口徑:12.1CM 高度:6.6CM 底徑:3.8CM在日本,曜變盞被認為是盞中極品,根據日本16世紀的《君臺觀左右帳記》裡記載:「曜變斑建盞乃無上神品,值萬匹絹;油滴斑建盞是第二重寶,值五千匹絹;兔毫盞值三千匹絹。 」並稱它們為「曜變天目」 。
  • 我國發現的唯一一件曜變天目茶碗
    隨後於2011年5月,筆者陪同大坂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館長出川哲朗,以及該年11月與名譽館長伊藤鬱太郎、福建省考古研究院的慄建安、臺北鴻喜美術館的廖桂英和舒佩琦等人,一同調查此件〈曜變天目茶碗〉,後來更在(2012)8月獲得拍攝照片和錄影的機會。杭州出土南宋〈曜變天目茶碗〉殘片,高6.8釐米、口徑12.5釐米、底徑4.2釐米,古越會館藏。
  • 宋代的遺憾——曜變天目盞(蕾拉雜記)
    12世紀末到14世紀,到我國浙江省天目山佛寺留學的日本僧侶們,學習了中國的茶文化,並將建盞帶回日本,此後便用「天目」來通稱所有的黑釉瓷。遺憾的是如今世間僅存的三件宋代完整的曜變天目盞,皆外流到日本,被日本視為至高無上之寶,並列為國寶級文物。當時如何流落已無從知曉,也沒有什麼歷史可做參詳。日本的曜變天目盞分別收藏在:東京靜嘉堂文庫、大阪藤田美術館、京都大德寺龍光院。
  • 失傳700多年的宋人技藝:碗裡有宇宙的曜變天目,最精美的在日本
    日本東京靜嘉堂文庫,一個專門收藏古籍的圖書館裡,卻有這樣一件被當作國寶級文物的中國宋代瓷器——一個茶碗,一個被認為碗中有宇宙的神品:曜變天目茶碗。「天目」也就是黑釉,是瓷器釉色之一,這種瓷器在宋代時傳至日本,被叫做「天目」。
  • 失傳700年的國寶曜變天目茶碗,竟被中國大媽做出來了?
    中國大媽是不是真的能做出國寶曜變天目茶碗?日本鑑定專家真會傻到看不出真假來嗎?等等謎團油畫醬為大家一一解開。這起事件發生於2016年12月20日,在東京電視臺一個號稱什麼都能鑑定的節目中展出了這件號稱世界上第四件完整的「曜變天目茶碗」,這件寶物是德島市的一個男性拿到節目中鑑定真偽的。
  • 曜變天目:穿越歷史的碗中「宇宙」
    如今,這隻茶碗靜靜安放在日本靜嘉堂文庫中,作為僅存世界的三件曜變天目茶碗中最珍貴的一件,接受來自全世界的仰望。而就在榮西獲得這隻茶碗的100年後,天目,就從它原本的初源之地消失了。戰亂再起,技藝失傳,器物毀損……時至今日,能展現如宇宙般浩瀚之美的天目茶碗,便僅僅只剩下流傳於日本那孤獨的最後三個。冥冥之中,天目似乎帶上了神秘的預言色彩:國運衰而天目亡。
  • 「一碗一宇宙」曜變天目茶碗
    在翻修期間,奈良國立博物館舉辦了一場名為《國寶的殿堂:藤田美術館展》的特展,匯聚了藤田美術館所藏的全部國寶與重要文化遺產。此次展覽共計128件展品,全面呈現了藤田美術館在水墨畫、書法、能樂裝束、繪卷、佛像、佛教繪畫等各個領域的豐厚收藏。
  • 陸金喜復原曜變建盞丨走進百年難得一見的曜變建盞
    大德寺龍光院藏有全世界僅存的三隻國寶曜變建盞,另兩隻在藤田美術館和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而大德寺這隻則是三隻中最為神秘的,幾乎不公開示人。京都大德寺龍光院這隻曜變建盞口徑12.1CM, 高度6.6CM。其風格有獨特安靜的韻味,內側油滴小斑紋,由各種各樣的顏色呈現出淡淡的光輝。
  • 陸金喜首位復原曜變建盞!那麼「曜變」一詞出自何處?
    曜變建盞是福建建窯宋代所生產的一種黑釉茶盞,在我國只發現半個曜變建盞,曜變建盞完整品,全世界共三隻,均藏於日本各美術館與博物館中,每七年才開放展覽一次。以靜嘉堂所藏的曜變建盞最為出名,被稱為「碗中宇宙」。「日出有曜」,曜意為照耀、明亮。
  • 日本博物館裡所藏的「唐物」追溯其源頭,大多來自寺廟或者僧人
    世所周知,世界上僅存的三件曜變都存於日本,且都是日本非賣品的國寶,但這三件曜變建盞在成為非賣國寶前,都是來源於中國。所以這三隻曜變天目在日本的流傳史,其實也是中國文化在日本發展史。縱觀宋至今將近1千年,上演了多少烽煙戰火,愛恨情仇,不變的是這三隻茶碗依然在展示著它們無與倫比的魅力。
  • 田黃也慚愧:最全的天價南宋「油滴天目」建盞及其故事
    (尤其是中國藏家)的日本藏 國寶級 中國南宋 油滴天目 盞!《君臺觀左右帳記》(又名《御飾記》---日本室町幕府時代的中國美術史著作)中有記載:「曜變,是建盞之最,世上罕見之物,值萬匹絹。油滴是僅次於曜變的第二重寶,值五千匹絹。兔毫盞,值三千匹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