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是道多選題,「田忌賽馬」的故事反向思維卻驚人有效

2021-01-19 求索先生

相信很多人在走上社會之後都秉承著「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的精神激勵著自己。然而生活卻總是一遍一遍打著我們的臉,原因是什麼?

我們過分高估了自己。

先暫且打斷一下,說一個成語故事,田忌賽馬。

戰國時期,齊威王愛好騎馬射箭,喜歡和大臣們比賽,十有八九都能勝利。有一天齊威王又找元帥田忌賽馬,田忌很苦惱,於是告訴了孫臏,於是孫臏給他出了個主意,將馬分為上、中、下等,到比賽的那天,孫臏對田忌說:"你把最好的轡頭,鞍子備在下等馬上,當作最好的馬與國王最好的馬比賽,再用你的上等 馬與國王的中等馬比賽,用你的中等馬與國王的下等馬比賽,這麼顛倒一下次序,就行了。"

結果自然是田忌贏得了比賽,但是故事傳達給我們的道理卻有些違背大多數人的追求。

同樣是上等馬,卻也有強弱之分,而孫臏告訴我們的是,與其讓上等馬在上層競爭失敗,不如自降一級做中層的頂端,通過這樣的方式同樣能讓人取得成功。

他傳達的意思與現代的人思路有些不同,並非讓人自甘墮落,而是認清自我,學會變通,不鑽牛角尖,那麼你就有機會在另外一個領域取得輝煌。

我以前的一個朋友L一直以來是一名學霸,畢業之後在科技型外企工作,年薪三十萬元以上,後來權衡了一下,毅然決然辭職去做在線教育,從0開始讓周邊的親戚朋友們唏噓不已。

經過長時間的奮鬥,又趕上全民互聯的時代,移動端流量佔比大大增加,年紀輕輕一下子收入已經超過當年的數十倍。

很難想到當年被各方不支持的他,走到了如今的地步,我問他,你當初是怎麼想到做這樣的決定。他想了想,人往高處走也並不是一條路走到黑,而是跳出桎梏,其實那些看似不如的行業同樣存在巨大的機會。

也許這就是學霸的思路,與其與那些同樣甚至更加強大的對手競爭,不如繞道而行,選擇更好發揮自己的環境去大展手腳。

同樣我也聽過在某個傳統媒體報社深耕二十多年最終退出選擇了紮根自媒體,看似倒退,實則變道超車。

人生路太多太多,往往我們被自己的人設所束縛而看不到別的路,一味地與自己作對反而是作繭自縛。放下自己無謂的傲慢,在人生關鍵的時候選擇那些自己曾經瞧不上的行業,也許,你人生的機遇剛剛開始!

相關焦點

  • 「田忌賽馬」背後的故事:田忌贏得了比賽,卻輸掉了人生
    引言戰國時期,誕生了許多的能人異士,同時也伴隨著許多的奇聞怪事,今天我們所說的便是齊將田忌與齊王賽馬的故事,一場簡單的「三局兩勝制」賽馬卻包涵了令人受益匪淺的人生智慧,震撼世人,這一次的賽馬最終以田忌打敗齊王並獲得千金賭注,結局被後世稱之為「田忌賽馬」。
  • 讀懂「田忌賽馬」的故事,你就懂得了人生奮鬥的方法
    三場比賽結束後,田忌一場敗而兩場勝,最終贏得齊王的千金賭注。因此田忌把孫臏推薦給齊威王。齊威王向他請教了兵法,於是把他當成老師。關於「田忌賽馬」的故事,應該很多人都知道,讀懂田忌賽馬,就懂得人生奮鬥的方法,我想距離成功也就不遠了。那麼,田忌賽馬的故事告訴我們哪些道理呢?01做一件事情,懂得轉換思維很重要。
  • 田忌賽馬的故事告訴了我們什麼?
    田忌賽馬是經典的以弱勝強的故事,這個故事大概是這樣的:齊威王很喜歡比賽,最擅長的就是騎馬射箭了,曾經約過田忌賽馬,各自選出三匹馬,分上中下三個等級進行賽跑。結果顯而易見,齊威王兵強馬壯,同等級的馬總能略勝一籌,田忌最終以完敗收場。
  • 田忌賽馬,資源匹配
    記得小學四五年級的語文課,學過一篇課文叫《田忌賽馬》。孫子曰:「今以君之下駟與彼上駟,取君上駟與彼中駟,取君中駟與彼下駟。」既馳三輩畢,而田忌一不勝而再勝,卒得王千金。
  • 田忌賽馬中,田忌是怎麼知道齊威王的出馬順序的?
    田忌賽馬中,田忌是怎麼知道齊威王的出馬順序的?想必大家小時候都聽過田忌賽馬的故事吧,小小的一個賽馬故事本來就已經預測好的結局,卻因為孫臏的出現,逆轉了看似無法挽回的敗局,而這種神奇轉變的核心便是博弈論。
  • 《資治通鑑》意味深長的一段故事:田忌賽馬,其實是個愚蠢的勝利
    田忌賽馬一日,田忌與齊國公子賽馬,兩人各自帶三匹馬,分為上、中、下三等,共比賽三場,並設千金作為賭注。比賽開始後,田忌用他的下等馬挑戰齊國公子的上等馬,結果慘敗。齊國公子得意洋洋的說:你這馬也不行啊。《田忌賽馬》被收錄在我們的語文課本中,上學時,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不能古板,要學會變通。如今,再品讀《資治通鑑》,這個故事卻意味深長,表面上田忌贏得了勝利,卻斷送了自己的人生。
  • 經典故事《田忌賽馬》
    遂將孫臏引見給齊國的大將軍田忌,田忌通過交流得知孫臏乃奇人,時常向其請教兵法,待孫臏待為貴賓。賽馬在當時倍受齊國貴族歡迎。時常用重金作為賭注。田忌多次與貴族賽馬,每次都以失敗告終。孫臏得知後隨田忌來到賽馬場,孫臏通過觀察了解,貴族的馬都按奔跑的速度分為上中下三等,各家的馬按等次比賽,比賽規則為三局兩勝。後看田忌的馬與其他人的馬相差也並不遠,只是策略運用不當。
  • 田忌賽馬的背後,是齊威王與田忌的君臣角力!
    田忌賽馬的故事想必大家耳熟能詳,田忌在孫臏的建議下,以自己的中等馬對齊王的下等馬,以上等馬對中等馬,三局兩勝贏了一次齊威王。此前田忌一直輸給齊威王,只贏了一次便名垂青史。重點是田忌當面贏了齊威王,可見一點都不給齊王面子。
  • 田忌賽馬後,田忌和孫臏最後怎樣了?田忌贏得了比賽,卻輸了人生
    「田忌賽馬」可以說是戰國時期最知名的歷史故事了,幾乎已經成為了中小學課本上必學的內容之一了,不過歷史不應該是孤立的片段,而應該結合整體來看。那麼田忌在孫臏的幫助下贏得了賽馬,最後田忌和孫臏怎樣了呢?語文老師可不會告訴你。
  • 專家:田忌賽馬的故事教壞小學生,建議從語文課本中刪除
    專家:田忌賽馬的故事教壞小學生,建議從課本中刪除對于田忌賽馬的故事很多人都不陌生,這是小學四五年級語文課本中,一個非常有名的成語寓言故事,講的是戰國時期大軍事家孫臏在齊國幫助田忌取得賽馬勝利的故事。齊國大將軍田忌經常和王孫公子進行賽馬,不過馬匹水平有限,基本上都是輸多贏少的局面。他的朋友孫臏幫著出了個主意,讓田忌調換了馬匹的出場順序,用最差的馬先出場兌掉了其他人最好的馬,然後用好馬和中馬贏下了另外兩場的勝利。這個故事本來是告訴大家不要在意暫時的得失,要學會取捨和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
  • 《田忌賽馬》:孫臏出計讓田忌取勝,為何卻說這是個愚蠢的計策?
    想必大家都聽說過《田忌賽馬》這個故事,這個故事說的是齊國大將田忌與齊國公子賽馬的故事,在孫臏的計謀之下,雖然田忌的馬質量較差,還是獲得了最終的勝利。 如今這個故事被寫進教科書,用來啟迪孩子。其實從成年人的角度來看,孫臏出計讓田忌獲勝,是一個非常愚蠢的計策,為什麼這麼說呢?
  • 《田忌賽馬》:孫臏出計讓田忌取勝,其實是個極度愚蠢的計策!
    《田忌賽馬》是一則深入人心的故事,出現在小學的課本裡,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也包括小編自己在內,對其印象非常深刻,當時只覺得孫臏真的是太聰明了,只不過如今再讀《田忌賽馬》,卻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田忌賽馬》大體講述的內容就是齊國大將田忌與齊國公子賽馬,分別對比上中下三等馬。
  • 為什麼我們要反對「田忌賽馬」?
    (1)田忌賽馬的故事,可以說世人皆知。齊國的大將田忌很喜歡賽馬,有一回他和齊威王約定,進行一場比賽。他們把各自的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賽的時候,上等馬對上等馬,中等馬對中等馬,下等馬對下等馬,由於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強,三場比賽下來,田忌都失敗了。
  • 田忌賽馬!
    田忌賽馬今天下午,帶著兒子來世博廣場參加機器人知識學習,突然看到他們學習中心有三局兩勝的比賽,突然間讓我想到戰國時期的一個典故——田忌賽馬。說到田忌賽馬,大家都很熟悉。齊國的貴族都喜歡這項賽馬活動,有時候還另加賭注。對於賽馬,齊威王更是喜歡。由於齊威王是國君,所以他的所有戰馬都是頂尖的。
  • 田忌賽馬背後的故事,贏了齊威王,輸了後半生
    漢朝賈誼說:「吳起、孫臏、帶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就是說田忌善於用兵,認為田忌是戰國時期厲害的戰將。田忌一生之中流傳後世的故事,主要有三件,一個是田忌賽馬,一個是桂陵之戰,還有一個是馬陵之戰。
  • 語文微課堂:統編語文(五下)《16 田忌賽馬》
    重點知識教材分析:《田忌賽馬》講述的是戰國時期齊國軍事家孫臏幫助齊國大將田忌在和齊威王賽馬時轉敗為勝的故事。這篇課文按照故事情節發展的順序,以「賽馬」為線索,生動地記敘了戰國時期齊國大將田忌與齊威王賽馬,孫臏仔細地觀看比賽,巧用智謀,用相同的馬調換一下出場順序,就取得勝利,表現了孫臏的足智多謀。在這裡邊我們不難看出科學思想方法的巨大作用。
  • 從田忌賽馬故事說起,要認清自己
    為何沒有別人優秀,當他們被這種狹隘的思維覆蓋的時候,總會不自覺的尋找自己的缺點,而忽略自己的優點。失眠案例1:職場佼佼者為何也會失眠?我們生活的世上,哪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完美無缺的人是不可能存在與現實中,再完美的人也會有缺陷,不管多平庸的人也有自己閃光點,一個思維健康的人,永遠能夠正視自己的長處和不足,揚長避短,大膽而自信的向前走,只要你相信自己,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你的人生就一定會因為自信而多姿多彩。
  • 「田忌賽馬」後,田忌遭陷害逃亡楚國,其實是齊威王故意為之?
    在《史記》中,有這樣一段廣為流傳的故事。田忌與齊威王進行賽馬時,孫臏發現雙方的馬按照實力不同,都可以分為上、中、下三個等級,於是他心生一計,悄悄對田忌說:「此賭必贏,您只管下賭注,其他的交給我。」田忌相信了他的話,並豪擲千金下了賭注。
  • 田忌賽馬,被包裝成「智慧」的毒瘤。
    「田忌賽馬」的故事告訴我們的是:遵守規則和契約將會失敗,破壞規則可以出奇制勝。於是,我們深刻地認識到遵守規則和契約的危害,這樣,大家就都不願意遵守規則和契約。於是田忌把孫臏推薦給齊威王。威王向他請教兵法後,就請他當作老師。——《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列傳第五》譯文  其實,只要一點破,再讀這個故事就很容易發現,田忌(孫臏)就是勝在作假、破壞規則和契約上——用下等馬假充上等馬、上等馬假充中等馬、中等馬假充下等馬於齊威王比賽,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
  • 「田忌賽馬」其實是「田忌賽車」,你還要被這些成語故事騙多久?
    《說文解字》解釋駟字為「一乘也」,段玉裁註:「四馬為一乘。」所以文中的「上駟」「中駟」可以理解為四匹上等馬拉的車、四匹中等馬拉的車。再看《列女傳·楚昭越姬》對馳逐過程的記載:「(楚)昭王宴遊,蔡姬在左,越姬參右,王親乘駟以馳逐。遂登附社之臺,以望雲夢之囿,觀士大夫逐者。」這裡說楚昭王親自駕車和士大夫們馳逐,兩位寵妃分別在車的左右。