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分類減量逐步規範化常態化 測評優秀率和分類達標率提升

2020-12-17 騰訊網

看看新聞Knews記者今天從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獲悉:通過加強源頭指導和監管,高校、醫院等公共場所的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工作逐漸步入規範化、常態化的軌道,分類實效得到進一步提升。以高校為例,最新數據顯示:第三方測評優秀率已經從去年的46.77%提升至89.2%,分類達標率也從70%躍升至100%。

「充電電池,有害垃圾,油漆桶也是的。」上午,在上海師範大學東二宿舍的垃圾分類體驗館內,兩名同學正在用卡片模擬分類投放。學校方面介紹:人員流動性大是高校的一大特點,上師大每年的新生中,一半以上為非滬籍生源,為此,校方加強了各方面的引導宣傳工作。

上海師範大學後勤服務中心校園管理科科長李真介紹:開始比較難做的主要還是規範投放,我們學校對於志願者加強培訓,通過學生志願者引導師生的垃圾分類投放,這樣的話每個人都知道上海的垃圾四分類怎麼分,這樣的話對他們正確投放,對於我們後端處置壓力就會減少。

從宿舍到校園,學校合理、規範地設置了分類容器。同時,還引入了溼垃圾資源化處理機,日均可消納1.5噸溼垃圾,基本可以覆蓋徐匯校區食堂產生的餐廚垃圾,從而實現源頭減量。

上海師範大學副校長張崢嶸介紹:校長、書記親自為新生講授第一課,包含垃圾分類的重要內容。從教委抽查的評分來說,學校分類達標率基本上接近百分之一百。同學真正地認可了垃圾分類是一種新時尚,他們在這個過程中也是非常享受這種環境美化,同時行為習慣的養成也很明顯。

醫院方面,全市也加強了各方面的指導和管理。以瑞金醫院為例,病患來自全國各地,有些城市垃圾還未分類,有的叫法又和上海不一。對此,每位病人住院前,護士都會把本市的四分類標準一併告知。在門急診大廳、病區等場所,也會滾動播放垃圾分類的宣傳視頻。和去年同期相比,日均產生的溼垃圾增加了5倍,幹垃圾則減少了近40%。

一位病患告訴看看新聞Knews記者:剛來的時候不太理解,後來醫生、護士全都跟她說,她覺得這個很好,也能適應。

此外,和一般場所相比,除了生活垃圾,醫院內還會產生大量醫療廢棄物。瑞金醫院方面專門在每個病房內都設置了黃色的醫廢桶,並嚴格按照醫廢的收運流程進行處置,基本杜絕了以往醫廢和生活垃圾混投的情況。

瑞金醫院心臟內科病區帶教護士龔素蓉介紹:現在生活垃圾乾濕已經完全分類到位了,以前就是像醫療類的病人常識性不是很好,可能會混放,放在幹垃圾桶裡面,現在我們宣傳到位了之後,紙尿褲啊、帶汙血的一些擦拭過的棉球,嚴格分開放,統一放在黃色醫廢垃圾桶裡,醫療廢棄物這個混放已經得到很好的解決了。

(看看新聞Knews記者:洪煥銓 實習編輯:葛彥希)

相關焦點

  • 上海舉行一年來市垃圾分類減量工作情況新聞發布會
    上海市綠化市容局局長鄧建平:  《條例》施行一年來,上海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成為「引領低碳生活的新時尚」。  上海垃圾分類工作步入法治化、常態化、規範化軌道,取得五方面成效:  一是市民積極履行分類義務。垃圾分類微信查詢平臺提供服務2946萬餘次。
  • 上海垃圾分類一周年:全民參與 改變一座城
    自去年7月《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施行以來,上海在垃圾分類這件「小事」上,全民參與、全程發力,可以概括為「加減乘除」和「十百千萬」。有法律法規支撐,有市民全員參與,有志願者全程引導,上海踐行垃圾分類「新時尚」的社會氛圍越發濃厚。
  • 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進展情況
    一、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是分類設施改造年度目標接近完成。東城、西城、石景山區和行政副中心桶站規範化建設已基本完成。分類容器便利性合格率81.2%,環比提升13.9個百分點。
  • 垃圾分類進展如何?46城生活垃圾分類小區覆蓋率已達86.6%
    12月16日,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在例行發布會上介紹,「十三五」期間,我國生活垃圾分類由點到面逐步推開,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體系進一步完善,為營造乾淨整潔的人居環境、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 平谷區9個小區、村獲評生活垃圾分類示範點
    新京報快訊 據平谷區融媒體中心消息,日前,154個小區、20個村確定為第一批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小區、村。平谷區濱河街道金谷園小區、濱河小區、怡馨家園小區、金海小區、紫貴莊園小區、盈谷中心小區,馬坊鎮新華聯悠悠新天地小區,大興莊鎮周莊子村,劉家店鎮江米洞村共9個小區、村獲得「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小區、村」榮譽稱號。
  • 讓生活垃圾分類成為踐行綠色生活方式新時尚——上海推進生活垃圾...
    2019年初,《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在市十五屆二次人代會高票通過,為垃圾分類全程體系建設提供了法治保障。分類實效正在逐步提升,以2019年4月為例,全市溼垃圾分類量已達5659噸/日,比上年12月4550噸/日多出1109噸/日。
  • 上海推進垃圾分類|他山之石·垃圾分類減量成功經驗有哪些?
    【編者按】垃圾分類,是城市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有效手段,也是提升城市發展水平的重要環節。自2011年起,上海開始推進新一輪的垃圾分類減量工作,並連續7年將此項工作列為上海市政府實事項目加以推進。
  • 王汝剛受聘「上海市垃圾分類形象大使」,卡通形象同時發布
    12月10日,在2020年上海生活垃圾分類主題宣傳展示活動上,滑稽表演藝術家王汝剛受聘擔任上海市垃圾分類形象大使,聘期2年。目前,上海市綠化市容局根據王汝剛形象設計了「男女老少」四款卡通形象,並將在後期推出垃圾分類漫畫。活動現場,綜合考評和社會公示選樹的首批12個「上海市垃圾分類志願服務特色社區」獲得授牌。
  • 雅安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規定來了!
    在法律許可範圍內強化村(居)民委員會的管理權限,提升村(居)民委員會的管理能力,促使其在對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的教育引導作用實現效果最大化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根據不同區域環境特徵細化「易腐爛垃圾就地還田」法定措施立足於本土實踐經驗的總結和延伸,提煉固化並延伸拓展了我市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
  • 廢管中心發揮「鐵算盤」作用,助力全市生活垃圾分類減量
    我市生活垃圾終處理費用核算平臺於2012年設立於市生活廢棄物管理中心(下稱「廢管中心」),是一個涉及兩級財政、三種費用、六類垃圾的綜合性費用核算平臺。截至目前,該平臺共完成一百多億元的費用核算和報審,為費用的結算工作提供了準確可靠的依據,有力地促進了我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
  • 上海生活垃圾管理變遷史——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歷史(下)
    2011年,上海啟動新一輪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工作。「百萬家庭低碳行,垃圾分類要先行」市政府實事項目,開創了一種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適應新時代發展的社會管理工作推進模式,提出要以2010年為基數,逐年減少人均生活垃圾處理量,到2015年減少20%。分類試點在18個街鎮1009個居住區開展,年底完成了1082個小區的分類工作,全市人均生活垃圾處理量降至0.76公斤/人/日,實現較2010年人均處理量減量5%的目標。
  • 田村路街道生活垃圾桶站規範化達標率100%
    自9月開始,田村路街道為實現「生活垃圾桶站規範化達標率100%」的目標,全面推進居民區生活垃圾桶站設施的規範達標建設工作,截至11月16日,街道共完成改造提升317個,完成率100%。田村路街道高度重視垃圾分類工作,多次主持召開街道垃圾分類聯席會議、黨建協調委員會討論研究相關問題。
  • 我市積極推動各類商業機構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呼和浩特日報訊 隨著全市垃圾分類工作的深入推進,市市場監管局垃圾分類工作也由機關內部向外延伸,通過多項舉措推動全市各類商業機構積極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建立「三個一」機制體系。一是成立一個領導小組,市市場監管局成立商業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切實加強對商業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指導,確保準時完成市場監管部門承擔的各項任務。二是建立一個體系,強化商業機構經營者主體責任的落實,加快建設垃圾分類設施,督促其根據垃圾產生需要配置收集容器,逐步建立商業機構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清運體系。
  • 三合鎮切實推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取得實效
    為全面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引導轄區群眾逐步養成生活垃圾分類良好習慣,營造垃圾分類人人知曉、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近日,三合鎮組織召開了12月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會,總結了今年以來該鎮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開展情況,安排部署了2021年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工作。
  • 生活垃圾分類進展如何
    日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12部門聯合印發《進一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生活垃圾分類列出了時間表:上海、廈門、寧波等46個重點城市到2020年年底力爭實現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基本全覆蓋,分類運輸體系基本建成,分類處理能力明顯增強。
  • 2020年上半年上海全市垃圾分類排名出爐 16個區均達到優秀
    從考評結果來看,垃圾分類在上海已經成為大部分居民的生活習慣,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上海實踐」逐步形成,並進入了常態化、長效化、規範化時期。 看看新聞Knews記者觀察到:同比去年7月發布的數據,楊浦區提升5位躍居榜首,進步最大的浦東新區、金山區分別上升12位和10位,進入前6行列。
  • 垃圾分類與減量知識題庫
    垃圾分類與減量知識題庫一、單項選擇題(100題)1.城市生活垃圾從哪裡來?A.垃圾分類收運 B.垃圾分類貯存 C.垃圾回收利用 D.垃圾末端處置20.生活垃圾分類辦法是根據什麼來制定的?
  • 杭州市江幹區城市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金煒竑:以垃圾分類提升社會...
    垃圾分類是「關鍵小事」和「民生大事」。垃圾分類不僅僅是分類問題、減量問題,更是社會治理問題,垃圾治理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社會治理的重要內容。通過推行桶長制,江幹區把精細化管理標準和責任落實到「最後一人」,垃圾分類的覆蓋面從2017年的294個小區增長到2019年的391個小區,參與戶數從2017年的23萬戶增加到2019年的32萬戶,垃圾分類的居民參與率明顯提升,進一步提升了物業服務水平和理念,有效加強了垃圾分類的薄弱環節,提高了居民對垃圾分類的認同感,促進社會文明的遞進,實現居民從原來的「不參與、不分類」到「我要分、都要分
  • 做好垃圾分類「先行者」 築牢垃圾分類的「群眾基礎」
    今年以來,南京市機關事務管理局致力於推動全市黨政機關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常態化、長效化,打造黨政機關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南京模式。作為全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牽頭部門和6家機關試點單位之一,管理局率先啟動展開強制分類工作,由點及面,循序漸進推行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為全市黨政機關做示範,做表率。持續宣傳引導,讓垃圾分類理念深入人心「南京市機關事務管理局承擔著全市98家機關單位和12個區的黨政機關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全覆蓋任務。
  • 楚雄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實施方案
    楚雄州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由各級政府統一安排部署,各縣市政府作為實施主體和管理主體,建立行政區域內生活垃圾分類責任制,組織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不斷強化公共機構和企業示範帶頭作用,引導居民逐步養成主動分類的習慣,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垃圾分類的良好氛圍。 (二)示範先行,分步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