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井開採技術防火措施
一、礦井自燃火源的分布規律
根據統計分析,礦井自燃火源主要分布在採空區、煤柱、巷道頂煤和斷層附近。
1)採空區,採空區火災佔50%以上。自燃火源主要分布在有碎煤堆積和漏風同時存在、時間大於自然發火期的地方。
2)煤柱,尺寸偏小、服務期較長、受採動壓力影響的煤柱,容易壓酥碎裂,其內部產生自燃火源。鶴崗新一礦在實行無煤柱開採前,煤柱火災佔礦井總火災55.5%。
3)巷道頂煤,採區石門、綜採放頂煤工作面沿底掘進的進迴風巷等,巷道頂煤受壓時間長,壓酥破碎,風流滲透和擴散至內部(深處),便會發熱自燃。
4)斷層和地質構造附近。
二、開拓開採技術防火措施
開拓開採技術防止自燃發火總的要求是:(1)提高回採率,減少丟煤,即減少或消除自燃的物質基礎。(2)限制或阻止空氣流入和滲透至疏鬆的煤體,消除自燃的供氧條件。防止空氣流入可燃物,可從兩方面著手:一是消除漏風通道;二是減少漏風壓差。(3)使流向可燃物質的漏風,在數量上限制在不燃風量之下,在時間上限制在自燃發火期以內。
主要技術措施有:
1)合理地進行巷道布置
(1)對一些服務時間較長的巷道應儘量採用巖石巷道,若將其布置在煤層中時應採用寬煤柱護巷。採區巷道布置應有利於採用均壓防火技術。
(2)區段巷道分採分掘。過去和現在有不少礦井為了解決獨頭巷道掘進通風問題,而採用上區段的運輸順槽與下區段的迴風順槽同時掘進,中間再掘進一些聯絡眼(橫川)的布置方式(如圖10—5—2)。
(3)推廣無煤柱開採技術,減少煤柱發火。並採取相應地區段跳採、巷旁充填技術等措施解決取消煤柱之後所帶來的採空區難以密閉和隔離等問題。
2)選擇合理的採煤方法和先進的回採工藝,提高回採率,加快回採進度。
3)選擇合理的的通風系統,礦井採用對角式和分區式通風系統比中央式通風系統更有利防火。通風系統要在一定範圍內具有可調性。當一個採區發生火災時,能夠根據救災的需要,做到隨時停風、減風或反風。這樣,一旦一個採區發生火災,就有條件防止火災氣體侵入其它採區,避免擴大事故範圍。在巷道布置上,要為分區通風和局部反風創造條件。選擇採區和工作面通風系統的原則也是儘量減少採空區的漏風壓差,不要讓新、乏風從採空區邊緣流過。
4)堅持自上而下的開採順序。
5)合理確定近距離相鄰煤層(下煤層頂板冒落高度大於層間距)和厚煤層分層同採時兩工作面之間的錯距,防止上、下之間採空區連通。
(文章來源:我的煤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