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旬以來,一度持續走低的豬肉價格重新抬頭,是否會再次飆升,並帶動CPI由負轉正?」針對這一問題,在15日的國新辦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表示,四季度豬肉價格不具備大幅上漲的條件和基礎。
「進入四季度以來,元旦、春節兩節臨近,季節性需求增加,豬肉價格有所上漲。但是總的來看,國內生豬產能已經恢復,豬肉價格保持穩定是有支撐和條件的。」付凌暉說。
從CPI(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整體走勢來看,付凌暉介紹,今年以來,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呈前高后低態勢,11月份CPI同比下降0.5%,這也是2009年10月份以來第一次出現同比下降(2009年主要是因為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
從CPI結構來看,付凌暉表示,11月份CPI同比下降主要是由於食品價格下降所導致的。11月份食品價格同比由上個月的上漲2.2%轉為下降2.0%,影響當月CPI下降約0.44個百分點。其中豬肉價格同比下降12.5%,影響當月CPI下降約0.6個百分點,是導致CPI下降的最主要因素。
「豬肉價格下降,一是由於今年以來生豬生產恢復,產能增加,供給得到了提升;另一個原因是去年同期基數比較高。」付凌暉說。
付凌暉認為,11月份,核心CPI同比上漲0.5%,連續5個月穩定在這一水平;服務價格同比上漲0.3%,也是連續兩個月保持穩定。這說明除能源和食品價格以外,居民消費領域的價格形勢保持了基本穩定。
從未來發展來看,付凌暉認為,居民消費價格穩定運行還有不少有利條件:一是投資和消費穩步增長,市場需求在擴大;二是市場預期向好,11月份製造業PMI分項指數中的出廠價格指數位於景氣區間,且比10月有所提升;三是糧食豐收,豬肉產能恢復,價格下降,對價格的整體穩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外,各地及時推進保供穩價的措施,也有利於價格的穩定。
「隨著經濟運行逐步恢復常態,居民消費價格漲幅也會回歸到合理的水平。」付凌暉說。
文章來源:新華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