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發地疫情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公布,專家認為與捷克等地病毒相似

2020-12-18 騰訊網

香港大學著名病毒學專家金冬雁稱,他查看並比對了上述三條病毒基因數據,「這三條病毒基因彼此之間只有一到兩個點不一樣,差異很小,說明他們來源應該是同一處。而對比世界數據來看,跟他們(三個)最像的是捷克斯洛伐克、中國臺灣地區還有歐洲的一些病毒序列,差異也就一到兩個核苷酸。

【版權聲明】本作品著作權歸紅星新聞獨家所有,授權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獨家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6月19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的微信公眾號發布文章,報導了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針對北京新發地進行病毒檢測和病毒溯源的相關工作。文中,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長助理張勇表示,「從基因組流行病學的初步研究結果看,這個病毒是從歐洲來的,但是它跟歐洲當下流行的病毒又有一定差別,它比現在歐洲流行的病毒要老。」

此外,6月18日晚,中國疾控中心在「新型冠狀病毒國家科技資源服務系統」上發布了2020年6月北京新發地市場新冠疫情及病毒基因組序列數據。三條數據中兩條為北京市確診病例基因組序列數據,一條為環境樣本基因組序列數據。

6月19日,香港大學著名病毒學專家、醫學教授金冬雁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他查看並比對了上述三條病毒基因數據,「這三條病毒基因彼此之間只有一到兩個點不一樣,差異很小,說明他們來源應該是同一處。而對比世界數據來看,跟他們(三個)最像的是捷克斯洛伐克、中國臺灣地區還有歐洲的一些病毒序列,差異也就一到兩個核苷酸。我認為,如果想弄清楚源頭的話,後續還要再查仔細點,尤其是確診患者的流行病學情況。」

中國疾控中心公布新發地新冠病毒基因序列數據

三條基因數據採集時間均為6月11日

6月18日晚,中國疾控中心在「新型冠狀病毒國家科技資源服務系統」上發布了2020年6月北京新發地市場新冠疫情及病毒基因組序列數據。三條數據來自北京市確診病例基因組序列數據(NMDC60013902-01、NMDC60013903-02)以及環境樣本基因組序列數據(NMDC60013903-03)。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同時向世界衛生組織及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GISAID)提交了新冠疫情及病毒基因組序列數據,向國際社會共享。

紅星新聞記者在「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查看這三條基因數據後注意到,這三組基因數據的採集時間均為6月11日。也正是那天,北京在連續56天無本地報告新增確診病例後,再次通報了一名52歲西城確診病例。

6月15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從病毒的組成結構來看,此次病毒不像北京兩個月以前出現病例的毒株,更像歐洲的。但是,歐洲毒株也並不代表病毒一定來自歐洲國家。歐洲毒株的概念是廣泛的,比如對美國病毒進行分析,也顯示它大部分來自歐洲毒株。俄羅斯的病例,大部分也是源於歐洲毒株,「也就是說,我們實驗室的檢測結果顯示,毒株源於歐洲,可能來自歐洲國家,也可能來自美洲國家,這些可能都不能排除。還有待進一步收集信息來幫助判斷。」

此外,吳尊友強調,目前關於此次疫情源頭的調查在進行當中,初步的調查結果顯示,肯定不是在北京的原發地發生的,是從外部輸入的,而輸入的兩種可能都在調查當中。

武漢大學醫學部的病毒學研究所教授楊佔秋則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在他看來與其用「新老」來描述新發地病毒毒株,不如用更像哪個國家來描述,「新冠病毒在不同國家和不同地區都存在基因上的差異,所以我們或許應該看這個病毒更接近哪個國家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這樣會更容易找到源頭。」

病毒學專家分析:

北京公布的基因序列與捷克、中國臺灣地區等地病毒相似

香港大學病毒學專家、醫學教授金冬雁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中國疾控中心公布三條北京疫情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後,他進行了比對和查看,將這三條基因序列對比來看,他們之間的差異很小,相差大概一到兩個核苷酸。

值得注意的是,差異很小並不代表沒有差異。中國科學院大學遺傳學博士李雷在知乎發表專欄文章指出,在北京檢測到的3個病毒株並非單獨一支,而是存在多支。

「從當前情況來看,這3個病毒聚類在一起,那麼意味著他們應該是有相似的來源。」李雷在其專欄文章中表示,該結論還可以進一步推論,早期的歐洲毒株到了中國之後開始傳播,並最終在傳播過程中,進化成了3個分支。而這個推論帶來了一個猜測——新冠病毒有可能已經在北京默默傳播了一段時間。

楊佔秋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對於上述猜測,他認為可能性幾乎為零,「新冠病毒在人體內其實很難發生變異,從武漢疫情爆發到現在也就六個月的時間,無論這次在新發地爆發的新冠病毒究竟是何時進入的北京,它都不會發生非常大的變化,更別談默默傳播最終發生三種變異這種情況。」

金冬雁則推測認為,他認為可能早期時歐洲毒株寄宿在了某位隱性的無症狀帶毒者身上,然後在社區中潛伏了一段時間以後,最終在新發地這個適合病毒傳播中產生了爆發,「我始終假設存在一位『超級傳播者』,我們現在需要把這個人找出來。」

「學者們說這個病毒很像歐洲的毒株,那有沒有其實是同一個病毒在不同的地方發生了一樣的變異呢?」對於紅星新聞記者提出的問題,金冬雁表示這種現象可能性存在,但是概率比較低,「它總是會發生一些變化,而且這些變異毒株最根源的母本總會在一個地方首發,通過追蹤總會追蹤到。病毒有三萬個核苷酸,兩個新冠病毒之間的相同點、不同點經過計算都可以找到。」

金冬雁指出,跟新發地病毒最像的病毒,目前仍然沒有明確的結論,而經過他的比對,在當前與新發地病毒最相似的有捷克、中國臺灣地區,還有歐洲的一些毒株。「所以光看病毒序列還不夠,一定要結合流行病學調查。」金冬雁表示,還需要針對北京市確診患者甚至核酸檢測陽性人群進行嚴密的流行病學調查,搞清楚究竟是誰跟歐洲產生過聯繫,並將歐洲毒株帶到了中國。

至於為什麼會在新發地這個地方爆發,金冬雁分析說,「這主要還是因為人群聚集,不知不覺中人和人的接觸把病毒散播開了。另外,相比商場這種同樣是人群聚集的地方,生鮮市場的衛生條件也不太好,是個更適合病毒傳播的地方。」

據中紀委網站,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長助理、國家流感中心副主任劉軍表示,通風且乾燥的環境對於病毒的傳播是不利的,而溼冷且封閉的環境則相對容易導致病毒的急速擴散,「兩個市場(華南海鮮市場和新發地市場)我都進去過,因為是海鮮市場,我們可以看到,它們的環境比較溼冷。而微生物包括病毒它就是怕熱不怕冷,在這樣的環境下能存活很久。而且這裡不光是溼冷,它們還封閉,通風狀況不好,這也會對病毒的傳播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比如一個新冠病毒感染者打了一個噴嚏,它很難擴散出去,飛沫可能會沉降到地面,經過衝水掃地後汙染其他地方。」

紅星新聞記者 趙倩 嚴雨程 北京報導 圖據IC Photo

編輯 黃璟煜

相關焦點

  • 新冠病毒如何進入新發地市場 冷鏈物流還靠譜嗎?
    6月11日,北京在連續56天無本地報告新增確診病例後,再次通報了一名52歲西城確診病例。至今10天,北京已累計確診超200例。  時隔兩個月,新冠病毒為何捲土重來?為何武漢和北京的聚集性感染都始於海鮮市場?這是否為尋找新冠病毒源頭開啟了第二次機會?
  • 吳尊友:新冠病毒基因序列是中國向世界提供的第一份免費公共產品
    「(疫情發生後的)前三周,我們做出了四項重要的科學發現,分離病毒、破解基因序列、確定潛伏期、確定傳播途徑,這四項科學發現是制定新冠肺炎防控的科學依據,這是中國科學家對世界新冠肺炎防控做出的最大的貢獻。」吳尊友在發言中表示,其中提供的基因序列,那是中國向世界提供的第一份免費的公共產品。
  • 北京新冠病毒與捷克最相似?世衛組織:暫無法定論起源
    當地時間19日,在世衛組織舉行的新冠肺炎例行發布會上, 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技術主管瑪麗亞·范·科霍夫表示,北京出現的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已被上傳分享,顯示與歐洲新冠毒株密切相關。-02)以及環境樣本基因組序列數據(NMDC60013903-03),均是最近北京爆發的病毒樣本。
  • 基因研究報告:在巴西流行的新冠病毒與歐美和大洋洲的樣本很相似
    巴西奧斯瓦爾多·克魯斯基金會日前公布一份研究報告說,對新冠病毒的基因研究表明,在巴西流行的新冠病毒與歐洲、北美和大洋洲的樣本相似,這可能說明了新冠病毒傳入巴西的路徑。新華社資料圖據介紹,該基金會研究人員與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等機構同行合作,分析了在巴西的裡約熱內盧、巴伊亞等4個州以及首都巴西利亞的病人身上取得的新冠病毒,並與全球流感共享資料庫(GISAID)所保存的來自全球各地的新冠病毒基因圖譜進行對比,發現在巴西流行的新冠病毒與在歐洲、北美和大洋洲得到的病毒樣本相似。
  • 北京此輪疫情0號病人是誰?接近歐洲流行毒株的病毒,怎麼到北京的...
    接近歐洲流行毒株的病毒,怎麼到北京的?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認為,北京在近兩個月沒有出現新冠肺炎本土確診病例的情況下,突然發生了新的疫情。不太可能在新發地發生病毒從野生動物跳到人身上的情況,最新的研究證實了這一點。最大的可能就是從境外、北京以外的地區,將病毒帶到了北京。
  • 國內六地新冠疫情「零號病人」仍未確定,病毒溯源到底難在哪
    找到致病病毒源頭的工作,就是所謂的「病毒溯源」。   10月16日青島市疫情防控情況新聞發布會通報,青島本次疫情由新冠病毒感染者與普通患者共用CT室引發。不過,健康時報記者統計發現,新冠疫情暴發以來,黑龍江綏芬河、新疆烏魯木齊、遼寧大連、吉林舒蘭、北京新發地、廣東深圳等地已接連出現過小規模聚集性病例,但這些地方的 「零號病人」至今依然成謎。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病毒從何而來為何是新發地?
    已連續50多天沒有本地報告新增確診病例的北京,新冠病毒到底從何而來?疫情暴發點為何指向批發市場?記者專訪了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  為何是批發市場?  低溫環境、人流密集易導致病毒傳播  問:此次北京新發新冠疫情,暴發點為何指向批發市場?
  • 研究新冠病毒和SARS異同有何意義?來聽專家的解讀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研究新冠病毒和SARS異同有何意義?來聽專家的解讀【環球時報記者 萬琳】2月9日湖北省召開的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華中農業大學教授陳煥春在會上表示,新型冠狀病毒屬於SARS冠狀病毒。該說法一時引發外界廣泛關注,陳煥春會後接受媒體採訪時稱是「口誤」。到底該專家會上公布的大量專業數據是什麼意思,研究新冠病毒與SARS病毒的相似度又有哪些意義呢?
  • 新冠病毒是人類製造?最新研究成果公布,美澳專家給出了答案
    也就是說人類製造的病毒這個結合的過程非常強大,可以用各種方式進入人體,遠非新冠病毒所能比的。研究結果顯示,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與人類細胞的結合只有兩種方式,這被認為是新冠病毒非人類基因工程產物的最強有力證據。
  • 7地公布本土疫情源頭,均與境外輸入有關!專家:高度關注冷鏈
    12月以來,我國已有6地出現了零星的本土新冠疫情,涉及新疆、黑龍江、內蒙古、四川、山東等地。其中,四川成都市是自3月以來首次出現的本土確診病例,打破了當地9個月的零增長記錄,新冠病毒從何而來?此次成都疫情源頭尚未公布,但據健康時報記者統計,自6月北京新發地出現本土疫情以來,全國有七地的本土疫情公布了疫情源頭,均與境外輸入有關!滿洲裡疫情源頭:境外輸入引起11月21日,內蒙古自治區報告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例,均為呼倫貝爾滿洲裡市確診病例。
  • 科普:變異新冠病毒是原始病毒的「升級版」嗎
    新華社北京12月22日電 「新變異毒株傳染力激增」「英國升級疫情防控」……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病毒進化始終是人們關注的焦點,而英國最新報告的新冠病毒變異,更引發公眾擔憂。  那麼,應如何看待新冠病毒變異?英國這次報告的變異病毒是否具有更強的致病性及致命性?疫苗會不會就此失效?
  • 北京豐臺區副區長等被免職 ​;新發地病毒基因測序來自歐洲方向...
    鈦媒摘聲:依據既往的知識和經驗初步判斷,北京突然出現本土新冠疫情,有兩種可能性。第一種可能,批發市場裡被新冠病毒汙染的海產品或肉類是源頭。批發市場很多海產品、牛羊肉等都不是北京本地產的,而是外地輸入的,包括海外進口。目前全球每天有十幾萬新增新冠病例,新冠病毒感染者在處理海產品或牛羊肉等時可能會造成汙染。
  • 測序發現病毒來自歐洲,管軼:「通過冷鏈傳播進來的可能性最大」
    自6月11日以來,北京市新增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已達51例,絕大多數都與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有關。目前,新發地市場所在地豐臺區花鄉地區被列入全國唯一疫情高風險地區,另有北京市四個區10個街鄉位列中風險地區。
  • 北京新發地疫情時間軸(一圖速懂)
    來源:北京日報  【拓展閱讀】  北京新發地新冠病毒基因組序列數據公布  據北京日報報導,6月18日晚,中國疾控中心已通過「新型冠狀病毒國家科技資源服務系統」正式發布2020年6月北京新發地新冠疫情及病毒基因組序列數據。
  • 新冠病毒叒進化 疫苗還有效嗎?
    新華社北京12月22日電(記者郭爽)「新變異毒株傳染力激增」「英國升級疫情防控」……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病毒進化始終是人們關注的焦點,而英國最新報告的新冠病毒變異,更引發公眾恐慌。這次英國報告的變異病毒是否具有更強的致病性及致命性?疫苗會不會就此失效?
  • 北京36例新增確診詳情公布!都與一地有關,專家這樣...
    資料圖/北晚新視覺6月13日,北京公布4名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其活動軌跡指向同一個地方——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與此同時,新發地市場從業人員及環境中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已連續50多天沒有本地報告新增確診病例的北京,新冠病毒到底從何而來?疫情暴發點為何指向批發市場?
  • 三文魚可感染新冠病毒?專家解讀:汙染≠感染 新冠病毒不可能感染魚類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6月17日訊 針對「三文魚或可感染新冠病毒」等相關消息,農業農村部水產養殖病害防治專家委員會淡水魚組組長、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水產病害防治重點研究領域首席科學家曾令兵於近日做出解讀。
  • 界面早報|百事公司:新發地疫情後產品均已封存 北京又有2地上升為...
    美國泰森(Tyson)公司證實,該公司註冊號為P5842的禽肉屠宰企業近日發生員工新冠肺炎聚集性感染。海關總署已更新《符合評估要求的國家或地區輸華肉類產品名單》,暫停來自該企業的產品進口。對於已到港或即將到港的來自上述企業的產品,海關部門全部予以暫扣。百事公司:新發地疫情後產品均已封存百事公司聲明,保證新發地疫情後的產品均已封存;涉事工廠全部員工已居家隔離。
  • 管軼等人最新證據:走私穿山甲攜帶冠狀病毒,與新冠病毒高度相似
    這篇新論文,目前在預印本平臺medRxiv發表,未經同行評審,論文核心結論如下:在多個走私穿山甲中發現冠狀病毒,在冠狀病毒受體結合域(RBD),與新冠病毒相似度達97%。相比蝙蝠身上的冠狀病毒,穿山甲身上的冠狀病毒與使人類患病的新冠病毒更為接近。
  • 多國學者:新冠病毒已變異
    原標題:多國學者:新冠病毒已變異多國研究人員發現本國新冠病例已出現變異。這種變異會帶來哪些影響呢?巴西衛生部2日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巴西有2例確診病例。巴研究人員發現首個病例與在德國發現的病毒更加相似,而第二個病例則與在英國發現的病毒更加相似。據介紹,這兩名患者都是今年2月在義大利感染後回到巴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