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晚9點30分,景山中學晚自習結束,初三(1)班的宋溯如往常一樣留在教室裡,耐心為同學答疑解惑。回到家以後他還一邊自習,一邊抽空進行手部、腿部康復鍛鍊,直到夜裡11點半左右,在父母的催促下,他才結束了一天的學習上床休息。
自強、自信、陽光、好學……這些都是宋溯的「標籤」。在同學眼中,他是個處處嚴格要求自己,甘於為同學服務的好榜樣;在老師心中,他是個勤奮刻苦,樂於奉獻的好學生;在父母眼中,宋溯是個聽話懂事的好兒子。臉上總帶著燦爛笑容的他,卻曾經歷過大多數同齡人所難以想像的「生命轉折」。
2016年11月,年僅11歲的宋溯突發腦血管畸形破裂出血,被送往醫院搶救,經過一系列手術後,終於脫離了生命危險,但因病情嚴重不得不休學在家進行康復鍛鍊。康復過程中,宋溯四肢都使不上勁,連手腕都沒有辦法自主活動,更別提夾筆寫字,但他卻沒有因此而灰心失望。
「當時做針灸治療,每個療程身體上要扎幾百針,他從來沒叫過一聲疼,沒有掉過一滴淚。」回憶起宋溯的康復過程,當醫生的父親宋建祥忍不住溼了眼眶,「宋溯從小就是一個樂觀、開朗的孩子,加上康復鍛鍊後有明顯好轉的跡象,他有了更大的信心。」
在身體剛好轉的時候,宋溯就迫不及待地問爸爸:「我什麼時候可以上學呀?我想上學,還想和同學們一起學習……」宋建祥剛開始還擔心宋溯的身體能不能承受學習的壓力?他能否跟上學習進度?但看到孩子執著的眼神時,拒絕的話怎麼也說不出口,宋建祥就和妻子商量讓宋溯邊治療邊補習。因為身體原因,同學們十分鐘可以記完的筆記,宋溯卻需要半小時甚至更長時間,為了跟上同學的學習進度,他付出了比別人雙倍甚至更多的努力。
天道酬勤,回校後宋溯的考試成績依舊和以前一樣在班級名列前茅。「我要努力考上優秀高校的醫學專業,以後也做一名醫生。」學業上,宋溯有著自己的規劃和目標,他希望以後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突發腦血管畸形破裂出血產生的病因,進行提前幹預和治療,降低發病率,讓更多人免於受到這種病的困擾。
現在除了完成每天的學習任務,宋溯還會利用課餘時間和節假日積極進行康復鍛鍊。生病影響語言能力,他就與外教英語對話,練習口語能力;出現眼睛偏盲影響寫字,他就不斷地練習鋼筆字,努力克服生病帶來的不良影響。「鬼門關我都去過了,以後再大的困難我都不會害怕,我會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克服所有的困難。」宋溯自信地說。
去年疫情期間,宋建祥因為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很少回家,宋溯也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加入這場防疫阻擊戰。他用自己積攢的壓歲錢買了數百杯奶茶,請宋建祥為奮戰一線的醫護人員送過去,還在每一杯奶茶上都附著一張紙條:「白衣天使們辛苦了,希望疫情早日過去。加油!」宋溯用這種方式,默默傳遞著對父親和所有醫護人員的敬意。
逆風少年,向陽而生。宋溯面對不幸不低頭,面對困難不言棄,他用自己的行動在證明:不負父母期盼,不負恩師厚望,不負同學關愛,不負青春理想。未來他希望能夠和父親一樣,做一名醫生,懸壺濟世,救死扶傷,並以此為動力,督促自己,一步一個腳印,不斷前行。上月29日,省委宣傳部文明辦發布當月「新時代江蘇好少年」,宋溯光榮入選。
【來源:鹽阜大眾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