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9 19: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祝白衣天使節日快樂!
今天是醫師節,上海市公衛中心傳出好消息:15名確診患者治癒,今天集體出院。這也是近三個月來出院患者最多的一批。
市衛健委表示:15例確診病例中,其中14例病例由阿聯輸入、1例由菲律賓輸入,多為中青年,病情均屬於輕型或普通型,在院期間給予抗感染、中藥、加強營養以及對症支持治療等治療措施,現治癒康復出院。在醫務人員的共同努力下,越來越多的確診病例康復出院。
今天正值「中國醫師節」,出院病人紛紛向廣大醫務人員致以節日祝賀!
「從1月20號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算起,到明天正好是7個月,總體救治率非常理想。」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主任朱同玉介紹,到目前為止,市公衛中心共收治820名病患,其中境外輸入490例;已出院742人,其中本地病例308例、境外輸入434例。
統籌救治力量,集中優勢醫療資源治療確診病例,在抗疫的過程中,上海醫護人員奮力拼搏,團結一致、衝在一線,有力保障了城市的安全,也用實際工作展現了上海城市的溫度。
患者回憶:上海醫生不分晝夜地照顧我們,對我們像親人
圖為出院患者接受採訪
王先生是今天出院的15名確診病例中的一位。他從菲律賓回國後,在酒店隔離期間發燒、後被確診。「當時我內心很慌、很害怕。但來到醫院開始診療後,我的恐懼心慢慢消散。這裡的醫務人員特別細心,不僅提醒我按時吃藥,還常問飯菜是否吃得慣、是否合口味。」王先生回憶整個治理過程,特別感動於一點:上海的醫生不僅精心治病,還幫著治「心」——特別注重對患者的心理按摩,通過提供更好的診療服務,幫助患者康復。
今年集體出院時,很多患者不約而同地談到一點:自己能這麼順利康復,離不開上海醫護人員的精心診治和護理。
從杜拜回國的孫先生自8月9日入院以來,也經歷了一次從「無比緊張到逐漸放鬆的」心理過山車。「我們中國的診療水平非常先進,住院後,上海的醫生們不分晝夜地照顧我們,對我們像親人一樣。我記得,經常天不亮,早上四五點時,醫生就開始幫我們抽血、化驗了……」
孫先生坦言,剛入院時自己心理壓力很大。或許是自己的「心事」被醫生發現了,在治療期間,醫生陸續為他講解對新冠病毒的診療原理和方法。所謂知己知彼,在清楚了解這些知識後,心裡的陰霾一下子驅散了。「隔離結束後,我最想回家陪父母。我也希望仍在院的堂兄弟能快點出院,隔離結束後,我們一起回江蘇老家。」
公衛戰士:守護城市安全防線,疫情不息戰鬥不止
悉心照顧患者,不斷收穫感動,在市公衛中心的病房裡,無比融洽的醫患關係是抗疫帶來的意外戰果。
圖為劉莉講述在隔離病房的工作
此次疫情發生後,市公共衛生臨床感染與免疫科主任醫師劉莉主動申請去應急病房工作。原來,劉莉是武漢人,她希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參與抗疫,既踐行醫者責任,也幫助家鄉人民。在隔離病房中,她目睹了很多感人的故事,至今難忘。「當時,很多武漢的老鄉們講的都是家鄉話,他們都特別感謝上海、感謝上海的醫生們。」
讓劉莉更加難忘的是,當自己第二次進應急病房工作時,接觸到的患者中也有一些國際友人。「記得有一位是西班牙機長,我每天將他的肺部影像變化給他看,並將醫囑寫成紙條。患者心安,和醫生配合也很好,不久便符合標準、出院了。」
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黨委書記盧洪洲教授感慨地說,過去七個月,在全力救治患者的過程中,醫護人員對新冠病毒的認識不斷加深,積累了較豐富的診療經驗。精心救治患者,根據病情實行分類救治和中西醫綜合施治,「上海方案」中還特別注重一點,即對患者的心理疏導,幫助病患放鬆心情,這樣更有助於他們儘快康復、出院。
當下,全球疫情仍在持續蔓延。堅決遏制境外疫情輸入,防控絲毫不能鬆懈。市公衛中心醫務部主任、感染與免疫科主任醫師沈銀忠說,上海正不斷落實各項精準防控措施,做好閉環管理,做好常態化防控工作,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病人從發病到確診時間比較短,病情相對比較輕,加上病人年齡以中青年為主,主要予以提高免疫力、加強飲食等對症治療,密切監測重點指標,所以康複比較快。
圖為朱同玉介紹出院情況
今天是醫師節,15名患者集體出院的消息在這裡的醫務工作者看來,就是最好的過節禮物。
「國際疫情不息,公衛戰鬥不止!我們公衛醫務人員就是守護城市安全防線中的戰士,在未來和病毒的戰爭中,我們將繼續打好漂亮一仗!」朱同玉說。
文字:李晨琰
攝影:張挺
原標題:《醫師節裡好消息:15名確診患者治癒今集體出院,為近三個月出院患者最多的一批》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